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精选15篇)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1

得知荷塘区戴家岭小学数学老师们在研究概念教学,我很高兴,这抓住了一个现实薄弱点,这才是扎实地做校本研究。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精选15篇)

曹才翰、章建跃合著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20xx年6月底二版)可以帮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于是整理出下面的文字,引号内里的话及所附页码属该书,其余的话是我的体会。

一、应提高对概念教学的重视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杨玉良先生呼吁:“中国没有数学(mathematics),只有算学(arithmetic),即中国的数学缺少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缺乏的是理性精神和演绎逻辑学方法。作为一个中国人,承认这点是痛苦的,但只有看到这点,才有助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创新文化。”(《新华文摘》20xx年第23期)。

但严密推理论证的根基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课题之一”(101)。

前一段中央电视台都出概念错误,常把“提高或降低了几个百分点”说成“提高或降低了百分之几”,如把物价上涨指数从8%降为5%说成“降低了百分之三”!谁都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也如此。

数学课改大方向正确,也做了很多好事,但实践中确实存在忽视概念教学的不足:突出表现之一便是对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组织数学语言的能力研究和实践不够。

二、学生获得数学概念应综合运用两种方式

学生获得数学概念有“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基本方式,前者指“理解和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属性……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后者指“用定义的方式向学生直接揭示,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理解新概念”(105-106)。

“概念形成”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概括,“概念同化”则让学生经历理解定义、联系实例确认定义的内涵、与已知概念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举例说明:

概念形成:“什么是长方形?”学生自主观察大量长方形的实例,抽象出它们的多种属性,概括共同的属性(四顶点共面、四条直边、四内角皆直角等),变式鉴别,采用数学语言给出概念名称,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概念同化:“什么是方程?”给出方程的定义,“咬文嚼字地”研读定义,变式鉴别,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该书提醒两点:

第一,“年龄越小,……概念形成的方式就用得越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概念同化也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106、109)。所以千万不要误以为“越是对低年级越要强调灌输和死记”或误以为“概念同化”就是“教师讲授”。

第二,“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先通过具有典型性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它们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而形成概念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在定义的指导下去观察实际事例,……同时,通过正例与反例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对实例的比较、分析、概括、分化与类化等思维活动,……使概念的关键属性变得清晰,……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将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联系,形成概念系统”(111)。

三、概念记忆的科学方法

怎样使学过的概念记得住?该书说了四点。

1、一次提供的信息单元要适量:“心理学家们公认,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元”(129),少了可惜、多了接受不了。注意“信息”是以“组块”为单元的,它可以是某概念的一个要素或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这也提醒我们注意把提供的信息“组块化”即形成某种整体结构以提高记忆效率。

2、不要死背而要“精致性复述”:学了的概念进入长时记忆的策略有两种,“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反复背诵……就是一种维持性复述”(130)。“由于数学学习材料的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因此数学学习中,必须以精致性复述的方式,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命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上下功夫,掌握本质特征的不同表述方式(按:如数形结合方式、概念树或概念网络方式、图示等)。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是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扩大信息量,为回忆提供线索的最好办法”(131)

3、灵活运用长时记忆的多种类型:长时记忆类型有“情境记忆”、“语义记忆”、“表象系统”、“言语系统”、“语义层级网络”、“语义命题网络”、“产生式系统”等等;通俗地说,情境记忆以概念学习时发生的事件为线索,语义记忆以语词为线索,表象系统记忆的是形象,语义系统记忆的是词汇,层级网络就是概念树,命题网络就是理论体系,产生式系统就是推理过程。(132-136)

简单来说,概念教学要结合运用上述多种记忆类型,对不同的学生应发挥他们个性化的优势记忆类型功能。

4、当前最要克服的错误倾向:“当前我国数学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根本改观,总是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通过机械化手段让学生记忆‘结果’(信息),没有让学生理解形成‘结果’的‘过程’,……结果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网络的结构功能差,没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道,导致信息联系渠道不畅,应用时不能成功提取。表现在教学上,其基本做法是:从概念的出现、定理和公式的获得,甚至是一个例题的具体解法,为了赶进度(目的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为高考进行强化训练),都作为‘结果’直接‘抛’给学生。”(141-142)

在今天的高中是如此,可在初中甚至小学不也如此?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2

11月我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1月21日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3

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让我对新教育又有了一个更系统的认识更全新的了解。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把阅读作为实验最重要的基础活动。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新教育对阅读的重视。

