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演讲稿大全语文(通用3篇)

课前演讲稿大全语文 篇1

鹳山远看像一只大鹳鸟,头上戴着一顶大鹖冠,正站在富春江边饮水呢!已成为我们富阳的一道亮丽风景。

课前演讲稿大全语文(通用3篇)

近看鹳山满目葱绿,一到公园大门口就看到雕刻着两只栩栩如生的大狮子,它们张着大大的嘴巴,瞪着两颗圆溜溜的大眼睛,竭力表示出自己的威武,像是鹳山的守护神,尽职的守护着我们这处美丽的风景!

我边走边看,来到了鹳山脚下的长廊,长廊的顶部有细而长的翘角,远看正像一条横卧在富春江边的蛟龙!走进长廊,映入眼帘的是画梁雕栋,长廊大约有四五十米长。我坐在长廊中眺望着美丽的富春江,富春江在夕阳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亮的像一条玉带,远处,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只小船滑过,美的真像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图!

走出长廊,来到了一条石径小路,走着走着来到了一处岔路口,我左思右想,最后选择了左边的石径小路,踏着这条小路,摸着旁边雕刻成荷花状的石柱,延着陡峭的山路,慢慢走上去。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着名郁曼陀先生的血衣塚旁,据说郁曼陀先生的血衣是他跟日本鬼子搏斗的时候,留下来的,这件衣服上沾满了郁曼陀先生爱国的鲜血,为了纪念他忠勇爱国的事迹,我们家乡人民特意在这里建造了一座血衣塚,勉励后人不忘国耻!

瞻仰完郁曼陀先生的血衣塚后,来到春江第一楼前,我扶着木结构栏杆,踏着脚下的木板欣赏着两旁绿意盎然的大树和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白墙黑瓦。春江第一楼它飞檐翘角,红柱黑瓦很是古色古香。站在楼前向东远眺,有一座路绿树环绕的岛屿,那就是我们的城市“绿心”——新沙岛。向西俯瞰,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东吴公园顶上的鼓楼。来到春江第一楼的二楼上,有一扇木结构的门,门的两旁各刻着金碧辉煌的两排苍劲有力的大字,我好奇的摸了摸,凹凹凸凸的,刻得可精致啦!叽叽喳喳,头上传来了一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原来,傍晚了,各种鸟儿都在归巢了。我陶醉在春江第一楼的美景和音乐中……

欣赏完这可以听见独一无二的“音乐”,和有建筑文化气息的春江第一楼,我也开始下山了,没走几步,一颗老樟树挡在了我眼前,老樟树非常粗壮,至少要有五六个孩子才能围起此树,它的年龄也很长,足足有三百岁。大树的根紧紧抓住这山石,好像是不想离开这里。一直抬头望,看见粗壮的树枝四处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挡住了刺眼的阳光。突然,树枝中吸述的一响,露出了它的一根毛茸茸的小尾巴,像一把降落伞。它用力一蹬,落到了一根树枝上,现出了它的原形。原来是一只小松鼠啊。真是太美了。

天空渐渐暗淡下来,我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回头再看一眼鹳山,真让人有一种留恋往返的感觉。一边走一边心里还不停想着鹳山。真是我们富阳人的骄傲!

课前演讲稿大全语文 篇2

是一颗心对另一个心的深深惦记,它可以联结亲情,联结友情,联结爱情。牵挂是一份亲情,一缕相思,一种幸福。

晚上寒风凛冽,母亲因为工作不得不出去。

母亲出去之前将粥热了热,她对我说:“出去前要先吃热的东西暖暖身子,这样就不会冷了”。她飞快地吃完热粥,带上旧旧的帽子,手套,推出她的“老搭档”。“老搭档”这辆破旧的三轮车,锈迹斑斓,行驶起来,颤颤巍巍,咯吱咯吱响个不停,可是它不知陪了母亲多少个日日夜夜。

母亲今年43岁,她身体瘦弱,皱纹爬满她的额头,满头银丝。

每每站在繁华的扬州,无数人笑着从我面前走过,那些城市的妇人,总是深深的刺痛我的双眼,母亲,她只有43岁,可是比同龄的城市妇人苍老了10岁。是什么使她如此沧桑?是什么让她舍不得花钱买化妆品打扮自己,舍不得为自己买一件像样的衣服,甚至舍不得花钱治病。只为供我和弟弟读书,只为在我和弟弟向她要钱时,可以立刻用她那布满老茧的手,从破旧的口袋掏出崭新的钞票。

她吃力地将三轮车推出门外后,熟练地骑上三轮车,使三轮车慢慢的向前行驶。我站在门前,呆呆地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脑子里回想起母亲的那句话:“出去前要先吃热的东西暖暖身子,这样就不会冷了。”真的不冷吗?我轻快的将我的那辆漂亮小巧的电动车推了出去,电源一开,速度两个字在这一刻体验,骑出不远后,就看见母亲用劲地踏着脚踏板,我没有喊她,停掉电源,慢慢地骑着车跟在母亲后面。我裹得如此严实,可是寒冷还是从无数个细缝钻进身体,冰冷冷。手套里面的手一点点僵硬。这种冷是在我意料范围以外。母亲她怎么样,喝了热粥,便真的不冷了吗?

