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风俗的抒情美文欣赏:乡村点子锣

编者按:点子锣最难打的是麻锣,麻锣手不但要起锣,还要收锣。因此,一套点子锣打得成不成功,完全取决于麻锣手的水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乡村点子锣。

关于家乡风俗的抒情美文欣赏:乡村点子锣

“得得得,仓仓齐仓齐齐仓……”大年初一,我回到老家拜年,村里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一大早,家家户户的鞭炮声响起,热闹的新年便开始了。在我们村,大家吃完早饭相互拜完年后,村里还会组织专人打一套点子锣庆祝热闹的新春

所谓“点子锣”,就是由锣、钹、鼓和麻锣组合根据点数而击打的一套民乐演奏。点子锣的打法是按照“四三五七五、四六二二四、九四四二四、五三二四六、九七五”的“锣谱”编排来击打的。每两句之间要加一个小过门,即“得得得齐,得得得仓,得齐仓,得齐仓仓,得仓得齐仓”作为后面数字的“发头”,以示各句比数间的区分。点子锣的点数是按锣的响声来计算的。点数越少越简单,点数越多则越复杂。比如两点的打法是:“得得得,仓仓。”而九点的打法就复杂多了,即:“得得得,仓仓仓仓,得齐仓,得齐仓仓,得仓得齐仓。”听堂伯父说,家乡老一辈人都是打点子锣的高手。他们打锣时根本不用看墙壁上的“锣谱”,“锣谱”完全烂熟于心。一套十来分钟的点子锣打下来,中途没有半点破绽,往往是顺风顺水一气呵成,听起来十分悦耳。打点子锣时,一切都是按麻锣手的指挥来进行的,麻锣手就是点子锣的“魂”,打起来十分不易,一个技法高超的麻锣手,往往把麻锣玩得溜溜转。麻锣在手中都是按节奏的需要时快时慢,时长时短。有时如暴风骤雨般轰轰烈烈,有时又像蜻蜓点水样轻轻带过。麻锣随着响声的长短被轻轻地旋转着抛起,落下来刚刚接住时正好是打锣的时间,不长不短,恰到好处,没有娴熟的技巧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大锣是点子锣的“胆”。没有大锣那浑宏厚重的声音是构不成一套完整的点子锣的。而钹、鼓就是点子锣的筋、血和骨肉了。老一辈人打锣都能将一套简单的点子锣打得风生水起,畅快淋漓,让听锣的人情绪激昂,兴高采烈,把过年喜洋洋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

“点子锣”中没有“一”点和“八”点,这多少让我有点想不明白。没有“一”点还可以理解,因为“一”点构不成点子锣的节奏。而没有“八”点,我就有些想不通了。带着这个疑问,我曾问堂伯父:“点子锣怎么没有一点和八点呀?”见我问得唐突,堂伯父也一时答不上来。过了一阵,他才说:“点子锣的锣谱是老一辈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至于为什么没有一点和八点,老一辈人也没说,我们也没问。别说,这还真有点怪。”这事还真是个迷。

点子锣最难打的当然是麻锣了。麻锣手不但要起锣,还要收锣。因此,一套点子锣打得成不成功,完全取决于麻锣手的水平。听堂伯父说,老一辈打点子锣的人中,我爷爷是最厉害的麻锣手,他打麻锣从没出过错。一套点子锣打完后,在收锣时,爷爷将麻锣抛到十几米以上的高空,麻锣清脆悠扬的声音在高空中久久回荡,余味深长。麻锣落下来后爷爷便轻轻地顺势接在手上,然后余音便嘎然而止。这样,一套完整的点子锣就完美收官了。

婚丧嫁娶、祭祀庆典等民俗活动中演奏,其作用主要是为广大民众助兴和烘托节庆的热烈气氛。现今,点子锣在梅爷、堂伯父、耀叔和广叔等手中也是打得有声有色,有板有眼,有滋有味。

堂伯父有意想让我接班,向我传授点子锣的打法和心得,我虽有兴致,打了一通,却始终找不准节奏点。别看点子锣听起来好像非常简单,其实真正打起来相当不易,我就一时半刻学不会。堂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堂伯父和叔叔们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不间断地操练,渐渐掌握了点子锣的诀窍。看着堂弟认真击打铙钹的样子,我想家乡的这一特色风俗将和传统春节一样,也会默默地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政府路33号)

作者:吴源巍

公众号: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