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进入知识世纪,一切的竞争与价值都以知识为主,而一切知识的基础都自阅读开始。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阅读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一个国家不能靠巨大的人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人口素质,只有重视全社会范围内倡导阅读,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之一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现在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远未销声匿迹,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也不少见。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的书。新教育就在这时给我们倡导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朱老师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晨诵—午读—暮省”,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探寻的重要成果之一。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开启美好的人生。

让我们和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4

关于教育培训行业的绩效管理理解简述 在当今教育培训行业中的运营核心无疑是人力资源管理,而绩效管理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我国当前大部分教育培训机构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也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而是简单地理解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来进行薪酬分配。因实质上缺失了分配的公平性,在此前提下形成了该行业人员流动性过大, 资方为了招揽优秀人才高薪聘请,无形地推高企业运营成本,企业将此转嫁给消费者,经反复循环则有悖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教育培训行业长远发展规划。

本文针对教培行业绩效管理的现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学原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指出其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就教育而言,虽然有相应的的人力资源战略,也围绕组织目标建立了一套考核,但教育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同我国其他行业一样,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深入分析,本文认为当前教育绩效管理体系中的问题主要集中一下几个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认为绩效管理只是国企或大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绩效管理过于简单。为此,结合现代绩效管理相关理论以及大中城市教培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教育培训行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针对分析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绩效意识,因为组织、管理者、员工都需要科学的绩效管理;企业必须运用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因为绩效考核是一项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复杂工作;在上述基础上,企业还必须针对组织的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上,由于涉及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不同,可分为管理流程设计和具体考评程序设计两个大部分。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与绩效制度程序设计,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当前教培行业人力资源系统中绩效管理系统是由多个环节组成,分别是目标设计,主要指员工(任课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态度、努力进取程度和业务能力等特征、过程指导,强调的是考核之前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反馈和对不足的辅导、考核反馈和激励发展。而结合国外的教培行业绩效管理系统,因地制宜的调整我们相关环节,比如加拿大教培行业的绩效管理主要由指导、激励、控制、奖励组成,尽管这些概念存在着一些差异,但实际绩效管理的活动过程中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相互调整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绩效管理的总体设计流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大体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明确绩效管理的.对象以及各个管理层级的关系,正确地回答“谁来考评,考评谁”,企业根据考评对象来确定要考评什么、怎么考;实施阶段是完成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员工贯彻绩效管理制度的过程,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强核心竞争力;考评阶段,它关系到整体绩效管理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果,也将涉及员工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的利益,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和所有参与考评的主管高度重视;总结阶段是绩效管理循环期将结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各个管理的单元之间需要完成绩效考评的总结工作;应用开发阶段,他并不是绩效管理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绩效管理工作循环的开始。

在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对该系统进行全面地监测分析来确定其可行性。为了要达到各种形式的目标,管理者必须要针对目标作出一系列的安排,以保证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应根据绩效计划的内容,明确考评指标和考评周期,这样有利于绩效管理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发开目的的实现。因此在绩效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既需要员工的参与和承诺,有需要管理者与员工的互动沟通,才能最终形成关于工作目标和标准的绩效合约。社会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关于人们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形成与改变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坚持某种态度的程度和改变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在形成这种态度时参与的程度,二是他是否为此进行了正式承诺。通过两种因素的有效结合使参与者对绩效计划形成统一的认同。

在绩效设计和选择绩效考评方法和指标时,绩效考评可以分为品质主导型、行为主导型、结果主导型。一般来说企业通常会以结果主导型为绩效考评为基础,所以为了避免在评定的过程中有偏差,我们在各个环节设计了等效的考评标准: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有: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布法、结构式叙述法;行为导向客观考评方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行为观察法、加权选择量表法、强迫选择法;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目标管理法、绩效标准法、直接指标法、成绩记录法、短文法、劳动法额定法。综合上述方法在绩效考评中发挥积极稳健的作用。此外为了提高绩效考评的质量,同时企业的主客观因素不同,管理者要根据工作内容和特点的差异,指定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绩效考评,以提高绩效考评的综合效能。由于在日常的企业运营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所处位置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任何的消极情绪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了避免矛盾发生,管理者要经常深入基层,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对每一个被管理者认真地研究对待,通过面谈、聊天的方式深化两方的联系,在绩效考评中,一定将过去的、当前的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目标适当分开,将近期绩效考评目标与远期开发目标严格区分。

