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哲理美文:生而为人,我要富养我自己

1.我的修行方式--吃饱饭,好读书

经典哲理美文:生而为人,我要富养我自己

我在投稿的时候,都会附上一个自我介绍。相对于那些牛人和大咖一箩筐的自我介绍,我的介绍单薄得像一根稻草:心理咨询师,爱好烹饪和阅读,相信只要灵魂有光,人生就无所畏惧。

尔等看完,是不是扑哧一笑,这也算介绍?我的解释:这叫不够优秀,就实话来凑啊。我的确考了心理学资格证书这是其一,第二我的确爱做饭,也爱看书。第三,胃里暖了,精神上满足了,灵魂自然就有光了。

有个朋友来我家,看我自己做饭给自己吃,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说你何必大费周章,去外面随便吃点不就可以了吗?

我说此言差矣,人生几十年,干嘛要随便对待自己。在外面吃再高级的菜,没有自己的用心,也只能使味蕾得到一时满足,而经过自己选择以及烹煮的饭菜,即便味道清淡,搭配简单,但也因为有一份心意在,而能使身心灵都得到满足。

朋友又问:那你读那么多书有用吗?

我说作家麦家说过:读书就是回家。对我来说也是,读书是我治疗无知和困顿最好的良药。我没有文学基础,单纯就是热爱读书。说出来不怕笑话,我很多经典名著都没有看过,我只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且能读懂的书来阅读。

因为兴趣是效率的根本,如果硬压着自己看生涩的书,是对自己的精神虐待。这与曾国藩的“一旦开卷必须读完”相悖,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必要事事向大师靠拢。

读书是寻求更深层次的精神自由,没有谁规定一定要读哪些才算读书人,也没有谁规定一定要读多少本才算热爱阅读。林肯一生反复翻阅的枕边书就只有两本--莎士比亚和圣经。但是正由于这样反复的精读,让他比常人更能领悟到人生的意义。

2.兴趣是焕发生命活力的源泉

有人说,如果我们是基于欲望而活,那么我们只能活成没有灵魂的躯壳。而如果我们基于理想或者信仰而活,那我们不仅能让灵魂获得自由,还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独特的色彩。

不过,很多人对信仰有理解偏误,认为信仰就是那几个宗教的流派。其实信仰是非常多元的,她可以是你的一种态度,可以是你的一种选择,也可以只是你的一种兴趣。换言之,一切为了使生命变得更美好而作的坚持,都可以称之为信仰。

朋友小敏曾经问我:你最不能接受的是哪种人?

我回答:没有兴趣的人,没有信仰的人。

她起初很惊讶,后来经我提醒,她才发觉她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人,确实让她觉得很不舒服。这人就是她的婆婆。小敏的婆婆退休以后,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在家里打扫整理,以及买菜煮饭。

刚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她试图去靠近婆婆,出差的时候给婆婆带点吃的,上街的时候,给婆婆带件衣服。但是,每一次递给婆婆的时候,都碰了一鼻子灰。婆婆的回答总是令人沮丧:我吃饭就够了,不需要吃这些。我在家里不出门,不需要穿新衣服的。

小敏说,她曾经很长时间里,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哄得婆婆开心一回,但都落空了。连她老公都劝她死心,因为他从小就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对任何东西感兴趣。这真是让人不寒而栗的生活方式,这哪里是生活,这只能称之为“活着”。

而小敏自己的母亲就不同了,同样是退休的老太太,她去上老年大学,参加老年合唱团,每天都精神抖擞,好像有使不完的劲。

有一回小敏的母亲被查出来有冠心病,她的母亲并没有像其他老人一样很害怕和恐慌,反而这样鼓励自己:我有这么多喜欢的事情没有做完呢,我一定好好把身体弄好,才能一件一件去做好。

不同的出身环境,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小敏受母亲的影响,凡事喜欢尝试,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而小敏的老公受婆婆的影响, 成了兴趣寡陋的宅男。

这些年,小敏为了影响自己的老公,自己一直在向精彩生活的方式发力,而她本身不断释放的积极能量逐渐辐射到了她老公身上,使得他老公不由自主的向她靠拢,尝试跑步,健身,还定期去旅行。小敏得意的说:我现在将我老公沉睡了三十年的运动细胞都唤醒了,感觉好棒!

