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就业工作上的讲话

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全省就业工作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在全省就业工作上的讲话
在全省就业工作上的讲话篇1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就业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大背景下,结合贯彻落实全国和我省“两会”精神,专题研究部署就业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午,省政府召开全省就业工作视频会议,副省长出席会议作了重要讲话,对学习贯彻重要讲话和姜大明省长的重要指示精神进行了动员部署,在充分肯定去年就业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了今年就业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并隆重表彰了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下午,我们接着召开全系统的就业工作座谈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重点,狠抓落实,及时贯彻落实省政府就业工作视频会精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党的xx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第二次以就业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点,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全省就业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全省连续8年实现城乡就业双过百万,其中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规模创历史新高;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X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实现了“”就业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组织领导责任进一步强化。省委、省政府在每年对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目标责任考核的基础上,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省委科学发展观考核,省政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开展了就业目标责任考核、就业培训“五年规划”绩效考评、省级创建城市中期绩效评估、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和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联合督查等活动,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和良好的工作态势。

(二)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创新出台了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资金管理、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把毕业年度大学生纳入到政策扶持范围,并提高了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标准。、

(三)城乡统筹就业体制进一步健全。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深入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等,统筹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完成三年十万就业见习计划,强化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对全省140多所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评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XX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就业XX万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消零。

(四)创业带动就业成效进一步显现。圆满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中期绩效评估,制定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建设文件,省财政安排XX万元资金专项用于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举办20xx创业论坛,评选表彰 “创业十杰”和“百名创业之星”,切实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五)培训提升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备。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就业培训的相关通知精神,加快实施“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对项目实施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并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对工作成效进行了重点验收。

(六)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制定实施了,广泛开展“微笑服务和谐就业”主题活动,建立运行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子系统,试点运行就业信息移动服务平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3G信息平台,推出了百名星级劳动保障协理员、百个星级基层就业服务示范岗等示范典型,打造了特色公共就业服务品牌。

二、集中力量,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我省今年就业工作的大政方针和目标思路已经明确,下一步关键是围绕大局,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落实,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全面释放积极就业政策效力。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惠民政策,特别是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完善,政策项目、享受范围和补助规模不断扩大,补助标准不断提高,不仅有利地促进了劳动者就业创业,扶持了企业发展,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要抓好政策梳理。强化就业资金投入和绩效考评,采用就业专项资金项目运作办法,加大对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等的支持,确保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要突破政策难点。深入调研,努力破解政策落实中难点问题。大力推动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解决担保机构认定问题,健全市县两级担保机构,建立担保基金补充机制,出台担保激励和风险补偿办法;要研究解决提高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一次性创业等就业资金补贴标准,建立就业资金补贴标准与价格指数挂钩机制。三要抓好政策宣传。通过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好集中培训、政策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政策的群众知晓度,畅通政策兑现渠道。四要抓好政策督查。要进一步检查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对没有落实的要加强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切实解决落实政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重点地区、重点群体、重点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规模接近 万人;20xx届高校毕业生目前还有 人正在参加就业见习、培训或正在求职。两项加起来,今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至少有 万人,占新进入市场劳动力的近一半,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计划指标的 %,总量压力非常大。要继续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工作。一是深入实施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以岗位拓展、大学生创业引领、基层就业项目、就业服务与援助为主要内容的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行动计划,帮助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要开展首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评估认定工作,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二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见习培训。要进一步强化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创业教材和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创业师资培训,组织开展“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示范院校”评选活动。举办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大赛,开展就业指导精品课进校园活动。启动实施新一轮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扶持发展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见习基地。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衔接,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实名制为基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制度。三是统筹做好其他各类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建设,关注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态和服务诉求,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关心的现实问题。研究制定《山东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扶助,扩大援助成效。