母亲就在我前面不远处,我的心牵挂着她。

母亲就在我前面不远处,但我没有勇气上前去喊她。

时间在一点点流失,就这样,我慢慢的跟着母亲。

走了不远,有一段路正在施工,母亲不得不下来推着车子行走,走了几步,母亲遇到一个台阶,她用尽力气把三轮车的车头抬起,车头弄好后,她笨拙而又吃力的将后轮抬起,她的脸被涨的通红,脸上有了一丝苦意,这应该是因为她那干燥而又有着许多裂痕手因用力太大裂口张开的很大,一定很疼吧!她还不停的喘着气,连续弄了两三下都没有成功,正当我准备上前帮忙的时候,她成功了。这时我看见她欣慰的笑了。

我没有再跟着母亲,骑着车回家了,我怕母亲的手因为干燥伤口越来越大,越来越疼;怕母亲的膝盖被寒风吹的更冷更疼;怕母亲的头发被寒风吹的变得更白;我怕……我怕,泪水懦弱的掉下,被您发现。

我的心随母亲而跳动,看到母亲疼痛,我的心也痛着。心痛是因为爱,因为我牵挂着母亲。

母亲,你可知,女儿深深的牵挂您?

课前演讲稿大全语文 篇3

在蓝点黯淡的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了。

诸葛亮少时饱学,且才情肆恣,自恃才高八斗,性格张扬。他自二十七岁走出隆中辅佐刘备,五十四岁在五丈原病逝,恰好半生操劳。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效忠蜀汉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不折不扣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公忠体国的精神,“虽九死其犹未悔”,赢得了世世代代的广泛称颂。其实,他也并非完人。

其一,虑多决少。诸葛亮北伐,前后六次,五次进攻,一次防守。后以失败而告终,并非意外。因为战争是政治、经济、军力的综合较量,但又不能以强弱之势论成败。曹、孙、刘三方面最初都是以弱胜强、力挫群雄,力争得三分之势。诸葛亮北伐仍有一线的希望。这希望就在第一次出师,曹魏关中空虚,“朝野恐惧”,陇右三郡叛魏应亮。假若诸葛亮采纳魏延之策,第一次直指长安,一举奄有关中,则天下震动,中原人士旋踵而归,吴人拼力北进,强弱之势不是不可以易位的。只可惜诸葛亮过于谨慎,不敢用奇,丧失了这一取胜的机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斯固悲哉!

其二,怀才而误人误己。诸葛亮误用马谡,迁就李平,就失知人之明和用人之明。魏延、杨仪不相能,诸葛亮未能调和。关羽骄恣,诸葛亮不能喻以大义;对于魏延,他不采用魏延的好计策,不让他参加行动,理由是魏延脑后有反骨。其实魏延真的很有才能,而且对蜀国绝无异心,后来却被诸葛亮逼得反蜀。诸葛亮的后半生,心力交瘁,更重要的是,他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在《出师表》中推荐的人才全都为追随他的荆土人士,大多为二流贤才,不能不说气度有些褊狭。对于人才缺乏的蜀国,此举更是雪上加霜。

再锋利的宝剑也会用钝,重剑往往无锋啊。

其三,文人价值的缺乏与错位。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文人——出生于名士之家,受到较好的人文熏陶,所以在乱世中并没有很大的政治野心,“淡泊”、“宁静”,无论出山前后都没有称王称霸的志图。况且他还从水镜先生那里学得满腹经纶,对于天下的形势有了深刻的了解,所谓旁观者清。既然就这么回事,便可以坐看天下纷争,推演消长之势,做出一个“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论。

作为一个文人,诸葛亮的悟性是极高的。倘若他以这份悟性,去参悟天机,解读人伦,恐怕是可以与庄周同乐,共孔丘并圣,甚至为集大成者。然而他却偏要去学什么“经世改用”之学,可谓暴殄天物,舍本逐末。他偏要跑到刘备那里,将一番见识如此如此这番这番,去做了一个军师。他六次北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诸葛亮的后半生,心力交瘁,但他仍执著北伐,连年作战,劳师远征,消耗了国内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抱憾终生。这就证明了诸葛亮之才,“于治戒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他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肖之亚匹”,而“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他的此种行为都不符合他的文人理念,但他除此之外无路可走。他被“才”俘虏了,成为一个“才”的载体,而失去了文人自身。文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拥有相当的才学,却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有的人便把施展才华作为目的,渐渐失去自我,为才所误。

把与世无争诠释为逐鹿群雄,一开始就注定了以落尘为归宿;背弃了与青山绿水的约定就注定了在硝烟和溅血中殒身;算尽了星辰,竟忘却了自己仍是误入尘世的沙弥。

马蹄已远去,而今只有这卧龙冢依然年轻。你,寂寞吗?你,后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