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通用19篇)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1

同学们,有谁知道上个星期五,也就是 10月16日是什么日子?是世界粮食日。那第一个世界粮食日是什么时候设立的,又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1979年,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以期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每年世界粮食日,包括粮农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民间组织都会开展各种宣传与纪念活动。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 因此,我今天想要讲话的主题是《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通用19篇)

我国历来崇尚“节俭”。《周易》曰:“君子以俭德辟难。”《左传》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唐朝时期的魏征也曾言道:“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古至今,崇尚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反之,当浪费成为一种普遍的习惯,社会的根基就将会动摇。所谓“俭节则昌,淫奢则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再看看我们的身边,垃圾桶里,经常会有同学们吃剩的馒头、面包、火腿肠等食物;有的同学觉得食堂里的饭菜不合胃口,不假思索随手就倒了,情愿再花钱买一些不利健康的零食填饱肚子。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5000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浪费啊!也许有的同学会说,饭是我自己花钱买的,愿意怎样就怎样。可是不知道你是否意识到,你浪费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父母的血汗,你丢弃的也不只是些米饭,还有勤俭节约的美德。的确,一个人的浪费看起来不要紧,但许多人的浪费就不一样了。何况,我们中国的粮食正存在着一个很严峻的考验: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照这样的趋势发展,如果粮食产地面积和产量都越来越少 ,而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到2030年,拿什么来维持那么多的生存呢?另据了解,目前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8.5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面对这样的现状,你还能心安理得地浪费每一粒粮食吗?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粒米也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生活、对待未来的态度。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从不乱倒剩饭做起,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粮食,养成节约好习惯。

大家一定都知道这样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的是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同学们一定见过农民伯伯在田里辛苦种地的情景,太阳热辣辣的,农民伯伯的衣服都被浸湿了。多辛苦啊!当稻子变成一颗颗白白胖胖的米粒,食堂的阿姨还要认真地烹饪,才能变成我们餐盘里热腾腾的米饭。多不容易啊!少先队员应该珍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可是你知道吗?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3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真是一张大嘴。要让这样一张大嘴吃饱饭,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全世界还有很多人因为吃不饱饭而饿死的人,其实有很多跟你们一样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从自己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有人推测,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全国每天可节约32500公斤大米。同学们,当你想浪费粮食的时候,请你多想想那些忍饥挨饿的人,想想辛勤劳动的农民伯伯、厨师师傅们!

每天在食堂就餐,总会看到一些同学有很多剩饭剩菜。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些建议:

1、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不倒剩饭剩菜。

2、看到别人浪费的现象,主动地制止,减少浪费。你身边的伙伴能做到吗?互相监督,比一比,谁是节约粮食的好孩子。

3、做个小小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后果。让所有人都加入到节约粮食的行列中来。

4、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同学们,节约是一种美德,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变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习惯。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3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三大粮食作物是什么吗?它们就是小麦、水稻和玉米。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本周是我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宣传周。“民以食为天”,今天,就让我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谈谈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早已远离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饱饭、吃好饭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还有谁会在意粮食的由来,还有谁会在意随手丢弃的粮食?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堪忧:一方面,全世界人口与日俱增,粮食供应日益紧张。更何况,全世界还有许多地方和我国的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一样,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那儿的孩子们连米饭都吃不上啊,更不用说吃肉了!