从某种角度而言,绩效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尽管其基本思想要求是绩效考评的各个环节都要实现科学与公平,但受考评指标、考评方法、考评主体以及考评程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绩效考核难以做到绝对的客观公正。所以建立有效的绩效申诉,可以纠正绩效考评过程中的偏差,提高员工对绩效管理体系的接受和认同程度,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因此,绩效申诉是实现教培行业绩效管理公平性的重要保障。逐步完善绩效申诉内容、建立绩效申诉处理机构、明确绩效申诉处理流程。

同时在企业的运营中,由于生产力与生产资料是在发展的,所以绩效的制定必须实施动态机制,也就是所谓的绩效改进,有针对性地查明不符合当前企业运营策略的原因。分析工作绩效的差距和原因。在对员工绩效进行考评时,不但要对员工绩效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其工作行为、工作结果,还是找出不足和差距;将考评期内员工的实际业绩与上一期的业绩比较,衡量和比较其进步或差距。同时,为了缩小差距可以在部门间进行横向的比较。

其中,比较包括主观比较和客观比较,从实际出发制定策略,促进绩效的改进和提高。首先制定预防性策略与制止性策略,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重复性差错和失误,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病通过各个管理层的管理人员实施全面的、普遍的、全过程的监督和引导,使员工克服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策略,通过制定一系列行为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人事激励政策,如奖励、晋级、升职、提拔等,鼓励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工作的策略。采取正向激励时,必须制定高精度水平的工作行为和表现衡量指标和标准,才能保证绩效考评的精度。

无论是物质性,还是精神性上的激励其目的提高工作质量和数量。采用负向激励又称为反向激励,它与正向激励完全相反,采用负向激励策略,使其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敦促其改正错误,从而积极努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健全和完善企业竞争、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了保障激励策略的有效性管理者的行为要体现出及时性、同一性、预告性、开发性,只有不偏离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激励策略稳定执行;组织变革策略与人事调整策略,在绩效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能会出现员工绩效停滞不前或各种措施失效的情况,,所以通过劳动组织调整可以使员工绩效发生新的变化,实现能者上不能者下的环境。

通过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教职人员绩效管理改革,合理公平的界定员工的付出标准,使教职员工通过自己合理的努力能够得到稳固。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5

八德是指: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

通过学习,我渐渐开始对其内容有了很明晰的从‘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学法和落实《弟子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新八德”从此深刻的植入了我的内心。学校也多次组织教研活动,将新八德内容正式引用到我们的班级管理之中。

首先,学校组织全体老师认真阅读《成才之道必由之路》和《道德与法治教育183创新模式指导教程》。当我拿到后,迫不及待的认真学习起来。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入领会了“新八德”在育人方面的良苦用心。它的内涵丰富,真正让孩子们从实践中去体验该如何做人。让我们做教师的懂得了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学习中,大家做笔记,交流研讨,班内践行,有了很大的收获。

“新八德”成为我们的德育主题月活动主题。本学期,每月的德育主题月活动主题都是围绕新八德内容开展,九月份“尊师感恩”,十月份的“立志”,十一月份的“救失”,十二月份的“守法”。每月一主题,步步为引导,使得孩子们能够从实践中认识到自己该怎么做。每月主题具体的活动,学校安排注重了层次性,针对不同年龄段,做到了分层次合理安排,让活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让孩子们活动中提高认识。只有守法,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和谐平等。“立志”是一个人为自己人生设立的正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经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志愿。

“孝亲”即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尊师”即尊敬老师。

“友学”即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团结、和谐相处。

“长善”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日积月累增长道德知识和文化知识。

“救失”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守法”即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公正办事。

