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理念论文

论文一:对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思考

五大理念论文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党中央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我们不仅要从多视角认识和把握,还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增强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五大发展理念属于战略思维、哲学思维,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统领性

思维以感性为基础,又超越感性。科学的思维活动是指运用正确方法对感知进行加工的过程。思维活动的结果往往是建立或修正概念,形成或创新理念。思维既有技术层面的,又有伦理层面的;既有逻辑层面的,又有哲学层面的;既有战术层面的,又有战略层面的。不同层面的思维产生不同视角的理念。

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其中,“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属于技术层面的思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属于逻辑或设计层面的思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属于战略思维、哲学思维,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统领性。

理念一经确立,会较长时间地影响人的行为、行动。有人可能会担心,哲学层面的思维离实际比较远,容易流于一般号召,似乎不解决实际问题。其实这种担心没有必要。一个理念真正建立起来了,并且深入人心,是完全可以引领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上不乏哲学思维联系实际的案例。例如,希腊古代哲学家泰勒斯因仰望星空而掉进土坑,遭到女仆的讥讽,认为哲学不解决实际问题。后来,泰勒斯利用橄榄油收成丰歉对价格的不同影响,收购雅典城的榨油设备而赚钱,对女仆的讥讽给予了有力的反驳。

党的xx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谋篇布局,在每个理念的统辖下,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路径和举措。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并作出了进一步具体的政策设计和项目支撑。

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和政策主张,体现了自信和勇气

为什么中央强调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这需要从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来观察。

改革开放以来的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国内经济带有“短缺经济”的特征,世界经济也处于增长的黄金期,只要形成生产能力,经济就能增长。由此,各方面产能井喷式扩充。同时,前几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刺激经济的措施又使一些产能有所扩大。但近年来,资源承载压力加大,物质成本上升,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营商成本也在增加。这些因素不断累积,出现了企业开工不足、亏损面扩大,职工收入受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回落等问题。由于实体经济生产能力饱和,资金在逐利原则驱使下,向房地产和金融衍生领域转移,不仅造成了经济结构失衡,而且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隐患。在此背景下,如果仍然按照传统思维“注水”,势必加剧失衡、进一步累积风险。我们亟须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痛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闯这个关、过这道坎。

当今时代,哪个国家拥有更多的跨国公司研发环节,哪个国家就拥有经济的主动权和竞争优势;哪个国家和地区具备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的营商和创业环境,哪个国家和地区便能成长和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xx要求上海自贸区的做法“可复制”“可推广”;我国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体制,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等等,不仅体现了对投资贸易便利化的积极开明态度,而且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西方国家往往在经济低迷时,对市场的干预就会加大,保守主义就抬头;往往在经济活跃的时候,对市场的依赖就会增加,自由主义就被推崇。与此不同,中国在增速放缓和国际贸易保守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强调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见,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和政策主张,体现了自信和勇气,也展示了一种超越,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回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目标导向,要解决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问题导向,要解决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我们需要从支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解决发展的突出问题的需要入手加深理解。

发展,说到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当前,我们党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宏伟目标在激励着我们、牵引着我们,这就是目标导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对新的情况、新的战略任务,我们要从单纯的“速度情结”中走出来,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新的理念引领发展,促使发展方式有实质性转变。

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也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回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比如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不仅中等收入有陷阱,高收入、低收入都有陷阱。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我们现在正处在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过渡的关键时期,警惕“中等收入陷阱”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必要的。比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问题。从工业革命算起,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环境觉醒,用了22019年时间。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就业和财政保障压力大,需要加快发展,但仍以担当和勇气,下决心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比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好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突出矛盾问题。在扩大有效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跃升。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需要将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需要经济与社会的联动。比如社会政策如何守住民生底线的问题。我们既要面临经济高速扩张背景下收入和福利刚性的问题,又要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性改革带来的下岗失业、收入降低等阵痛问题,必须坚持和落实守“底线”、保“基本”。这些举措都是以五大发展理念回应现实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新理念、新思想。

一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有利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有利于创新发展思路、推动改革,有利于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这些都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取向。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

三是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治理优势,有利于通过开放和互利共赢实现和平发展。

四是注重公共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五大发展理念是发展方向的引领,体现了发展的原则要求和价值取向,是对公共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追求。

五是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以五大发展理念对发展予以引领,是党和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前提下的主动作为。

五大发展理念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发展新理论

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承性,还是从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的样本意义来看,中国都最有条件产生具有世界影响的发展新理论。五大发展理念,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发展新理论。

