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演讲稿(精选9篇)

好故事演讲稿 篇1

大家上午好,我叫吴x,来自新场镇学校党支部。今天我能代表优秀共产党员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面对“优秀共产党员”的殊荣,我的心情除了激动之外还有一丝忐忑。因为在各项工作中,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党员应该做的事,而组织上却给予了我这样的荣誉,这让我备受鼓舞。感谢党组织给予我的崇高荣誉,感谢各级领导同志们对我的厚爱和帮助。

好故事演讲稿(精选9篇)

作为一个党员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刚参加工作那一 年,我主动向学校申请了班主任这个职位,同时担任八年级的物理教学工作。刚走出校门的我,什么经验都没有,仅靠书本上学的理论知识根本不够用,还好我的身边有许多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很快走上了正轨。带领学生参加学生艺术节,指导的三人舞获得的县一等奖,带领学生参加校运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中考毕业时,取得了全县第九名的好成绩。去年国庆节时,由于一时不小心导致面瘫,害怕耽误学生的学习,我每天到学校上完课才去医院治疗,面瘫导致我讲话不太清楚,可是学生很听话,那段时间他们学的更认真,更努力。我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希望他们也能跟我一样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他们的爱戴。

今天我站在这个领奖台上,我感到压力和动力同在,党组织授予我“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一方面是鼓励我加快发展,对我前期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压力,我不能让我的成绩昙花一现,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否则就对不起组织的信任。

成绩和荣誉只能说明昨天,今天就是我前进征程的新起点,我要更加努力地为教育事业添砖添瓦,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受到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庄严地表示:我们绝不辜负组织的殷切期望,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再接再厉,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无愧于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好故事演讲稿 篇2

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落实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有一项本领不可或缺,就是要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会讲故事才能更好地载道,好的故事才能更好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才能更好地团结人民、凝心聚力,才能更好地明辨是非、沟通世界。

好故事中有好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去引领时代,去鼓舞党员,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时代需要榜样,人民期待榜样。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榜样?怎样才能为普通党员树立好榜样?这个时候,宣传和引导就成了最行之有效的的方式方法了。通过“千村党建好故事”这个活动,大力去宣传优秀党员的日常小故事。把榜样树立在普通党员的身边。让普通党员能更直接的了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党员,如何才能更好的体现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此次活动的根本目的了吧。

“用心”才能把故事讲好,“用心”才能做好党员。那些优秀的普通党员把自己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落实在了自己最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做着最平凡和普通的事情,却用责任和担当一遍又一遍的体现着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面貌。

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在广大党员群众中学习推广“党建好故事”,是庆元继把学习梅振盈先进事迹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必学内容后又一生动实践。立足基层“小人物”,从农村党员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平凡坚持中深挖不平凡的“大精神”和感动,并以群众喜闻乐见、图文并茂的微故事形式,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专栏这一大舞台上高调亮相。

要深挖身边先进典型这座‘富矿’,让其光芒四射。充分发挥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作用。借助浙江新闻客户端等现代媒体学习党建好故事,是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中提出的“要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相交流”要求的题中之义,也是“空心村”趋势下流动党员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现实需要。通过学习可信、可敬、可学党建好故事中主人公的精气神,找准价值坐标,增强党性。

小故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基层党员和外出党员学习,最重要的是讲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故事,读起来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感动。每次阅读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要通过转发朋友圈等形式把这种正能量传递到更多人心中。

好故事演讲稿 篇3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默默工作奉献的党员,他们的故事和经历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更好地读懂这本书,更多地了解这些党员平凡中的闪光点。为宣传基层先进典型,集聚党内正能量,充分展现全校党员立足岗位做奉献的感人事迹,学校党委组织部组织和宣传部开展“党员好故事”征集活动,以学校党员的真人真事为素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出平凡党员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人形象。

好故事中有好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去引领时代,去鼓舞党员,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时代需要榜样,人民期待榜样。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榜样?怎样才能为普通党员树立好榜样?这个时候,宣传和引导就成了最行之有效的的方式方法了。通过“千村党建好故事”这个活动,大力去宣传优秀党员的日常小故事。把榜样树立在普通党员的身边。让普通党员能更直接的了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党员,如何才能更好的体现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此次活动的根本目的了吧。

