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四篇:论痛(三)

‖LS06—D0501→B0801‖→‖LS50—D0501‖→‖LS53‖LS06—D0501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寿夭,奈何?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四篇:论痛(三)

黄帝请教伯高说:我听说先天遗传之形体有缓急、正气有盛衰、骨节有大小、肌肉有坚脆、皮肤有厚薄。以此确定人之寿夭,怎么样?

B0501伯高答曰: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

伯高回答:形体与正气相称,就会寿长;两者不相称,就会寿夭;皮与肉粘贴紧密,就会寿长;皮与肉粘贴不紧,就会寿夭;血气经络胜于形体,就会寿长;不能胜于体形,就会寿夭。

D0601黄帝曰:何谓形之缓急?

黄帝问:如何理解形体之缓急?

B0601伯高答曰: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则夭;形充而脉坚、大者,顺也;形充而脉小以弱者,气衰,衰则危矣;若形充而颧不起者,骨小。骨小,则夭矣;形充而【大】,肉【月囷】坚而有【分】者,肉坚。肉坚,则寿矣;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肉脆,则夭矣。

伯高回答:形体充满而皮肤舒缓者,就会寿长;形体充满而皮肤紧绷者,就会寿夭;形体充满而脉动结实洪大者,正常;形体充满而脉动细小且微弱者,正气衰,正气衰就危险了;若形体充满而颧骨不突起者,骨骼小。骨骼小,就会寿夭了;形体充满而容大,肉之突起肌群结实而有粗理者,肌肉结实。肌肉结实,就会寿长了;形体充满而容大,肌肉无粗理、不结实者,肌肉脆弱。肌肉脆弱,就会寿夭了。

B0602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气,而视寿夭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气,而后以临病人、决死生。

这就是先天遗传之生理特征,据此确定形体和正气,从而考察寿长、寿夭者,必须深明此道啊!确定形体和正气,而后用于临诊病人、判断死生。

D0701黄帝曰:余闻寿、夭,无以度之。

黄帝说:我听闻寿长、寿夭,无法量化它。

B0701伯高答曰:【墙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满三十而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

伯高回答:颧骨低下,高度不及两颊者,不满三十岁即死;其中因有疾病相加者,不及二十岁就死。

D0801黄帝曰:形气之相胜,以立寿、夭,奈何?

黄帝问:形体与正气之相胜,用于确定寿长、寿夭,怎么确定?

B0801伯高答曰:平人而气胜形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死;形胜气者,危矣。

伯高回答:平人且正气胜于形体者,寿长;有病且形体消瘦,病气胜于形体者,死症;病形胜于正气者,危险了。

LS53——《论痛第五十三》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D0101腠理:

1、《内经注评》注:“皮肤与肌肉交接的地方,即皮里肉外之处称为腠理”。

2、腠理,即皮肤基底层与肌肉相交形成的纹理。

D0101焫:ruo4,热,火灸之一种,如艾灸。

Y0101耐痛:即《论勇》LS50-D0601之“忍痛”,两者同义。

LS50——《论勇第五十》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50—D0101→D0501‖→‖LS50—Y0901‖→‖LS53‖迁移说明:

1、 所论为四时之风对人不同体质、不同肤色之影响,与《论勇》不属,凑篇之简,当迁出;

2、《内经校释》引守山阁校本云:“自篇首至此,并与论勇无涉。《甲乙经》以为黄帝岐伯问答,与《贼风》篇连合为一,当得其真也。”

3、《甲乙》置于卷六第五《四时贼风邪气大论》前部,并改黄帝与少俞之论为黄帝与岐伯之论。皇甫谧忽视了在人体体质研究领域,岐伯、伯高、少俞、少师四位博士各有所长、各有专论、各成系统,故不从其分类;

4、《灵枢悬解》置于卷七《五变》篇末,黄元御云:“此段旧误在《论勇》。”从其迁出,不从其迁入位;

5、 本段所论,看似论勇,实乃《论痛》篇之深化和解论。所论人之疾病与体质之关系,与《论痛》主题相符,义理相通,故此迁充分必要。

6、 帝原以为耐痛、不耐痛与人之勇怯有关,即俗言之怕痛、不怕痛,实乃帝之理解有误,故而其问亦携误。然在听闻少俞《论痛》之后,已明“夫人之忍痛与不忍痛,非勇怯之分也!”然本篇所论,实言忍痛、不忍痛与人之体质关系,而兼解勇怯,却非主题,故王冰以《论勇》为论,单列成篇,误也。《黄帝内经》涉论篇名,凡八十二篇,舍此名实不符《论勇》篇名,所余八十一篇,正合九九八十一黄钟之数,善也!备也!齐也!

