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邻州古道的美文欣赏:邻州古道追踪

本站:邻水,属古邻州,其形如叶,状似芭蕉,地理位置奇绝,成为了南来北往的交通要冲。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邻州古道追踪》。

关于邻州古道的美文欣赏:邻州古道追踪

千百年来,在它的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承载权力的中心。远的有南京(梁朝和明朝前期国都)、西安(唐朝国都)、成都(四川省会)、阆中(四川省会)。近的有顺庆(今南充,原顺庆府)、绥定(今达州)。这些裹挟着历史风云呼啸而来如雷贯耳的名字,由远及近从四面八方将邻水围在其中,无论是南来北往,还是东进西出,邻水都是无法绕过的地界。加之邻水这地界,井盐藏量丰富。盐是百味之王。宁舍一旦粮,不舍一口盐。背后那片无盐的广大的云贵高原地区,食盐更是贵如黄金。盐商的往来,带来了这里经久不衰的富足与繁华。由此可见,皇权政治和盐业经济这两大诱因,在这里持续发酵,带给了邻水古代灿烂而持久的交通文明。而交通文明带来的,是来自四方八面各色人物留给邻水的丰富的文化积淀。

要弄清邻水的古代交通,必须首先弄清邻水的地形地貌。要弄清邻水的地形地貌,必须首先弄清楚邻水建制的沿革。要弄清邻水建制的沿革,我们就不得不把目光放远一点,一直远到公元537年,南朝梁大同三年。在此之前,邻水属古巴国,秦汉时为巴郡宕渠县所辖,两晋为夷獠所据。到梁大同时期,估计梁王看中了这片土地,便把皇权的手伸过来,让这片土地从宕渠县分离出来,高规格配置建制,置邻州,辖邻山、容川二郡,邻山郡辖邻水县和邻山县,容川郡辖垫江。这使我联想到今天的特区,是不是因为盐和特殊的地缘优势而为之,也未可知。从此以后,邻水便开创了它有行政区划建制的历史。尽管,邻州这片土地上的郡县,由于政治中心的变化,以及我们今天不为人知的其他原因,分分合合,撤撤并并,忽而属东,忽而朝西,其管辖区域东至靠近出川的三峡地区的梁平县,北至秦岭逶迤而来的绥定府大竹县,但邻水县从县名到辖区,是相对固定的。只有邻山县被撤销,其地域大部分被设置为大竹县,少部分划入邻水,形成了今天的邻水地理版块。而不断变化后的州郡县域,最终形成了四山三河夹三槽的奇特的地形地貌。那就是东边的精华山(属梁平),中间的明月山和铜锣山,西边的华蓥山。三山之间分别是高滩河、大洪河、御临河。

历史的巨轮碾压至今,除梁平所属的精华山和高滩河与邻水不再搭界之外,其余三山两河,皆横亘邻水,构成了邻水的全部疆域。长期以来,邻水对外宣称,一言以蔽之,三山夹两槽,就是由此而来。并且,在汹涌澎湃的历史潮流中,最初所设的邻州,辖邻水邻山二县,邻山县被撤销,其大部分归为现在的大竹,小部入邻水。邻水不仅保存了它的建制,而且扩大了自己的地盘。所以,文人墨客又把邻水称邻州、邻山邻水,并以此为荣,就是这个原因。

翻开历史的册页,在那些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找寻,我们发现,穿过邻水的古驿道,至少有三条,外加一条水道(另一说六铺五条,但无具体线路,无法考证,故不在此说)。一条是南北走向的官道,其路径沿大洪河而行, 从长寿进入邻水的黎家、凉山、丰禾、复盛、八耳、石子,抵达兴仁。兴仁是邻水最早的县治所在地,又有产盐的官井。兴仁者,发扬仁义是也。从邻水沿袭的地名来看,兴仁一名,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治国理政思想,即一以贯之的孔孟之道。翻遍历史典籍,兴仁没有别名,而其余各地,皆无类似地名,大都以物、形、传说而命其名。从兴仁到四合(邻山县县治地),翻铜锣山而北上,经绥定、安康,直抵长安。另一条是著名的荔枝古道,是唐朝皇帝为从岭南火速给杨贵妃送荔枝的专用通道,可谓人类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爱情长廊。不管它被世人如何诟病,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痴情,因这条古道而惊天地泣鬼神。那蕴藏着一代帝王无限深情的荔枝却像爱情一样,属娇贵之物,经不起岁月的折腾。为此,那带着荔枝的无数骏马,便只好从悬崖峭壁上穿过,基本上以直线的距离,连接长安和岭南,可谓最早的高速公路。这条路走向是从垫江翻明月山到邻水的石滓、兴仁,经邻山县的四合、北上长安。第三条叫做封门古道,东西走向。从垫江翻明月山的封门铺而进入邻水兴仁,然后从兴仁、石滓、石永、古路、金垭、长安、延胜、鼎屏、西天、甘坝到华蓥(古属岳池),一路向西直抵成都,由成都出剑门而达西安。水道就是指从幺滩的水码头出行。

