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豆芽的文章:生豆芽

本站:豆芽在以前也算是一种营养品,现代社会却将其逐渐的遗忘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生豆芽》。

关于豆芽的文章:生豆芽

看着朋友在微信里发的生豆芽菜的照片,颇吸引眼球。黄豆芽白白地,胖胖地,你推我挤,交错叠压,骄傲的、不甘落后地展示着自己。扁豆芽则显得胆怯、娇羞,蜷缩着瘦小的身躯,似乎还不敢抬头直面这个世界,着实让人心生怜悯。

是呀,过年了,我也生点豆芽菜,以添补菜肴。尽管从来没有过此勤劳之举,但受朋友启发,尝试的态度还是蛮坚定的。于是,我请教朋友,从买豆子到生豆芽菜,每一步幸得朋友热心指教。

由于怕失败,所以不敢太贪,先取少许黄豆试验吧。从泡豆子开始,我认真细致地操作着,生怕哪一环节疏漏,导致影响豆芽的茁壮成长。

豆子泡在水里,不一会儿,豆皮皱巴巴的,原本圆实的黄豆,此时面目全非,如一干瘦的老头,瘪着嘴,豁着牙,脸上颜色也深浅不均。我不由心生疑问,这样的品相,还能长出豆芽吗?

第二天一大早,刚一起床,我赶紧看黄豆,还是皱巴巴的吗?不是,此时的黄豆经过一夜的洗礼,蜕变得更加圆润,又多了些温柔。小小的豆芽尖已清晰可见,但还是紧紧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小鸟依人般。

谨记朋友指点,我赶紧倒掉水,把黄豆上下簸动,仔细挑去了发黑的、有虫洞的、据我观察没有收获希望的滥竽充数者,又换上了大盆,静待豆芽长出。对了,朋友说还要压上石头。于是,我翻遍灶房角落,也没有找到一块石头。也罢,幸亏没有找到,要不然,就凭这湿润、饱满有姿的黄豆,怎么也得一块圆圆的、蛋青色的、轻重适宜又不失光滑的石头吧。再说了,此时的黄豆,犹如有孕在身的少妇,需要安静的休息,更需要阳光、空气、水的滋养,还用得着石头吗?也许没有更好!

下午时分,黄豆越来越臃肿,豆皮愈发地透亮。豆芽已经不安分地突兀起来,原本针尖大小,又长大了一点点。我小心地拿起一粒黄豆,轻轻一捏,豆皮破了,小豆芽似乎在怒视我惊扰了它的美梦。我自嘲,这不是拔苗助长吗?

家里暖气热,空气燥。盆子靠上面一层的黄豆不一会儿就干了。为了不让每一粒黄豆输在起跑线上,我找来一块干净的白布,再洗洗,剪成盆口大小的圆形,盖在盆子上面。端着盆子,我努力寻找适宜的地方。放在灶房里,似乎有点冷。放在阳台上,不行,阳光直射,又太热了。朋友没有说宜热宜凉,虽然不耻下问才能进步,但此时也实在不好意思再下问了。干脆放在客厅茶几上,既避免阳台之热又不受灶房之凉。

我不时揭开布子观察豆芽长出来了没有。亮灿灿的、晶莹的黄豆似乎在嘲笑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不禁哑然失笑。劳作之余,又多了一份欣喜,寄托着一份收获的希望。

黄豆还是不见动静,好像即将临盆的产妇,疲惫地睡着了。我不时上下翻动这些小精灵,好让它们保持均等的湿润性。我不禁感叹,世间万物孕育新的生命,永远是一个伟大的过程。

记得小时候,每当逢年过节,母亲总要用各种豆子生大半盆的豆芽菜,有时用黄豆,有时用绿豆,有时用黑豆,有时用扁豆。我从来没有关心过干硬的豆子是如何长出嫩芽的。直到有一天,母亲喊我拣豆芽的时候,我才发现,白嫩的豆芽菜散发着淡淡地、甜甜的清香,特别激发食欲。只是任务艰巨,我嘟着嘴,一声不吭,埋头苦干。想着同伴约好我们去她家玩的,情急之下,两手不听使唤,把豆皮放在了豆芽里,又把豆芽放在了豆皮里。好不容易一满碗了,我连忙喊:“妈,拣够了。”飞也似地跑了,身后隐约传来母亲的嗔骂声:“这个懒女子!”

此时,盆子里的黄豆似乎又发胖了一些,稍有水肿,越发显得凝重和慵懒。豆芽还是不肯露面。为什么?是太干了,还是太湿了?也许不够热吧?还是……,我凝视着黄豆,百思不得其解。豆芽尖有些发白,又凸起了一点,略显倔强,但终究挣脱不了豆衣的束缚。豆衣已经薄亮如蝉翼,但还是紧紧地、顽强地包裹着豆芽,生怕一松手,它们就会迸裂而出。

我不由想起马上分娩的产妇,虽然十月怀胎,面临当母亲的喜悦。但是,终究要经历撕心裂肺的疼痛,才能瓜熟蒂落。

这生豆芽不也一样吗?

也许是母亲的传统手艺好的缘故吧,我从小对豆芽菜情有独钟,百吃不厌。

我们小时候是物资还不富有的年代,冬天的菜肴主要是萝卜和咸菜,豆芽菜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有,而且是饭桌上的主打菜,也是百搭菜。可炒着吃,也可凉拌着吃。荤素搭配,美味不减。可高攀,也可低就。期盼过年,不仅仅是穿新衣,吃肉,更是对豆芽菜的一份情愫。

如今,菜市场、超市橱柜里一年四季,各种菜肴应有尽有。豆芽菜也不再显得那么重要,渐渐淡出人们的饭桌。但是,对我而言,儿时的情节,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渐行渐浓。

此时,我惊喜地发现,好多的芽尖已悄然顶破了豆衣,探出了小脑袋。我似乎听到了豆衣的撕裂声和芽尖的挣扎声,还有一个劲伸展的欢呼声。

公众号:六盘山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