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当前的经济工作部署都注重发挥五大发展理念的统辖引领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扛杆、降成本、补短板,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这样的理念思路和决策体系,在中国过去的调整、改革和宏观调控中没有过,也绝不是对西方经济学中需求学派或供给学派政策主张的简单照搬。中国在发展实践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是最具有样本意义、最鲜活的发展理论。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对时代特点和新的国际环境的科学判断与把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内涵的不断丰富。

五大发展理念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适应新阶段、应对新挑战、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我们要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推动新的发展实践,促进发展理论的创新。

(作者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论文二: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思考

[摘要]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创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联系观。每一个发展理念都有丰富的内容,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新阶段关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关键词]发展理念;唯物辩证法;哲学;思考

辩证唯物主义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其中的基本原理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的矛盾运动原理和认识的能动反映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原理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矛盾运动原理的集中体现,蕴含着运用矛盾运动原理指导治国理政思维的哲学智慧。

一、“创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一基本原理具体到方法论上,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从哲学源头上讲,就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永恒发展的原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先后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等理论,在此基础上,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发展理念”。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这是中央根据经济新常态的新特征,赋予创新以新内涵,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阐明了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实践路径的重要战略思想。“创新发展理念”的思想来源是唯物辩证法的事物永恒发展的原理,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二、“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同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转型的新时期,针对各种矛盾、各种复杂关系,必须坚持两点论、坚持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片面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就是以问题为导向,找到了制约科学发展的短板,抓住了主要矛盾,为纠正失误和偏差、引导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方法和行动指南。

(一)“协调发展”主要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很多。特别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十分突出。所以,必须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发挥好理念对行动的指导作用。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1]全会还提出“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1]这一系列方向、目标和任务明确而又具体,使协调发展的理念与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密切结合,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攻坚突破口,描绘出“十三五”新的发展路线图。xx届五中全会着眼于发展的整体性,强调协调发展,重要之处在于统筹兼顾,在事关发展的诸多重大关系中,妥善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当前发展中出现的困难、问题与重要战略机遇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清醒的短板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蕴含着运用辩证思维处理现实问题的哲学智慧。

(二)“绿色发展”主要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发展的速度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资源环境的约束性压力倒逼发展方式的转变,否则,发展将难以为继。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党的xx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xx大以来,xx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党的xx届五中全会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理念”更多对应的是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联系观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形成的重大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绿色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

(三)“开放发展”主要解决内外联动的问题

3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8至1991年以沿海地区开放为重点的探索开放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并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2]以建立经济特区为标志,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第二阶段:1992至2019年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和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阶段。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实行沿江和沿边开放,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进一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第三阶段:2019年至今对外开放步入历史新阶段。以2019年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双向开放,并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当前,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为开创开放新局面,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需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鉴于此,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和建立亚投行倡议,这些行动都表明我们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开放理念,坚持开放带动,不断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四)“共享发展”主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37年来,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迈进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现在的小康还只是总体的小康,还有7000多万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小康还没有全覆盖。在不断提高发展效率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注意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着力解决先富带后富、共同走上富裕路的问题。但是,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已经成为近年来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xx大以来,着眼于公平正义,中央更加注重收入分配问题,形成了“共享发展理念”,并不断通过深化改革进行利益调整。xx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3]党的xx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共享发展理念”,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邓*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基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而提出的处理先富与后富、部分与整体关系的重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将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落实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体现了依靠发展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路径选择。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的有机统一整体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战略思维思考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国内与国外的关系、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而形成的新的发展观,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新阶段新常态下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我国“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思想指南。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起着统领作用,它贯穿于其他四个发展理念之中。“五大发展理念”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创新的成果。“协调发展理念”体现发展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协调是一个相对大和高的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讲,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协调发展理念”的具体化。“协调发展理念”要求具体到处理经济社会与生态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突出生态文明的统领作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就是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将我国和世界看作一个整体,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为我国和平崛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更好的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又以自身发展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坚持“共享理念”,就是要让改革发展成果由我国全体人民共享。“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历史眼光,为增强发展后劲和长远持续发展提供了遵循。“开放发展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宏大国际视野,为中国走向更广阔国际舞台、参与全球治理、增强制度性话语权奠定了基础。“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公平正义,为解决好所有国内社会矛盾与问题找到了最佳切入点、最终落脚点,必定会全面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变革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

作者:张希中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DB/OL].[2019-11-03].

[2]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