(三)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自主创业是扩大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推动创业来促就业,不仅有利于在经济发展中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并且有利于将积极的就业政策融入劳动者的创业过程,从而充分发挥劳动者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下一步,我们要坚持把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来抓,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抓手,鼓励更多劳动者创业和带动就业为目标。一是进一步巩固创业型城市创建评估成果。国家级省级创建城市要在去年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整改。在此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适时启动第二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五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体系建设重在部门联动,目标是进一步使各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创业工作;政策支持体系建设重在营造环境,目标是进一步使劳动者享有更多、更公平的创业机会;创业培训体系建设重在培训质量和创业成功率,目标是进一步使更多的接受培训的劳动者提高创业技能,实现成功创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重在创业项目开发和创业组织体系建设,目标是进一步使更多劳动者享受优质高效、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工作考核体系建设重在创业工作效果,目标是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绩效。三是进一步发展规范创业服务。要将创业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制订出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指导推动全国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时总结各地创业服务的好做法,在创业服务组织体系建设,服务内容、形式和手段等方面推出一批典型,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扩大交流,全面推动创业服务工作。

(四)强化就业与培训衔接。从当前的就业形势看,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如果说,春节前后的招工难还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那么,技能人才的短缺则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区域分布上都更具有普遍性。一是落实好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在确保培训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二是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工作。加强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鼓励和引导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入技工学校,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要鼓励高校毕业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将理论知识与技能高度融合,减少就业阻力,实现充分就业。三是加大培训投入,健全完善以技工院校为骨干,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社会化职业培训网络,支持鼓励各地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全体劳动者职业培训提供全方位支持。继续深化校企业合作办学模式,鼓励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的紧密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就业率和稳定率。

三、明确要求,增强能力,不断强化就业战线干部队伍建设

就业工作是民心工程。我们就业系统干部队伍的作风问题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形象,关系着老百姓对人社部门的直观印象。总体上说,就业战线的同志们是一支思想解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干事创业的优秀队伍,但也有少数同志在精神状态、干部作风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思想不够解放,精神不够振奋,干事劲头不足;有的高高在上,缺乏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意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抓工作,搞活动,不是扎扎实实地抓落实,不在内容上下功夫,而是搞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等等。因此,必须把转变干部作风,振奋干部精神作为一个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同志们,今年的就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凝神聚力,克难攻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确保圆满完成就业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在全省就业工作上的讲话篇2

同志们:

这次全省就业工作会议是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两会”之后很快召开这次大会,表明省委、省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表明20xx年就业工作特殊重要。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表彰先进,部署任务,加大措施,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扎实有效地做好全省就业工作,促进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目标。首先,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今天受表彰的“十佳”农民工、创业标兵、创业带头人和创业带动就业先进企业、劳务输出先进县(市),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部门及就业服务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我省这次会议十分重视,杨志明副部长专程到会,刚才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把握形势变化,积极应对就业新挑战

就业是发展之要、民生之本、稳定之基。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实现就业是个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依托。扩大就业始终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增加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加大投入力度,从20xx年起三年开发10万个公益性就业岗位,解决零就业家庭问题,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是连续多年开展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8%,低于全国0.22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52.5万人,全省从业人员达到1281万人,创历史最好水平。这是全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省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的突出表现,也标志着吉林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给今年就业工作带来严峻考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展,导致经济危机,正从经济层面向社会领域蔓延,转化为全球性的就业危机。去年底,美国非农人员失业人数创下1974年以来新高,今年1月份失业率高达7.5%,失业人数连续13个月上升。欧元区去年12月份失业率升至两年来最高水平,达到8%,连续9个月上升。英国、法国等国家就业前景指数20xx年来首次出现负值。印度等亚太国家就业人数也降至历史最低点。据国际有关机构预测,今年全球失业率将上升至7.1%,失业人数将增加5000万。从我国情况看,受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影响,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全国今年需要安排就业2400万人,压力非常大。由于国外需求萎缩,“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出口加工型企业倒闭、停产、半停产增多,裁员、减招工现象普遍,吸纳就业能力下降,造成失业人员激增,并直接传导到内陆省份。全国约有20xx万失业农民工返乡,仅广东省就有200万农民工节后返城无就业目标。从我省情况看,尽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今年全省城镇需就业劳动力总量五年来首次攀升,全年预计就业需求82万人,能够实现新增就业42万人,尚有40万就业缺口,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特别是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汽车、钢铁、纺织、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受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冲击严重,部分企业就业不稳定。全省270户重点失业监测企业11月份在岗职工比6月份减少11901人;域外输出劳动力出现回流,返乡农民工11.7万人,省外就业渠道受阻。从发展看,我省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效率和收益,需要向二、三产业转移200万左右农村劳动力。综观我省就业形势,不仅当前矛盾突出,也面临长期压力。就业形势严峻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解决就业是一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情,也是一个具有重要性、紧迫性、现实性的大问题。今年我们要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就是全省确保GDP12%的增长速度,巩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民生就是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重点办好八件民生实事,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突出问题;保稳定就是深刻分析和把握新情况,坚持标本兼治,一手抓化解当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一手抓群众安居乐业等根本性问题,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就业工作与“三保”紧密相连、密切相关。就业减少,消费需求就会减弱,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减少,居民收入就会下降,进而影响群众生活;就业减少,不和谐因素就会增加,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最近,国家把做好就业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务院去年12月对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做出安排;今年年初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日,又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国家部署,结合吉林实际,我省制定了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意见,还将出台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xx年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清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做好今年就业工作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更加扎实的工作,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全力解决就业突出问题,更好地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

