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情游记:游走韩国

编者按:一觉醒来,听着外面“思密达”的话语,原来我已经来到韩国。准备好自己的心情,来一次愉快的旅游吧。

旅游心情游记:游走韩国

(一)

从异国他乡首尔北村的一间简朴民俗的"榻榻米"上一觉醒来,周围异常安静。偶尔会响起一声尾音"思密达"的叫卖声,才从迷幻中渐醒过来,原来已经到了另一个陌生国家的地盘上。

全家人还都在酣睡中,昨日一天的奔波,北村一带又到处都是坡道。光化门,景福宫兜了一大圈,真够累的。走得累也罢,吃得也累。午餐参汤鸡吃完,晚餐接着又吃炸鸡青梅酒。 我问"导游"蕾子:莫非这一行,咱们的主食都是这些"炸鸡"?蕾子只是诡异的笑笑。

按理,硬邦邦的榻榻米上是很难入睡的,如此折腾一天下来,放倒自己就是件极其容易的事了。

为了此行,全家早有期盼。第一次全家出行,原先还兴致勃勃,满怀欢喜。中途冒出个不尴不尬的恼人"事件",全家人犹豫再三,开过三次以上"家庭会",还是决定踏上游程了。一是;行程在先,机票。住宿订好,取消损失巨大。二是;毕竟目前还只是国际间惯有的外交对峙和交锋辞令,并没升级到白热化程度。三是;全家人的爱国心和政治理念坚定不移,绝不会有丝毫动摇。

再者,公职这几十年,还没请过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公休假。既然请了,带着全家偶尔出一次国,也算不上什么"异类"。朋友圈一发出,好心朋友们一阵关切和揶揄。赶上"乐天"事件闹得正欢,举国上下都在声讨"乐天",我们一家的举动多少惊动了朋友们,他们的关切绝对也是最真切和最走心的。

导游蕾之前做了不少功课,每一站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都安排妥了,第一站到了首尔这个叫"北村"的地方。一个下午,光华门,景福宫,青瓦台算是都走过了。关键还亲眼见证了总统朴槿惠被迫搬出"青瓦台"这一刻的最新事件进展。

"青瓦台"的外表很平静,几乎没有什么异样。我只是出于职业新闻敏感,才发现远远的青瓦台的门楼上,有摄影媒体在亮着灯,等候着什么人的一个专访,再就是大门口的转弯道上,埋伏着媒体记者队伍的长枪短炮。与新闻中的朴槿惠今天将会搬出"青瓦台"这一信息对应,眼前的画面,证实将有事件的进展会被全世界关注。

"青瓦台"附近除了几处荷枪实弹的警察来回游动,周边的老百姓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昨天是什么节日不清楚,到处都是穿着韩服的青年男女,边走边拍照。这些鲜艳抢眼的民族服饰,穿在胖瘦不一,高矮不等的百姓身上,全没了"韩剧"里的惊艳,像赶"庙会"一般寻常和通俗。

晚间电视新闻被"青瓦台"事件刷爆了,耳朵里听了一晚上的"穷硌哩咚思密达"之类的类似韩剧的语调。他说他的,我们一家在大口吃着北村的炸鸡,喝着小店里的青梅酒。画面上,朴槿惠微笑着在车窗里频频向她的支持者致意,到了自己的私邸,又与那里的围观高呼的群众亲和示意,与她曾经的幕僚依依不舍。镜头一直追踪她进了她的私邸,长焦依然不忍放过,还在摇晃拍摄明明被窗帘隔绝了的朴槿惠的身影。就这么传奇,这么简单,一个韩国史上和政坛的伟人,一夜之间,凄凉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用不了多久,另一位政治人物,还会轮回在这个国家的编年史中,还会有不同的命运结局和戏剧冲突。

蕾子怎么就在网上订到了这家完全陌生的民俗小屋,真是奇了怪了。房东是一位长得极其丰腴,三十岁上下的韩国女子。老远就晃悠着肥胖的身躯,抖动着满身的赘肉迎了上来,领着我们一家人进了她的这间民宿。蕾子知道我们一家人的偏好,新奇。越俗越觉着有味道。一家人,分两间"榻榻米"小屋睡下,屋子里,有小客厅和有厨房,家用的什物好像应有尽有。吃完炸鸡,喝完青梅酒,一家四口,又在苹果"普路"平板上玩了一圈"飞行棋",这才分头睡下。

蜷缩坐在"客厅"地板上写东西实属不易,饱胀的肚皮顶在小方茶几上,不一会儿就腰酸背疼腿抽筋了。房东家有茶和咖啡,房东说可以随便喝。速溶咖啡还正是我们在国内超市常买的那种,看上去就亲切。

