有关乡愁的美文欣赏:乡愁

本站:浓浓的乡愁萦绕在每个游子的心上,在离开家讨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根,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乡愁》。

有关乡愁的美文欣赏:乡愁

爸妈来到北大荒的时候已有四个孩子,我是最小的,上面还有俩姐姐,一个哥哥。到了这里又生了四个,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在这里没有一个直系亲属,八个孩子长大后有了八个家庭,这就是全部的亲人了。爸妈六十多岁时就被孩子们接到了县城,每到周末就都聚集在爸妈身边。爸妈也习惯了周末期待着孩子们的到来。

现在,爸妈都不在多年了,二弟家就成了兄弟姐妹们的聚集地。他家在乡下有个生态园,尤其是夏季,那里就是最好的避暑之地了。从园子里摘下黄瓜,西红柿,到井边洗洗就吃。那种感觉就是小时候爸爸浇园子时,我们摘了黄瓜,在水阳沟里洗洗就吃的感觉。然后在林荫道上走一走,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

老家离北园生态农庄只有几里路,每次去北园都要绕道去趟老家看看。虽然那里已经没有了亲人,但还是想回去。停下车,在曾经住过的那所老房子前后转转,偶尔会请示房子的新主人,进屋看看。看看妈妈那个壁橱,窗户,灶台,土炕,每样存在的东西都一一看个遍。说着那个火炕当初是如何不好烧,到处冒烟。那个柜橱里放着好吃的东西,闻着都想流口水。但是妈总是在合适的时候才拿出来给大家分了吃。园子里老爸栽的果树已经所剩无几,但是,用砖砌的小花墙还在。摸一下,很亲切!

为了不打扰房子的新主人,兄弟姐们更多的时候是开车到村子的南山坡或是北山坡,下来走走,站在山上看看自己生活的房子、村子。一起回忆哪个胡同是每天羊群经过的地方,哪个山坡是经常放鸭子,放猪的地方。哪块地是咱家的一等地,二等地。然后一起爬小时候经常爬过的山。每年会有很多次这样,悄悄回去,又悄悄离开。

爸爸是老高三毕业生,据妈说,爸在县城读书,考的是中国政法大学,因为当时大姐都一岁多了,守寡的奶奶没能力再供爸读书,也就没有机会进大学了。所以爸心中有个读书情结,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到孩子身上。但是他从来不会强调孩子们要好好读书。只有一句话,“不好好读书,就下地干活。”

家里有好几十亩地,爸起早贪黑地上地里干活,妈包罗了所有的家务。地里的活爸一个人肯定是干不过来的。从春天一直到秋,爸都会在地里忙。草锄了一茬又一茬。直到放暑假了。绿豆地里的草比豆苗还高很多。真像陶渊明描写的那样“草盛豆苗稀”。孩子们放假从来不敢耽搁,回到家放下行李,马上到田地里拔草。那个时候大哥和大姐二姐都成家了,就剩下我和三个弟弟一个妹妹,每天早早起来,吃过饭,大家赶紧上山,拔草,耘地,给向日葵打岔子,最难的就是拔绿豆地里的草了,天热的要下火,蹲在地里拔草,汗水和着泥土从胳膊上留下来,后背晒得起了泡。

偶尔,小路上会出现卖冰棍儿的,二弟弟掏出皱巴巴的几块钱给大家买几根冰棍,现在回想起来,那冰棍儿咋那么好吃,就是现在最好的冰激凌也吃不出那样爽口的感觉。

中午回到家,弟弟妹妹们都在院子里的洋井边上脱掉满是泥土的衣服,挂在树上。人洗个干净,然后进屋吃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妈总是做最好的东西慰劳孩子们。吃完饭妈总是说,快去躺一会,好好歇歇。炕太小了,弟弟们就把门板拿来搭成床铺睡觉。午睡时间很短,还没有歇过来,就又到了上山的时间。从炕上爬起来,全身没有一处不是疼的。那个时候就发誓,一定不回来种地!

一个假期很快就结束了,念书的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学校。临走,爸会说, “想念书就好好念,要饭也供你们,谁不想念书就回来,帮我干活。” 妈送我们到大门口,总是对我们说:“快好好念书,可别当这庄稼人,累死”。然后转头对我说:“别像你妈这样,没念书,围着锅台转一辈子!”爸妈说话方式不同,但用心我们都懂。

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没有一个让父母失望的。而爸妈却因透支了健康,早早地离开了我们!记得爸妈生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这辈子没攒下什么家产,就攒下这八个儿女!”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眼睛里洋溢的都是自豪!

公众号:前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