‖LS50—D0601→Y0901‖→‖LS53—Y0501‖迁移说明:

1、 本篇名虽《论勇》,而实论各种体质对痛、毒药、四时之风的耐受力,即体质之是否能耐,即怕与不怕,而非论勇敢之勇,实凑篇之简,当迁出。

2、 《甲乙》、《太素》,均未载本节经文,或因残缺,或因删减;

3、 所迁部份,看似论勇,实为前文《论痛》篇忍痛、不忍痛之深化与解论。所论疾病与体质之关系,与《论痛》主题相符,义理相贯,故此迁充分必要。

Y0201温风:

1、《内经注评》云:“《甲乙经》‘青风’作‘温风’。青风与温风名异实同,因为春属木,其色青,因此把春季的温风成为青风。”

2、《内经校释》作“温风”,并云:“‘温’,原作‘青’,据《甲乙》卷六第五改,与下‘阳’、‘疾’、‘寒’义合。”从之。

Y0301不胜春之虚风:

1、 虚风,《内经校释》注:“即虚邪贼风的意思。《类经》四卷第二十一注:‘虚风者,虚乡不正之邪风也。’也就是指反常的邪风而言。”

2、 胜,耐受之意;虚风,《刺节真邪》LS75—Q2403“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岁露论》LS79—S1302“风雨从南方来者,为虚风,贼伤人者也。”即为本解。不胜春之虚风,即不耐春之虚风。

Y0401固:本来。

D0601面盻:

1、《内经注评》云:“形容面部斜侧向外,惊慌得不敢直视的样子。”

2、《类经》四卷第二十一注云:“目转眩旋,面盻惊顾。”

3、盻,xi1,《说文》:“恨观貌。”面盻,即不敢面对。

D0601失气:

1、《内经注评》注:“神气散荡的样子。”

2、姚春鹏译:“心惊气促。”

3、据《荀子.解蔽》“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为人也,遇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杨惊注:“失气,谓困甚气绝也。”取困甚气绝意。

D0601惊悸:

1、 人卫影印《灵枢.论勇》作“惊”,无“悸”;

2、 《灵枢悬解》卷二《论勇》、《内经校释》作“惊悸”。《内经校释》校:“悸,原脱。据周本、日刻本及《类经》四卷第二十一补,使成四言。”从之。

3、 《说文》:“悸,心动也。”惊悸,即心惊胆战。

Y0701目深以固:

1、《内经校释》注:“目光深遂而坚定的意思。”

2、与《五变》LS46—Y0801“目坚固以深”同义。

Y0701长衡直扬:

1、姚春鹏注:“长眉坚起,眉上曰衡。”

2、《五变》LS46-Y0801作“长冲直扬”。古之“衡”与古“衝(冲)”字形相近,更兼年代久远,字体模糊而易混淆,故宜从“衡”;衡,《说文》:“衡,牛触,横大木其角。”即眉毛。长衡直扬,即长眉上扬倒竖。

Y0701胆满四傍:

1、《类经》卷四第二十一注:“满以傍者,傍即傍开之谓,过于常人之度。”

2、《内经校释》译:“胆汁盛满。”

3、据《说文》:“傍,近也”、《广韵》:“傍,侧也。”取四周意。与后文“怯士胆不满而纵”相反,胆满四傍,即胆汁满而逼迫四周。

Y0801目大而不减:

1、《内经注评》注:“眼大而无神,目睛的转动不很灵活。”

2、《灵枢悬解》卷二《论勇》作“减”,并注:“减与缄通,收也。”

3、《内经校释》引孙鼎宜曰:“按减当作【目咸】,字误。《说文》:“【目咸】,目陷也。”从之。

4、目大而不减,即眼大却不深陷。

Y0801阴阳相失:

1、《内经校释》注:“是指气血易乱的意思。”

2、姚春鹏注:“血气运行失度。”

3、阴阳相失,即寸口人迎相失。

Y0801齃骬:齃,he2;骬,yu2。齃骬,即蔽心骨、胸骨剑突。

D0901避:据《说文》:“避,回也”、《苍颉篇》:“避,去也。”可知:避,即避让。

Y0901慓、悍:慓,piao1,轻漂;悍,han4,活跃。据《平人绝谷》LS32-B0101“剽悍”可知:慓悍,即轻漂、活跃。

Y0901固:

1、《灵枢悬解》卷七《五变》作“故”;

2、姚春鹏译作“固然”;

3、本来,本就。

Y0901悖:

1、黄元御注:“悖,乱也。”

2、悖,即惑乱、糊涂。

公众号:其人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