另一方面,浪费粮食的行为屡见不鲜。就以我们学校为例,教室的垃圾桶里,经常会有同学们吃剩的馒头、糕点;食堂的餐桌上,米饭、菜肴随处可见,有时,甚至在食堂地面上,都能见到同学们洒落的米粒;在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不懂得爱惜粮食,他们把饼干、面包、稀饭随便乱扔,在家里挑吃捡穿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五千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数据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既赞美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也表达了劳动人民的辛劳。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却不能丢弃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因为,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呀!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农作物的品种正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现在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的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面对如此严峻的粮食问题,有许许多多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一样的科研人员,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粮食新品种,增加粮食产量,为全球的粮食问题出谋划策,而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新生一代,除了向袁隆平爷爷他们学习之外,更主要的是从现在做起,拿出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4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给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为天”。可见,“吃”在老百姓心中多么重要。只是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同学对粮食好像也越来越不在意。不信,请到食堂去看一看,就餐时馒头四处乱扔,雪白的米饭撒满地面,剩余的饭菜能到满满一垃圾桶。真是不忍目睹,那可都是劳动人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的成果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难道我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如古人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五千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浪费啊!古人尚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彻骨感受,我们就更应该从中领悟粮食的珍贵。你可知道,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土地资源有限,粮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长,粮食越来越宝贵,它是人类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我们要爱惜粮食,把节约粮食看作生活中的大事,使勤俭节约成为每一个同学的良好品德。让食堂里的桌子上、地面上、垃圾桶里不再有剩余饭菜的影子,看不到它们悲伤的身影,哭泣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建筑者,你们身上有沉甸甸的责任。人们把你们比作雏鹰,是希望你们能舒展理想的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飞翔,建设美好的家园,千万不能让“馋”压住你们稚嫩的羽翼,不能让“奢”迷住你们奋斗的方向。

同学们,行动起来,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不乱倒剩饭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我的讲话结束,谢谢大家。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5

亲爱的同学们:

一日三餐离不开餐厅,餐厅是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不仅关系着每位同学的生活,而且直接体现了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形象。文明之风吹拂校园,讲文明、树新风是我们每一个文萃娃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食堂是我们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1、文明用餐要求每个同学要有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文明用餐要求我们做到“班级要整队到餐厅就餐,不拥挤、不喧哗;严格遵守就餐纪律,按时就餐,在指定餐位用餐,不得擅自调换餐位,不敲盘、不喧闹;吃饭时不谈笑,不交头接耳,不得敲打盘碗;吃完饭要把垃圾带出去,安静地走出餐厅。”

2、文明用餐要求每个同学要有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意识。

吃饭就一定要爱惜粮食。尽管同学们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得滚瓜烂熟,可真正上了饭桌,浪费粮食、挑食的学生每天都有。文明用餐其中最突出的一条要求就是:不挑食,不浪费,把餐盘内饭菜吃干净。希望同学们挑食、浪费的现象一天天减少,餐厅的剩饭剩菜也越来越少,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3、文明用餐要求每个同学要有良好卫生习惯。

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爱清洁、不随地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餐桌旁应该是最好的课堂。倘若每个同学吃完饭还能保持自己脸上、手上、身上,桌面、地面的干净,那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孩子。所以就餐时要做到三净:不挑食,不浪费,把餐盘内饭菜吃干净;把吃下的骨、壳之类的剩物,装入盘内,保持桌面干净;不洒落饭粒、菜汤,保持餐厅地面干净。吃完饭将餐巾纸带出餐厅。”

文明用餐,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播种的是一种习惯,收获的是一种品格”。让我们为共同营造一个文明有序的用餐环境而努力,争做文萃小绅士小淑女!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黄金季节里,我们迎来了10月16日第XX个“世界粮食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古代教育家孔子给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吃”是多么重要!建国66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质应有尽有。有的同学甚至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我想说的是:很有必要!我们不妨算这样一笔账:倘若我们每天节约一粒大米,那么十亿人可节约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节约将近两千万斤,折合人民币两千万元。这笔钱若按每所希望小学五十万元算,则可盖四十所希望小学;你还能说我们没必要节约一粒米吗?

