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区房的文章:我们需要跳出生活看一看

本站:有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跳出生活的羁绊去看看,去看看世界的另一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我们需要跳出生活看一看》。

关于学区房的文章:我们需要跳出生活看一看

最近关于学区房的问题炒得火热。大家发现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们都买不起学区房,但家长中为了学区房奋不顾身的仍然大有人在。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个报道——放羊娃的循环怪圈。

为什么放羊?为了赚钱。赚钱为了什么?为了娶媳妇。娶媳妇为了什么?为了生娃。生娃为了什么?为了放羊。

为什么买学区房?为了孩子考上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为什么让孩子考好大学?为了孩子能找到好工作。为什么找好工作?为了孩子能买得起学区房。现实是:考上好大学也买不起学区房。

可悲可怕的循环怪圈!一旦想清楚了就会让人不寒而栗。

孩子是不是只有获得学区房能上好中学好大学才能获得快乐幸福的人生?没有好中学好大学孩子的世界难道就不完美了?就会灰暗一生了?

孩子目前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上好大学?

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当年,我们什么都不懂。想从小城市走出来,从祖辈的艰辛日子里走出来,唯一途径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我们就拥有了去探索更辽阔世界的门票。

而互联网普及如此的今天,上大学早已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如果还在为了学历搞军备竞赛式的牺牲就不值得了。需要学习的话,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任何专业任何方向,互联网上书本上都能找到需要的东西,人们完全可以成为终身学习者。关键问题是,是否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是否具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康妈学堂》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普普通通的妈妈因为孩子身体原因放弃了学籍放弃了学校,让孩子在家上学,同时还带上了来自偏僻农村的小表姐。目前两个孩子均达到教育成功的标准。男孩自信、爽朗,演讲写作均超强,双语皆优,已前往某美国高中深造。这并不是我重点要说的。我重点要说的是那个来自农村的小表姐。从一个“又笨又慢”的自卑女孩,成长成双语皆优自信优雅的小淑女。16岁在西餐店兼职一年半就能独当一面,谢绝当店长的邀约,一边准备自考,一边在北大旁听……这一切都源自什么?

阅读。

大量的中英文深度阅读,是这个农村女孩逆袭的全部武器。她已经成为了一个终身学习者。这样的孩子你还发愁她的未来不幸福?不快乐吗?

个人也是所谓“终身学习”的受益者,回顾人生三十多年,毕业后学习到的东西,比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更丰富更生动,也更能学以致用,对自身成长有更大促进作用。有时候真的觉得在学校的时光好可惜,仿佛都被谁白白拿走了。没有养成学习习惯的时候,再高级的大学也都是一座美丽休闲娱乐城而已。

所以学校教育或者说基础教育的重要功能就凸现出来:应该培养每个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只要他们想提升自己。这种能力从何而来?

阅读。深度阅读。

身边有太多孩子根本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每天像傀儡一样被父母操控着。为了分数,为了考级,为了考某中学的重点班,用本该阅读、玩耍的课余时间到处上课,应付作业。五年级非要去做初中的数学题,初中非要去做高中的数学题。本身中国数学学科设置的难度,对于相应的年龄来说,已经不低了。这种超前学习,只能消耗孩子更多精力。完成这些艰巨任务以后的补偿就是疯狂玩游戏,网聊刷屏……

人生的一切都寄托在了分数上。分数高了皆大欢喜,分数低了就是灭顶之灾,生命顿时晦暗无边。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无疑只能成长为是所谓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否则,你还能指望他们做什么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省省吧,那是啥意思?他们根本不明白,也不关心。他们还有好多游戏没打完呢。

孩子的未来决定于父母的眼界。父母作为孩子人生进步的先头部队,必须保持清醒。千万不要为了“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人云亦云,迷失了方向。对孩子的培养,阶段性目标各是什么?遵循成长规律制定好了目标,就要执行到底。

品质教育是根本。治学先做人。

生活能力培养应渗透在时时刻刻。做家务,管理时间,整理自己等等。

学习方面遵循阅读与体育先行,艺术作为辅助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

还有一点,很重要,一定要多给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创造源自自由。

公众号:读书巴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