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四篇:论痛(五)

LS06——《寿夭刚柔第六》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四篇:论痛(五)

‖LS06—D0101→S0105‖→‖LS46—Y1401‖→‖LS53‖迁移说明:

1、 《寿夭刚柔》非独立论文,此少师阴阳相关论述,与前后文意不属,当迁出;

2、 《甲乙》置于卷六第六《内外形诊老壮肥瘦病旦慧夜甚大论》;

3、 《类经》置于针刺类二十一卷三十一《阴阳邪气,外内易难》;

4、 此少师关于人体体质之论述,迁入本位,与《论痛》主题相符,义理相通。

‖LS06—D0501→B0801‖→‖LS50—D0501‖→‖LS53‖迁移说明:

1、 《寿夭刚柔》非独立论文,所迁部份与前后文意不属,凑篇之简,当迁出;

2、 《类经》置于脏象类三卷十五《寿夭》,独立成篇。张景岳云:“此欲因人之形体气质,而知其寿夭也。”叶秉敬按:“本篇大义,乃自天禀为言。”叶氏所识,正也!

3、 《甲乙》置于卷六第十一《寿夭形诊病候耐痛不耐痛大论》,皇甫谧深明本段与《论痛》之耐痛论述间关联紧密,甚为明智!

4、所论为先天遗传之皮、肉、骨、形气对寿夭之影响,迁入本论本位,与《论痛》主题相符, 与《论痛》部份之筋骨、肌肉、皮肤、腠理等义理相贯。伯高作为遗传学与解剖学领域之大师,将其遗传学理论集中于《论痛》,义理相通。

S0104阴阳俱病:

1、 姚春鹏译:“阴阳两经都有病。”

2、 《内经校释》译:“阴分和阳分俱病的。”

S0105阴阳俱动:

1、 姚春鹏译:“阴阳表里都有病。”

2、 《内经校释》译:“阴分、阳分都发生了病患。”

3、 动,病变也;阴分、阳分都有病变。

S0105其形不久:

1、 《内经校释》译:“预示着生命不久即将疲惫。”

2、 《灵枢悬解》卷六《寿夭刚柔》注:“不表不里,阴阳俱败,难分表里,故其形不久。”

3、 《奇病论》SW47-Q1201“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即为本解。

B0501相任:

1、 黄元御注:“任者,形气相敌也。”

2、 《类经》三卷十五注:“任,相当也。”

3、 姚春鹏注:“相任:相当,相称。”

B0501皮与肉相果:

1、《类经》三卷十五注:“肉居皮之里,皮为肉之表,肉坚皮固者,是为相果,肉脆皮疏者,是为不相果。相果者,气必为畜故寿,不相果者,气易失故夭。”

2、黄元御注:“果者,皮肉坚固也。”

3、果,即裹。皮与肉相裹,与《卫气失常》LS59-B1001“皮肉不相离”同义,即皮与肉粘贴紧密。

B0601大:即《卫气失常》LS59-B1201之“容大”,言体形宽大。

B0601【月囷】:姚春鹏注:“肌肉突起处。”

B0601分:

1、《类经》三卷第十五注:“有分者,肉中分理明显也。”

2、黄元御注:“坚而有分者,有分理也。”

3、分,独指粗的纹理。《五变》LS46-Y0501“理者,粗理。”即为本解。

B0701墙基卑,高不及其地者:

1、《内经注评》注:“墙基,指耳廓;卑,即小的意思。墙基卑指耳廓单薄瘦小。”

2、《类经》三卷第十五注:“墙基者,面部四旁骨骼也;地者,面部之肉也。墙基不及地者,骨衰肉胜也,所以不寿。”

3、黄元御注:“墙基,面部之骨也。地者,面部之肉也。”

4、肉为墙,墙基即颧部。卑,低下。 墙基卑,实指前文LS06-B0601之“颧不起者。”即颧骨低者。颧部低则骨骼小,骨骼小,则人寿夭。其地者,两颊也。据《三部九候论》SW20-Q0303“上部地,两颊之动脉。”可知:上部之地,独指两颊部位;高不及其地者,指颧部塌陷,反低于两颊。以上论述表明:墙基高低,乃是衡量遗传寿命长短之重要标志。

依据一:《天年》LS54—Q0401:“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依据二:《天年》LS54—Q0601“岐伯曰:‘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

依据三:《五阅五使》LS37—Q0301“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

依据四:《寿夭刚柔》LS06—B0701“墙基卑,高不及地者,不满三十而死。”

B0801气胜形:

1、《类经》三卷第十五注:“若病而至于形肉脱,虽其气尚胜形,亦所必死。盖气为阳,形为阴,阴以配阳,形以寓气,阴脱则阳无所附,形脱则气难独留。”

2、黄元御注:“气胜形者,喘息肩摇而身动也。”

3、此“气”,于平人而言是正气,于病人而言是病气,有别于前文“气胜形”之正气。此“气胜形”,即病气胜于正气。

公众号:其人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