请各位同学想一想在学校食堂餐桌上你是否将饭菜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将吃了几口雪白的馒头、包子扔在地上?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们从小就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同学们,你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上饭的人们在苦苦挣扎,你们知道吗,在发展中国家,每5个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一千万人的生命。因此节约粮食值得我们同学们深思。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周恩来一贯反对铺张浪费。他吃米饭时,一粒米也不肯浪费,偶尔洒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捡起来放到嘴里。我们应该向周学习。同学们,珍惜粮食就是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校园蔚然成风,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建设文明和谐校园作出应有贡献。

谢谢!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7

亲爱的同学们:

一日三餐离不开餐厅,餐厅是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不仅关系着每位同学的生活,而且直接体现了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形象。文明之风吹拂校园,讲文明、树新风是我们每一个文萃娃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食堂是我们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1、文明用餐要求每个同学要有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文明用餐要求我们做到“班级要整队到餐厅就餐,不拥挤、不喧哗;严格遵守就餐纪律,按时就餐,在指定餐位用餐,不得擅自调换餐位,不敲盘、不喧闹;吃饭时不谈笑,不交头接耳,不得敲打盘碗;吃完饭要把垃圾带出去,安静地走出餐厅。”

2、文明用餐要求每个同学要有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意识。

吃饭就一定要爱惜粮食。尽管同学们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得滚瓜烂熟,可真正上了饭桌,浪费粮食、挑食的学生每天都有。文明用餐其中最突出的一条要求就是:不挑食,不浪费,把餐盘内饭菜吃干净。希望同学们挑食、浪费的现象一天天减少,餐厅的剩饭剩菜也越来越少,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3、文明用餐要求每个同学要有良好卫生习惯。

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爱清洁、不随地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餐桌旁应该是最好的课堂。倘若每个同学吃完饭还能保持自己脸上、手上、身上,桌面、地面的干净,那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孩子。所以就餐时要做到三净:不挑食,不浪费,把餐盘内饭菜吃干净;把吃下的骨、壳之类的剩物,装入盘内,保持桌面干净;不洒落饭粒、菜汤,保持餐厅地面干净。吃完饭将餐巾纸带出餐厅。”

文明用餐,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播种的是一种习惯,收获的是一种品格” 。让我们为共同营造一个文明有序的用餐环境而努力,争做文萃小绅士小淑女!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粮食,养成节约好习惯。

大家一定都知道这样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的是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同学们一定见过农民伯伯在田里辛苦种地的情景,太阳热辣辣的,农民伯伯的衣服都被浸湿了。多辛苦啊!当稻子变成一颗颗白白胖胖的米粒,食堂的阿姨还要认真地烹饪,才能变成我们餐盘里热腾腾的米饭。多不容易啊!少先队员应该珍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可是你知道吗?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3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真是一张大嘴。要让这样一张大嘴吃饱饭,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全世界还有很多人因为吃不饱饭而饿死的人,其实有很多跟你们一样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从自己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有人推测,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全国每天可节约32500公斤大米。同学们,当你想浪费粮食的时候,请你多想想那些忍饥挨饿的人,想想辛勤劳动的农民伯伯、厨师师傅们!

每天在食堂就餐,总会看到一些同学有很多剩饭剩菜。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些建议:

1、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不倒剩饭剩菜。

2、看到别人浪费的现象,主动地制止,减少浪费。你身边的伙伴能做到吗?互相监督,比一比,谁是节约粮食的好孩子。

3、做个小小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后果。让所有人都加入到节约粮食的行列中来。20xx年世界粮食日演讲稿20xx年世界粮食日演讲稿。

4、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同学们,节约是一种美德,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变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习惯。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9

同学们,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目前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必要性。那你们知道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吗?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到1997年,有成员174个国家和地区。其宗旨是:“改进粮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效率”,“改善农村人口状况”,“帮助发展世界经济和人民免于饥饿”。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在该组织各成员国举行相关活动,以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但是,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每次吃饭后的垃圾桶中有多少剩菜剩饭?难道我觉得可惜吗?同学们可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人处于饥饿之中,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亿多人口处于饥饿当中,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人口还要多的群体。全世界每年有约九百万人死于饥饿和饥饿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每天有两万四千人,每四秒钟约有一人因为饥饿离开人世,而在这当中,有一多半是儿童,换句话说,由于直接或间接的饥饿原因,每八秒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活活饿死。每位同学包括我在内,扪心自问,这种乱浪费粮食的做法是否是在谋杀生命。