本人生性愚钝,才疏学浅,唯喜爬山涉水。除早年外出求学三年外,生活工作都在邻水。几十年来,我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xx年,我更组织了一个1783徒步穿越驴友队,寻找每一个乡镇最古老的羊肠小道,试图接近这片山水最隐秘最深沉之处。月黑风高的夜晚,我翻开《邻水县志》和各类文史典籍,与前人的记叙一一对接,追踪邻州古道的蛛丝马迹。

就我看来,最难寻觅的是荔枝古道,它短暂的命运因马嵬坡的一袭白绫而终结。那狂飙似地响彻于崇山峻岭的强劲的马蹄声,很快就被荒草丛林重新覆盖,悄无声息。在邻水境内,我没有看到过它的文化遗存。只有从垫江澄溪(古垫江县治所)翻明月山的那一条倒须沟小道,可能是它的遗迹。曾经空前繁忙的水码头幺滩场,应该是盐商的主要运输通道。解放后,随着陆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这条河流原名小邻水,因建文帝朱允炆逊荒邻水而改名御临河。建文帝的下落,至今都是无厘头的一头雾水。但他从当时的皇城南京乘船到邻水,最终消失于地形极为复杂的邻水,也未必不可能。从长寿沿大洪河而行的官道,一方面可能因为地处河谷,相对平坦,很快成为当地民众的生活之道。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邻水县治移至现在的鼎屏一碗水而作为官道的地位有所削弱 ,其历史遗迹很快被岁月淹没。

那么,作为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道,其文史价值就集中在封门古道之上。

从长江上的忠州港(今忠县)弃船登岸而来,经垫江翻明月山的封门铺,便进入邻水地界,很快至盐业圣地兴仁,从兴仁经石滓、石永、古路、金垭、长安、延胜到达县城鼎屏,从鼎屏经西天、甘坝而出邻水北上至成都。提起这条古道,邻水人可能感到陌生,概因邻水后来将封门铺念着了丰隆铺的缘故。封门铺是垫江入邻的第一道隘口,险峻异常,故将此地作为这条古道的名字。

散落在封门古道上众多的精美石刻诗文,已经化作了这片土地的精魂,在岁月的洗涤中,显得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请看,初唐大诗人陈子昂,骑着高头大马,腰挎宝剑,从邻水县城西门迤逦而来。这段时间诗人的心情不错,沿封门古道行至华蓥山麓的西天乡云顶山寨,见有小桥流水,迂回曲折,触景生情,想起前朝书圣王羲之曲水流觞的故事来,便将“流杯池”三字刻于石壁上。历代文人墨客又在其崖上题写“曲水流觞”、“茂林修竹”,附庸风雅,本也无可厚非,只是把陈子昂的流杯池说白了。快一千年过去,邻水来了个叫做尹愉的知县,将流杯池赋诗一首:

沿谷悠然行径深,万松苍蔼入溪阴。

山头驯鹿看人立,树杪孤猿抱叶吟。

老衲无心惟汲水,幽人适意且弹琴。

仰瞻凿石杯流处,坐把清风快素襟。

此诗和流杯池石刻,一并载入了邻水县志,成为有史可查的历史文化遗存。

陈子昂唱着登幽州台歌扬长而去大约一个甲子,杜甫来也。从杜甫的行程看,他应该是从浣花溪的草堂过来。因为他在邻水封门古道县城西边的阳春谷题写“书崖”二字,其巨石上打桩的石洞还在,可以证明他运用成都的经验,在这里搭草堂读书作诗。草堂的对面,就是一座叫做净云寺的佛教寺庙,终日晨钟暮鼓,香火盛极一时。杜甫一生不得志,以致穷困潦倒,每况愈下。在这荒郊野岭以晨钟暮鼓为伴,也不失为一种安慰。史料记载,杜甫宦游川东两年后,便乘船出川,生命的火炬,在长江漂泊的木船上,熄灭了。

由此推断,杜甫在邻水阳春谷书崖生活那段时光,算是大诗人晚年的一抹亮色。这是邻水这片土地对诗人的眷顾,是这片土地的光荣。

公众号:天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