二、明确总体目标,全面拓宽扩大就业的路子

做好今年全省就业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精神,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作为维护稳定的重要任务,实施力度更大的就业政策,强化质量更优的就业服务,打造条件更好的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深入组织开展创业促就业工作,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全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今年要实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万人,困难群体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300万人以上。总的工作思路: 一是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经济增长是就业增加的源头。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有关部门测算,我省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创造就业岗位3.5万个。要通过实现全省12%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今年新增就业目标。要以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建立项目与就业良性互动机制,把就业岗位增加和人力资源配置作为安排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明确扩大就业的具体安排,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复转军人和农民工等群体就业。项目开工建设,要同步启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增加就业相协调,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布局上,既要积极发展资本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也要高度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构建多元化、多层次产业结构体系,增加就业岗位。要抓紧制定和落实鼓励轻工、纺织和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容量。要发挥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主体作用,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通过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等办法,引导困难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促进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要建立企业关停状况监测机制,特别是对重点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用工变化随时监测。要按照国家规定,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是以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增长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现有企业新增就业有限,以创业促就业更为重要。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的人把自主创业作为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选择,让民间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民众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历史经验表明,经济衰退时往往是创业成本最低、创新动力最强、创造成果最多。前不久,省政府以扶持创业者、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为重点,下发了《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放宽投资领域限制,放宽注册登记限制,放宽经营场所限制,放宽贷款担保限制,实行税费减免、免费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措施,大力营造促进创业的良好环境,培育各类创业主体,鼓励劳动者敢于创业、支持劳动者能够创业、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减少劳动者创业风险。为鼓励和扶持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今年全省要完成5万人创业培训,其中1万名能够创办自己的企业,通过实施全民创业促就业项目,直接带动20万名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完善现有50个创业孵化基地功能的基础上,再建设15个,孵化小企业3000户。为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激情,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省里已经召开民营经济腾飞暨全民创业推进大会,对全民创业做出部署,要认真抓好落实。

三是以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掌握一定技能,是实现就业、相对稳定就业的基础条件。从全局和战略上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阶段,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要求劳动者的素质、知识和技能结构与现代社会的需要相适应。因此,要把培训放到促进就业的突出位置,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提高技能和素质。要鼓励企业尤其是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组织待岗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抓紧制定支持困难企业在岗职工培训的具体办法,推动企业开展技能提升、转业转岗、安全生产等在职培训,稳定职工队伍。要加强对城镇失业人员技能培训。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教育院校积极性,根据失业人员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手段,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培训质量和就业率。要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春风工程”和“阳光工程”,广泛开展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特别是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要根据其转移就业要求和意愿,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工走向,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春节前,省里印发了5000万元农民工培训券,各地要强化监管,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好培训措施。要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技能储备培训。支持职业教育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对重点专业和家庭困难的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对城乡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组织参加6至12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为实现就业做准备。

四是以创新机制促进就业。解决就业问题,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机制,真正做到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现在“一些事无人做、一些人无事做”的状况仍然存在,这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没有真正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只愿做长期固定和轻松体面的工作,一些大学毕业生只想到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就业,想一岗定终身。不少家长只是希望子女到财政开支的机关和事业单位,不愿意到企业就业。要认识到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再有铁饭碗、铁交椅,劳动力作为一种资源、一种要素,也必须依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今后灵活就业、阶段性就业、双向选择就业,将是一种普遍的常态。要引导和教育劳动者树立新的择业观,把眼光放平、姿态放低、心态放正,开辟宽广的就业之路。另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建立、完善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发挥政府调控、促进、服务就业的作用。要抓紧健全统