谁也不会忘记祖祖辈辈用汗水演绎了何处黄土不埋人的壮烈,我们也不会忘记,一路上经过的一片片高粱、麦田、绿得诱人,可爱!可是,丰衣足食的我们是否就能够抛弃艰苦朴素的美德呢?表面上,浪费的只是那么点微不足道的粮食,实际上,我们愧对了亿万农民辛勤的汗水,作为时代骄子的我们,我们丧失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在此,我慎重提倡各位同学节约粮食,在出手那一刻想想,能吃八两不拿一斤。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为我们美好的将来,从节约粮食做起。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深入人心!我们要开展各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活动,真正达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得出的"爱惜粮食"的要求!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1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一(3)班的,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或许,大家是第一次听说“10.16世界粮食日”。当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匆忙的时代里,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飞速地运转着,我们的目光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关注得太少太少。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早已远离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饱饭、吃好饭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还有谁会关注粮食,还有谁会在意随手丢弃的粮食?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堪忧:全世界人口与日俱增,粮食供应日益紧张。全世界还有许多地方和我国的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一样,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

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太多的战火与灾难,并且当时粮食生产又是靠天吃饭,产量极低。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粮食就非常的重视,我们说“手中有粮,灾年不慌”,正是源于前人对粮食的深厚情感和节约粮食的习惯,使他们度过了一年有一年,迎来了光辉的新世纪。节约粮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描述了农民在炎炎烈日下耕耘的场景,可以想象农民种粮的艰辛。有的人说:吃饭的钱我缴了,我浪费的是自己的,跟别人没有关系。从表面上看,浪费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但从本质上讲,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劳动果实的可耻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尤为严重,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据统计,今年头9个月,全球有624万人死于饥饿和相关疾病,其中约500万为儿童。非洲南部地区和一些西非国家,由于地区冲突和艾滋病,饥饿形势尤其严重。枯瘦的非洲儿童似乎已经成为饥饿的代名词。1994年,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凭借自己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照片记录着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不远处,蹲着一只秃鹫,正贪婪地盯着地上那个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人类,通常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通常作为最终的捕食者,而这样一个错位的场景,错位的角色,让每一个人看后都震撼不已、唏嘘不已。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然而事实是:我国人口已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 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从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我们不妨算这样一笔账:倘若我们每天节约一粒大米,那么十亿人可节约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节约将近两千万斤,折合人民币两千万元。这笔钱若按每所希望小学五十万元算,则可盖四十所希望小学;按每人学杂费三百元记,则可使七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因此,光盘行动,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这些事例和数据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节俭自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在我们的校园里,仔细观察,也能发现许多浪费的现象。不仅仅是粮食的浪费,还有生活中的细节,例如跑操时有些无人的班级没有关闭电源,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无人使用时仍然大开、垃圾桶中丢弃着吃了一半的面包等。

在此,我提倡每一位同学让节俭成为习惯,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素质、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1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世界粮食日,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大家都会熟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可有多少人真正去想过,我们所吃的饭菜经过了多少辛苦的劳动,流下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没饭吃、吃不饱饭的事已成了遥远的故事,那是爷爷和父亲的故事了。对我们而言,吃饭早已不再是一个问题。然而我们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却也增加了:宾馆、饭店里,许多高档饭菜被倒进下水道;垃圾桶、废品袋中,躺着整个的面包、整盒的饼干也许有同学觉得这些与己无关,那么,躺在学校食堂地面或桌面上的白米饭又是谁的杰作,吃了几口的馒头又是谁扔的?也许有同学会想,这些饭菜是我自己花钱买的,我想怎样处置就怎样处置,与他人何干?我们先扪心自问,父母赚钱容易吗?钱里面可有父母的心血和爱,我们倒掉的就是父母的心血和爱啊!

