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一篇:胀论(四)

LS30——《决气第三十》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一篇:胀论(四)

‖LS30—D0101→Q0801‖→‖LS36—Q0109‖→‖LS35‖迁移说明:

1、 原篇《决气》,所论为六气之辨,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

2、 《太素》置于卷第二《六气》,独立成篇;

3、 《甲乙》置于卷一第十二《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接于《阴阳清浊》LS40-D0301→Q0602之后,合而成篇;

4、 《类经》置于四卷二十五《精气津液血脉脱则为病》,独立成篇;

5、在前篇《五癃津液别》伯论“津液五别”后,接入本篇,即黄帝顿悟之后,追问:“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如此前后呼应,义理相通,自然流畅。

Q0101抟:《灵枢悬解》卷五《决气》作“抟”。

Q0101神、精:

1、《内经校释》注:“两神相搏,指男女媾合。”

2、《灵枢悬解》卷五《决气》注:“男女交感,两神相抟,合而成形,化生一滴神水,常先此身而生,以立官骸之基,是谓精。”

3、本篇精神之论《决气》LS30─Q0101“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与《本神》LS08-Q0102“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定义有异,从义理看,当从后者。

4、“是谓精”,此为先天之精,有神之精,而非后天之精。故译作:这叫藏神之精。

D0201何谓气:此必有“黄帝曰”三字之脱,译文补见之内,后同。

Q0201开、发:

1、《内经校释》注:“《太素》卷十三肠度杨注无。《卫生宝鉴》卷二十二引‘开发’作‘如雾’。”

2、《说文》:“开,张也。”即开始;《广韵》:“发,起也。” 即发起

Q0201溉:据《说文》:“溉,一曰灌注也”、《广韵》:“溉,灌也。”取浇灌、灌注。

Q0201气:指胃之上焦所出真气、水汽、气味、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并非独指真气。古人虽不明化学组份,然其对事物之观察、分析、描述之法,却客观而严谨,此即科学之方法也。上焦开发后的物质组份详解如下:

宣五谷味——因有五谷气味;

熏 肤——因有水汽滋养皮肤;

充 身——因有真气和水汽充实身体;

泽 毛——因有真气和水汽润泽毛发;

雾露之溉——因有水汽如雾露般灌注,此即《营卫生会》LS18-D1001“上焦如雾。”

Q0301溱溱:

1、《灵枢悬解》卷五《决气》注:“溱溱,涣然流漓之象。”

2、溱,zhen1,《百度百科》云:“1、盛多貌。2、汗出貌。” 汗出溱溱,即汗流汩汩。

Q0401淖泽:

1、淖,nao4,《说文》:“淖,泥也。”即润泽、泥浆;据《周语》:“泽,水之钟也”、《释名》:“下有水曰泽,言润泽也。”取积水洼地。

2、淖泽,既如泥浆,又如水液之混和物,唯有乳清液。

Q0601壅、遏:

1、《内经校释》注:“限制的意思。”

2、壅,围堵、堵塞;遏,壅遏、阻隔;壅、遏,即围堵、阻隔。

Q0801部主:《内经校释》注:“指六气的统领脏器,如肾主精,心主血脉等。”

Q0801可为常主:

1、《灵枢悬解》卷五《决气》注:“当令为贵,退气为贼,守正则善,化邪为恶,虽有贵贱,实皆可为常主(经常之主气)。各当其部,不可少也。”

2、伯意不明,不译待考。

LS57——《水胀第五十七》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57—D0101→Q0601‖→‖LS35‖迁移说明:

1、 《水胀》并非独论水胀,实论六胀之病,且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当迁出;

2、 《太素》置于卷第二十九《胀论》,杨上善之处置,甚当,从之;

3、本段丰富的六胀之论,唯缺水胀定义和论述。在前部水胀之论后,迁入本位,作为胀论组成,与《胀论》主题相符,义理相通。

D0101肠覃:

1、《内经校释》注:“指附肠而生之肿物。”

2、覃,疑为“蕈”误。蕈,xun4,《玉篇》:“蕈,地菌也。”肠覃,肠内生息肉,犹如生于肠内之菌子。详见本文LS57—Q0401伯论。

D0101石水:《内经校释》注:“病名,本篇对于石水有问无答,但在本书《邪气脏腑病形篇》曾有说明:‘肾脉……微大为石水,起脐以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死不治。’又《素问》阴阳别论:‘阴阳结郁,多阴少阳,名曰石水,小腹肿。’又《大奇论》:‘肾肝并沉,为石水’。”

