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儿时的春节回忆故事:年味

编者按:儿时的年味是作者心中难忘的回忆,那时候春节是孩子们最盼望的节日,下面我们来看看《年味》这个故事吧!

难忘的儿时的春节回忆故事:年味

这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记忆力就有些减退了。可一提起小时候的某些事情,反而记忆犹新。特别是过年的哪些往事,好像历历在目。

我生于一xx四年三月,那时国家还是一穷二白,物质匮乏,可岁月不管穷富,年节还是一年一年的过。只不过是富的富过,穷的穷过。

打我记事起就对年节很是盼望。觉得过年能吃一顿饺子,能穿新衣服,还能放鞭炮。所以在刚过年不久,就又问母亲,啥时候还过年?母亲用手轻轻一按我的小脸,“年怎能天天过的?一年十二个月,过完365天。才能再过年。”尽管母亲告诉了我,可对一年的概念还是不清楚,不久还是问。问的多了,母亲就说,“等啥时候下雪了,就快过年了。”

你还别说,那时候都是靠天吃饭,每逢过年的时候多数下大雪。瑞雪兆丰年,人们就觉得来年的收成有希望了。

大约六,七岁的时候,对过年就有少许概念了。过年时是很冷的冬天,要下大雪,能听到鞭炮响,就离年节不远了。在我们那儿一到腊月二十往后,就能听到稀疏的鞭炮响了。那响过的炮香味,经小风一刮闻到鼻子里,那味道特别享受。这就有了过年的味道。

要过年了,大人们就到了发愁的时很候了。那时候农民的生活还很穷,一年的工分收入也分不了几块钱。何况我们家还是人多劳少户,不倒贴钱就不错了。全家人的衣服要不要换?过年还要割点肉吧,弄点白面吃顿饺子吧,这些都是我父亲需要考虑和购置的。我哪知道父亲的忧愁呢?

记得我的新衣服就是姐姐的旧衣服经过重新煮染翻新的。里边夹续点新棉花就是够奢侈了。过年新衣服有了,也高兴的屁颠屁颠的。姐姐是大姑娘了,总要买件新衣服,再一朵花戴在头上,就高兴的不得了。弟弟也是因为这个那个的提意见。好赖把这些应付了,也算都有换的衣服了。母亲也松了一口气。

腊月二十三,要送灶王爷上天,买些芝麻糖上供,粘住他的嘴别让他上天说了家里的坏话。家家户户要打扫卫生,要用扫把把房子里边的灰尘扫干净。姐姐给我们分工,干些小活儿,虽然满头大汗但心里也美滋滋的。

临近年前那几天,外边的诱惑很大。小伙伴们到街上,谁的衣服新了,谁买了小鞭炮了,相互比较,再跑到家向大人提意见。我记得有一种当时叫草格节的小鞭炮,好像是当时的一毛钱一小包,是专门给小孩子们玩的。即便在手里响了,也不至于受大伤。我们就比谁的鞭炮多。女孩们把新衣服一穿,就不让人摸了,光怕别人给她弄脏了。可有些调皮捣蛋鬼,偏偏搞恶作剧,逗的女孩子哭,女孩子就告诉大人来了嚷嚷几声,我们赶紧的跑。停一会儿烟消云散,一切照旧。

年画是必须要买的,过年图个喜庆,新鲜气氛。那时候的年画多数是胖娃娃,尽管我们都瘦的皮包骨头,大人们也盼我们都能成胖小子。这样才结实。

走到大街上,就能闻到各家备年货的香味了。谁家煮了肉,谁家炸了丸子,谁家蒸了馒头,凭着闻到的味道,在大街上就能分的出来。我们家底子薄,父亲也想尽办法割了二斤猪肉,用一斤用来包饺子,另一斤配几斤海带炖一大盆算是肉菜。这就是过年的重头戏。

到年根儿,鞭炮声越来越多了,整个空气中都是鞭炮炸响后的味儿,那时还不知道空气污染,味道有毒。家家户户门上也贴上了春联,那年味就更浓了。我们就跟着大一点的孩子,去看各家各户的对联。他们品评着谁家写的对子好,谁家写的对子有意思,我们也不懂,就是跟在人家后头混热闹。

到了除夕晚上,就是大年了,煮熟饺子,母亲把饺子给各个神灵和祖先摆上,逐个磕头,嘴里念念有词。我们跟在后头傻笑。吃完饭,母亲给我们讲,明早拜年见人要说吉利话,学会给老人磕头。并给我们交待,哪家必须要到,见了长辈必须磕头。哪家的辈分小可以不磕。随后我们也分到了两毛钱的压岁钱。心里很高兴。

大年初一,天还不亮,就跟着大人用挨家挨户拜年。我们的口袋里也是花生,糖,软枣塞的满满的。这都是长辈们给的磕头奖赏。还有在大街上到处检人家点过的鞭炮筒。用帽子盛的满满的,以便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战利品。

作者|邺夫

公众号|邺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