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心得

早教心得_早期教育心得(精选5篇)

早教心得

早教心得_早期教育心得 篇1

是一名1岁男孩的妈妈,作为孩子的母亲,我在早期教育方面经历了从排斥到相信,从相信到支持的一个过程,以前我和一些妈妈一样,在没做母亲之前对早教的重要性理解几乎为零。后来通过了解和实践,我惭惭的成了早教的受益者,开始主动接受早教,宣传早教。 今天我把我对早教的一些经验和所有的朋友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起发。

下面我简单的讲一下我选择早教的理由和标准:

目前的早教机构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让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选择。更有很多家长上了以后觉得早教无用。其实,早教机构的教育模式都大同小异,只是课程的安排和设置有区别,以及课后延伸服务有区别。 我选择早教的标准:

一、跟选幼儿园一样,看理念。

看这个机构有没有理念作为支撑,理念是什么?你开早教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二、课程设置

很多早教机构分有音乐课,美术课,亲子娱乐课……。其实在我的观念中,孩子在三岁前是每个方面都需要发展的,都需要刺激的。孩子的8项技能:肢体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视觉和听觉,情绪和社交,自理自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这八项哪一项不重要呢?每一项都重要。如果侧重于某一方面,孩子的刺激和发展都不是完整的。那么课程游戏的设置必须包括这8大方面但是又要有侧重,因为孩子在每个阶段又有关键期,所以,关键期内对某一个方面侧重又涵盖8项技能的话,是最完美的游戏了。

三、环境(干净卫生,简单清爽)

很多妈妈都会说,啊,那里环境很好。我孩子喜欢。喜欢就行了。如果因为孩子喜欢的话,那么你不如带宝宝去游乐场,或者把家里装成一个游乐场。其实,太豪华的环境并不一定适合宝宝早教。早教的教室宜单调简单清爽,教室大小以30平米为宜(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范围30平米为宜)。教具不宜随便摆放。专业的早教机构都是教具都是集装箱封存好的,每玩一个游戏才可以拿出来一样。这样的好处:不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玩具到处都是,宝宝只管玩玩具了,就没必要跟老师一起玩了。第二,让宝宝学会等待和分享。因为宝宝在得到玩具的时候,不是同时得到的,是有先后顺序的。还有某些玩具时需要宝宝感知以后传递给下一个小朋友的,这样宝宝慢慢就会懂得分享。

四、课后服务体系(这一点是早教中最重要却容易被家长忽视的一点)

其实早教就是给孩子一个平等的环境和给家长合适的和宝宝玩的方法。那么,方法是需要家长回去反复练习,玩耍。必须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才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的。如果有些家长不会举一反三,那么早教效果甚微。所以,您是需要人知道的,知道您怎样和您的宝宝玩。举例说明一下:我记得我乐乐两岁多的时候,在一早教中心上了一节体验课,教了一个模式模仿的学习游戏,就是搭积木,一个红的,一个蓝的,一个红的,一个蓝的,这样交替。我当时回来的时候就依然陪儿子玩这个积木游戏,可是他不感兴趣,我苦恼惨了。由于我的工作又非常忙,真的都没信心在读下去了。很多游戏操作性都不强。然后早教中心的指导老师知道此事后,专门打来电话,她告诉我:你可以让你儿子玩鞋子,玩衣服,玩家里他喜欢的东西。于是我引导儿子把爸爸的鞋子放一层,二层放妈妈的鞋子。儿子很感兴趣。后来找规律这一项能力很强,现在逻辑思维能力超强。所以课后延伸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早教里的游戏你不延伸训练的话,他就仅仅只是个游戏。

还有,课后延伸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监督和督促的作用。偶尔也会偷懒,但是有人督促你的时候,就会加倍的注意这是针对我自己,我以前就是这种行为。

五,师资力量

我觉得早教老师必须具备高素质和有幼儿心理学专业和幼儿教学专业,这一点很重要。另外,需要家长坚持不懈的坚持,坚持不懈的相信,坚持不懈的和宝宝玩,反复游戏,都需要家长举一反三的和宝宝玩,需要家长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想光靠早教机构,就可以教育好你的宝宝那是不可能的。

以上几点是我对早教的认识和总结,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朋友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早教心得_早期教育心得 篇2

上班有一小段时间了,锻炼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就所见所学谈谈自己的感想。

曾经我很想去做销售,但所了解的销售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很空洞,也不知道一个好的销售人员该具备一些什么样的素质,我们公司是以销售为主,只是采用的销售模式不一样罢了,由于种种原因我做了公司的一名主持人兼产品介绍,由于主持素材的需要,很多时候需要和幼儿园的园长打交道,谈业务,了解对方的需要,以及对方心里的想法,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公司主要走教育的模式来销售,而这个教育却是我们都忽视却很神圣的教育------早期教育,很多人可能会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胎教,其实不是,胎教只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早期教育还包括0--6岁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一份相当不起眼的教育却拉开了孩子的差距。 教育在很多人的眼里是改变人命运的一种方式,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不认可教育,她们认为教育培养了很多的书呆子,常有人说博士生不也在种田等类似的事情,但却不会反过来想种田的大部分还是没有知识的农民,有些人读了书却不会拿来学以致用,这才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出现这种情况却不知是早期教育出了问题。