“用心”才能把故事讲好,“用心”才能做好党员。那些优秀的普通党员把自己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落实在了自己最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做着最平凡和普通的事情,却用责任和担当一遍又一遍的体现着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面貌。

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在广大党员群众中学习推广“党建好故事”,是庆元继把学习梅振盈先进事迹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必学内容后又一生动实践。立足基层“小人物”,从农村党员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平凡坚持中深挖不平凡的“大精神”和感动,并以群众喜闻乐见、图文并茂的微故事形式,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专栏这一大舞台上高调亮相。

要深挖身边先进典型这座‘富矿’,让其光芒四射。充分发挥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作用。借助浙江新闻客户端等现代媒体学习党建好故事,是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中提出的“要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相交流”要求的题中之义,也是“空心村”趋势下流动党员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现实需要。通过学习可信、可敬、可学党建好故事中主人公的精气神,找准价值坐标,增强党性。

“在生命面前上帝都要为之让路”是赵冰洁的口头禅,同时也贯穿在她的工作理念中。她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定下工作目标:“对每一个遭遇心理痛苦的大学生随时提供心理援助;使每一个痛苦的心灵都能够得到爱的抚慰;在第一时间来到心理危机学生的身边;学生的需要就是工作时刻表;学生的安危永远放在第一位。”这就意味着,她的工作是没有白天和夜晚时间段划分的。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尤其是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大多是凌晨备受心理疾病的折磨,常常在夜间发出呼救的信号,她常不厌其烦地在深夜接听学生打来的求助电话,有时连续几个晚上接听同一个学生的电话,甚至会在一个晚上接听来自多个学生的求助电话。

20xx年春天,两个学生同时得了抑郁症,都有过自杀行为,并经过医院治疗后再回到学校。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赵冰洁经常在深夜被铃声唤醒,这段时间她特别害怕听到铃声,她对铃声出现了巨大的恐惧,尽管如此,她仍然没有拒绝任何一次呼唤。“也许因为一次疏忽,一个鲜活的生命就会即刻消逝”,她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在她的心中,学生的安危永远是第一位的。此外,在深夜深入到学生宿舍处理危急事件也是很常见的现象,她在熟睡中被唤醒,便第一时间来到学生身边给予心灵疏导。

赵冰洁还会常常体验为学生安危而心急如焚、六神无主的情绪,与学生的生命和健康共喜同忧。20xx年5月,一位因为失恋而准备制造车祸自杀的大二学生,给她发来了最后的告别短信,随即对方就关机了。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体验到的不是将要失去学生,而是将要失去一个孩子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极度焦虑、无奈和恐慌,整整折磨了她几个小时,经多方联络,最后她还是用心呼唤她走出了死亡的深渊。像这样关于她挽救生命的故事还有许多……

赵冰洁说,这是一份“用心去工作”的工作,要以充分的爱和健康的心去抚慰受伤学生的心灵。尽管她是一个心理咨询老师,但她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有不良的情绪和身体不适的时候,每当这时她必须压抑自己的痛苦,“乔装”成一个快乐、健康的人。许多年来她没有休过病假,尽管身体和心灵都十分疲劳,但是她从来没有过怨言,总是用热情和微笑迎接每一个咨询学生的到来,在课堂上和报告厅里总能看到她充满活力的身影,听到她积极向上的、充满力量的语言感染着学生。

小故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基层党员和外出党员学习,最重要的是讲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故事,读起来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感动。每次阅读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要通过转发朋友圈等形式把这种正能量传递到更多人心中!让我们来一起行动吧!