结合我班情况,具体说说我们的做法。九月份的“尊师感恩”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号召孩子们“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的老师献上敬意。“说一说”就是在教师节这天,祝老师节日快乐,直接对老师表达敬意。“写一写”即可以写几句话给老师,感恩老师的教导。“做一做”即自己动手制作环保贺卡送给老师。这些都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们学会了在日常的行为中表达对老师的爱。十月份“立志”主题活动中,我们二年级各班开展了“我的目标我制定”的主题班会,孩子们从学习、生活技能、体育锻炼三个方面,制定了本学期自己的努力目标,比如学习上,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定出读几本书,每天读多长时间;生活上,每天坚持负责一项家务劳动,主动完成并一直坚持下去;体育锻炼方面可以定一种活动项目,如跳绳,到学期末达到一口气跳多少个的目标。这些小目标都是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的,是他们自己非常愿意完成的。制定目标有书面文字,以便后面的跟踪评价,学期末要依据每个人的计划进行小组内测评,评价激励着孩子们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十一月份“救失”活动,我们的主题班会是“我错了——————”,在班会前,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让孩子们给自己画画错误像,把自己平时的一些常犯的小错误画出来,班会上展示给小组同学,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以坦然的态度直面自己的错误,认识到错误是不可怕的,知错就改是好样的。并且小组内确定了改错办法以及监督人,在学校的小毛病由同学监督改正,在家里的小错误由家长监督改正。月末我们再次班会评价,看看错误改了吗?由同学、家长参与评价,真正改错的同学给予星级奖励。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孩子们,知错就改是好样的,但是我们不能总是走在错误的脚印上,还要知道如何避免不犯错,那才是更加聪明的孩子。做事情之前要提前多思考,哪些是对的可以做,哪些是错的不可以做,三思而行者更值得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在活动的引领下,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在活动中,在实践中,他们快乐的成长着。

每单周周三的上午第三节课,是我们学校班主任工作研讨时间。以“新八德”内容为主线,我们研讨制定了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八星”级道德学生评比活动方案》,努力使新八德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实施中我们也有很多的困惑于不足,请领导提出批评指正,也期待着向兄弟学校学习,让我们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寻找幸福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幸福感、优势、美德和最理想的社会制度。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感来自优势、美德,包括智慧、勇敢、仁爱、公正、克己、超越自我六大美德,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超越、节制、正义、智慧、勇气和仁慈。“积极情感是幸福的一面镜子,快乐是精神财富的奠基石,快乐是一种情感货币。在我们感到快乐时,我们会创造最大价值,我们想到新的创意、尝试新的爱好、投入自己的情感、保养自己的身体,并找到生命的意义。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6

我学习了安全教育案例,收获、感慨也很多,尤其是关于校园安全隐患的有关问题,感触很深。

我觉得学校安全,首先要从思想上、意识上重视起来。思想上、意识上重视了,就能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而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有时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其次,学校安全教育要常规化。我们要像案例中的学校那样,安全要时时抓、事事抓,要常态化。在安全演练时,一定要严肃、认真,学生不能嘻嘻哈哈,老师更不能嘻嘻哈哈。不能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才演练,不能为了演练才演练。演练是要自发的、为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而演练的。并且安全教育要涉及方方面面,比如要有防火、防震、防毒、防电、防交通事故、防暑、防溺水等。

第三,教师要以身作则。老师在安全教育时,不能光要求学生怎么样做,老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这就要求老师在安全方面也给学生做出榜样,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总之,学校安全无小事。事事、处处都存在安全隐患。人人树立安全意识,采取安全措施,严加防范,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学校的安全工作才能做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深信: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安全工作一定能确保万无一失。

飞行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作到警钟长鸣!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6、上下楼靠右行。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1、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2、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3、注意公共场所礼仪,时刻牢记“寿春品牌,当我责任”。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若病残让座等。

骑自行车须知

1、要学习了解、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2、保持车况良好,车铃、刹车齐全有效。3、行驶中要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得抢穿红灯。4、穿越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必须"一慢、二看、三通过"。5、必须在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无分道标志线的道路,必须靠边行驶。6、行驶时不要随意抢占机动车道、不要多车并排行驶。7、行驶时要集中思想,不要带着耳机收听广播、音乐。8、在转弯时必须看清后面来车,先伸手示意,不要突然转弯、斜行转弯。9、对于不同天气特点,做到安全行车:顺风不要借助风势骑快车;逆风不要低头猛骑不看路;雾天视线变差要慢速骑行;下雪结冰路滑要扶稳车把;雨天穿戴雨披更要多留心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学生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门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6、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

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

7、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

“119”————火警

“110”————报警

“120”————急救

“122”————交通事故报警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7

20xx年学年度,重庆市教委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继续教育公共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深层次的知道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使我受益匪浅。

一、深层次的领悟了古代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学从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等多方面给我们认述的地十分精辟。如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很多篇章都中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立志有恒,加强修养;自省自克,改过迁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爱护学生,无私无隐;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努力创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教师,就应该吸取国学之精华,结合今天的先进教育理念,不继充实自己,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当今教育趋势。

