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竞争对手挖墙脚

沙利文(John Sullivan)是在互联网繁荣时代成为安捷伦公司(Agilent)人事经理的。任职之后,他才发现“保住”自己的员工原来是那么难。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镇上,安捷伦是主要的IT业雇主。而就在附近,它的竞争对手也开了一家公司。“起初我们并没有想到要保护自己的员工,”沙利文说,“可很快就发现必须这么做。”

警惕竞争对手挖墙脚

于是,沙利文与当地的公司经理抓紧时间制定了一个防御战略。“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就是保护自己。”他说,“我们会找一位猎头,让他告诉我们他想挖走哪些人。那么,这些人就会成为我们保护的对象。”

人才流失,损失惨重

沙利文的经历足以给人以警示。事实上,挖墙脚行为是人力资源经理必须时刻警惕的事。惠勒(Kevin Wheeler)是某人力资源战略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他对此深有体会:“现在,如果你想找一个高层次人员,首先你就会想,‘我们的竞争对手那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能被挖过来?’”惠勒表示,无论是哪个行业,只要存在着人才短缺,就必然有挖墙脚行为的发生。

“如果员工离开企业投向了它的竞争对手,那么企业的损失可能会成倍放大。”沙利文说。

首先,A公司失去了一个熟练员工,从而带来了招募成本;同时,由于项目延迟,公司会遭受额外损失。不仅如此,团队士气的下降会导致生产率下降,最终受损的还是企业。一个年薪10万美元的销售代表如果跳槽,最后给公司A带来的成本可能高达30万美元。如果他转投竞争对手B公司的怀抱,结果就更糟了。因为他可能会带走一些客户,从而给公司A造成高达60万到9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损失。

挖墙脚行为被业内人士称为“人才偷猎”(poaching)或“直接采购”(direct sourcing)。通常来说,它的目标仅限于高级别的员工,因为这类行为往往代价不菲,须要花不少钱请人来专门负责联络。

“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有时我得打300个小时的电话,”专为客户搜罗高级员工的阿兰-达林咨询公司(Alan Darling Consulting)老板达林(Alan Darling)说,“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我们得和200个候选人联络。”

对手想减少招聘失误

与广告招聘的成本相比,这类行为在时间与金钱上的投入要更大。即便如此,一些猎头认为,这么做还是很值得的。

“最优秀的人员都已经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达林说。很多大公司也采取这样的方法,比如医药巨头——先灵葆雅公司(Schering-Plough)就会通过直接采购的方法招募人员,填补区域经理的位置空缺。

蒙哥马利(Julie Montgomery)是专门提供招聘与咨询业务的Sentigy公司人力资本部副总裁。她认为,先灵葆雅这样的企业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尽量避免招入不合适的人员。这些公司往往愿意投入额外的资金,通过直接采购找到合适人选。“当你对中高层员工的聘任效果进行评估时,你会发现:从长远看,直接采购的方式反而成本更低。原因很简单——这样做失误率较低,而且引进的员工水平也比较高。最终,招聘失误的成本也就随之降低了。”

司马特(Bradford Smart)在他的著作《聪明的主考官》(The Smart Interviewer)一书中写到了招聘失误带来的成本问题。在他看来,失误成本因职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总的来说,职位越高,招聘失误造成的成本也就越高。比如,对于一个年薪7万美元的主管职位来说,如果用人不当,损失的成本将高达52.1万美元。

员工看重的不是金钱

沙利文在过去几年中,为安捷伦及其他一些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反挖墙脚策略。一旦公司发现了处在“危险中”的员工,就一定要马上采取防御措施。如果员工足够坦诚的话,公司应对其进行询问。问题包括:是什么使他们留在公司里,什么样的原因会促使他们离开。“在员工有可能离去前问这些问题,通常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沙利文说。此外,他还向员工发放问卷,要求他们写下自己最中意的工作,并且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部分要求。他说:“员工的要求很少涉及金钱。”

《爱他们,要不就会失去他们》(Love ‘Em or Lose ’Em)一书的作者凯(Beverly Kaye)告诉雇主们应“在金钱上竞争,在文化中取胜”。薪水自然是一个重要条件,但它决不是留住员工的关键。

波特斯(Michael Potters)是Glenmont Group的执行合伙人,他同样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推崇备至。有一次,一家新泽西的公司请波特斯为他们寻找一位高端销售专家。在候选人中,有一位女士是其直接竞争对手公司里的员工。在约见该女士时,波特斯向对方着重介绍了其客户公司卓越的企业文化。“她在企业文化理念方面与原老板格格不入。”波特斯说。最后他的客户成功地得到了这位女士。

你需要积极去应对

有人想偷偷猎走你的员工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至少说明你的工作团队具备吸引人的价值。沙利文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公司要求它的员工足够优秀,足以吸引猎头的注意,但同时公司对待员工非常好,以至于压根没人想要离开。”

多数猎头认为,优待员工是防止其被挖走的第一要务。除此以外,还应采取一些战术性策略。首先,企业的编制名录及电话目录不应被公开。其次,要求员工不得把同事的姓名告诉公司以外的人。此外,还要教会前台接待员如何辨别来挖掘信息的猎头人员。

沙利文说,如果竞争对手计划在你所在的区域进行大规模扩张,你可以考虑将当地的全部猎头聘用六个月。或者,当对方的猎头到来之后,立即将其雇来为你工作。

有些CEO会在同行间签订“禁猎”合约,合约中规定:除非员工自己找上门来,否则不能主动去做对方的工作。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有些窍门可循。比方说,一些饭店里会有专门收集名片的箱子,名片放进去后可以换取免费的午餐;另一种方法就是在商品展示会上设一个箱子,员工将名片投进去后可以赢得奖品。用人公司及猎头公司常常利用这样的办法来获取员工的名片,然后开始挖墙脚行为。

当然,哪怕公司采取再好的预防措施,仍有一些员工会想要投奔它的竞争对手。沙利文认为:如果这个员工价值很高,你就该告诉他,你会每个季度打一个电话问他是否对新公司满意。如果新东家不能让他满意的话,人事经理就会有很大希望把这个员工请回来。

人力资源专家把去而复返的员工称为“回飞棒”。这些人回来后,通常会对前一家公司怀有负面的印象。当沙利文碰到一个想跳槽的员工时,他就会说:“问问乔吧,他以前在那儿干过。”员工于是便会去向乔打探,而从这类同事那里得到的对于新公司的负面评价,往往更加准确也更具说服力。沙利文说:“这是一个相当棒的留人策略。”

来源:世界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