好故事演讲稿 篇4

我是广播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记者刘,干了二十多年新闻,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我也有一个小小的职务,可我更认同“记者”这一跟随了我二十多年职业生涯的身份。二十几年磨一剑,完全可以消磨掉一个人最初的热情和光芒,而直到现在,每每面对鲜活的新闻事实和生动的新闻现场,我依然兴奋和激动,总想“捋起袖子”大干一场,将最生动、最新鲜的新闻事实呈现给观众,这是新闻职业带给我的激情和力量,这种激情和力量使我永远和新闻职业一样,充满了青春和梦想,还有就是责任和坚守。

小时候,母亲帮姐姐带孩子,发现我值得信赖,就将两岁的孩子交给十二岁的我,虽然有同伴勾着去玩,但是因为得到母亲信任就必须看好孩子,这是我最初理解的责任。稍大一点,有一个机会去县城读书,母亲从我和妹妹中选择了我,既然母亲把读书的机会交给了我,我就得读好书,这是责任。1993年5月,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有线电视台,从教师转行成为梦寐以求的电视记者,党的新闻宣传工作选择了我,我认为这是信任,就像当初母亲信任我一样,信任就是责任。

曾经在围墙之外,总羡慕记者职业表面的光环,等进了围墙,“记者”就不再是风景,而是时而需要而风风火火、时而需要凝神静气、时而面对的是小桥流水、时而又惊涛拍岸的有些特殊的工作,是早上按时上班,晚上未必能按时下班;是上午还在市长办公室,下午却在农民秧田弄得两腿泥也未可知;是上了采访车吃了早饭午饭晚饭不知何时吃的缺少规律的工作;是经常要面临上海下田、涉水翻山的体力考验,又要时刻应对是非曲直、矫罔纠偏、惩恶扬善的心智考验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这对于体弱、慢性、寡言的我的确形成了考验。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天,我被安排跟随部主任去新立乡采访,由于从小就严重晕车,坐上采访车不久就开始恶心呕吐,一路上停车四五次,急得主任不停地说:这样还能当记者么?

这些年来,全市几十个场乡全都不只一次去过,只要有采访基本都要坐车,采访中什么汽车、摩托车、甚至农用三轮车、大马车都坐过,异地采访也坐过飞机、轮船,却再没有过晕车的经历,我老父亲总是不明白,除了自行车曾经坐大马车都晕的我用什么治好了病……老父亲哪里知道,身为记者,坐车哪里算上什么考验。1995年8月,我市遭遇罕见洪水袭击。21日黄昏时分,已经在抗洪一线日夜奋战了十几天的我又接到新的任务:与新闻部龙主任马上到双台子河闸集结,跟随时任市委书记的王连夜巡堤,因为直接关系此次抗洪抢险成败的辽河第二次洪峰当晚将通过我市。由于多日连雨再加上人车踩压,大堤泥泞不堪,一些被刮倒和折断的树木及高棵植物横倒竖卧在大坝上,我坐在龙主任驾驶的面的上,紧紧跟随市委书记的车队,小小面的就在泥水坑洼里摇摆着象跳舞,亏得之前我练就了一身坐车的好“本领”,不然我还不得把胆汁吐出来!遇到路面情况不好,龙主任惯用急刹车,我不仅经常心提到嗓子眼,头上也磕出大大小小的包。当行至沙岭堤防附近,漆黑的夜色中市委书记王向民又下了车,这一次不是看堤防和水位,却走向了我们的面的,并亲切地要求和我“换位”,邀请已是满身泥水的我去坐他的车,他却坐上了龙主任的面的。不知王书记坐上面的在作何感想,反正,坐上王书记的轿车,没有了紧张和碰撞,思谋起我的稿子来,我却是“胜似闲庭信步了”。不知是不是对记者职业精神的鼓励,午夜时分,没有水和食品,王书记还从车里拿出一盒饼干分给饥肠漉漉的我们。22日凌晨4点30分,带着紧张和疲惫,彻夜巡堤的一行人返回河闸,辽河第二次洪峰顺利通过我市。22日早8点上班前,一篇新闻特写《今夜 与辽河共渡》已完成,我独自跑到赵家村的一家小吃部里,花五元钱要了一盘最爱吃的葱花炒鸡蛋,那是那些天里我最奢侈的一顿饭。前几天的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位曾在妇联工作的老大姐清晰地说出《今夜 与辽河共渡》这篇报道,我很感慨和感动,就是这样一篇在我的新闻从业经历中的普通报道被一位普通的观众记住十九年,除了新闻,还有哪项职业能带给我们这样的光荣与梦想?人们可能还都记得就在那一年,XX市委书记张与电视台记者刘在视察险情时被洪水卷走而殉职的事迹,其实,当年在抗洪一线采访的记者们哪一个没有过趟着没腰深的洪水、踩着随时可能塌方的堤坝采访的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记者都是英雄,是职业给了我们勇敢的习惯。

