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尺子点评赏析

2016高考结束了,今年全国I卷的语文作文是漫画作文。日前,这篇漫画作文的满分作文出炉了。下面一起来看看2016高考满分作文:尺子的原文内容 ,及点评2016全国I卷高考漫画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尺子点评赏析

2016高考满分作文:尺子 点评2016全国I卷高考漫画作文

2016高考满分作文

尺子

从100分到98分,挨一顿揍;从55分到61分,得一个吻。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

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口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

每个单位都良莠不齐,有干的有看的,也有捣乱的,总有一些秃子混在和尚之中滥竽充数。奇怪的是干的永远在干,看的一直在看,而干得越多失误也越多,得到的批评也越多,而那些看客,偶尔偷机取巧做做样子,就会名利双收。甚至那些捣乱的,变得乖巧一些,就会让领导和一席众人皆大欢喜,心满意足。惰性,使我们的尺子带了偏见,就再也无法凝聚众人的力量。

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而当有一天,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 身上,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薄情,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举债治疗数月,告借无门,不得不离开医院,病死家中。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金有树临死前写下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冷漠,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遗憾。

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苛责自我,宽厚待人,星星之火,势必燎原,人间终会洒满阳光,洒满爱。

点评2016年全国I卷高考漫画作文

这次高考作文的命题,绝对超乎所有高三语文老师的想象。当考题一出,众多老师、考生和家长都直呼“奇葩”。

材料由两幅漫画组成。在第一幅漫画中,一位男孩考了100分,被亲了一口,笑容满面;另一位男孩考了55分,挨了一巴掌,哭丧着脸。在第二幅漫画中,原来100分的男孩只考了98分,挨了一巴掌,哭丧着脸;而原来55分男孩考了61分,被亲了一口,笑容满面。

这道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和语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

这篇作文,既贴近了学生实际,从学生最切身的成绩出发,又暗含了家长、社会甚至是自己对待分数(事物)评价的态度、方式。考题采用漫画作文的方式,考查了学生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及联系实际能力,学生要能从自身的成绩跳出去,才能有更广阔的写作空间。

根据给出的漫画,考生可以找到文章的关键词,进而探讨这样几个问题:

关键词一:100分是否满分?

图中的孩子是如何考得100分的? 100分是不是满分?脸上的吻印来源代表什么?满脸的笑容为谁绽放?当他第二次考出了98分,是代表从巅峰向山谷的滑落,抑或仅仅为一次偶尔的小小失误?不管怎么样,那吻印不见了,巴掌印倒是更加鲜明。

一般的人都会将图中的主人公定格为小学生,而100分就是通常的满分;从孩子的吻印和满脸笑容,可以判断是考得满分后,得到家长的奖励。然而,笔者认为,漫画并没有画出孩子的稚嫩气质,也就是说,主人公并不一定就是小学生,也可能是初中生或者高中生;如此,那100分就可能不是满分了,从100分到98分只是象征着退步,而退步可能就是家长所不允许的!于是出现了下图中的巴掌印。

两种不同的观察角度,两种不同的评定标准。如果是满分到98分,代表的是巅峰处无法上升,稍不留神必定滑落,因为满分之后无法进步(或者由此引出新的主题——满分意识,满分人生等);如果是高分100分到98分,代表的仅仅是退步,只要稍加努力还有超过既定成绩的可能。

关键词二:巴掌是谁扇的?

那个两个孩子都有吻印和巴掌印。一般来讲,这两个印记都应该是家长“赐予”孩子们的。然而,笔者却有不同想法:吻印是家长赐予的,而巴掌印却可能是孩子“惩罚”自己的。

如果按照通常思维,吻印和巴掌印都是家长的;那么考生的主题定位就可以如此延伸:家长对孩子分值的奖与惩、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何定位、我们应该如何来开展家庭教育、到底是赏识教育好还是“狼爸”“虎妈”好等等。当然,还可以就评定事物的标准进行评论,谈奖励与惩罚的激励手段;也可以从人生格调高低立意,谈对追求完美的看法,对“60分万岁”态度的评定,等等。

如果敢于出新意——巴掌印不是家长“赐”的,而是自己“罚”的;那么,可以就“家长的赏识教育让孩子有成就感、孩子的自我约束促进不断进步”展开论述。由此,就可生发出关于家庭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讨论,生发出诸如“成功,不止是当下,而在于长久的坚持”、“努力就有收获,持续发力方可成功”、“不惧失败,面对现实,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等诸多正能量的思考。

关键词三:潮起潮落该笑否?

主人公甲98分的成绩,被挨了一巴掌,是否应该?挨打后的他,是否可以继续笑?笑得出来吗?那黑黑的巴掌印,能够说明哪些问题?

主人公乙呢,从55分到61分,由巴掌印到吻印,他又是否应该心安理得地笑下去?他能笑到最后吗?

图中的主人公,或由喜悦变忧郁,或由悲伤到大笑,到底是什么原因?背后究竟有什么深层次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或者说社会背景?

两幅运用对比手法的漫画,两个小男孩得分的对比,两次得分后待遇的对比,巴掌与亲吻的变化……仔细品味,考生应该还能悟出暗藏在巴掌与亲吻中的家庭教育与社会评价的关系,甚至是探讨“笑对失败,积极进取”、“走出失败的阴影,追求成功的脚步”等积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