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征文:拒绝华而不实践行实在之风

“三严三实”征文:拒绝华而不实 践行实在之风

三严三实征文:拒绝华而不实践行实在之风

《国语晋语》中,有这么一段故事: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卫国去,回来的路上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便决定追随他。没过几天,店主却折回,妻子很纳闷,问其原因,店主说:“我看他长得一表人才,以为他可以信赖,谁知一路上东拉西扯,不知所谓,我怕跟了他去,没有获得教益,倒先遭受祸害,所以打消原来的主意了。”一年后,阳处父果然被杀了。

这就是成语“华而不实”的典故。古往今来,华而不实和实而不华的例子不少。三国时邓艾结巴,吐字不清,结果灭蜀,可谓实而不华;战国时赵括论兵,折服其父,结果长平战败,丧师失地,可谓华而不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国家公务员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实”的毛病: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办事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xx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三严三实”,给我们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三严”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三实”指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其中提到的“实”,即讲究实际,实事求是,拒绝华而不实。

谋事要实。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具备的政治品质。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工作准则,从“办事不吭声”的老实人张思德,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好干部焦裕禄,再到“不唱高调,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的“三不书记”郑培民,尽管时代不断变化,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始终都是优秀共产党人的本色。作为国家公务人员,要认清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自身的工作环境,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思想,把握工作中的客观规律,把点子做到实处,将政策贯彻落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学会换位思考、善借他山之石、敢破路径依赖,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不喊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搞华而不实、花拳绣腿的工程。真真切切地为老百姓做实事。

创业要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句老话说得好: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堆的。同样,事业也不是吹出来的或者等出来的,而是实践出来的。那些喜欢拍脑袋决策却不顾忌后果、喜欢权力在握却不愿担当责任的人,那些一说起来滔滔不绝、一做工作却不行的人,都不会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作为人民公仆,要有“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担当,把实作为一种品质去追求,作为一种境界去修养,作为一种责任去承担,始终坚持埋头苦干、踏实肯干。得有“铁杵磨成针”的信念,得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态度。1957年在莫斯科大学,毛主席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为民谋事贵于认真,创业贵乎认真,只有认真了,才能用心与老百姓交流,用实际行动为民办实事,真正把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在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才能真正得到百姓的支持,我们的工作成绩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做人要实。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有正直诚实的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灵魂和法宝。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坚持正气正派,做老实人,不当“老好人”,面对不正之风敢于亮剑、敢于斗争,不搞“关系学”那一套。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坚持说的和做的一个样,言而有信,言而有行;台上和台下一个样,进不失廉,退不失行;人前和人后一个样,高调干事,低调为人;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一个样,在约束中工作,在阳光下干事。用毕生努力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

谋事不实,蓝图再好也不过是画饼充饥;创业不实,梦想再美也只是黄粱一梦;做人不实,立身之本必定荡然无存。党的奋斗历程证明,没有一种根基,比根植于群众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汲取于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资源,比赢得民心更持久。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事业、改作风好比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可以钉好的,需要一锤接着一锤,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回首“雄关慢慢真如铁”的昨天,经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展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惟有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崇实气魄,拿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执着品质,拿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踏实精神,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