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消除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建立预警预报和动态管理制度,及时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宏观政策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合理调控失业。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市场机制,再加上政府服务促进,把老百姓自主择业、创业、就业和政府推动就业工作两个积极性都发挥出来,共同开创扩大就业的新局面。

三、突出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就业取得新成效

按照全省就业总体目标和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统筹推进,突出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争取突破性进展。

第一,要高度重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今年全国有百万“待业”大学生和新增610万毕业生。我省今年大学毕业生14.1万人,比上年增加8000人。就业任务非常艰巨。一个家庭特别是农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再找不到工作,怎么能改善民生,怎么能和谐稳定。因此,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全省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鼓励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一是组织实施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类计划和项目。加快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任职计划。实施“大学生充实社区服务”项目,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对到农村和城市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要给予适当补贴,并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当地政府共同负担。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乡镇以下学校和医院从教、从医。对到农村和城市社区就业以及参加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项目的高校毕业生,在公务员考录和考研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二是鼓励各类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对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按照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各级财政安排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向当年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倾斜。对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享受一定的就业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支持。凡是自愿到非公经济组织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不受户籍、所学专业、毕业院校等方面限制,实行无障碍就业。同时,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三是加快建设大学生创业园。长春、吉林以及具备条件的城市都要建立环境好、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各级政府要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对创业成功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奖励或补贴。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小额贷款担保资金,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担保。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符合一定条件的,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并给予适当补贴。对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公司制企业,允许注册资本零首付,分期到位。四是加强对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实施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对城乡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就业补贴政策,参加就业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要向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倾斜,帮助解决就业,实现一人就业、一家脱困。五是强化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现代教育要有四个面向,即: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就业。从今年起,各高校对即将毕业学生在最后一学期开设创业和就业指导课,邀请工商、税务、金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同志和企业同志、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讲课讲座,帮助解决大学毕业生不敢创业、不会创业的问题。要组织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吉林大学生就业网站,搭建求职和岗位需求信息沟通平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要密切配合,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免费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还要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聘用见习雇员和接收毕业大学生实习制度。这里很重要的一点,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思想,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只有在实践中、在生产一线、在基层和条件艰苦的地方进行锻炼,提高本领,才是人生和事业发展的最好起点,才能够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

第二,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就业困难人员受年龄、素质、观念等影响,在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但他们往往又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如果长期不能就业,整个家庭生活就会面临困境,甚至还会失去生活信心,引发社会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省就业困难人员范围已经扩大到所有登记失业的“4050”人员、享受低保人员、残疾人、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以及失去土地的农民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逐户摸底调查认定,掌握困难群体基本情况,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分类建立帮扶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做到“管理到人、服务进门”。要稳定10万个公益性岗位规模,围绕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适时开发新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建立在岗人员数据库。要落实好自行开发公益性岗位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资金,及时足额支付在岗人员的劳动报酬。要建立长效机制,对于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解决一户,确保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在申报认定后20个工作日内实现就业,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给予适当的扶持政策。

第三,推动农民工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帮助一大批农民实现了转移就业。去年全省农民外出务工328.3万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756元。对受金融经济危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遇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对于服务性行业,吉林劳务具有较强优势。要强化政府组织推动,发挥“吉林保安”、“吉林大姐”等劳务品牌优势,加强与输入地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沟通机制,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和农民工流向信息,力争向省外输出规模不出现大的滑坡。特别是对因企业经营困难返乡后无法外出务工的,要通过驻外劳务机构等,加强对域外劳务市场考察,积极为他们开展送岗位、送信息、用工对接洽谈等岗前岗后服务活动,帮助尽可能在输入地区转换岗位,继续就业。要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围绕县(市)工业集中区建设、乡镇企业、商贸中心等用工需求情况,鼓励企业吸纳周边农村劳动力。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农林水利、土地整理、生态环保等工程建设,要尽可能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参与泥草房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乡镇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搭建农民工创业服务平台,开辟农民工返乡创业绿色通道,支持他们采取合伙、合作等方式,创办中小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种养殖大户,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第四,积极推进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复员转业军人经过部队教育和锻炼,不仅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过硬的作风和甘于奉献的精神,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把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好。一是妥善安置一批。各地要及早工作,准确摸清接收单位职工数量等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好今年安置计划。党政机关要按照中央规定,积极妥善落实好安置任务。公安、司法、安全、民政等有关部门充实人员要优先吸纳复员转业军人。企事业单位也要担负起接收安置复员转业军人的责任和义务。二是自主择业一批。落实奖励政策,积极鼓励复员转业军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复员转业军人兴办各种经济实体,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要从贷款、税收、办理营业执照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对开办初期确有困难的,按税收管理规定实行减免税政策。通过搞好扶持引导和创业指导,使更多复员转业军人自主择业。三是重点帮扶一批。对复员转业军人就业特殊困难的,经过有关部门认定,通过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帮助解决就业困难。