二,深层次的揣摩了古代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又指学校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活动。通过此次学习,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原则: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问对”(问答对话)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教学原则、寓理于事,寓义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让我明白了启发式是教学的核心,因材施教是启发的前提,问对是启发的主要形式,相机而授是把握启发的最佳时机,形象化是使启发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师生相谐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易接受启发的一种和睦协调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做到学与思辩证统一,学与行紧密结合,学与教相通相长。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是一个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引导,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去,而不是要拖着学生,压抑学生走路,更不是要代替学生学习,一定要学生保有积极上进的情绪。教学不应拘于单一的形式,而应形象生动,有张有弛;教学的生动性并不影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今天重温中国古代的教学艺术,也不禁让我心潮澎湃,用今天的眼光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大师们的视角是极富现代意识的。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继承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学艺术,去认真研究,认真揣摩,作为今天指引我们教育教学的财富。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通过此次学习,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正确的运用国学中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结合当今社会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努力工作,为农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8

虽然教育学每周只有一节,但是我还是获益匪浅,从《教育学》这门课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此,要感谢老师为我们传授了《教育学》这门课程,我觉得收获确是难于言喻。其实教育学去年我们就开始学习了,以前总不把它当回事儿,心想又是一门像《毛概》一样无聊的理论课。但是,到了今年我就彻底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一是,老师上课很有趣,有吸引力。在课堂上,您不仅给我们举了很多大哲学家,先贤以及大教育家们的例子,还给我们讲诉了许多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您所举的许多例子不仅对我们学习教育学有很大帮助,而且还对我们自身也很有启发作用。二是,您还会和我们互动,用问题来引导我们、激发我们。通过互动和同学间讨论,让我们的课堂变得轻松、民主,也同时让我们变得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通过上您的课,通过您对教育的解释,对教育学的解释,以及许许多多贴近生活的事例,我发现:原来“教育”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教育学也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理论课。

依然清晰的记得这学期我第一次翻开《教育学》这本书时的情形,当时我发现书里的内容特别的枯燥乏,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我误解了《教育学》。现在再回到我开篇就提到的收获却难以言喻上。因为我确实在《教育学》这堂课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不仅解除了我对《教育学》就是一门枯燥的理论课的理解,还丰富了我对“教育”,“教育学”的理解。

还记得老师在给我们讲“教育的本质”这一节的时候,您给我们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定义。其中令我映象最深的就是爱因斯坦对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把受过的教育全部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通过对“教育”本质的学习,使我开阔了思维,不再把“教育”一词想的空洞而深不可测。

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我还深深的喜欢上了教育学。其中有许许多多我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中西方文化的传统的差异所造成的中西方教育意义的不同。老师给我们形象的举例阐述他们的不同之处,老师把中国的灌输式教育形象的比喻成木桶给杯子倒水:老师是木桶,学生是杯子,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更有意思的西方的教育,老师把西方的引导式教育用“产婆术”来做形象的比喻:老师是接生婆,学生是孕妇,而孕妇产下的胎儿则是学生内在的潜质,通过老师的“助产”,使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从而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才能。通过老师形象的比喻,使我深深的理解了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

上老师的课,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我也是获益匪浅,通过您对“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这一章节的介绍,我了解了教育在人类社会的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各自的特点,以及教育的缓慢发展史。在讲到农业社会的教育史时,中国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让我倍感骄傲,我国的先贤们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提出了如此优秀的教育理念。除了了解中国的教育史发展之外,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国外的一些典型的教育内容。其中很特别的是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他们当时的教育目的仅是是培养合格的军人。而正是这种教育,它对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看着最近学校里大一新生幸苦的军训,就让我不禁想起了古希腊“斯巴达教育”。西方世俗封建的“骑士教育”也让我印象深刻。它的教育也很特别,教育分成三阶段,其中最让我好奇的是第二阶段:护卫。不仅要帮男主人打仗,侍奉男主人的生活,居然还要视女主人为情爱对象!通过这样特殊的教育方式来培养骑士的军人品质和绅士风度。还有古希腊雅典的“通识教育”,等等。真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教育的目的各异,内容各异,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也大有不同。《教育学》真是让我对历史上的各种教育大开了眼界,丰富了我的知识和视野。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9

inte未来教育的学习生活结束了,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大。

一、 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学习期间,我时刻深深地感到了新的教育观念冲击。这个冲击,来自于教材、来自于教师、也来自于方法。时代在变,教学手段在变,教育方法也在变。头脑风暴,作品交流,结对交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传统的教育已经跟不上社会地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创造型人才,怎样培养创造型人才,inter未来教育模式让我找到了答案,找到了方法,相信不久的将来inter未来教育会风靡全国的。