新闻职业也让我学会雷厉风行和一丝不苟。新闻工作的时新性决定了记者的个性应该是快性子。吃饭快、走路快,反应快,多年的工作磨砺让我得益于这些个性的改变。20xx年我市遭遇严重内涝,我与民生新闻记者第一时间策划的灾情报道及时为百姓争取了省里的救灾专款,当摄象机镜头里乡亲的苦脸变成笑脸的时候,我深深感谢我的职业和我以职业之利取得的快慰。可是,快乐和慰籍并不总属于这个职业,碰钉子的时候多的是。20xx年5 月,一位中年妇女向我讲述了她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虐待病重的老父亲的事,希望我们能帮帮租房子住没有经济来源的她及她危在旦夕的老父亲走出困境。我与另外两名记者到她家跟老人了解情况,老人证实属实,又按照她提供的地址和电话分别采访了她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有的遭拒)以及相关人员。按理说,这样的采访也算作充分,可报道播出后,被报虐待老人的五位兄妹(有的还包括他们的爱人)抬着他们卧床的老父亲一齐气势汹汹找上门来,这时老人竟改口说没有虐待那回事,几兄妹一口咬定记者授受了他们小妹的贿赂。清官难断家务事,我有口难言,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自我检讨,在未来的采访调研中一定要认真再认真。

20xx年3月,在我迎来新闻工作第16个年头的时候,生命却遭遇重创,被确诊为乳腺癌。20xx年来第一次停下奔波的脚步,用足足半年时间来修补创伤。歇脚的时候,细细回味,20xx年的职业生涯不仅使我在面对生命里的灾难时选择坚强,更重要的是,职业之便让我走近多彩的社会和人生,领略不同生命的风采和价值。我难以割舍对职业的这份挚爱,在经历手术和六次化疗结束十天后,我又重返了采编一线,因为化疗掉光了头发,足有一年时间,我带着假发去乡间采访,总是担心假发被吹落。与癌症病魔斗争的六年时间里,我没有因病请过假,没有因为健康原因推脱过任何一次新闻战役。著名记者钱钢说:新闻工作是活泼的人从事的严谨事业 ,炽热的人肩负的冷静使命,浪漫的人从事的艰辛劳作。别人活了一辈子,我们却活了两辈子。我想对职业的热爱缘于对生活的热爱,我坚信热爱是一地春雨一剂良药,热爱歌唱者生命之树常青。

好故事演讲稿 篇5

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实上,我们一生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我们要怎样去做事?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是什么让我们永远抓不住正确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内心的冲突———我们为谁写作?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

几年来,我一直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在这个行当中,我曾经被朋友和同事们寄望去“开创大场面”,也曾因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们这般幸运,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

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

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好故事演讲稿 篇6

大家好! 我是一名来自罗江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董霄。 我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 青春和梦想永远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年少时我就梦想着 将来做一名电视人,所以考大学时我报考了播音与主持专业,x年 6 月毕业后,我来到罗江广播电视台,同学和朋友有些不解,干 嘛到一个小县城去啊?现在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 大舞台,有的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放弃自己所学专业,但是 不是说了吗:打铁还需自身硬!

