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琅琊山风景的文章:圆梦琅琊山

本站: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现滁州市的西郊,其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圆梦琅琊山》这篇文章吧!

描写琅琊山风景的文章:圆梦琅琊山

对琅琊山的倾慕,缘于初中课本中那篇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优美的文字让我产生了对琅琊山的神往。后来,做了老师,和学生一次次重温了这篇美文,想一睹琅琊美姿的愿望愈加强烈了。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的愿望得以实现。

怀着对琅琊山的向往,对醉翁亭的仰慕,迎着醉人的花香,我们来到了琅琊山脚下。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尽是青树苍翠,秀丽多姿,琅琊山便掩映其中了,素有“天然药圃”的琅琊山果然名不虚传!

来到山门前,山门为一牌坊,八柱双檐,十分壮观。牌坊上方的匾额上“琅耶山”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它是宋代文豪苏轼的手笔,笔法苍劲有力。不是“琅琊山”吗?怎么是“琅耶山”呢?大家迷惑不解。导游解释说,古代“琊”和“耶”通用,“耶”是“琊”的通假字。经导游这么一说,还真是长了见识。

琅琊山为江淮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最高山峰为小丰山,海拔三百多米,其它山峰高度在海拔二三百米左右。上山的路较为平坦,有台阶的地方极少,这里生长着琅琊榆、醉翁榆、青檀、榉树等珍稀树种。它们高低俯仰,姿态各异,那些绿藤也相互缠绕,参差披拂,这所有山路便都掩映在绿树翠叶之中了。琅琊山不像黄山,山路陡峭,到处是光秃秃石头,路边很少有树,游琅琊便是在绿叶之中穿行。

没见醉翁亭,已闻潺潺流水声了,一条泉水自上而下,清澈见底,未靠近,早已有一股凉气袭来。泉边巨石上“千年醉翁亭”几个红色大字,特别醒目,这是前国家领导人李瑞环的手迹。这就是酿泉吗?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一个以青石砌成方池前,泉水从池中石隙溢出,然后汇入山溪。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泉水清冽。泉边的墙壁上,镶嵌有“让泉”楷书大字石碑一块,落款是清康熙四十年王赐魁。“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不是“酿泉”吗?怎么变成“让酿”了?一问才知道,此本就是“让泉”初中课本中我们一直背诵的千古名篇居然被后人以讹传讹搞错了。“让泉”就“让泉”吧,虽然少了“泻于两峰之间”的气势,但千年不竭的清流,足以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泉上有石砌小桥,桥的尽头便是醉翁亭了,穿过一道院门,转过两道石门,便来到了醉亭下,终于见到了那个在心中不知默念了多少遍的亭子。醉翁亭为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距今已近千年,虽然经历岁月沧桑,仍能见当初的风貌。亭的上方是宋人苏轼题写的匾额,上书“醉翁亭”。两边的亭柱上的“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楹联是后人的对醉翁的发问。亭子右边的石头上有两处篆刻,一曰:“醉翁亭”,二曰:“二贤堂”。

穿过亭子,看到三间劈山而筑的瓦房,隐在绿树之中,肃穆典雅,便是二贤堂了,堂内敬奉着两尊塑像,经导游解释,知道他们是欧阳修和王禹偁,二贤就是指他们两个了。从二贤堂出来,我们依次游览了宝宋斋、冯公祠、意在亭、影香亭、古梅亭。在影香亭与古梅亭之间是一株据说为欧阳修亲手栽种的古梅。古人为赏梅在古梅北建有一亭,称古梅亭,说是在亭子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到古梅的各种姿态,尤其是到了冬季,雪映梅花,疏影寒淡,梅花凌寒而放的品格尽显。游览完醉翁亭,从醒园出来,迎面便有一亭屹立在琅琊古道旁,这就是洗心亭。虽从醒园出来,仍陶醉于醉翁亭的如画美景之中,一时难以醒来,先到洗心亭清醒清醒吧。

片刻的休整,精神倍增,于是沿琅琊古道前往琅琊古寺,一路上,古道两旁古树参天,泉水潺潺,翠绿成荫,伴着花香鸟鸣,我们缓步而上。徒步约一公里,来到琅琊古寺门前,琅琊寺建在绿树浓荫之中,潺潺泉水绕寺而过,亭楼轩阁错落有致,正如宋人诗云:“踏石披云一径通,翠微环合见禅宫。峰峦密郁泉声上,楼殿参差树色中。”拾级而上,穿正门进入寺内,寺内主殿为大雄宝殿,宏伟宽敞,高大巍峨,雕饰精致,古朴典雅,宝殿正中供奉着如来佛祖,如来佛后面是观音菩萨,两边是十八罗汉,一边各九人。或喜或忧,或怒或笑,神态各异,生动有趣。

大殿南面有一园林名祗园,自成一独立院落。园内苍松翠竹,古树名花,景色清幽。院中一棵香樟树居说有几百年了,一棵雪公高耸入云,已有83年的树龄了。院后峭壁高耸,壁上满是摩崖题刻,大多出自名家手笔,字体俊秀遒劲,引大家伫足欣赏。出祗园来我们来到琅琊寺东北侧的无梁殿,出于好奇,走进殿内细细观看,整个殿宇全用砖石砌成,竟无一根木梁,让人叹为观止,其名“无梁殿”也缘于此。殿旁有石径上山,可至雪鸿洞,还未靠近洞口就觉一股寒气洞内袭来,由于同伴催促没有进去,遗憾离去。

由于行程匆忙,琅琊山的美景还有许多没能领略,但仅所到之处,所观之景,已觉没有有任何遗憾了,实不枉此行了。

琅琊之行,我的圆梦之行!

韩永华

公众号:太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