在茶几跟前好像撑不住多一会儿,不能写多少字。只有等到下一站:明洞的民宿。蕾子说,那是一间有现代的民宿。好吧,那就完全跟着她的感觉走吧,她前前后后来过"八趟",不熟也熟了。

蕾子到底学过几年英语,又自学过几句"韩语",这趟全用上了。叽里哇啦到处跟韩国人交谈着。我们跟傻子一般听着。贝贝明明也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在姐姐面前又羞于外交,只是腼腆的应和几句。

所到,所见之处,老百姓的生活没什么两样,关心政治的人,好像也就是聚拢在"青瓦台"跟前的那一群人。下一届总统会是谁?这好像也不在他们的兴趣范围之内。他们依然悠闲自在的泡在街边小咖啡馆里,等候在炸鸡店门前,慢悠悠的过自己的生活。突然觉得;北村这里的中国人还真不多见。。。。。。

(二)

说是出来放空,放松的,一旦踏上这块地方,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紧绷。来自各方的信息量都重重压在"萨德"这两个字眼上。

许是领土上突然大幅减少了中国人面孔的缘故,是凡见过的普通韩国百姓,对我们几个为数不多的典型的"Chana"国字脸,几乎都缄口不谈国事,尽可能的还满脸堆笑,从他们脸上绝然看不出双边关系紧张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一家人的心里很明镜;既然到了你们的国土,心里爱憎分明的尺度是必须明确的。"乐天"是绝对不会去的,更不会在这块土地上疯狂购物。吃你们地头上的一点小吃,填饱肚皮,换换口味,那也不为过。

从北村到明洞,好像街头店面里的所有韩国人,都操着流利的中国话,丝毫没有感觉语言上的障碍。是不是原先关系好过头了,好的像一家人了,所以才觉着做出"萨德"那样的傻事,也没觉着自己国家有什么错?

反正能从的士司机过份"谦恭"的礼节上,能觉察出一些民众对中国人的歉意和愧疚。街上的士很空,举手之劳就能随意拦下一辆。

挤上一辆,那位的士司机的连着手机的耳机一直在刺耳鸣叫,一路上手忙脚乱的关机,按键,捂着都无济于事。最后还是蕾子帮他解了围,免除了他的那份尴尬。只见他连连点头致歉并少收了车钱,以示对中国乘客的亏欠。但愿那一连串困扰两国之间类似"萨德"的噪音,也能像这位司机带着无尽的忏悔尽快解除,同时抹去蒙在两国人民心头的阴影和沉重。

从"国足"一直没缓过劲儿来的"恐韩",到国民观众长时间对"韩剧"曾经表现出狂热的"哈韩",直到今天陡然出现的"严寒(韩)"。明洞这条街上,显现出空前的萧条和落寞。店里的伙计们纷纷走出店堂,站街玩命地吆喝起来。我们也只是闲逛,就是不被吆喝诱惑。唯一抵挡不住的是巷子里那一长串烟熏火燎的小食的"色诱"。

导游蕾领着一家老小来明洞街上的一家类似酒店式公寓的民宿住了下来。复式结构的小屋分楼上楼下。蕾子说,要区别一下北村那间传统的民宿风格。除了紧邻马路,往来车辆的噪音不小。满屋子通透的采光和宽敞,让心底也自然阳光起来。

明洞的第一顿午餐当然还是韩式的。席地盘腿打坐在地板上吃韩国料理,对胖人来说,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一顿饭不着变换及多种姿势。惊奇旁桌那些年老的当地食客们,腰腿竟然如此矫健,柔软。莫非他们都曾经是杂技(柔术)祖先的后代?

吃了几家韩式店面,都巧遇了几位"东北老乡",张口就亲切的不行。还悄悄像对暗号似的在你耳边用东北话说上一句:"在韩国,成天也就这些吃的,哪有中国的东西好吃"。说完,仿佛生怕老板察觉,扭头去忙别的了。吃完结账时,那位又恢复了"韩式"谦恭的礼节,俯下身子向我们作别。

明洞的这条街曲里拐弯,四通八达,绕着绕着,头晕目眩。经过中国驻韩大使馆门前,立刻来了充沛的精神,十足的底气。大使馆周边有不少警察笔直守候着,那扇绛红色的大门威严紧闭着,能感受到此时此刻祖国的尊严。

兜了个大圈子,这条街渐渐被夜幕笼罩起来。清冷一天的小食摊,夜市灯光下,炊烟滚滚,香味撩人,呲呲啦啦地烧烤煎炸声,让人食欲大增。路过一个个小食摊,忍不住都想尝上一口。心说;真想把你们怎么样,用不着什么高尖端的武器,多来几个旅行团,放开来海吃,就能把这块地界上所有的东西吃空了,看你们还如何去"萨德"。