Q0101目窠:窠,ke1,《说文》:“窠,空也。一曰鸟巢也。空中曰巢,树上曰窠。”目窠,即眼窝。目窠上,即眼睑。

Q0101阴股:《灵枢悬解》卷九《水胀》注:“股内为阴。”

Q0201寒气:《灵枢悬解》卷九《水胀》作“寒水。”

Q0201【崆崆】:

1、《内经校释》注:“鼓声。另,丹波元简:‘【崆】字宜从鼓从空,盖中空之意’。”

2、《灵枢悬解》卷九《水胀》注:“【崆崆】,空洞如鼓声也。”

3、【崆】,kong1,崆崆然,即铿锵有声。

Q0201窅:yao3,《说文》:“窅,深目也。”即陷下。

Q0301色苍黄、腹筋起:《灵枢悬解》卷九《水胀》注:“色苍黄,腹筋起(青筋),肝木克脾土也(木主五色,入土为黄,自入为青,苍,青也。)”

Q0401因有所系:

1、《灵枢悬解》注:“因有所系,系,恋不消也。”

2、因为有所粘连。

Q0401瘜肉:

1、《灵枢悬解》卷九《水胀》注:“瘜肉,瘀肉也。”

2、瘜肉,即息肉。

Q0401离岁:

1、《内经校释》引《太素》卷二十九胀论注:“离,历也。”

2、《灵枢悬解》卷九《水胀》注:“离岁,逾岁也。”

Q0501衃:

1、《灵枢悬解》卷九《水胀》注:“衃,血块也。”

2、衃,pei1,据《说文》:“衃,凝血也。”即血块,淤血。

LS19——《四时气第十九》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19—Q01021、Q0104‖→‖LS57—Q0601‖→‖LS35‖迁移说明:

1、 《四时气》非独立论文,碎简凑篇,宜迁出;

2、 《太素》置于卷第二十三《杂刺》前部;

3、 《灵枢悬解》置于卷八《杂病》,接于LS19—Q01051“肠中不便”之前;

4、 《类经》将此二节并而置于二十一卷三十八《肾主水,水腧五十七穴》篇末,且置于《水热穴论》SW61-D0101→Q0409句后,依刺法类处置。然《水热穴论》并无合理空间容此二节;

5、 《甲乙》将Q01021“风閖、肤胀,为五十七痏,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Q0104“徙冰……百三十五日。”二节置于卷八第四《水肤胀鼓胀肠覃石瘕》,且置于《水胀》LS57—Q0601“刺去其血络也。”句后,皇甫谧处置甚优,从之;

6、 迁入本论本位,与《胀论》主题相符,义理相通。

Q0102风閖肤胀,为五十七痏:

1、 《内经注评》作“风水肤胀,为五十七痏。”

2、 张志聪注:“閖,水病也。后世通做风水。”

3、 《灵枢悬解》卷八《杂病》注:“閖,水病也。”

4、 閖,shui3,风閖,即《评热病论》SW33—Q0901“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详见《评热病论》SW33—D0801→D1201。

5、 水俞五十七痏,详见《水热穴论》SW61—D0401→Q0403。

Q0104环谷下三寸:

1、《灵枢悬解》卷八《杂病》注:“环谷,意指足少阳之环跳也。”

2、《内经注评》注:“无此穴位,有人认为是足少阳经环跳穴,尚无定论。”

3、或为水胀部位而非穴?不译待考。

Q0104铍针:铍针,九针第五针。据《九针十二原》LS01-Q0107“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可知:铍针,即刺破痈肿脓包之针具。

Q0104筩:

1、《内经校释》注:“中空如筒的针。”

2、筩,tong3,即捅,用九针之第二针员针捅刺。

Q0104必坚束之:

1、 《灵枢悬解》卷八《杂病》两“束”作“来”;

2、 束之,《内经校释》云:“原脱,据《甲乙》卷八第四及《太素》卷二十三杂刺补。”

3、 束,《内经校释》作“束”,并云:“原作‘来’,据《甲乙》卷八第四改。”从之。

4、 《内经校释》译:“使原来水肿时松软的肌肉恢复坚实,同时用腰带束其腰腹部。”

5、 坚,即牢固,与缓反义;束之,束系肿位;必坚束之,即必须牢牢束系肿位。

Q0104饮闭药:

1、 《灵枢悬解》卷八《杂病》注:“饮闭药,收敛封闭之药,恐泻其气也。”

2、 姚春鹏译:“内服开闭利水的药。”

3、 闭,尿道不通。饮闭药,即饮服利尿药。

Q0104方:方才、刚才。

Q0104无食他食:不吃他乡食物。后文《四时气》LS19—Q0106“常食方食,无食他食。”对“他食”与“方食”,即有明确界定。

公众号:其人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