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培训感悟:济源学习课程建设感悟

20xx年10月12日,在教研室侯建华主任的带领下,道口新区、白道口、四间房三个乡镇的一百多名教师带着对学科课程建设的迷茫、困惑、问题来到了济源学习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

老师培训感悟:济源学习课程建设感悟

凌晨三点半被闹钟准时叫醒,匆匆洗漱完毕,四点去邻村接上同事,就向道口出发了。天空还飘起了细雨, 4点50来到了集合地点英民小学门口,已经有别的学校的老师等在那里了,幸好雨已经停了,预示着这将是一次愉快而美好的学习之旅。五点教育局领队领导给我们开个小会,告诉我们此去目的和相关事宜。五点多出发,颠簸了三个小时终于来到了三面环山一面临川、一年四季风和日丽的济源。

第一站是位于宣化路的济水西关小学,英姿飒爽的女校长张化芬在校门口热情的迎接我们的到来,走进学校大门,左面墙上一行醒目的红色标语映入眼帘:努力让每一朵花儿灿烂开放。标语下面是一簇簇鲜艳的向日葵图案。张校长介绍说这是他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他们实施的是七彩教育,绽放七彩人生,学校通过实施儿童课程、教师课程、家长课程这三大课程来实现每一朵花儿都灿烂绽放、人人皆可为饶舜人人都能成优秀、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仅仅是站在校园里就能感受到济水西关小学浓厚的个性文化特点,更让人长知识的是张校长结合他们学校的实际做的《课程领导力决定着学校课程建设的成败》的报告,正如张校长所说: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最优化实施和校本化实施,我们要努力在本校生长出一套独居特色科学规范的校本课程体系。课程不是在办公室里或教研室里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教室里一天天的创造出来的。让课程落地,让课程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这个过程很艰难,济水西关小学的三大课程就是成功的校本课程,其核心是儿童课程,共包括了阅读课程、乐器课程、远足课程、民族课程、故事课程、水育课程、入学课程、毕业课程。这些课程很有新意也很接地气。

第二站第三站分别是济水中学和北海路小学,他们在课程建设的理论、操作方面各有特色,使我在课程建设理念上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之前我觉得课程建设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来说感觉好像是个很大的内容,很神秘,不知道该做什么,觉得课程都是教育家的事情,自己仅仅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只要根据《课程标准》拿上教材上好自己的课,把学生教好就可以了,为什么让我们来设计自己的学科课程呢?我们有这个能力吗?直到听了北海路小学校长的《基础型课程实施》报告,我明确了课程的真正内涵:学生在学校获取的所有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真所谓“无人不课程、无处不课程”。课程建设的两条思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中关键要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要有主题和实践性要有学生参与、体验),同时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

北海路小学的四位老师还给我们分享了他们学校在语文、数学、英语方面的校本课程建设实例。从各位老师的精彩呈现中,我进一步体会到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扎实的课堂教育教学是课程建设的前提。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明确了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了解和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主,清楚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把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对学校周边及教师自身的资源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挖掘,对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培养目标要具体,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并根据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使校本课程更加饱满。

一天的学习结束了,虽然紧张但很充实,我学到了许多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深入了解了课程建设的实际操作方法,学习了许多优秀的课程建设案例,我从优秀的课程案例中也清楚了一点课程建设的选题范围和基本操作步骤。从学习到实践,通过思考、结合学校的人文特色设计校本课程建设方案,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校本课程开发。通过丰富的理论和优秀案例的学习,相信只要我们肯发掘,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用心开发,一定能开发出适合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