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亲的美文:母亲的芳华

本站:老一辈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芳华岁月,那是一段无私奉献的岁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母亲的芳华》。

感恩母亲的美文:母亲的芳华

20xx年,著名导演冯小刚的一部电影《芳华》,唤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掀起了一股寻芳热,女人们翻出珍藏的老照片晒在朋友圈,写回忆文章记述自己的青春过往和曾经的辉煌……我就在想,芳华,究竟属于谁呢?历史上那些享有盛誉的女性自不必说,诸如,年少成名的一代才女张爱玲,风情万种、芳华绝代的陆小曼,旷世佳人、成就卓著的林徽音……她们的芳华无疑是举世公认并已载入史册的。平民百姓中也有无数的女性在各自的领域里建功立业,彰显才华,谱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乐章。而我们母亲那一代普普通通的乡下女人们,她们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的青春芳华呢?我久久地思索,在记忆中搜寻……

我小的时候,家中的炕柜里有一个柳条包(相当于现在的皮箱),里面有两件旗袍,那是母亲的嫁衣。一件是墨绿色金丝绒旗袍,盘着蝴蝶扣子,做工十分精致。另一件是咖啡色日本大和绉真丝旗袍,滾着黑边,煞是好看。我想这一定是母亲的心爱之物,可是我却从没见到母亲穿过它们,我是母亲的第六个孩子,记事儿的时候,母亲也就是37.8岁的年纪,我问过长我八岁的二姐,她说也没见过母亲穿这两件旗袍。母亲原本是个小家碧玉,和父亲结婚也是住在城里,只是因为爷爷的原因,在我长兄两岁的时候,母亲跟随父亲搬到了乡下,从此,母亲成为了与辛劳贫穷相伴的农妇。劳作的辛苦,孩子的拖累,生活的重压,让母亲把对美丽的追求置于脑后了。

前些日子在《江城晚报》博客看吧里,看到本市作家李金龙先生的散文《妈妈的臂膀》,作者的母亲,一位坚强能干的乡下女人,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像一个男人一样,和泥脱坯,砍树盖房,锄田抱垄,养猪做饭,忍饥受冻,积劳成疾,待五个子女长大成人事业有成,母亲已病入膏肓,她没有享受到幸福的生活,过早地谢世了……读完不禁潸然泪下!

上个世纪中期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物质和文化双重匮乏的时代。那个年代出生和成长的人,谁没有关于母亲的辛酸记忆?是我们的母亲,不顾白天劳作的辛苦,坐在煤油灯下,一边缝连补绽,一边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那些重复了千百遍的“瞎话儿”,也因而在那个是非颠倒、黑白不辨的年代,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辨别真假美丑,区分善恶忠奸;是我的母亲,在食不果腹的年代,挖野菜,扒树皮,让自己的孩子不至于饿死;是我们的母亲,在一碗米煮成一锅粥的情形之下,每个孩子的碗里尚有些许饭粒,而母亲的碗里,却只有稀稀的米汤;是我们的母亲,在我们躺在热被窝里面的时候,她们在滴水成冰、烟熏火燎的厨房为我们做饭……

我们母亲那一代的乡下女人,她们没有享受到人世间的美食、美妆、美景,把大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她们的儿女。她们日渐黯淡的眼神中,只有看到了儿女的学业和事业有成时,才现出了光亮,看到了希望,而她们自己,却被岁月的摧残,过早衰老和离世,她们留给这世间的芳华,便是她们的儿女。

高尔基说,世界上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我们说,人世间所有的芳华都属于母亲!是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支撑着一个又一个家庭,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构成了这个社会;是她们,哺育了一个又一个儿女,一个又一个的儿女,成长为社会的栋梁!我们的母亲,她们不抱怨,不放弃,用坚忍与耐力,固守着眼前的苟且,却给了儿女们诗与远方。母亲永远与芳华同在!

谨将此文献给默默无闻而又无私奉献的所有母亲们!

公众号:咱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