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向欢度傣族泼水节

我们该如何正向欢度XX泼水节?

如何正向欢度傣族泼水节

4月13-16日,就是傣族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泼水节了,然而在欢度泼水节的同时,不禁让人联想起XX年08月23日海南嬉水节数十名女性遭扒衣服性侵猥亵事件,XX年04月19日,西双版纳泼水节25人借机袭胸摸臀猥亵妇女被抓事件,再次引发社会舆论,面对少数民族习俗文化与传统节日的日益大众化,我们该如何正视与对待?

对此,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昆明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云南大学民俗学硕士,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博士田玉玲。

记:我们了解到,您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南传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那您可以和我们具体谈一谈您所理解的泼水节应该是什么样的?

田:泼水节是当地最隆重的节日,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浴佛、堆沙、泼水、赛龙舟、赶摆等。其中还穿插着放高升、放火花、放孔明灯、丢包、斗鸡等游戏活动。这些活动一部分属于传统的民俗活动,一部分则是佛教色彩较浓厚的宗教活动。很显然,泼水节既是当地的民族传统节日,也是当地重要的宗教节日。

泼水节主要流传于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地区,即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普洱等地区,当地信仰南传佛教的布朗族、德昂族、佤族、阿昌族等民族也要过泼水节。东南亚的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信仰南传佛教的国家也将泼水节作为当地最隆重的节日进行庆祝,节日活动与西双版纳等地比较相似。

记:请您和我们详细地说说傣族泼水节的由来和意义。

田:泼水节源自于百越民族传统的泼水祈雨的民俗活动。作为滨水而居的稻作民族,傣族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农业生产更离不开水。在旱季即将结束,雨季仍未到来之际举行泼水、赛龙舟等活动,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求雨。传统上,如果泼水节过后一段时间还未降雨,各地还会再举行不同的祈雨仪式。

记:近年来,针对泼水节女性多次遭到性侵、猥亵事件,您是怎么看待的?

田:随着旅游热潮的推动、外地游客的大量涌入,云南傣族泼水节、海南黎族嬉水节、彝族火把节、佤族摸你黑等这一类参与性、互动性较强传统节日不断得到推广,参与的人群越来越庞大,节日中的狂欢元素被无限放大,而节日本身的传统意涵却日益被消减或淹灭,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恶事件也日益频繁地见诸报端,给节日的狂欢抹上了沉重的一笔。

这一系列事件的出现,不仅给受害的当事人留下了难以抹灭的阴影,让我们慕名而来的远方游客望而却步,也在当地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部分当地人对外地旅客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一切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记:您认为泼水节应该如何正向欢度?

田:其实,纵观世界各国的狂欢节日,总有一小部分或恶作剧、或趁机揩油使坏者,扰乱着我们节日的快乐。那我们是不是要此而因噎废食,停止我们欢乐的脚步?

很显然,这种因噎废食的态度决不足取。唯有正视问题,才能找到恰当的应对之策。客观地说,随着中国旅游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旅游的参与者、旅游的区域都在不断扩大,这一类不文明甚至违法的旅游行为在短期内还很难彻底杜绝。尽管如此,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也绝不能等闲视之。对于已经出现的不文明甚至违法的旅游行为,当地的公安、旅游等相关部门,必须要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民法、旅游法等,结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对于作乱者给予严惩,以整肃节日秩序。

当然,这只是灭火之策。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燃。只有我们旅游各方的参与者共同努力,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旅游目的地而言,首先要做好节日规划,准备好严密的安全预案,全方位确保旅游的安全。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当地民族宗教文化传统的宣传,让当地人及更多的外地游客知晓当地宗教文化传统背后的神圣意涵,进而学会尊重和严守当地的习俗与传统。挑选一部分当地的民众作为当地民族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的志愿者与宣传员,为外地游客做好表率。

对于各旅游部门而言,要做好外地游客的教育工作。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旅行社对旅行团成员进行旅游前的预备教育,旅游过程中加强对相关民族文化传统知识的介绍。甚至可以考虑同旅客签定相应的旅游承诺书,以确保旅客在旅行期间严格尊重当地的习俗和传统。如果游客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甚至违法行为,旅行社可以代为收取他的旅游保证金,同时记入当地的旅游黑名单,在其入住宾馆、进入景区景点时进行一定的限制。对于零散的旅客,可以在机场、口岸、交通检查站等地设立相关公告栏,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宣传的力度与范围。一旦发现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公安、旅游等相关部分立即对其进行相应处罚,并将其记入当地的旅游黑名单,进行相同的处罚。

就旅游者而言,也应该积极提高个人的文化及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文明的游客,才可能受到当地民众的尊重,享受愉快的假期。

说到底,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高全国人民的道德修养与个人素质,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部分人的不文明甚至是违法行为。让中国游客不再成为令世界又恨又怕的蝗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