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办教师的散文

民办教师

关于民办教师的散文

在新中国的教育史册里,有这样一个词语,或者叫称呼,是不论怎样回避和遮掩都无法取掉的,那就是民办教师,因为它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现实存在。

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大面积遭受自然灾害,吃饭成了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头等大事。贫穷的国民经济和困窘的国民基础.根本承担不了这样的打击,国企下马,大专院校分流停招,基础教育严重缺员,但学龄儿童却在一步不停的增加,教师缺员成了一个极其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于是从高中、初中毕业的农村男女青年中选拔优秀者从教,工资由地方政府或集体承担.不属于国家统分的财政供养人员,待遇低于正式教师,以解燃眉之急。中国的民办教师也因此而诞生。

一九六九年后,历经了几年的停课闹革命结束,政府要求村村办学校,在外教师一律回村任教。这样一来,一是生源继续保持了上升态势,二是校点的成培增加,又一次造成了师资紧缺,很自然地增加了一大批民办教师。但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所进校的教师一律为工分教师,这样民办教师就有了两种叫法:一是民办工资教师,二是民办工分教师。在以后的不断招收和补充中任教的,当然不包括学校分配来的师范学生,都是民办工分教师。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员。从一九七五年十月报到至一九八九年九月离开教育近十四年,我的生命历程中,竟也同笔墨、学生、课本共走了平凡而又光荣的十四个春秋。

在这十四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始终牢记着这样几句话:教师乃传道授业者;误人子弟如杀人父兄。工作的前五年几乎没请过假,更没迟到早退过,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带班上课每周二十四节课,不包括每天的早操、早读及三到四节自习辅导,不讲苦累,更无半句怨言,所带班级学生成绩始终在同级最前,不及格率为零。

一九八零年后的近十年里,我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教师的赋予与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不能停留在把学生教会上。学生是教育对象,但更是主体而不是客体,我要立足努力把学生教得会学,旁敲则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学生爱学习,成绩好,进步快。一九八五年我也光荣的被评为富平县第一届教学能手,荣誉的光环第一次套在了我这个只有初中文化、初出茅芦的年轻人脖子上。在我校的一次全体教职工评比会上,老校长中肯的说:田三民是一个年轻的老教师!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事,来不得半点轻浮和骄傲。在带毕业班的五六届学生时,除教学会课本的内容,还不断扩展学生视野和思路,一个命题作文,可有五种形式开头,五种中心内容,五种形式结尾,基础知识更是要让学生背记个滚瓜烂熟,升学考试所带班级成绩始终保持在全乡前三名的好位次。大家称赞是考不倒的老师,考不倒的学生。

教师不单是为学生传授知识,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思想教育,劳动教育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要和学生交朋友,要和学生建立亲情关系。她是学生,可做子女;你是老师,可为父母。人间的爱戴与美好,都可在这里享受并出发,叙说中我不由想起了任教时的几个镜头:一群瓜孩子竟然在我通知不再教他们时,居然全班失声痛哭起来,并在第二天不注意的情况下,小礼品塞满了我房子的床上,不由我这个大小伙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还有多年我兼管的少队工作,连续十年被评为优秀。在我离开学校后,上级还要问经验材料,无奈的校长说,从田老师走后,一直没有合适人选能胜任这项工作。听说后我还后悔没为学校带出人来,人生就是这样,我一心爱着的教师工作,却因超生演出了悲剧,离开学校的七八天中,我几乎是在泪流中度过的。

一九九七年,在任的民办教师全部招转完,中国教育从此结束了有民办教师这段长达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月不圆的是那些陆续因各种情况离开学校的老民办们,有的好,有的差,几家欢乐几家愁,特别是近十几年,社会公职人员及教师工资一再提高的情况下,无形拉大了和普通农民的收入差距,处在底层的老民办心理不平衡,纷纷闹事,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加之我们的一些人认识不到位,特别是现已公办,原来也是民办教师的一部分人,用语言打压老民办,一时间老民办竟成了社会的贬义词,这是极其错误和不公允。老民办寻求一些生活补偿费,最多是方法欠缺,老民办在那个年代支撑着中国教育,八十年代时我们全县六千多名教师,民办占了多数,共计4800名,其中绝大多数是教学骨干。他们干着同公办教师一样的工作,甚或还多,但却工资极低,或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现在社会好了,难到他们只可拿六十元吗?

老民办是一段社会的必然产物和现实存在。他们在不同程度为教育事业工作过,努力过,奋斗过,贡献过,我们应体恤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多一份热爱,少一点冷漠,正像一位领导人说的那样:当今社会,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不能让一个人不幸福!愿我们一起,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共享美好生活,共创灿烂明天!

本文作者:田三民

公众号:一瓣书香

作者简介:田三民 ,男,1955年出生,现年61岁,富平县曹村镇人。任富平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协会会员。热爱诗联创作,近十年来创作诗歌几百首,对联几百副。作品贴近生活,切合实际,且感染力强,艺术性强,深受普通读者的欢迎。有百余首作品登报登刊,其《照金感赋》《我走过祖国的东北西南》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