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回忆的散文美文:回味红高粱

编者按:《回味红高粱》一文是作者回忆家乡的“高粱文化”,并怀念在家乡时的童年时光。品一口醇香的高粱烧,就着陈年旧事咀嚼着流年的岁月,一幅优美的画面跃然纸上。接下来请一起欣赏那优美的高粱美景吧!

家乡回忆的散文美文:回味红高粱

对于生长在东北大粮仓的人来说,确实对红高粱有着别样的忧思。这种牵肠挂肚的念想被“红高粱”剧景又多次掀起了涟漪,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往事不免泛滥成灾,充斥在我的思绪里,让我不得安宁,索性上网搜出来几张红高粱照片消遣。

那一片片羞涩的红晕又撩拨着我的心头,引诱我追忆过去的陈年旧事。在家乡,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里都种有高粱、谷子和苞米。哪家都有高粱秸秆柴禾垛,夹杖子(围栅栏)都用的高粱秸秆,甚至多样农具家具餐具都是用高粱秸秆做的。我用高粱杆围过栅栏,搭过柴草棚子,用高粱秸秆刮出的靡子(高粱杆的外皮)编过炕席、茓子、席篓。

串过耙帘(搂柴禾用的)、钉过盖帘、串过蒸黏豆包的蒸屉帘。

其实,高粱秸杆也陪伴着我度过了趣味童年。记得每逢“送灶王爷升天”时,就缠着二婶学用箭杆(高粱秸秆)、靡子做些鸡呀、狗呀、马的等祭品。什么“灶王爷本姓张,骑大马挎大抢,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好话多说,赖话少说,没有不说,要说就把嘴粘上。”嘴里叨念着,一下子用块糖粘在灶王爷的画像嘴上。二婶那种虔诚的样子至今还常常闯进我的梦境里呢。年龄稍大时,春天常用高粱秸秆扎蝈蝈笼子,秋天用高粱秸秆和香蒿杆扎苏雀滚笼子(捉苏雀用的),冬季里闲得无聊,就与小伙伴们“打箭杆”玩。不妄语:“高粱秸秆似乎成了孩子们的不散伙伴啦!"

说真的,家乡的高粱米可真好,我也很喜欢碾高粱米的。用水将高粮淘完,撒在碾盘上碾压脱壳后,收放进风车里,摇动风车,粉红的糠皮飞进糠仓,白里带粉的高粱米滑落在笸箩里,酷似座粉白色小金字塔。做熟的高粱米大豆子饭肉头头的,饶有口感。每逢家人的生日,妈妈都做一顿香喷喷的高粱米大豆子饭。在家乡,哪家婚嫁迎娶主食都是高粱米大豆子饭,寓意:“一对新人今后的日子能过得红红火火、步步登高,生儿育女都大眼生生眉清目秀的。”假若是哪家不小心做了顿小豆高粱米饭来迎亲,那非被娘家人闹翻天不可!据说曾经有因此事闹黄了定亲事的呢,信不信由你。你说真哏儿不?

莫嫌絮叨,在家乡,说不准还有点“高粱文化”呢。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青纱帐,里面隐匿着多少起风流韵事,那一片片的红晕火烈,撩拨着多少个孤男寡女的心扉,也只有那含羞的高粱才知道。怪不得,哪儿有个私生子,人家就说是从高粱地里捡的。有哪个偷吃禁果的女孩,人们就说是她钻了高粱地。而生产队里的小青年们更是幽默时髦,如果知道了谁去搞对象了,就戏说人家弄了满脑袋高粱花子。说笑归说笑,可是真要是碰到了蹊跷秋波,谁都会愿意成全的,况且谁也不愿做电灯泡的。那个先解风情的,索性给两边人递个眼色,顺便把垄换了,让两个情种凑在一起,一边放垄(除秋草)一边卿卿我我山盟海誓的。

然而,我很多年没有吃到高粱米大豆子饭了,家乡也不见了红高粱那倩影风姿了,更闻不到家乡烧锅那红高粱美酒的醇香了,想必是因为高粱低产没人愿种吧,觉得真遗憾。

第一次尝到家乡高粱烧酒的味道还是在儿时,记得有一次在小火盆里为爷爷烫酒时,我偷偷地拿起他那个心爱的镶着花椒树图案的小酒壶尝了点,呛辣得我流了眼泪。还被人家扣了顶馋嘴巴子,你说倒霉不?然而,我总不乏梦想,梦想家乡又有广袤的青纱帐,倩影风姿的红高粱。品一口醇香的高粱烧,就着陈年旧事咀嚼着流年的岁月。狂饮一杯醇香的高粱烧,满眼红晕夕阳,回味经年峥嵘岁月一抹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