夜色中的明通反而喧闹起来。回程的的士车上,遇上一位年长的司机,使劲儿与我们这家人套近乎,满口的中国话说出来都是的尾音都是往下"出溜"的。老司机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说他去过北京,北京很大,人很多,他嘴里能响亮说出一连串我们国家伟人的名字甚至他们出自哪所大学。光说还不算,还麻溜地从工具箱掏出一个本本,一支钢笔,大大的字体,写下自己的中文大名。只是老眼昏花,近视的厉害,看个地址也得用上手边那副放大镜,看上去,老司机很是有趣,搞笑。

房间里电脑显示屏大小的电视机里,能收到央视四套国际频道的节目,顿时倍感祖国声音的踏实和骄傲。一个晚上听下来,时事评论员几乎都在评论台湾和美国,关于"萨德"的话题还没有明显升级。

虽然靠近马路,明洞的夜却很静谧。这一夜,一家人都睡的很沉,很实在也很平和。一切想说的话,都融进了楼上下此起彼伏重叠且有声部的鼾声里。。。。。。

(三)

此行用"游走"二字,意在不属深度游,纯属走马观花,匆匆掠影而已。

满大街同样行色匆匆,如同赶路的韩国人,三五成群的很少,且面部神情都很冷竣,孤傲,忧虑。茫茫人海中,韩国人还是极好辨认的。尤其男人,要么国字型,要么长方形的脸,细溜溜的眉眼,薄薄的嘴唇,土灰色的面色。二八或者中分的发型。曾经最早的韩剧中"裴勇俊"的形象,是韩国男人的基本特征。只不过他属于韩国的极品男人。

"游走"了明洞的几个地方,还真没饱过眼福,见过几位面容姣好,姿色迷人的韩国女子。想想也是,这么个弹丸之地,长得稍稍有面儿的,都被星探们搜罗到影视圈和其它什么地方了。加上韩国人习惯自己惯自己,有点儿明星范儿的,都深居简出了,免得让自己的行踪,带给粉丝们无尽的烦恼。

所见韩国街边的建筑多半都有棱有角,呈几何形,色调凝重,跟韩国男人一样"不苟言笑"。经常看到小食店里,孤身一人的男女盘腿而坐,顾自吃着一堆韩式餐点,与世隔绝一般。所到小食店好像总能遇上一两位中国店员,是不是因为"非常时期"的缘故,明知我们彼此是同胞,也不敢做多交流,严肃,谨慎的举止谈吐,让人联想到战争时期,打入敌人心脏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们。绝非想象中的那样:"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随处可见的韩国文字,看上去要比中国字体简单太多了,偏旁部首好像就那么几个,要么是"0",要么是"口"。从韩国人嘴里发出来的音,大多直达鼻腔,重重共鸣之后,再经过嘴皮饶舌一番挤了出来。即便蹦出来的中国话,都像我们街边卖羊肉串的新疆老乡。女人们的谈话倒是显得几分优雅和神秘,声音低低地,柔柔的,伴有尾音偶尔会轻轻上扬。见过一次韩国男人在街边吵架,样子觉着吵得很凶。跟中国人吵架所不同的是,韩国男人变吵身子会向另一位顶压过去,越吵靠的越紧,几乎快贴着对方的脸了。我们的同胞一旦吵起架来,都先用手比划,伸出单臂指着对方,先摆出很牛的架势,其实身子却在往后退。

这里的早餐,实在不知吃什么是好,出门前还真带了一袋自家的方便面,只是在异国泡出来的面,总觉得有些串味儿。这日午餐,导游蕾带着我们去了一个叫"广藏路"的小食一条街上,尽管导游蕾说她来过多趟,这个地方看来她并未打探过。从踏上"思密达"的地盘,只要出门,蕾子手里始终没离开过那张已经揉得皱巴巴的韩国地图。

每到一处,蕾子都会让我们走慢点,她拖着弟弟先窜出老远去打前站。确定目标后,回头再来迎接我和娜娜。其实,顺着小食街喷喷的香味儿,我们也会摸着。小世界果然名不虚传,一个摊挨一个摊,没个摊上的菜肴虽说大同小异,大差不差,都很快能吊起你的胃口。坐在小摊上跟在店面里,感觉就是不一样。小食摊干干净净,台面上,几乎看不见丁点污渍。怪就怪在连屁股底下那张长条板凳,都是带电加热的,坐上去暖暖的,坐时间长一点,倒有点像"热锅上的蚂蚁"了。

常说"隔锅饭香",这话一点不错。出门在外,觉着什么都好吃,甚至闻着什么都香。点了摊上的粉团,年糕,干切牛肉,辣鸡爪,猪蹄之类的小吃,一家人吃的香极了。再看边上坐着的两位韩国老阿姨,一声不吭,一人要了一晚拌饭,摊主给她们搅和搅和一人一大碗。吃的那个香啊,真想也要上一碗。显然,小吃没填饱肚皮,一家人又钻进一家门面,点了一盘生牛肉,活章鱼,平日在家不吃不喝的贝贝,还要来一大碗生牛肉拌饭,也就这么瞬间塞进了他尚未成年的肚皮。