四、强化组织实施,确保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就业工作关系全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各部门要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一要加强组织协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就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推动力度。扩大就业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能,同时,也是政府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抓就业就是抓民生、抓稳定。因此,要充分发挥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定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这次机构改革中,要抓紧理顺关系,确保各项工作到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统筹搞好人力资源配置,把就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就业工作合力。

二要建立目标责任制。要把今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层层进行分解,逐级落实责任。把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等指标列入绩效评估考核体系。要对落实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等,加强经常性调度,定期督促检查,及时通报情况。对完成任务好的,要进行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的,要进行通报批评,确保完成就业任务。

三要认真抓好政策落实。最近,国家、省里相继出台鼓励全民创业、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含金量高、操作性强,要结合实施《就业促进法》,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切实发挥政策作用。省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政策落实方案,一项一项地明确到部门、单位。发展改革、中小企业管理、教育、建设、财政、商务、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要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和操作程序,达到为民、利民、便民的目的。

四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灵活有效形式,广泛宣传政府推进创业就业的政策,宣传勇于自主创业就业的成功典型,宣传有关方面支持创业就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各类创业项目和用工需求信息,倡导发挥市场机制对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引导劳动者树立适应社会要求的就业观念,在全社会营造“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今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拼搏进取,扎实努力,全力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省就业工作上的讲话篇3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xx届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工作,准确把握和研判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xx年的工作。刚才,吉林大学等7所高校作了交流发言,他们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做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对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xx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xx年我省共有高校毕业生17.7万人,截至9月1日统计,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2.61%,其中研究生、本科生、高职(专科)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0.36%、84.31%、79.43%。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基本稳定。主要体现以下5个特点: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推进。全省80%以上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8所高校单独设立了创新创业专门机构;10所高校建设了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一批学生已经进驻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和全省第二届"梦想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成功举办。全省高校共举办创新创业赛事和活动近千场,参与学生超过3万人。争取财政资金200万元,举办了三期120人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高端培训,长春师范大学、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春汽车工业高专、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纷纷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北华大学实行的"一主多样性、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吉林动画学院深化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是基层就业工作空间进一步拓展。"农村特岗计划"报名学生热情高,报考录取比例超过1:3。"免费师范生"、"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取得很好成效。今年征兵工作我们下了很多功夫,与兵役部门密切配合,召开了专门会议,开展了两次专项督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入伍人数超过3000人。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工商学院等多所高校被兵役部门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通化师范学院、长春工程学院、长春科技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与二三线城市和建筑施工单位、农场以及中小微企业建立起紧密联系,为他们召开专场招聘会,推荐毕业生到县乡工作。

三是就业困难群体帮扶进一步加强。我省"双困生"培训被省政府列入"民生实事",得到了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好评,今年已经完成了15000人的培训任务。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专家重新修订了培养方案,开发的新课程体系获得全国高校就业指导特色教材立项。各高校也都加大了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长春大学建立了就业困难学生评价体系,启动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助力计划,尤其对残疾大学生的帮扶取得显著成效;吉林财经大学出台了《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办法》,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困难大学生就业。