听听,那些正饱受着饥饿之苦的难民们的痛苦呻吟;看看,那些为了儿女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挥锄头洒汗水的农民父母们;想想,不知生活艰辛的我们随意乱倒饭菜能问心无愧吗?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生活在没有饥饿威胁的今天,我们是幸福的。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然而事实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现实绝对不容乐观!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12

亲爱的同学们:

一日三餐离不开餐厅,餐厅是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不仅关系着每位同学的生活,而且直接体现了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形象。文明之风吹拂校园,讲文明、树新风是我们每一个文萃娃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食堂是我们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1、文明用餐要求每个同学要有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文明用餐要求我们做到“班级要整队到餐厅就餐,不拥挤、不喧哗;严格遵守就餐纪律,按时就餐,在指定餐位用餐,不得擅自调换餐位,不敲盘、不喧闹;吃饭时不谈笑,不交头接耳,不得敲打盘碗;吃完饭要把垃圾带出去,安静地走出餐厅。”

2、文明用餐要求每个同学要有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意识。

吃饭就一定要爱惜粮食。尽管同学们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得滚瓜烂熟,可真正上了饭桌,浪费粮食、挑食的学生每天都有。文明用餐其中最突出的一条要求就是:不挑食,不浪费,把餐盘内饭菜吃干净。希望同学们挑食、浪费的现象一天天减少,餐厅的剩饭剩菜也越来越少,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3、文明用餐要求每个同学要有良好卫生习惯。

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爱清洁、不随地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餐桌旁应该是最好的课堂。倘若每个同学吃完饭还能保持自己脸上、手上、身上,桌面、地面的干净,那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孩子。所以就餐时要做到三净:不挑食,不浪费,把餐盘内饭菜吃干净;把吃下的骨、壳之类的剩物,装入盘内,保持桌面干净;不洒落饭粒、菜汤,保持餐厅地面干净。吃完饭将餐巾纸带出餐厅。”

文明用餐,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播种的是一种习惯,收获的是一种品格”。让我们为共同营造一个文明有序的用餐环境而努力,争做文萃小绅士小淑女!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1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的心血!粮食跟水一样,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我们每天工作、学习的动力之源。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我们要改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要珍爱粮食,节约粮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人吃不上饭,还要坚守在阵地和敌人做生死斗争,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美好的生活。如今生活富裕了,但也有不少流落街头的乞丐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那一双渴望食物的眼睛,是多么楚楚可怜。而我们如果浪费粮食的话,最终也会造成吃不上饭的后果,所以号召大家节约粮食迫在眉睫。我的身边就有许多珍惜粮食的人,我们要向他们多学习学习。

我的奶奶今年已经60多岁了,奶奶虽然年龄大,但一直保持着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比如说一盘新鲜的菜出锅了,第一顿奶奶先是撑破了肚皮往肚子里装,如果实在吃不了,就放到冰箱里,等第二顿再拿出来热热吃,一直是吃了热,热了吃,直到菜酸了,奶奶也舍不得扔,最后倒给家里的鸡吃。我常和奶奶说隔夜的饭菜吃了容易得病,但奶奶仍然舍不得扔这些粮食,还教导我们说:“弘弘呀,我们虽然生活好了,但不能忘本呀。在六七十年代,庄稼青黄不接,你的老太爷就是活活饿死的,老太太也是吃树皮和花生皮才勉强活了下来,那时候要是有这么一碗白米饭,该有多高兴啊,所以你要珍惜粮食,浪费可耻呀!”我一直对浪费这个词理解很肤浅,听了奶奶的话,我才明白,没有了粮食将是多么的可怕。

