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回忆美文:想起我们那个“呼机”年代

编者按:在使用呼机的那个年代,我们彼此间的距离是最短,最亲密的。真怀念那段美好的回忆。

年代回忆美文:想起我们那个“呼机”年代

呼机又称BB机。那个年代,最先在腰间能别部BB机的那位,在小城一准是位有头有脸的主儿。

固定电话还不多,公用电话也多半搁在街边小卖部和报摊上。BB机一响,头一个本能反应就是四处找电话回复。有了这玩意,人们一下子觉着方便多了,也近乎多了。有事没事,大事小情,想到有这个玩意能一呼就应,一应就到,那个时代的人们,就觉得自己已经赶上了四个现代化。

BB机叫着有些难听,后来干脆统称呼机了。

呼机的呼叫声很清脆,听上去像“蛐蛐”在叫唤,穿透力却极强,再吵杂的环境,也掩盖不住呼机的音量。小城第一代呼机问世好像是电信摩托罗拉小型款,黑色系列。别在腰间不很显眼,“滴滴滴”的呼叫声中,狭小的屏幕上,还能显示一行电话号码。从数字到汉显,一部呼机大概需要上千块,还不包括服务费。

记得电台技术部门专门研制出场一批能呼出语音的呼机,棕色,竖着别在腰里,拥有这款呼机的,一般都很仗势,传出的声音都是:“某某号用户,有位电话是某某的先生或者小姐请你立即回电”。被呼叫的先生或小姐在人群中很是得意,风光无限的样子,故意会让呼机多叫几遍,以便引起更多些人对自己的刮目相看。

好友“书文”刚有呼机那会儿,遇上开会,呼机响时,一般人会立刻捂住,关机或者躲出去接听。他却不,反而佯装没听见,让它吵上好一阵之后,在众人面前,站起身,高高撩起上衣,嘴里还不住大嚷:“谁呼我?谁呼我?也不挑个时候呼,真是的”。。。。。。直到所有人都把惊讶和狐疑的目光投向他后,他这才慢吞吞走出门外去找电话回复。

更有甚者,刚买来呼机,生怕人家不知道,或许觉着太过无聊,偷偷跑去办公室,自己给寻呼台打个电话和了自己,然后迅速溜回会议室或人群中,打上一个时间差,呼机正好呼叫起来。显得他很有面儿,也很忙。

再后来,小城市面上新出了个“八一台”呼机,呼机的个头儿比其他呼机大出一截,屏幕也大,不仅有声音还有滚动字幕条。“八一台”招收的寻呼员个个音色甜甜的,腻腻的,还不停会有祝贺广告出现:诸如,“八一台”台长某某某携全体员工向你问好之类。这个呼机的好处除了女寻呼员有着令人想入非非的声音,再有就是传呼的字数不受限制,多少都行。

正赶上我文艺台当台长,饭点儿上几乎都忙着去奔波广告,与厂家,企业拉关系,搞赞助。坐不下来审阅每天播发的新闻稿件。我的一位新闻部李主任是地道的苏北方向口音,先是用电话与我报告每天需要审稿的新闻提要,我可以一边应酬,一边“审稿”。后来,终于按耐不住他用纯正苏北口音转述,让他改用“八一台”呼机转发新闻稿提要给我。这下可又难为了他们那里的女寻呼员,经她们翻译过来的苏北口音,再到呼机字幕上,跟乱码一般令人费解,整个一部深不可测的天书。

“张台长”也被她们呼成了“张排长”。部队嘛,情有可原,李主任口音里听出来,可不就成“张排长”了吗?

呼机风光过一阵之后,紧随其后,“二哥大”,“黑珍珠”,“大哥大”相继问世;一批小老板们也跟着横空出世,呼机照样在腰里别着,手上拿一部大哥大,腰里只要震动带呼叫,随手拨通手中的大哥大,那叫一个帅啊!

没过多久,呼机悄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和耳畔,原因是,男人,女人们藏着掖着的那么点儿隐私,都给呼机败露了,女呼男,男呼女,越呼越麻烦,越呼越说不清楚。

呼机不是给女人没收了,就是被男人停机了。可怜的呼机,昙花一现无多日。

想起呼机的话题,是那晚朋友的聚会上,桌上一位面熟的陌生人跟我套了半天的近乎,我也没想起他是谁。后来那位补上一句:“您不记得啦?我曾经是八一寻呼台的台长啊!我不是经常带领全体员工向你们问候的嘛”?

这样一来,顿时拉近了我们们之间的关系,想到当年“八一台”好像还赞助过我们台好几部呼机,立刻对这位寻呼台台长肃然起敬,连忙起身敬了好几杯酒。两人嘴上还不停念叨:“缘分啊,缘分”。。。。。。

呼机,曾经是小城街头巷尾,宾馆大厦,机关单位,家家户户,摩肩接踵人群中的一声呼唤,一声问候,一声叹息,一声回应。

小城人用呼机的那个年代,彼此间的距离是最短,最亲,最密的,相互见面或分别都会抢白一句:“有事儿尽管呼我”。说的那么洒脱,那么亲热,那么煽情,也那么仗义。

作者:张波

公众号:张波纯文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