四是就业市场进一步壮大。省教育厅和全省高校共同努力,大力拓展就业市场,打造精准对接平台,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了毕业生就业质量。目前形成了凸显我省特色,以9大分类就业市场为代表,小型连续专场为主要形式的就业市场体系。吉林大学联合东三省5所"985"高校成立就业协作体;东北师范大学打造了高师品牌市场,今年又跃升为教育部全国教育人才专业市场;吉林体育学院成立了全省高校体育专业就业创业联盟;北华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等高校承办了全省分科类市场。四平职业大学的"顶岗与就业零距离、技能与岗位零距离、学生与员工零距离"将就业工作提前做到了企业;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挖掘职教集团内企业用人潜力;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利用行业特点,通过广泛参与金融系统各种业务赛事推荐毕业生;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积极推荐学生到涉外企业工作;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医药学院、吉林警察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创造条件让毕业生有质量就业。长春理工大学发挥专业特色,为国防军工等国家重点行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人才,在光电行业和国防系统就业的毕业生超过40%。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拓省外就业市场。组织高校深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南区域进行毕业生推荐,邀请广东、浙江、四川、重庆、河南等省份的市、县一级政府或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用人单位来我省招聘毕业生。全省高校举办各种类型招聘洽谈活动近5000场,接待用人单位超过3万家,提供就业岗位近40万个,通过校园市场实现就业的毕业生超过70%,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五是服务毕业生能力进一步提升。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改建了"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重新规划了服务流程,新增叫号机和语音评价系统,可为毕业生提供报到证签发,档案查询、保管、转接,办理落户手续、党组织关系转接以及学历认证等12项"一条龙"服务,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吉林大学成立由书记、校长等主要领导、专家学者组成的"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就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东北师范大学聚焦就业创业难点问题开展研究,获得省部级以上就业创业课题8项,完成并发布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xx-20xx)》。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白城师范学院等院校拨出专门场地,建设政策咨询、教师指导、模拟训练、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基地,有效保障了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吉林师范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吉林化工学院等高校将就业和创新创业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学院,落实到各学院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辅导员和任课教师身上,充分调动各方面人员积极性。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每5-10名学生由一名老师负责,实施跟踪推荐。全面完成了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编制工作,强化了对高校人才就业和培养质量的监督和引导。延边大学、吉林工程师范学院等高校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开展评估,用就业率倒逼招生专业调整。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位校领导和全体就业工作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和卓越成效的工作,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工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xx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

连续度过了几个最难就业季的难关之后,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总体感觉是,形势复杂严峻,挑战依旧很大。一是宏观经济发展持续放缓。经济与就业形势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消化期叠加的阶段,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经济增速放缓必将影响用人、影响就业。二是毕业生总量压力加大。20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8.7万人,比20xx年增加1万人。而我省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总量不足,第三产业规模不大,民营经济不够发达,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据人社部门统计,20xx年全省城镇需要就业的总人数约75万人,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仅为55万个左右,缺口达2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我省高校接待用人单位的数量普遍减少,岗位需求数量和就业质量整体下降,全省招聘单位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1.4%。就业签约率下降2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三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区域结构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部分地区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失衡现象更加凸显。从行业专业结构看,互联网+、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新技术产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钢铁、机械、汽车、采矿、能源、石化、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我省本科师范类院校偏多,就业压力较大。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和法律专业,而这些专业据前段时间教育部调查,目前就业都较困难。从能力素养结构看,目前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层次、教学内容方法、学生能力训练等方面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企业反映,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我们部分高校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重视不够,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但对大学生就业不利,也影响企业的发展。四是就业指导服务仍需提高。少数高校对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就业指导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毕业生就业观念还存在问题,就业期望与现实需求仍然有较大差距。

虽然形势复杂严峻,但还有诸多有利因素:从根本上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最大的机遇,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以来,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全社会都要把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后5次专门到高校视察指导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鼓励大学生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到基层就业创业。今年,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创新创业有关政策问题,先后印发了8个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文件,密度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也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记在心里、抓在手上,巴音朝鲁书记和蒋超良省长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并深入高校调研就业创业工作,数次强调党和政府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好的机会和舞台,尤其是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出台好的政策。面临新的机遇,需要我们创新思路、更新观念、理顺机制。从大环境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将成为推动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成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驱动力量。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确定了我省"十三五"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提出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以新一轮振兴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就业工作看,通过各级部门、各高校的努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政策体系、工作机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进一步推动和强化了全社会关心就业,支持就业良好氛围的形成;国家和省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日渐完善;全省上下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机制逐步健全。这些都是我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从毕业生自身来看,近年来,各高校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长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心态平稳,就业期望日趋理性、实际。

