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象的文章散文:你被第一印象“蒙蔽”双眼了吗

编者按:对别人的第一印象,我们都是建立在过去对同类人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很难听进去这个人对自己的“辩驳之词”。

关于印象的文章散文:你被第一印象“蒙蔽”双眼了吗

越来越觉得,第一印象害死人。

对别人的第一印象,我们都是建立在过去对同类人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很难听进去这个人对自己的“辩驳之词”。

“先入为主”“冤家路窄”“不打不相识”种种。

我现在的这种浮夸、小资、感性的气质,也不知道是怎样越来越浓郁,连我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

现在,于我而言,我也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的思维、想法、行为,也越来越得不到身边人的认同。

在我自己这里,我本身就是犹豫的,而且我也不擅长与人辩解、争论。我能做的,也就是自己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是不是要继续追随内心。

1月中旬,我被一个微信沟通半年,见过一次面的朋友很经典地批判了一番,在《夏沫随笔:做点儿事》里谈及过。

我看到后的第一感觉是:为什么对我是这样的印象?

我本无意向别人卖弄什么,我本无意向别人显示自己的学识。

因为比我段位高者,对我可以一眼看到底,他们对我的成长更多的是一种鼓励与期待;与我相仿或比我段位低者,则很难对我目前的状况有所理解,我从他们这里得到更多的是各种嘲讽与挖苦。

我一直坚信:清者自清。

懂我的人,我不需要解释;不懂我的人,解释到山穷水尽也是枉然。

读了一部分情感的书,就觉得要多跟另一个半沟通,多理解对方。

结果让自己圣母心泛滥,不知不觉中把自己打造成了“傻白甜”,连最基本的社会认知与人性认知功能都丧失了。

我做了三年多HR,接触了那么多形形色色人物,按说我是可以一眼看透我所接触的人的。

可越来越发现:人心隔肚皮,素质不同的人真的是各不相同。

与人相处,首先要搞清楚另一个人的人品和为人处事风格。

若已经被坑过一次了,就轻易不要再上当了。

做投资,也不要做什么“渔翁得利”或“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还是选择踏实本分为好。

缘分,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有些不能勉强,有些不能强求,有些不经意间从天而降。

是桃花运还是桃花劫,没有人会告诉你,必须靠自己去识别。

有太多人都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个人,也有太多人自以为自己什么都看清、摸透了。

我自己现在的模式,自己都有点害怕,但只有自己清楚现在是在丰盈自我的路上。

太多人不了解就想好为人师了,但以后,依然要用心听别人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地获取身边“神人”的精华。

自从听了那个“鸡”的故事,我以为找个什么样的另一半,我都可以把他打造成理想中的他。

只有当接触过“神”一般存在的人的时候,才明白:原来你打造了将近一年的人还不如一个陌生人对你好。

这是多么沉痛的打击,幸亏现在明白还为时不晚。

发现自身的问题、正视自身的问题,实在太难。所以,大部分人都活在自己编织的模式里。

有时,对自我认知否定太多,自我设置的“人设”很可能会在各种摧毁之下崩塌。

我不喜欢我自我设置的人设崩塌的感觉,会让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觉得自我灵魂无处安放,躁动,甚至濒临崩溃。

可能确实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是我自华的这种气质不见得合时宜,也不见得能被别人所懂得、所接受。

存在的本身,孤芳自赏也好,接地气也罢,只是自我内涵的一种释放。

3月2号晚上去绿博园看花灯,工作人员处处投入、处处有心。但自己的审美被“伺候”的刁钻了好多,因为依然觉得这次的灯盏有些浮于表面了。

无论是走路观灯也好,还是感受热闹也罢,现在的灯盏,没有了小时候“心动”的感觉了。

小时候逛庙会时,各种贴地气的好吃的,妈妈一般是不舍得给我们买的,所以就只能看。得不到的,永远都是最好的。所以,记忆中的味道总是最牵挂的。

灯盏上各种杂耍,各种稀奇玩意儿。

小孩儿的视觉,本就独特。因此,童年记忆中的世界也是稀有的,再也高不可攀了的“经典”。

“还是那个时候的味道!”缺的就是这样一种久违的感觉。

觉得不够精彩,是因为没有走进心里。

我依然喜欢安安静静的,欣赏着自己眼中的这个世界。就这么静静地看着,静静地玩味它的用心与独特。

作者:夏沫

公众号:夏沫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