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雷:出身将门的商人

初次见到王雷雷,很容易联想到他是一个军人。修得很短的头发,整个轮廓线条分明,身上的西装总让人觉得不过是他临时换上的便装。酷爱运动的他在企业管理上却一直奉行“高压力管理”的方式。在tom员工的眼里,这位实际上很年轻的tom集团董事、tom互联网事业集团总裁,思想上却是非常的成熟,因此大家都尊敬地称他为“老王”。 

将门虎子

王雷雷:出身将门的商人



王雷雷出生在军区大院,两扇大黑铁门关住一院的寂静,故宫的护城河从院子后墙静静流过,这里属于总参谋部。站在院子里,几乎无法想象这里离天安门不过是拐个弯就到的距离,葡萄架、劈好的柴禾,如同退休干部在乡下的家。一进客厅,更让人有时光倒流的感觉,除了王雷雷的笔记本电脑,一切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标准陈设,红色的书架里,全是《彭德怀传》、《毛泽东选集》之类的书,老式的沙发还是他小时候在上面爬来爬去的那套,电话是转盘拨号的那种,铃声响得刺耳,都可以送去博物馆了。



王雷雷说自己特别喜欢那部电视连续剧,“跟拍我家的事似的,那石光荣不就是我爷爷么?”爷爷王诤是王雷雷惟一的偶像,他是老一辈革命家,他的故事,就是王雷雷小时候的家庭读本。



从爷爷辈开始,王雷雷一家就几乎全是军人,到他这一代,没有什么仗要打,父母才没让他入伍,叔叔家的几个孩子还是参了军。了解王雷雷脾性的人知道,要是把王雷雷搁在战争年代,他毫无疑问会是一名屡建功勋的将军。从小就以为长大后必然会沿着爷爷走过的路继续前进的王雷雷,只能把这个未尽的理想投入到工作中。



1996年,年轻的王雷雷从清华电气工程系毕业后,一下子就跑到了上海滩去做期货。期货公司大开大合的资金出入,每天都刺激着他的神经与意志。“期货图表和噪声的分析是差不多的,都是波形分析,it行业和金融行业的共性在于,都是年轻人的行业,都是要承担风险的。”上海两年,他从一个经纪人升到客户经理,管着100多人。



开辟tom



两年后,王雷雷回到北京,和几个清华的同学创办了一家系统集成公司,后因为这家公司被tom合并,王雷雷与tom相识。王雷雷拥有着金融和it业的双重背景,而tom此时正需要一位具有实干精神的人来统领未来的tom帝国,于是王雷雷便加入了tom。



2000年3月,在香港创业板隆重登场,股价最高到了15.3港元的高位,市值超过300亿港元。但好景不长,很快随着纳斯达克市场的崩溃,tom的股票价格江河日下,到2000年底tom账上的末期流动资金只剩下5000万港元。幸好,tom通过银行关系,又立即拿了8.5亿港元无担保贷款,暂时避免了破产的危机。“逆市”是王雷雷形容tom当时情况用得最多的一个词。



王雷雷刚进tom时曾经有个荒唐的想法,“盼望有种生意可以一起床就知道当天能赚多少钱,即使睡觉也不耽误收钱。”这被别人嘲笑过说和旧社会的地主一样。想归这么想,他还是带着tom慢慢地爬梯子。现在他的想法是“我们以后要做温州人、宁波人,一个扣子一个扣子地卖,一个火机一个火机地卖”,即做用户积累生意。



虽然发布了门户战略,但tom走的是不同于三大门户网站的发展道路。王雷雷说:“tom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不做网络媒体,而是作为电信增值业务平台来运作的策略。”他当时分析,一个媒体的成熟需要时间,媒体的投入成本也高,“如果我们当时也按照那时普遍的思路‘烧钱’,追求所谓的规模效应、免费用户、点击量,那tom就到不了今天。”



目前,电信增值业务占到了tom总收入的80%左右。tom比其他门户网站晚三四年进入互联网行业,王雷雷觉得这抄了一条近路。“我觉得还是得益于刚毕业时的经历。电信增值业务的成功离不开大量的数据分析,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让以前的免费用户有效地转化成你的消费用户,与期货图表和无线电波的分析是差不多的。”

如今,tom互联网集团从中分拆出来,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创业板上市。“我们从来不迎合投资者”,王雷雷认为这就是自己成为网络运作高手的经验所在。(王建一)

来源:北京人才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