这次培训后,使我深深地感到: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必须要有新的思想。达到三个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有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以创新为荣;要有创造性思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能够打破常规解决问题;要有创造能力,要掌握吸收新知识,要有创造新知识的方法,并善于综合、交叉、开拓新领域,进行新的创造。

二、教学方法新颖,富有创造性。

培训的教材新颖,每个模块都遵循"结对交流"、"教法研讨动手操作作品评估"、"单元计划修改回家作业"等基本格式,要求教师选择一个他们目前在教的或在将来要教的单元作为正规课程的一部分,整合多媒体演示文稿、电子出版物、网站制作于该单元的教学中,最终制作出一个有效利用技术的、与国家课程标准相符合的完整单元计划。教材,既是教材又是笔记,改变了以往的知识满堂灌的形式,既达到给阅读者以指导学习的功效,又开阔了阅读者的思维,使读者不须死记硬背就能学到知识。

培训的方法新颖:

头脑风暴,智慧共享。

通过动手去学习如何准备有新意的课题,提出有研究性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能有效地将计算机用于课堂教学。

鼓励教师在培训中以小组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做新课和讨论的方式学习。

以任务,活动或问题带动学习的学习方法。

以上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都是我不曾见过的,这些方法如果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开阔学生思维,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此次培训班的任课教师力求原汁原味地向我们展示了该教材作者的良苦用心,也向我们展示了任课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学习中我们仔细阅读了教材、认真听讲,并悉心完成每一项作业。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大量运用为教学方法的变化提供了机遇,为能够充分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任务驱动式学习在这种形势下便蓬勃发展起来。

inter未来教育是真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的素质教育的摇篮。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10

自师从先生以来,求习生本理论,走进生本学校,观摩生本课堂,然总未能领悟先生的学问真谛。私下思之,又总觉得“此中有真义”,每每想写点感悟,却 “欲辨已忘言”,乃知自己的学识功底尚浅,需继续勤勉求学。在反复习读先生的书和文章,特别是在学习《研究法:回归本体》后,“归一”的方法论引发我对下面几个问题的再思考,虽是几个平常的问题,但对我来说思维已是经历了大的且不容易的扭转,故书写成文,作为近来学习的总结和体会。

一、教师的位置在哪里?

中国人向来强调“素位而行”,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大概意思就是做人做事要格守自己的本份,根据自己处于什么位置来做自己份内的事情,不要去干涉,包揽别人的事情或是不属于自己份内的事情。那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其次需要知道自己应该做并可以做的事情。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越出自己的位置去包揽别人的事情,费力不讨好还不自知。教师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群体。在教学中,我们总是梳理好每一个我们或者权威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并不厌其烦的把“它”教给学生,看似我们在很细致,很辛苦,很认真的“教”,实则我们是在剥夺了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究知识的权利和机会,我们用自己的“教”替代了原本应属于学生的“学”。殊不知我们教得越细致,我们就越是偏离了自己的位置!就越是在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那么教师的位置究竟应该在哪里呢?

在确定“教师的位置在哪里”之前,我想首先需要判明谁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只要判明谁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其它问题都是不证自明的。

教育的主体一直是教育学界乐此不疲的论题之一。可以说,学界近年来形成的“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教师、学生、 教材三主体论”、“主导主体论”等这些关于教育的主体的主要观点,都没有逃脱西方传统的逻辑思维为主体的二元论方法的思维定势。他们都在试图通过对主客体关系范畴上的逻辑推理,寻找并确定教育的“主体”、“客体”、“非主体”,以确定现实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位次并为研究找到“科学”的依据。然而在这种“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思维模式下注定找不到教育的真正主体。事实也证明如此,在喋喋不休的关于主体争论中,谁又能说服谁,谁又能证明自己的学说和观点就无可争议?静思下来,这些主体论跟“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论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都是二元思维的产物。

曾有段时间,自以为找到了生本教育理论的疏漏,那就是我在生本课堂的讲台上我看不到老师,老师到哪里去了?这是不是生本教育理论的一个缺陷呢?毕竟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我现在看不到教师的“教”,我如何来评价这堂课的质量,我甚至觉得这样的课无法参加全国的调教评比。现在看来,这是我太习惯于将事物纳为“主体和客体”的思维方式犯的错。这种二元的思维方式使我习惯于将事物分离为主客,是非,善恶,美丑等相对的概念来认识事物,往往认为执着一方,就是忽视甚至抛弃另一方,这种思维的结果必然导致我无法判明谁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导致我无法知道教师的位置应该在哪里乃至教师本应该做些什么?

