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士兵突击》

不放弃,不抛弃——这是我看了《士兵突击》觉得最刻骨铭心的一句话。这是“钢七连”的核心,刻在每一位战士的心里。“不放弃,不抛弃”,最简单不过的六个字,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又是何等的艰难,这是一种意志的考验,这是一次心理的历程。就像书中成才所说的那样:“如果有一天,我能穿上神圣的军装,接过前辈的钢枪,那是一种多么荣幸的事啊;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成为百万雄师中的一员,就像一颗晶莹璀璨的小水滴融入那茫茫的大海里。”这是士兵们心中坚定的信念和愿望。

读书笔记:《士兵突击》

怎样才是真正的做到这刻骨铭心的“不放弃,不抛弃”呢?我想,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在危难时,能不抛弃自己的战友;在绝境时,能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其实我更觉得这六个字,适合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对什么事,生活、工作或者是感情,能做到“不放弃,不抛弃”那就是自我的一种最辉煌的胜利。

父亲眼里的“龟儿子”,同乡人眼里的“三呆子”,在新兵训练场上的最早显形的“骡子”,在红三连五班愚得要命的“许木木”,但他牢记着父亲说的话:“人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儿,做有意义的事儿就是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是要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儿。”这使他自己自强不息,执著奋进,也让他奔向更有意义的前程。他从一名普通、甚至毫不起眼的士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种兵。支持他一路走下去的正是那句“不抛弃不放弃”。面对懒散的五班,许三多不放弃训练,没有训练任务,就自己练习正步。初进钢七连,他好像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周围都是敢打敢拼的人,而他各项训练都落于人后,拖全班的后腿。可是,凭借“不抛弃不放弃”和战友的支持鼓励,他一步步赶上,甚至成为佼佼者。许三多的思想单纯,但是信仰坚定,除了“不抛弃不放弃”,他还信奉班长史今的“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在自己艰难的成长过程中披荆斩棘,取得成功。

如果说这给我以启迪,催人向上,那么“不抛弃,不放弃!”让我感受到战友的真情,人性的写照,让我和许三多一起得到了心灵的升华。他是这个浮躁社会的清醒剂。他执著、本真,恪守着钢七连的连训,也恪守着做人的信念,而这正是好高骛远的当代人所缺乏的。每一个在功利社会迷失的人,都应该从他身上找回自己。他给了你什么?或许正如王宝强所说是给了你一朵心中的花——永远不抱怨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

剧中的其他人物,坚强的高城、执着的伍六一、事事为别人着想的史今、睿智的袁朗,都塑造的很成功,他们身上,都具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珍贵品质。这种品质支撑他们在军营中不断进步,为自己,也为他们为之骄傲的集体做出贡献。老马班长没抛弃、没放弃许三多,史班长没抛弃、没放弃许三多,老a部队也没抛弃、没放弃许三多。这让我不禁泪下!多少战友情,多少老班长,一年又一年的送别,一年又一年的迎接,老兵走了,新兵来了,变的只是穿在身上的那身军装,不变的是真情。

“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大潮风起云涌。在机会和诱惑前很多人抛弃了信念,放弃了努力,不注重个人修养,妄图走捷径,却忘了成功是要靠踏踏实实努力来获得的,根本没有捷径。有些人,看似是得到了很好的机会,一步登天。可是,在表象背后,他一定面对过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苦,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在机会来临时,才能把握住,取得成功。不了解这些的人,以为只有一个好机会,就能改头换面,实在打错了算盘。

“不抛弃,不放弃”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同样有积极意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面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并且在中共八大前后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果,开始摆脱苏联模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今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提倡更好更快的发展。

中国正处在百年不遇的战略机遇期,我深深为自己能处于这个时代感到骄傲。“不抛弃,不放弃”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放眼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多,而我们走得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交流和借鉴的经验极其有限,道路艰难可想而知。面对现状,我们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共同繁荣。

而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也要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断自我完善,使自己与时代同步。时刻以党员身份约束自己,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坚定信念,不断努力。要团结和帮助周围的群众,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请党组织进一步考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