我认为,对于我们才毕业的大学生 来说,想要业务精、自身硬、最终实现自己的电视梦,就必须系统 地接触了解广播电视行业,而县级电视台就是很好的锻炼平台,由 于人员有限,一个人扛起几份工作是很平常的事,上午拿着摄像机 跑新闻,中午写稿子,下午配音,晚上写活动策划,睡前备稿准备 第二天的活动内容,这些都是家常便饭。虽然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 游玩,但在采集新闻的路上,不停地尝试,不同的经历充实了我的 青春,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踏实感。

从第一篇不到 100 字的简讯新闻,到今天上千字的连续报道, 我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走这么多路,也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和 陌生人这么熟络地聊天。在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当中,我感受很多, 感受到了单位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帮助。记得第一次出外镜,自认 为学这个专业的我不成问题,可面对摄像机拿起话筒时,我的面部 表情开始僵硬,说话变得结巴,同事安慰我说,没啥,第一次都这样,你把镜头当成自己的恋人就不紧张了。

从第一次的结巴到今天 主持大型文艺活动,我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站在上千人参加活动的舞 台上潇洒自如地主持节目,当我第一次交出粗糙的稿件时,是热情 的同事帮我润色修改,在我为找不到好的选题而苦恼的时候,也是 他们及时给我点拨提醒。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我感受了什么是关爱, 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付出。

记得去年刚到单位时,正好赶上罗江“7·9”洪灾,台里的几 位老记者迅速出动,为了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不顾自身的安危,深 入重灾区芒江村,我记得当时我们所在地的水位已经漫过了我们的 肚脐,而且水位还在上涨,我们新闻中心的老记者张熙,却仍站着 一动不动,扛着摄像机,就为了捕捉到重灾区第一支救援队伍的镜 头,一股水浪打来,他险些跌倒,我赶去扶住他时,只见他高举摄 像机,向我喊道的第一句话是:“看好机器!” 我隔壁办公室的彭妮娜,是电台走进乡村节目的记者兼主持人, 在她的办公桌下面,始终放着一双平底鞋,刚开始我有些奇怪,后 来才明白,那是她下乡时的专用鞋,作为对农节目的主持人下乡是 常事, 别看她文静瘦弱,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比我这个 90 后还跑得快, 跟娜姐一起下乡采访总会有农民朋友上前搭讪,向她反映家里养的 鸡鸭生病啦,地里的庄稼出什么问题了,外出打工遇到什么麻烦了 等等,娜姐总是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详细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

记得有一次在金山镇大井村采访,村民向东说他家的鸡苗大量死亡, 不知什么原因?娜姐立即与县畜牧局联系,请技术人员到向东家现场查看,原来是他把鸡鸭兔混养在一起造成的,针对这个案例娜姐 制作了《盲目养殖要不得》节目,之后还做了回访了解向东改进后 的养殖情况,提醒农民朋友如何科学养殖,娜姐说,做对农节目就 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加技术讲解说给农民朋友们听,他们才容易接 受。一年了,娜姐的办公桌下又换了一双新的平底鞋,她说一年跑 烂一双鞋没啥,只要我们的节目有人听,能帮到农民朋友那才是最 重要的。 还有一个人他的手机随时随地都不离身,全天 24 小时开机,无 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他 就是我们现在的新闻中心主任杨俊。当时俊哥还是一名普通记者, 他是在去年当的父亲,记得当时俊哥的妻子已经到了预产期,这时 候正是一名丈夫最应该在他妻子身边的时候,但他就在家守候妻子 的一天晚上,新盛镇金龙村 10 组一汽车侧翻在防洪沟内,驾驶员被 困车内,急需救援。接到热线电话后,他没有打扰熟睡的妻子,立 即出发,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进行采访,并以那次事故为由头, 在《罗江新闻》中播发交通安全常识系列报道,向全县群众宣传交 通安全常识。过后我们说他应该在家陪妻子,他却说:“丈夫的责 任我确实没尽到位,但是我对社会责无旁贷!”