因此,我们必须摆脱二元的思维模式才能明确教育的真正主体。生本教育理论提倡的方法论是:归一 ——回归本体 。它的立场是,“教育的“一”就是提升生命,实现这个“一”最终和本质上要依靠被提升的生命自己。” [1]显然,教育的本体在于学生生命的提升,而这种提升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教育教学确能有效推动儿童的自主学习和提升,但学习是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生命机制才得以发生的事情,任何外部力量是无法代替的。教师的“教”充其量也只是这外部力量而已,只是一个外因,真正的起作用的内因却在于学生本身。回归教育本体的方法论,我们就无需再纠缠于谁是主体,谁是客体的争论中。师生共处于一个没有被割裂的整体,居于中心地位和起作用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位置也就理所当然的不应占据教育教学的中心,自然我们也就不需要以“教”去作为评判“学”的依据。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不作为,少“教”一些,不以教者自居,我们倒认为这是教师“不越位”的表现,因为她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能充分依托生命的内在机制去发展自身,去实现自身。毕竟教师的“教”作用只在于帮助、成全学生的“学”,而不是替代,包揽学生的“学”。

用“归一”来取代“二元”的割裂;用“回归本体”来摆脱“主客”的思维窘境,不仅能充分明证了教育的真正主体,也为教师“正位”,更是对传统文化思维的继承与发展。这也许就是生本教育理论生命之基。

二、美德可教吗?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那么按照他的论述,美德当然可以教授。但苏格拉底自认无知,他论证说,因为他无知,所以他不可能教授任何人任何东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悖论:美德是知识,但它是不可教授的。至少苏格拉底不会承认他教授美德。不可教授,那么还有别的手段使美德被人们获取吗?当然有,苏格拉底也给我们最好的例证。他整天流连于雅典的街市,与人们讨论各种关于美德的问题。在谈论中他就象一个助产士那样去接生存在于人灵魂中的思想,帮助人们认识,发现自己内心中固有的善念和美德,引导人们向善,从而助其成为一个完善人格、拥有美德的人。显然,苏格拉底在用助产的方式而非说教的方式使人们获取美德。的确,美德是能够为人获取,人们甚至能够学习美德,但却很难证明我们可以教授美德。所以,美德是不可教授的,尤其是不可以以说教的方式教授。然而,今天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却正在以“上课”的形式向学生教授美德,然后以“考”的形式去检验学生的德行,不知不觉学生德性的真正形成却被简化和忽视了。

其实就在我们教授道德的同时,我们还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道德被解析为体系化,逻辑化的科学的知识,当他以知识的面目呈现于学生时,这种理性化的知识还是原本的道德吗?显然不是:他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道德知识。因此可以说,学校是在教授道德知识,而后再通过考试等了解学生是否已经“知道”了我们教授给他们的“道德知识”,可事实上,学生记住道德知识并不意味学生获得了道德,毕竟“知道”某条道德条律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就具有了相应的德性!而且这些靠记忆所得的道德条律对他们具体的行为并没有绝对的指导意义,他们依然会顺其本性去做他们要做的事。

由此可见,我们的学校德育必然低效,低效的原因不仅在于灌输、训斥、说教类似这样的方法上的错误,更在于德育真正基础——良好的教学—学习生态的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的失落。道德的形成离不开美好的生活,生活是道德的根基之源,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学校德育脱离儿童生活,这应该也是无可争议的。其实,最初的德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与生活是完全融为一体的。正所谓:担水劈柴皆是道,举手投足皆教育。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可言说的道德,人们往往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去感悟它们,从而构建自己的道德体系。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追求道德,没有强制,没有灌输,没有说教,一切都是自主和愉悦的。但是随着制度化教育的产生,学校教育与生活开始分离,德育也随之远离生活,施教者把人类形成的传统美德解析成空洞的道德条律,并把这些抽象的行为规定强加给受教者。这时失去生活根基的德育也就演变成了课室里枯燥无味的说教,充斥着压抑,强制,痛苦和虚伪,当然也就伴随着无效的结局。因此要克服道德教育与儿童生活相脱离的状态,只有让儿童置身于道德生活的自然之境中,育德于生活中,对其学习、交往以及各种生活境遇做出合理指导,使他们获得知识的乐趣并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从而提升道德境界。简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道德的生活中而获得道德。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校中过上道德的生活呢?