这当然很棒,她摈弃了苛责和抱怨,而是身体力行来影响,这简直是富养和造福了整个家庭。

3.越是辛苦,越是要找到犒劳自己的方式

最近一个月,我看到发小在朋友圈里发了两次剁椒鱼头的照片,这个发小本来就是个厨师,也是个正宗的吃货。他这些年一直奔波在外,寻寻觅觅也没有找到最好的发展之路,但是即便生活再辛苦,他也会时常做顿好的,慰劳自己,这个做法我非常欣赏。

我们要做自己的加油站,在累了,困了,迷茫了的时候,为自己做点事情,就是最好的疗愈之道。

我的好朋友莉莉,也是我身边最成功的女强人。她工作非常辛苦,经常早上六点就出门,一直要到晚上八九点才到家,过去几年,连续几个周末不休息,也是常有的事。

但是即便工作强度这么大,莉莉仍然是个对生活热情不减的人。她犒劳自己最好的方式,过去是旅行,现在多了一样,就是侍弄花草。

她为了旅行,可以不顾一切,这一度引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不理解。因为她通常在刚刚说完自己经济紧张以后,第二天就起飞到了另一个城市活着国家度假去了。这引得我们一众市井小民鄙夷和惊叹:第一,她哪里经济紧张啦,明明是骗人。第二,她真不靠谱,经济已经紧张成那样了,还浪费钱出去玩。

莉是一个特别会听从内心声音的人,她才不理会我们的误解,依旧我行我素,只要有空就会出游。

可是,她并没有因为频繁旅游而破产,相反,她的胸怀随着视野的开阔而更博大,她对世界的接纳度也大大的提高了,而且更神奇的是,她更受财神爷的眷顾,越来越富有了,这也证明,财富也是一种流动的能量,将他花在你最热爱的事情上,也是对财富最好的尊重和安放。

现在,她多了一个消遣和放松的方式,就是养花草。最近去她家玩,楼上楼下的花草多得我数不过来,很多貌似较弱无比的东西在她的阳光房里肆意的绽放,我知道这都是她花尽时间和心血培育出来的结果。

她说,每天光是陪伴和养护这些花,就要花至少两个小时。我深切认同,因为万物都有灵性,只要你用心对待,他们都会感应到,而且会对你报以灿烂的微笑。而就在这分专注养护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也同时得到了滋养和陪伴,因而更加的放松和安宁,这是人与大自然能量的互换。

这和独处的意义一样,当你走出喧闹,告别人群,你就能听到世界最真实的声音,与内心建立链接同时,获得生命的动力和灵感。

4.静养自己,延伸生命的长度

有人说,这个时代太快了,快得一睁眼,世界就变了个模样,机器取代人力,计算机取代人脑,我们无时无刻都有生存的危机,因此好像我们做什么,都好像是徒劳。

但是,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可以过得那么精彩,好像有超能力般将世界的纷扰隔绝在了门外?探险家贝尔说过:要么冒险,要么死。他对生命的解读是,我必须要做一些让自己生命更有意义的事情,才不枉费这一生,否则,不如让我死去,对于他来说,不断的冒险就是他的信仰。

企业家王石,当他历尽千辛万苦登上珠峰的时候,当然不是因为钱,而恰恰是因为他需要从物质世界里抽离出来,去臣服于大自然磅礴的力量,因而提炼出更加谦卑的人格,这些,坐在办公室里是做不到的。

另有个企业高管,他每个月都会去深山木屋里打坐,一个人,一杯茶,一坐就是大半天。他所利用的正是“静”的力量,通过静去觉察,通过静去聆听,通过静,来探寻那些困扰和烦恼的根源。

这些看似与生命无关和浪费时间的做法,实则是让他们生命更加丰沛,使人生获得饱满的修行。

最后,强烈推荐大家看一部电影,叫做“遗愿清单”,该片主要讲述两个患了癌症晚期的病人,在余下的日子通过完成一些过往不敢做,或者一直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来使生命获得完整和圆满的过程。

这是一个主线简单,但非常发人深省的电影。影片里有迷失,有傲慢,有后悔,有最终的喜悦和顿悟。

电影中,有两句话让我记忆深刻,第一:我们不能总是想着等到我以后有了钱,有了时间,或者什么其它的条件成熟了以后,再去做一些我们早就想做的事情,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一定能够看得到明天早上的阳光。

第二:人的一辈子结束时,在上帝面前会被问两个问题,如果两个问题你的答案都是是,那么你就可以上天堂。第一个问题是:你快乐吗?第二个问题是:你让别人快乐了吗?

这与很多普及苦难至上的理念截然不同,我们生而为人,无论你出生何处,无论你有多少特权,苦难都会与生活同在。正因为如此,快乐就变得愈加珍贵和重要。

而在传播和赠与之前,自己先要丰沛起来。因为赠人玫瑰的前提,是自己先要有玫瑰。因此,要想让别人从我们这里得到欢喜和愉悦,我们先要重视和富养我们自己。

本文作者: 周周,多家媒体签约作者,终身学习的妈妈,擅长亲子教育,婚姻情感的文章。

微信公众号: 周周的茶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