我刚刚接触民生新闻的时候,觉得繁琐、累心,因为时常要下 乡,要花时间,要用精力。而我们的老记者勇哥,却时常比我们这 些年轻人精力还要旺盛,勇哥原名李元勇,因为他常跑民生新闻, 接触的人、遇到的事、处理的问题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多得多,所以我们常戏称他为街道办刘主任。勇哥是个事儿妈,一次下乡采访农 业的相关新闻时,他细心的发现有几片田无人问津,打听后才得知, 这户人家的壮劳力只有父亲和儿子,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而身患重 病的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一直隐瞒着病情,在勇哥和当地村民的 劝说下,这位父亲终于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尿毒症!巨额的医 疗费用让这位父亲几乎放弃了治疗,而勇哥却在鼓励这位父亲坚持 活下的同时对降临在这个家庭的不幸做了报道,社会的力量是无比 的强大,不仅村镇上举行了捐款,医疗单位也表示将按政策减免部 分治疗费用。

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以自己热爱的工作为职业。我感谢 记者这个职业让我融入在感动和温暖中,给了我更广泛地了解社会、 理解这个职业的机会,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 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 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 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

当一天结束 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 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 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正如我的同事说的,做新闻就像谈恋 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 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在这个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的媒体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为“新闻”两 个字激动和骄傲。人生,因青春而美丽;青春,因梦想而绚烂;梦 想,因努力而闪耀,让我的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

谢谢大家。

好故事演讲稿 篇7

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打工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到信,驻马店西平县人,2019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深圳打工当小区保安。今年2月15日,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要求马上赶往深圳,当我见到李到信时,我惊呆了,他浑身高度烧伤,正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做着顽强的搏斗。

今年2月14日中午,李到信所在小区一栋高层住宅突发火灾。警报响起,正在轮休的李到信听到后,找到一个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他撞开房门的一瞬间,巨大的气浪和凶猛的火苗一下子把他掀了起来,又重重地甩在地上,他爬起来再次冲进烟火弥漫的房间,救出了两名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业主,并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他们。紧接着,他再次冲进屋内救人,就在这个时候,煤气罐发生爆炸,他瞬间被淹没在火海中。

消息传到驻马店,家乡人民非常关心这位见义勇为的好小伙儿,立即组织人员赶赴深圳协助救治和慰问。在医院里,主治医生杨维琦告诉我:“李到信全身重度烧伤面积超过了50%!抢救和治疗期间,李到信先后接受了5次大的植皮修复手术,头肿得像气球,甚至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4月14日凌晨3时,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年仅31岁的李到信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天,距他突入火海救人整整60天。李到信与死神搏斗的60天里,我们采访组数次前去探望他。我亲眼目睹了他一次次在“鬼门关”前痛苦地挣扎,也看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

李到信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儿子才1岁,结婚8年,因为外出打工,夫妻聚少离多。出事后,妻子于克敏把孩子抱到李到信病床前,希望他醒来时能看到孩子。在李到信略微清醒的时候,我们问他伤这么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去救人吗?他说:“还救。”

4月29日,英雄魂归故里。因为我们的报道,整个河南、整个中国都在传颂他的故事。当载着他骨灰的灵车缓缓驶近家乡时,数万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

好故事演讲稿 篇8

我是广播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记者刘,干了二十多年新闻,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我也有一个小小的职务,可我更认同“记者”这一跟随了我二十多年职业生涯的身份。二十几年磨一剑,完全可以消磨掉一个人最初的热情和光芒,而直到现在,每每面对鲜活的新闻事实和生动的新闻现场,我依然兴奋和激动,总想“捋起袖子”大干一场,将最生动、最新鲜的新闻事实呈现给观众,这是新闻职业带给我的激情和力量,这种激情和力量使我永远和新闻职业一样,充满了青春和梦想,还有就是责任和坚守。

小时候,母亲帮姐姐带孩子,发现我值得信赖,就将两岁的孩子交给十二岁的我,虽然有同伴勾着去玩,但是因为得到母亲信任就必须看好孩子,这是我最初理解的责任。稍大一点,有一个机会去县城读书,母亲从我和妹妹中选择了我,既然母亲把读书的机会交给了我,我就得读好书,这是责任。1993年5月,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有线电视台,从教师转行成为梦寐以求的电视记者,党的新闻宣传工作选择了我,我认为这是信任,就像当初母亲信任我一样,信任就是责任。