早期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自信的宝宝,二八定律------世界上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殊不知这20%的就是全面发展的人,拿破仑希尔成功学的重要定律之一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则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想孩子有什么样的命运培养他类似的性格。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每天忙碌是为了孩子,据统计人生中60%的财产用在子女身上,一生忙忙碌碌也许到最后也没能把孩子教育好,这其实很可笑。对于农村的孩子在我们这一代还看不到明显的差别,但到了我们自己的下一代就有了极大地差距,现在在一些大城市,早期教育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了,家长花大量的金钱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来培养孩子,而农村孩子还是按照先前的模式在培养,也许到了三四岁还在家里和爷爷奶奶玩,就算去上幼儿园也是在一些极其不专业的地方,那种地方说白了就是一个托儿所,孩子根本没有得到发展。

美国科学家布鲁姆实验证明,孩子的智力发育在17岁时基本完成,而在4岁完成了50%,8岁完成了80%,这样的数据看到的人都会觉得很震惊,但事实确实如此,印证了那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也是别人为什么愿意花重金去打造孩子的早期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身上有无限的潜力,很聪明,我们平时自己很少去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以至于这些东西就这样给忽略了,他喜欢问为什么,他喜欢玩玩具,而且玩得方式很奇特,对于孩子的每一个疑问我们应该正面去回答,不要嫌他麻烦,嫌他啰嗦,就算你自己不知道也不可忽悠误导他,应该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自己没有辨别能力,你得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人说这个孩子像他的父母,性格像,连一言一行都像。这种像在很多人眼里很正常的,他们认为这是遗传,其实不然,当然遗传有一部分,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那是因为在孩子的教育过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影响了他,这个时期的孩子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跟着父母来,久而久之他就和你一样了。

孩子的性格定性在六岁,在初二有一个转折期,做过老师的人应该明白初二的孩子不好教,如果你把孩子从初一带到初三你能看到他身上很大的改变,习惯决定性格,也就是说在六岁之前培养孩子一些好的习惯很有必要,曾经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老和尚要小和尚到荒地上去种菜,第一年长了很多的草,老和尚让他再种,第二年还是长草,小和尚问老和尚是为什么,老和尚没有回答,而是让他再去种菜,比之前种的更多,时间长了也就自然没有长草了,其实习惯是一样的,人生下来就像荒地,什么都没有,但上面可以种菜也可以长草,好习惯是菜,坏习惯则是草,这块地的容量只有那么大,好习惯多了,坏习惯自然也就被忽略了,习惯的初步形成是而是21天,定型是90天,想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就必须要坚持,而不是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如果不信可以去试一试,当你每天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陪孩子学习90 ,自然他就会形成一个生物钟,很自觉地自己在那个时间去学习。

培养全面发展的宝宝不是让他学的越早越多越好,童年的孩子最主要的是性格和习惯的培养,这才是决定他一生的东西,对于文化知识当然要学,现在的文化知识是为以后每一个阶段的教育打基础,很多人到了初中高中孩子成绩不好再来干着急,请家教,花了大把的钱不说,还占据了孩子很多其他的时间,让孩子很累很反感,其实现在这个时候抓紧了,以后你根本不用花那么的精力。这个时期的教育又有一个精髓-----教育关键期,教育关键期是指在,某个时期交给孩子必要地东西,孩子学的更快,更好。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教一个48周大地孩子爬楼梯需要6周,而教一个56周大地孩子爬楼梯却只要2周,时间缩短了很多,这是因为孩子大小不一样咯方面的心智也不一样,学东西的速度大果然不一样,中国儿童6岁上一年级就是这个原因。另外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关键期。 2--4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教孩子标准的普通话,英语,如果这个时候误导他也许他的读音以后就没办法改过来了,这也是有根据的,我们都知道狼人的故事,有两个孩子生下来就被狼叼走了,几年后被人找到救了出来,后来人们教他说话写字,到十七岁是他还是只会50个字,那是因为错过了他的关键期孩子学起来困难。也有很多的实验证明,小孩子放在外地学当地话比大人快,原因其实不言而喻了。对于孩子的关键期实在是太多了,说也说不过来,不一一举例。。。。 我经常和一些幼儿园的园长打交道,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在岳阳,临湘等那边很多的幼儿园园长自己并不是幼教,所以不专业,意识不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办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请得老师也不专业,这样的幼儿园将会误导孩子一生。

教育是最博学的知识,每个人不管是不是老师你都得懂,因为你得对孩子负责,所以请你亲自带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给爷爷奶奶,老一辈的人没有意识到早教的重要性。多半教育中带着溺爱。

早教心得_早期教育心得 篇3

首先,我很幸运参加这次国防教育。这次国防教育让我结识了更多的同学、朋友;这次国防教育让我认识了x中学;这次国防教育也让我增强了体质,身体更结识了!

