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人才资源管理对军队人才建设的启示

美国的NBA职业篮球,是高水平篮球运动的代名词。它以高超的竞技水平、精美的包装和夺人耳目的广告宣传,吸引着全球众多爱好者的目光。NBA联盟自1946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近60个春秋,培育了“巨人”邓肯、“篮球之王”张伯伦、“天勾”贾巴尔、“魔术师”约翰逊、“大鸟”伯德、“飞人”乔丹等众多明星。从篮球场联想到战场,两个不同领域、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具有许多不可比之处。但就竞争对抗来说,二者也有相通之处。研究NBA人才资源的管理做法和经验,对于我们思考人才建设,特别是科技人才建设,还是有所
启发的。

NBA人才资源管理对军队人才建设的启示

“选秀”的启示:人才选拔应坚持实践标准,注重能力

NBA选秀制度是这部联盟机器的 发动机。NBA人才资源理论认为,要想选择高水平的球员,首先必须把全世界高水平球员纳入可选择的范围。目前,NBA的29支球队都有各自的球探,他们频繁出入美国本土和海外赛场,了解具备实力征战NBA的球员。我国最优秀和最有前途的三大中锋王治郅、姚明和巴特尔,就是最先引起NBA球探注意的。球探查明情况后,需要经历三个环节的考察,即球员个人试训,选前资格审查和到训练营受训。到训练营受训时,NBA队医、医学专家、各队教练员和球探纷纷到场,进行技术、战术、体能、训练测试,经过上述程序之后,才能正式入选。

在人才发现与选拔的问题上,我们以前注重的是“伯乐相马”,所谓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就是对这种模式的肯定。伯乐对千里马的发现,固然功不可没。但是,长期的实践证明,世上的千里马多多,而伯乐有限。变“相马”为“赛马”,在赛中选优,这应该是NBA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

赛马有一套客观标准和稳定的制度,重实践检验。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究竟什么是军事人才,无论概念如何界定,最终都离不开这样一个事实:能打胜仗的、能把部队治理好的、有实际创新能力的、能把本职工作干好的,就是军事人才。

随着NBA的发展壮大,NBA选秀已成为精心组织的、媒体趋之若鹜的盛大聚会。在这样一个聚会上,评价每一名球员都是用数据说话。在NBA的网站上,你可以查到每位选秀球员历史战绩,在一些大赛中的上场时间、投篮数、投中比例、进攻和防守篮板、盖帽、抢断、助攻、犯规等,球员创造的记录以及工作简历等。五花八门但又井井有条的数据不但给媒体提供了宣传素材,也让球队经理、教练、球员等很容易从中发现他们的不足。

冗余配置的启示:人才资源的配置适当和适度,不追求急功近利

我们大家都知道,篮球比赛,双方各出场5名队员,但NBA每支球队则有12-15人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板凳球员”,整个赛季都少有机会上场,一个赛季平均上场时间不超过数分钟的更是大有人在。NBA球员平均年薪以数百万美元计算,养活这些高薪队员对球队不是一个小负担。

以赚钱为目的的球队老板,为什么不精简球队,剔除那些不能上场又拿着高薪的“板凳球员”呢?NBA的老板是这样考虑的:冗余配置,储存人才,养精蓄锐。

冗余配置和精确配置是两个相反的概念,与后者强调定岗定位相比,冗余配置也强调精确,是放大需求后的精确。同样,二者都强调工作饱和度,但冗余配置是在考虑工作性质、难度、工作量、人员特点后的适度饱和。说到底,冗余配置摈弃的是教条和呆板,讲求的是适当和适度。

从表面上看,冗余配置使NBA建设的成本增加了。实际上,NBA建设成本的真正黑洞在于本身的管理过程(比如决策的失误、内耗等),冗余配置对NBA财力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更别说合理的冗余配置对球队建设的积极影响了。

NBA这种对“板凳球员”的感情,使球队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协同力。NBA2002-2003赛季,我国球员巴特尔所在的圣安东尼奥 马刺队获得了NBA总冠军。当年的巴特尔是邓肯的第三替补,属于“板凳球员”中的“板凳”,连季后赛名单都没有进入。然而,因为球队得冠,巴特尔不费吹灰之力就戴上了许多球员一辈子都梦寐以求的总冠军戒指。巴特尔并非无功于这支球队,正是由于巴特尔的存在,邓肯才能在平时和大巴的对抗训练中保持很好的状态。NBA要求个人价值与团队价值相联系。

绩效考核的启示:重在建立一种激励机制,鼓励个人冒尖

NBA球星云集,谁是最好的球员?谁是最有效率的球员?恐怕每个球迷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这有点像一些单位评选先进个人,虽有总的原则,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绩效考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几乎没有一家单位的绩效考核结果不受到质疑。认同差、说不清,是绩效考核过程中常常碰到的难题。

NBA在这方面有一些独特的做法。比如回答谁是NBA最有效率的球员?NBA会做出一张“效率统计排行榜”,它是对球员几十项数据进行统计后核算出来的。数据说起来很枯燥,但数据也最有说服力。NBA的绩效考评已融入社会。打个不太确切的比喻,如果说考评数据是原料的话,围绕NBA转的媒体、评论员、记者、教练,甚至球迷,就是 厨师。他们在加工制做“美味佳肴”的过程中,也参与了NBA的考评活动。

在NBA,评价球员的指标多如牛毛,什么“全明星”、“得分王”、“三分王”、“扣篮王”、“最佳新秀”、“最佳防守球员”、“进步最快球员”、“最佳教练”、“最佳球队”等,不一而足。就说MVP吧,不但有常规赛MVP,季后赛MVP,还有每周最佳球员、每月最佳球员;就是每轮比赛结束,也要评选一个“五佳球”,让电视编导们剪辑下来,从各个角度,用慢镜头、局部放大等手段,反复播放,以飨观众。正所谓“赏不逾时、罚不列迁”,NBA很好的掌握了激励的频率和节奏。同时,NBA不完全追求全面优秀,更注重单项冒尖。实际上,真正拔尖的科技人才都是专才。

NBA的各项评选,机制都不太一样。像“得分王”,是根据常规赛的得分统计,谁得分最高谁就为王;“全明星”呢,根据球迷在网上的直接投票,不但决定全明星的归属,还决定首发位置;技巧、扣篮和三分等王座,是根据在全明星期间报名参赛的选手现场表演决定的。另外,MVP是根据体育记者投票选出的,不但要看本人在常规赛的个人成绩,还要看对整个球队的帮助。

在这些“考核”中,观众、媒体、球员,全部被调动起来了,连大洋彼岸的中国球迷都是争先恐后地为自己的偶像投上一票。从现代管理的理念看,NBA管理是在社会范围创造了一种“场”和“势”。未来军队,也应该是精英群体。闪烁的群星,只有镶嵌在社会的天幕上,才能光照人间。

在人才资源管理上,NBA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之处,如人才与收益等。正是这些有效管理机制,成就了NBA的事业。军队是为国家利益而存在的,军人是一个重奉献的职业,但就人才资源管理来说,应当再拓展我们的视野,领会、借鉴和汲取各方的好经验,将其运用于部队人才建设之中,以利于人才战略工程的实现。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