曾经在围墙之外,总羡慕记者职业表面的光环,等进了围墙,“记者”就不再是风景,而是时而需要而风风火火、时而需要凝神静气、时而面对的是小桥流水、时而又惊涛拍岸的有些特殊的工作,是早上按时上班,晚上未必能按时下班;是上午还在市长办公室,下午却在农民秧田弄得两腿泥也未可知;是上了采访车吃了早饭午饭晚饭不知何时吃的缺少规律的工作;是经常要面临上海下田、涉水翻山的体力考验,又要时刻应对是非曲直、矫罔纠偏、惩恶扬善的心智考验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这对于体弱、慢性、寡言的我的确形成了考验。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天,我被安排跟随部主任去新立乡采访,由于从小就严重晕车,坐上采访车不久就开始恶心呕吐,一路上停车四五次,急得主任不停地说:这样还能当记者么?

这些年来,全市几十个场乡全都不只一次去过,只要有采访基本都要坐车,采访中什么汽车、摩托车、甚至农用三轮车、大马车都坐过,异地采访也坐过飞机、轮船,却再没有过晕车的经历,我老父亲总是不明白,除了自行车曾经坐大马车都晕的我用什么治好了病……老父亲哪里知道,身为记者,坐车哪里算上什么考验。1995年8月,我市遭遇罕见洪水袭击。21日黄昏时分,已经在抗洪一线日夜奋战了十几天的我又接到新的任务:与新闻部龙主任马上到双台子河闸集结,跟随时任市书记的王连夜巡堤,因为直接关系此次抗洪抢险成败的辽河第二次洪峰当晚将通过我市。由于多日连雨再加上人车踩压,大堤泥泞不堪,一些被刮倒和折断的树木及高棵植物横倒竖卧在大坝上,我坐在龙主任驾驶的面的上,紧紧跟随市书记的车队,小小面的就在泥水坑洼里摇摆着象跳舞,亏得之前我练就了一身坐车的好“本领”,不然我还不得把胆汁吐出来!遇到路面情况不好,龙主任惯用急刹车,我不仅经常心提到嗓子眼,头上也磕出大大小小的包。当行至沙岭堤防附近,漆黑的夜色中市书记王向民又下了车,这一次不是看堤防和水位,却走向了我们的面的,并亲切地要求和我“换位”,邀请已是满身泥水的我去坐他的车,他却坐上了龙主任的面的。不知王书记坐上面的在作何感想,反正,坐上王书记的轿车,没有了紧张和碰撞,思谋起我的稿子来,我却是“胜似闲庭信步了”。不知是不是对记者职业精神的鼓励,午夜时分,没有水和食品,王书记还从车里拿出一盒饼干分给饥肠漉漉的我们。22日凌晨4点30分,带着紧张和疲惫,彻夜巡堤的一行人返回河闸,辽河第二次洪峰顺利通过我市。22日早8点上班前,一篇新闻特写《今夜 与辽河共渡》已完成,我独自跑到赵家村的一家小吃部里,花五元钱要了一盘最爱吃的葱花炒鸡蛋,那是那些天里我最奢侈的一顿饭。前几天的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位曾在妇联工作的老大姐清晰地说出《今夜 与辽河共渡》这篇报道,我很感慨和感动,就是这样一篇在我的新闻从业经历中的普通报道被一位普通的观众记住十九年,除了新闻,还有哪项职业能带给我们这样的光荣与梦想?人们可能还都记得就在那一年,XX市书记张与电视台记者刘在视察险情时被洪水卷走而殉职的事迹,其实,当年在抗洪一线采访的记者们哪一个没有过趟着没腰深的洪水、踩着随时可能塌方的堤坝采访的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记者都是英雄,是职业给了我们勇敢的习惯。

