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的优秀散文:支点

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各种成功人士所发表的经典人生哲理语句,其中蕴含着成功秘密的精华。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关于哲学的优秀散文,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哲学的优秀散文:支点

支点

——《边城》小说研究:看一看边城中的生命"哲学"

邱欣仪

沈从文先生在创作《边城》这本小说时,曾经提到"生命"即是他创作的基点。生命在自然面前的无常、脆弱,无不充盈着一种反复无常和不可预知的荒谬感。当我们读到小说结尾的这一句话时——"这个人也许永远都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我们无不为翠翠的爱情悲剧而感到遗憾惋惜。她满心期盼地等待着出走的心上人归来,也正是这一份最纯真、最执着,不求回报的等待,让人为之动容,也让我们的心为她隐隐作痛——痛惜生命和命运的嘲弄和荒谬。

在沈从文先生构造的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世界里,既没有战争和炮火的杂乱纷扰,又没有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的险恶人性;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是那么淳朴善良,纯净美丽。虽然沈从文没有用多少笔墨描绘翠翠的外表,但他把翠翠的人性美和外表美与大自然的灵性和纯净融合得却是那么的真实动人。这么善良纯真的女孩,用今天的话来说,可以配得上生命中一切最好的馈赠;可是,命运却跟她开了好几个莫大的玩笑:同时爱上了她的两兄弟,天保溺水而死,她深爱的傩送怀着歉疚离开;深爱着她的爷爷怀着遗憾离世……

这让我思考——再伟大的情感,在生活和命运面前,是否都显得微薄?再高尚的生命,在自然和苍穹之间,是否也是微不足道的?

每个人都善良,每个人都没有犯错,为什么会酿成如此悲剧?

老师上课说,是因为"孤独感"。每个人之间似乎都有一层隔膜。他们彼此缺乏交流,把情感全都抑制在心里,难免生出种种嫌隙和误会。而我再次读完《边城》,再结合我最近看的哲学书,当作为小说的文学和探索生命的哲学结合起来的时候,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思考。

"世界的支撑点全在生命,而生命的支撑点,就是生命自身。"这是邓晓芒先生在阐述"哲学就是生命"这个命题时所提出的观点。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边城里的人们太过善良,太过淳朴,他们甚至把"帮助人们远离患难"作为一个人即使到八十岁也不可逃避的责任。这样的说法放到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显得似乎非常不可思议,却是那里的人们普遍信奉的信条。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用对错是非无法解释的事情,比如善良。生而为人的善良本没有错,可是如果当善良模糊了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支点——生命自身的时候,故事的结局也许不会朝着我们理想的方向发展。

翠翠、天保、傩送,包括祖父,他们善良的品质让我们赞颂也让我们惋惜的原因,也许就在这里。

边城,除了有善良到极致的人性,当然还有美好到极致的环境。

就如我前文所述,边城远离战火的袭扰;而且我还留意到,这里的传统习俗仍承袭保留至今,村民们庆祝热情并不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说明作者在展现淳朴的民风的同时,也从侧面透露出来,这里的生活环境是美好但却"封闭"的。这就难免造成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局限性。因而这样的环境也是导致悲剧发生不可忽视的大背景——太过美好的事物也必然包含着致命的弱点,这何尝又不是文学小说在哲学的辩证色彩的印衬下一个生动的例子?

想起暑假写的那部两万五小说的的初衷,本是想讲述一个在荒谬的时代下真挚的爱情故事,是想表达物质和爱情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错位"。在这近一个月的小说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懂得阅读和创作小说的意义,渐渐领悟了悲剧的力量。反观自己写的那部小说的结局,却很完满,完满到没什么激烈的矛盾,完满到不太真实。但我并不后悔这样的设定,因为我也需要找到我生命一个支点——在我可支配的创作世界中找到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慰藉。就像在人的情感、生命和自然的关系里,需要那个叫做"生命"的支点。

公众号:深圳波波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