在学校有的小学生,餐盘里总是或多或少的剩些饭菜扔掉。这些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在丰收时,农民伯伯想到我们狼吞虎咽的吃着他们种的粮食该有多么高兴,可如果看到我们把他们的劳动果实扔到垃圾箱内,又会多么伤心失望埃此时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节约粮食,像珍惜我们的生命一样去珍惜它吧。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14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初二(9)班的,演讲的题目是:《珍惜粮食 拒绝浪费》。

还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吗?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节约粮食这种观念是早该丢弃的陈词滥调。如果留心一下四周就会发现一一生活中粮食浪费几乎无处不在。

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劳动人民的—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丢弃了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节约是一种光荣,浪费是一种可耻”这一口号永远都不会过时

事实上我们唯心自问谁敢说自己没浪费过粮食。当然我也不能大夸海口说我没浪费过,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节约。在中午食堂里,经常有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幕:有的同学拿到午餐瞟了一眼,便开始抱怨道:什么菜呀,难吃死了。便如同用手碰火般,漫不经心的用筷子动一下米饭,皱着眉头把大盘的午饭倒了。还有的同学观光似的到食堂瞄一眼什么菜,不中意便扬长而去,更有甚者拿午餐当武器与同学在餐桌上开战,弄得凳子上狼狈不堪,晚来的同学如何能坐下用餐,搞卫生的阿姨们要花多少精力去整理,且不说这行为不利人,难道利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说脑组织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3%,但脑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800毫升,耗氧量每分钟约为45毫升,耗糖量每小时约为5克。青少年的脑组织正处于发育期,血、氧、葡萄糖的需求量比成人还高。如血糖过低,脑意识活动就会出现障碍,长期如此,势必影响脑的重量和形态发育。有不少同学是怕长胖而不吃午餐的。这种做法毫无科学道理。人体对热量的需求是有标准的,不吃午餐,势必加大晚餐的进食量。而晚餐后一般运动量较小,更容易造成脂肪积累而导致肥胖。另外,长期不吃午餐还会使胆固醇、脂蛋白沉积于血管内壁,导致血管硬化。这种害人又不利己的行为是明智的吗?

我所说的话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所帮助,但是我希望想减肥不要怕多吃些饭,贪玩的不要拿饭菜出气,这是鄙视农民伯伯的劳动,把嘴收的和瓶口一样小的同学多吃几口饭,这样利于成长。同学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校园蔚然成风,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建设文明和谐校园作出应有贡献。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1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珍惜粮食”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给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为天”。可见,“吃”在老百姓心中多么重要。只是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同学对粮食好像也越来越不在意。不信,请到食堂去看一看,就餐时馒头四处乱扔,雪白的米饭撒满地面,剩余的饭菜能到满满一垃圾桶。真是不忍目睹,那可都是劳动人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的成果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难道我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如古人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五千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浪费啊!古人尚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彻骨感受,我们就更应该从中领悟粮食的珍贵。你可知道,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 20 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土地资源有限,粮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长,粮食越来越宝贵,它是人类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我们要爱惜粮食,把节约粮食看作生活中的大事,使勤俭节约成为每一个同学的良好品德。让食堂里的桌子上、地面上、垃圾桶里不再有剩余饭菜的影子,看不到它们悲伤的身影,哭泣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建筑者,你们身上有沉甸甸的责任。人们把你们比作雏鹰,是希望你们能舒展理想的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飞翔,建设美好的家园,千万不能让“馋”压住你们稚嫩的羽翼,不能让“奢”迷住你们奋斗的方向。

同学们,行动起来,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不乱倒剩饭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我的讲话结束,谢谢大家。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1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粮食,养成节约好习惯。

大家一定都知道这样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的是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同学们一定见过农民伯伯在田里辛苦种地的情景,太阳热辣辣的,农民伯伯的衣服都被浸湿了。多辛苦啊!当稻子变成一颗颗白白胖胖的米粒,食堂的阿姨还要认真地烹饪,才能变成我们餐盘里热腾腾的米饭。多不容易啊!少先队员应该珍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可是你知道吗?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3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真是一张大嘴。要让这样一张大嘴吃饱饭,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全世界还有很多人因为吃不饱饭而饿死的人,其实有很多跟你们一样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从自己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有人推测,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全国每天可节约32500公斤大米。同学们,当你想浪费粮食的时候,请你多想想那些忍饥挨饿的人,想想辛勤劳动的农民伯伯、厨师师傅们!