在这次国防教育中,我担任了寝室室长、女生排长,让我有机会认识更多的同学,结识更多的知己。除此之外,还让我体会到了,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人在关心我,也有更多的人需要我的关心!我很高兴参加这次国防教育!

在这次国防教育中,我们还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在这之前我还担心自己会被分到差班,但当考试当天丰主任跟我们解释这次模拟考试是一次复习考试、学校均衡分班时我的心才真正的平静下来!我很高兴能来观音桥中学上学!

在这次国防教育中,我的体能提高了,我的身体更结实了,虽然还是经常生病,但我已经学会了忍耐,更加学会了坚强地面对困难与疼痛。

这一切的一切是学校给我们创造的条件,是教官和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要谢谢观音桥中学给我机会,谢谢教官对我的教育,谢谢教官的为我而付出、为我而努力做好、为我而辛苦!谢谢!

早教心得_早期教育心得 篇4

今天我们全校老师认真倾听了副校长洪德选关于学本课堂教学的有关讲座,他讲座的主题是《学本课堂,文本解读》,听了他的讲座,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我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学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学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学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学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洪校长指出: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学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学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近段时间学本课堂的实验,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学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学本教育理念,将学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早教心得_早期教育心得 篇5

事实上女儿并没有耽搁太多时间,甚至少于我去干预导致的延误。但是,按照我的成长经验,干预仍然是需要的,它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省时,也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快地穿鞋,而是为了成人间的交往,对老师表示并不是我不在乎你的时间,不管教孩子,你看我在催着呢。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孩子挨打挨骂,也不是真的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要打骂给别人看。

作为一位儿童语言老师,曼女士有很多不同的`做法。当我和女儿同时走进她的房间,她会先跟女儿握手,甚至蹲下来和她说话,然后再跟我打招呼。一般德国人的做法是,先跟大人握手或者拥抱,再跟孩子握手或者拥抱。一般中国人的做法是,只跟大人握手寒暄;等大人全部招呼完毕之后,没有时间就对孩子视而不见,有时间的话就把他们抱起来。

我们也经常会碰到可爱的成年人,产生想要亲近的欲望,但是我们通常都会克制住自己,不会动辄就去把别人抱起来。我认为对孩子也应该如此,太随便是一种对人的不尊重。陌生的成年人之间,可以做到彬彬有礼。很多人认为,他们和孩子之间不必有这样的界限,在彼此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去拍肩、搂抱甚至捏脸。其实孩子见到陌生的成年人,就跟我们见到两米以上的篮球队员一样,是生怕被举起来戏玩的。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见到陌生的孩子应该表现平等和尊重。但是,在家庭内部或者师生之间,由于大人负有教导的责任,平等和尊重就经常靠边站了。出门之前,丈夫或者妻子花太长时间穿衣打扮,另一方可能会催促,告诉对方十分钟之内必须出发,但是不会跑过去摁住对方,三下五除二帮他/她穿好。孩子就不一样,眼看着幼儿园就要关门了,大人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让孩子自己慢条斯理地穿鞋,于是粗暴地夺过来,迅速帮他们穿上,拉着手就往外跑。

刚开始的时候,女儿总是事必躬亲,无论吃饭喝水,还是穿衣穿鞋,都拒绝大人的帮助。其代价就是,吃饭时,汤汤水水弄得满身都是;出门之前,要花很多时间等她收拾停当。有一次,妈妈实在等不及了,抱着她就往楼下跑。到了门外放下来,她横竖不干,坚决地回到楼上,自己从头走一遍。

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在赶时间,因此以"等不及了"为名的斗争一直在持续。只要持之以恒,大人总会获胜。我发现女儿慢慢地接受了妈妈的帮助,甚至依赖上了,有时会把脚一伸:"你帮我穿鞋吧!"有时还往地上一蹲:"你抱我下楼吧!"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大人往往也乐得如此。有研究表明,富人的孩子未来成就总体上比穷人的孩子大,不仅因为他们有丰裕的物质支持,还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心情,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一个八小时之外还要兼职挣钱的母亲,一方面给了孩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孩子很多自主成长的权利。

女儿第一次去上钢琴课,打开琴盖之后,父母忍不住告诉她说,你可以按这里和那里。老师说,要让孩子自己发现声音,享受声音,对声音产生好奇心,然后她就有兴趣制造声音。听起来,这又是半年弹不出一首曲子的教法。有一位母亲送儿子学画,半年之后也没见他画过一朵向日葵,还在那里把颜料随心所欲地涂来抹去,难免有些失望。女儿也上了大半年音乐课了,我有时也会问她学会了唱什么歌,玩什么乐器。但是好像这些都不是学习的重点,老师花了很多时间让他们感受节奏和旋律。我能看到,对这些孩子来说,音乐不是外在的技巧,而是内在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