蕾子毕竟出国频频,到底"老辣"。之前在网上租了两台"WIFI"器,说她和娜娜,我和贝贝两人一组,各用一台,即使走散了,也能彼此联络上。别说,这个小东西还真管用,走哪儿信号跟着,从没断过线。让你不得不惊叹,家里这位小女子简直神了,出门在外,包括将来老了,我们老两口恐怕只有仗着这对姐弟了。一路上,韩语,英语,中文,手语并用,交流已经不是障碍。跟着她一路去到"梨大",下车只见这所女子名校校门口黄蜂一般密集的各国女学生叽叽喳喳的穿梭,她们穿着统一校服,短裙,夹着书本,语言混杂,长相却很相近。想在附近找一家蕾子向往已久的卡通动漫咖啡屋,蕾子拦下一位女生用英文问路。那女学生反问道:"你们是中国人吧?我也是",这句话一出口,喜得蕾子差点没把她抱在怀里。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和惊讶。

蕾子为了想和娜娜在附近逛逛,怕我和贝贝不情愿。终于找着了这家据说许多中国年轻游客追捧过的"粉色卡通"咖啡屋。为我要了一杯咖啡,为贝贝点了一盘点心,这个下午,就把我们父子俩寄存在这里了。

这么一个穿着红羽绒服的"糟老头子",坐在尽是粉色,也尽是年轻人的咖啡屋里,显得非常碍眼和不对付。贝贝玩了一下午的"手游",我却在"普唠"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胡乱写了点什么。隔壁一桌的中国女生们,好像在聆听其中的一位在做传销,听了几句,像是在推销什么牌子的净水器。说完了,听的人还会有一阵掌声给她。后来,旁边又来了几对当地男女青年。来的人,都会用惊讶的眼光看我几眼。那意思像是说。我们是来追梦的,您这是?好在我身边还坐着一位贝贝,尽管我俩全程无交流,怎么看也像一家人吧。

一杯咖啡,坐了整个一个下午,整个人都像是坐成了"粉色"。两人精神抖擞从小街逛回来,见着两尊雕塑依然"杵在"原位,目光里多少会有些怜惜的意思。

板等着天色转暗,一家人又出咖啡屋觅食了。在附近找着了一家店名叫"班长"的小食店,吃的其实还是国内常见的"部队小火锅"。吃什么已经是次要的了,倒是这家店面我很喜欢,一块类似教室里的长条黑板,餐桌类似课桌。连菜单都有点"课本"的意思。翻了一会儿"课本菜单",蕾子和娜娜,要的是"部队小火锅",给我上了一份,用一只过去在工厂"打工",食堂常用的饭盒盛的"拌饭"。蕾子说,这一套我只吃了半饱的是"班长"套餐,另外还有"副班长"套餐。想必"副班长"那套,我跟吃不饱了。

蕾子说,晚上八点过后,这条街上会有街头艺术表演。正因为如此,故意让这顿"班长"晚餐吃得慢一些,等到快八点出门,果然看到了所谓的街头艺术。夜色的人群中,几个典型"寒潮"特征的年轻人在圆圈里起舞,唱歌。国内舞台上常见的那种"韩星组合"式的舞蹈。如今看来,这些所谓的街头艺术,早在国内被大妈广场舞看腻了,不足为奇了。看了几眼,打了辆车,又去了一家叫"东大门"的夜市区。

照旧,她们逛她们的,蕾子把我安顿寄存在楼上的一家咖啡馆里,不想总喝咖啡了,为我点了一杯葡萄汁,又像对老小孩似的嘱咐了几句,扔下我一个老人,去逛街了。

毕竟年长了,想"游走"也"游"不动了,再说,我生来就怕逛街。更不喜出国,之前太多次出国的机会都让自己给推辞,谢绝了。这次要不是蕾子那句:"老爸,你还从没带我们全家出去玩过呢"。后面又跟着一句:"我也想在嫁人前,陪我们自家人好好玩一玩"。听上去多少有些煽情,所以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拔腿就来到这里。

韩国的夜晚还是有些凉意,带来的衣服都加在身上了,阵阵小风吹来,凉飕飕的。

街头上见的最多的车辆还是韩国本土类似"索纳塔"的品牌系列。其次好像是"悦达起亚",奔驰,雪弗莱,宝马几乎还没见着。

贝贝说,想去这里的博物馆转转,看看从前的韩国,比比今天这块土地上的人色。

作者:张波

公众号:张波纯文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