每天在食堂就餐,总会看到一些同学有很多剩饭剩菜。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些建议:

1.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 不偏食,不挑食,不倒剩饭剩菜。

2.看到别人浪费的现象,主动地制止,减少浪费。你身边的伙伴能做到吗?互相监督,比一比,谁是节约粮食的好孩子。

3.做个小小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后果。让所有人都加入到节约粮食的行列中来。20xx年世界粮食日演讲稿20xx年世界粮食日演讲稿。

4.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同学们,节约是一种美德,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变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习惯。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17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关注舌尖上的浪费》 。这里我首先想给大家讲一个简单的记者调查。

有记者就餐时间在某所学校食堂观察剩饭剩菜的情况,在记者守候的半个小时的时间里,300多名就餐完毕的学生中,其中有100余人剩下了饭菜。记者甚至看到,有一名男生的一碗米饭没吃几口就被倒掉了,还有一名女生将一整份的西红柿炒鸡蛋剩在了餐桌上。

听了这个调查不知道同学有没有什么感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这首诗大家一定很熟悉,如果让你背诵一定可以脱口而出,但是,在实际生活上,有多少人铭记于心呢?又有多少人付诸实际行动呢?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越来越富裕,“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似乎已日渐忽视。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是屡见不鲜。据我省粮食局估计,我省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在22.5亿公斤以上,相当于1200万人一年的口粮。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所以吃东西常常挑三拣四,吃不完就随手扔掉。然而,你可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在为一餐饭而辛苦奔波,还有许多人正因饥饿而在死亡的边缘上挣扎。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粮食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也是关系到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问题。只有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并不断发展,才能切实实现各国和世界的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连续增长,但是粮食供给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而且受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等影响,潜在的粮食安全危机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节约粮食就等于增产,别再在饭桌上挑东捡西,别在沉迷于快餐无法自拔,别在用餐时多点菜摆阔气,不要再浪费粮食……不要真的等到我们饥饿时,才会对随手扔掉的粮食回忆珍惜。

在1979年举行的第 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纪念日。今年10月16日是第34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主题是: 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我们中学生理应响应号召,节约粮食。积极践行“光盘行动”, 同学们,让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谢谢!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1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的心血!粮食跟水一样,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我们每天工作、学习的动力之源。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我们要改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要珍爱粮食,节约粮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人吃不上饭,还要坚守在阵地和敌人做生死斗争,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美好的生活。如今生活富裕了,但也有不少流落街头的乞丐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那一双渴望食物的眼睛,是多么楚楚可怜。而我们如果浪费粮食的话,最终也会造成吃不上饭的后果,所以号召大家节约粮食迫在眉睫。我的身边就有许多珍惜粮食的人,我们要向他们多学习学习。

我的奶奶今年已经60多岁了,奶奶虽然年龄大,但一直保持着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比如说一盘新鲜的菜出锅了,第一顿奶奶先是撑破了肚皮往肚子里装,如果实在吃不了,就放到冰箱里,等第二顿再拿出来热热吃,一直是吃了热,热了吃,直到菜酸了,奶奶也舍不得扔,最后倒给家里的鸡吃。我常和奶奶说隔夜的饭菜吃了容易得病,但奶奶仍然舍不得扔这些粮食,还教导我们说:“弘弘呀,我们虽然生活好了,但不能忘本呀。在六七十年代,庄稼青黄不接,你的老太爷就是活活饿死的,老太太也是吃树皮和花生皮才勉强活了下来,那时候要是有这么一碗白米饭,该有多高兴啊,所以你要珍惜粮食,浪费可耻呀!”我一直对浪费这个词理解很肤浅,听了奶奶的话,我才明白,没有了粮食将是多么的可怕。