总之,我们既要正视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又要看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各高校要努力克服困难,发挥优势,把这件关系毕业生切身利益,关系社会民生的大事抓紧抓好。

三、全力以赴做好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20xx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部署的工作任务,围绕我省"十三五"发展战略,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域、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为重点,促进全省高校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创业。日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xx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也相应做了工作部署,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根据我省高校实际,就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我着重强调七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妥善解决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和首要任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从讲政治、讲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全面落实和深化"一把手"工程。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就业,认真思考就业,切实推动就业,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定期听取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机制。三是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建立健全领导主抓、部门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院系、辅导员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就业工作。

(二)深入落实就业政策。一是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全省扶贫攻坚会议精神的政策措施。省教育厅将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结合我省实际,在开发就业岗位、健全基层就业保障机制、激励自主创业、促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出台更多积极政策。二是抓好政策宣传。各高校要把政策宣传作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基础性工作,开通咨询电话,设立网上宣传专栏,特别是对涉及毕业生切身利益的内容进行重点宣传、重点解读,让每一位毕业生都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力。三是省教育厅将对各高校开展专项检查。各高校要逐项梳理落实不到位和尚未落实的政策,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努力破除政策障碍,消除政策壁垒,发挥政策效应,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必须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努力开发新岗位,实现毕业生多渠道、多元化就业。一是构建具有我省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发挥重点高校的优势,提升已有的分科类、区域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开发省外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建立稳定、高质量的就业基地,实现毕业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二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要把"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大学生村官"等基层项目做好做实。要深入挖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创造的就业机会,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要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金融保险、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社会工作、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就业。进一步加大政策引领和服务保障,落实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的优惠政策,三是全力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要从国家和国防建设的大局出发,认真落实征兵工作任务,通过政策宣传、广泛发动、典型报告、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参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推动大学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一是全面启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推动高校综合改革,健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丰富课程形式和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水平,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二是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要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和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大学创业园、孵化基地等实践平台的功能和作用,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要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和技能竞赛、创业大赛等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政策服务体系。建立创新创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设立专门机构,落实责任主体,明确责任分工,合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充分利用校园网、手机客户端、微信平台等,提供政策解读、在线咨询、创业指导、补贴申领协助等服务,把大学生"引入门,扶上马,再送一程",让更多的大学生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创好业。

(五)大力提升服务质量。现阶段,在校大学生包括毕业生基本上是"90后",学校指导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需求。我们要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为目标,努力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精准度,使就业创业"指导"变为"指道"。一是要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扶贫攻坚会议精神,把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准确掌握困难毕业生的信息,做到精准发力、精细服务、精准帮扶。继续实施"双困生"培训项目,切实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要关注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群体,这部分信息要统计详实,为人社部门后续的就业扶持提供准确依据。二是要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统计工作。教育部今年的通知和袁部长讲话中都提出,在完成初次就业率统计工作同时,要重点做好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和暂不就业毕业生的信息统计。这是就业服务工作精准化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真正做到促进大学生充分、高质量的就业创业。三是要大力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作为深入"群众路线教育",践行"三严三实"的实际行动,要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加强一对一指导,满足个性化需求。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带着感情、充满激情来关心他们的成长成才,为他们答疑解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要全员动起来,利用现在流行的各种现代化手段,为学生解政策、送信息、输岗位。

(六)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毕业生就业状况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反映和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和社会声誉。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根本出路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一要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十三五"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规划,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要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实践能力。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抓住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等关键环节,在学生社会实践、就业实习实训等方面下功夫,强化实践育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促进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三要进一步完善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就业创业工作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动力。要积极发挥就业创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进一步完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将就业质量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重要参考。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互动,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

(七)全力维护就业安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我们既要提高认识,又要进一步开拓思路,要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与学校改革发展的长远目标联系起来,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联系起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联系起来。要切实加强教育引导。高校要高扬时代主旋律,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引导毕业生全面认识和分析就业形势,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正确面对就业压力和挫折。要全力确保安全稳定。高校要把就业安全作为维护校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硬任务,作为学生工作的底线。当前社会不稳定因素很多,各类突发事件经常发生,各高校要引起足够重视,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做好安全防范,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要加强大型招聘会的安全管理工作,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切实保护毕业生权益和校园安全稳定。

同志们,20xx年是我省"十三五"开局之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教育部网络视频会议精神,落实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着力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动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