新闻职业也让我学会雷厉风行和一丝不苟。新闻工作的时新性决定了记者的个性应该是快性子。吃饭快、走路快,反应快,多年的工作磨砺让我得益于这些个性的改变。2019年我市遭遇严重内涝,我与民生新闻记者第一时间策划的灾情报道及时为百姓争取了省里的救灾专款,当摄象机镜头里乡亲的苦脸变成笑脸的时候,我深深感谢我的职业和我以职业之利取得的快慰。可是,快乐和慰籍并不总属于这个职业,碰钉子的时候多的是。2019年5 月,一位中年妇女向我讲述了她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虐待病重的老父亲的事,希望我们能帮帮租房子住没有经济来源的她及她危在旦夕的老父亲走出困境。我与另外两名记者到她家跟老人了解情况,老人证实属实,又按照她提供的地址和电话分别采访了她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有的遭拒)以及相关人员。按理说,这样的采访也算作充分,可报道播出后,被报虐待老人的五位兄妹(有的还包括他们的爱人)抬着他们卧床的老父亲一齐气势汹汹找上门来,这时老人竟改口说没有虐待那回事,几兄妹一口咬定记者授受了他们小妹的贿赂。清官难断家务事,我有口难言,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自我检讨,在未来的采访调研中一定要认真再认真。

2019年3月,在我迎来新闻工作第16个年头的时候,生命却遭遇重创,被确诊为乳腺癌。2019年来第一次停下奔波的脚步,用足足半年时间来修补创伤。歇脚的时候,细细回味,2019年的职业生涯不仅使我在面对生命里的灾难时选择坚强,更重要的是,职业之便让我走近多彩的社会和人生,领略不同生命的风采和价值。我难以割舍对职业的这份挚爱,在经历手术和六次化疗结束十天后,我又重返了采编一线,因为化疗掉光了头发,足有一年时间,我带着假发去乡间采访,总是担心假发被吹落。与癌症病魔斗争的六年时间里,我没有因病请过假,没有因为健康原因推脱过任何一次新闻战役。著名记者钱钢说:新闻工作是活泼的人从事的严谨事业 ,炽热的人肩负的冷静使命,浪漫的人从事的艰辛劳作。别人活了一辈子,我们却活了两辈子。我想对职业的热爱缘于对生活的热爱,我坚信热爱是一地春雨一剂良药,热爱歌唱者生命之树常青。

好故事演讲稿 篇9

这个季节不会春暖花开,但我却想面向大海,因为记者梦我做得太长久了,脚下坚实的土地已给了我力量。

曾经我是一名教师,想着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为友,但夜深之时,总感觉有种未曾有过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变、去尝试。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我在繁重的教学之后,每晚与孤灯相伴,在本科毕业多年之后,我坐进了向往已久的复旦课堂里。早已不再年轻的我为了练好口语,将小石子放进嘴里,所以当我在乌镇用流利的英语采访外国游客时,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当初很多人不解地问我:当一名教师不是很好吗?放弃一切重头开始值得吗?如今依旧有很多人问我:放弃上海的一切,回到这里,会后悔吗?我只想说,对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补偿;对事业,我有足够的信心,在xx晚报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找到自己扎实的立足点。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中断、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只有做一名记者,才会让我永远与麻木无关,永远与年轻相邻。我希望当一切结束时,我也能对自己说:还行,我在记者这个行当里干得不错,我写过的几篇报道至今还有人记起。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在这个媒体年代里,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采集者,这早已不是我们的第一要责,我们都应该是理想主义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这个媒体年代里,地球村早已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关注着巴以冲突,谈论着禽流感,比较着卡米拉与戴安娜的风度,却常常忽视脚下的土地、身边的民众,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才能将他们的声音放大,用我们手中的话语权传递他们的声音,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所以,我从早报来到了xx晚报。在早报做财经新闻的时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级酒店,采访的对象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却发现感动已离我越来越远。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看着每天从这个城市角落里升腾出来的新闻:凌晨四点扫大街的环卫工、觉海寺前那张哭泣的小脸、福海云天见钱不眼开的打妹、府南花园那对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妇,都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感觉。

晚报从创刊至今只有十年,从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弱小,我们的步履还不沉稳,但我们一直睁眼看着这块土地,年头这块土地上的民众,因为我们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