在学校有的小学生,餐盘里总是或多或少的剩些饭菜扔掉。这些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在丰收时,农民伯伯想到我们狼吞虎咽的吃着他们种的粮食该有多么高兴,可如果看到我们把他们的劳动果实扔到垃圾箱内,又会多么伤心失望埃此时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节约粮食,像珍惜我们的生命一样去珍惜它吧。

2023年关于世界粮食日讲话稿 篇19

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清华大学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百年名校清华大学,举行“兴粮惠农进万家”活动启程仪式,开展第35个世界粮食日和第25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这次活动由国家粮食局、农业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主办,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特别参加,清华大学全力协办。首先,我代表国家粮食局向出席这次活动仪式的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力支持这次活动的中宣部、工信部、清华大学和各新闻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即将分赴乡村农户开展“兴粮惠农进万家”活动工作小组的全体队员表示诚挚的慰问!此时此刻,我们还要特别向辛勤种粮的广大农民朋友和奋战在“天下粮仓”第一线的广大粮食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社会保护与农业:打破农村贫困恶性循环”。这是一个鲜明而极具针对性的重要主题。当前,全球还有10亿贫困人口,8.05亿人口仍处于饥饿状态,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和饥饿还任重道远。我国目前还有7000万贫困人口,在20xx年之前必须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脱贫。今天,我们在此举办这次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就是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唤起全民爱粮节粮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动员全社会更加关注消除特别是消除农村贫困人口的问题。

粮食部门既服务于农民和消费者,也植根于城镇与乡村,坚守着“让农民种粮卖得出、让百姓吃粮买得到”的行业底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粮食工作方针和国家粮食收储政策,维护广大种粮利益,帮助农民实现卖粮增收、加工增效和储粮减损,是粮食部门服务“三农”的行业使命。目前,全国粮食行业有扎根乡村的粮食收储企业21610个、粮油加工转化企业19880个,直接服务于农民种粮储粮卖粮的粮食标准质量机构11700多个、专业质检技术人员6万多人,在农村还活跃着近60万走村串户的粮食经纪人。20xx年全国粮食系统通过托市收购、优质优价、整晒提等、产后减损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农民增收550亿元以上。到20xx年底,将累计为农户配置科学储粮仓近1000万套,每年可帮助农民减少储粮损失25亿斤以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农村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巨大,多数农户持续增收的能力还比较脆弱,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尚待全面建立,广大农户粮食产后损失还在继续发生,帮助农民增收减损的任务还依然艰巨。我们呼吁,全国粮食行业必须继续为摆脱农村贫困和帮助农民增收而不懈奋斗,全社会都应当共同关注和支持农村人口的脱贫致富。

紧扣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今年世界粮食日主题,我们把今年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的主题确定为“兴粮惠农进万家”,由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派出10个“兴粮惠农进万家”工作小组分赴有关省份,各省、区、市也相应组织若干工作小分队同步开展这一活动。在为期一周的活动期间,全国将有4000多个工作小组、2万多人,走进10万多个村组、50多万家农户,通过与农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把国家兴粮惠农的好政策传达给农民,把节粮减损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农民,把种粮致富的先进典型经验推介给农民,认真倾听农民群众的心声,指导帮助农民群众实现粮食增收减损。我们组织的这次活动,将是对国家兴粮惠农政策的一次大宣传,是对“三农”和粮食工作的一次大调研,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要求的一次大实践。

在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消除贫困的进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协作,积极促进各方共享与合作在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以及节粮减损等方面技术和经验,共同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消除农村贫困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祝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祝“兴粮惠农进万家”行动安全顺畅、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