生本教育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方法:那就是依托学生内在的生命机制,建立美好学习生活的教学生态。“学习生活作为儿童生活的基本的、核心的部分,是儿童天性得以启动和发展,形成美好本性的摇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自在德性及其未来走向,并借以迎接社会对儿童道德成长的进一步要求。” [2]在美好的教学—学习生活中,儿童会在不经意中自然形成了许多美德。诸如:自信、友爱、乐观、热情、进取、公正等等。这是因为,生本化的教学生态:美好的教学—学习生活使儿童获得了尽可能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最大限度的调动了他们情感的积极性与求知的主动性,使他们得以在生命的舞台上展示自我的美,同时欣赏他者的美,就在这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在这美好的学习生活中,素朴的,毫无功利的德性就融入了他们的本性,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无需苦口婆心说教,无需蛮横无礼的强制,儿童在美好的教学—学习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了道德,在这良好教学生态中孕育出的道德将融入他们的本性并影响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和行为。美好的`教学生态,成就美好的道德,成就美好的人,成就美好的生活,这确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前景!

三、 教师能做些什么呢?

我从来没有如此地怀疑过教师的作用!教师能做什么?想想总让人有些沮丧:很多时候我们居然是在教学生的本能,教他本来就会的东西。可是,我们一直以来都习惯于以教者自居,并无限扩大自己的职业功效,我们的口头禅或或者应该说是我们的自勉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证明。于是我们费劲心机的研究教法,从教学内容到时间的安排,从诗意的语言到优美的教态,我们力求把“教”达到科学化,技术化的完美的同时,却把本属于学生学习和求知的课堂成了我们教技表现的舞台,我们对于自己的越位和失职却浑然不知。何其不幸!事实上,这种外在于学生的“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是学生学习的干扰。就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吧:院子里几个小朋友拿着一根跳绳,他们想玩跳绳的游戏。我,一个成年人,理所当然我要教他们玩。于是我很费劲教他们游戏的规则并不停给他们做示范,结果却变成了他们牵着绳子而我在跳绳,与我的初衷截然相反,原本是他们要玩跳绳!后来,我放弃了教(实在是无能为力),然而他们却以他们的方式解决了规则问题,而且玩得很开心,很尽兴。显然,我的“教”既没有让孩子们学会任何规则,也没有达到玩的目的。反而成了他们的干扰,反而使他们失去玩的乐趣,我对“教”的自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那么该怎样去改变这种“教”的尴尬呢?我首先想到了“留白”这个词。中国古文化是比较崇尚空白的,古诗有云:不到处皆诗。中国画也非常讲究布白,总会在画里留下那么一片空白,这空白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遗憾,反而引起人的无限的遐思,从而增加了画的整体与和谐之美。那么,我们的教是不是也该借鉴“留白”,不要执着于完整知识的教授,把我们要教的知识留出来,少教甚至不教,留给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去探索,去感悟。要知道只有深入他们内心并融入他们生活的知识才是属于他们的知识。因此,留白,留白,再留白,只有我们留出越多的空白,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施展生命的智慧。其次,我想到的是,我们在“教”中应创设一个展示知识的原本面目的情境。这个情境能把生活世界的知识与科学世界的知识联系起来,让那些经过逻辑分析,抽象的、系统化的知识在这个情境中能显现出它最原初的,生活的摸样,于是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个情境中,从自己生活世界中的知识去认识、领悟科学世界的知识,使科学的知识成为于自己的自身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惯常靠“教”的科学的知识才能与学生的生活和生命产生联系,他们将内在于学生并能为学生所用,他们与考试无关,他们只为学生更好的生活做准备并成为学生的不可言说的智慧。最后,我想到的就是行不为之教,把学交付给学生,安守做一个生命的牧者,欣赏生命的成长,观看生命之花的绽放,于生命中感受自然和生命的美。

四、结语

不论是西方后现代哲学所提倡的口号“回到事物本身”,还是中国禅宗的精髓要义“重现本来面目”,其主旨都是要克服主体与客体分立的二元思维。他们都在致力于寻找事物的本源、本相,没有主客、没有是非、没有彼此的对立,一切都处于本源性地同一之中。生本教育理论提倡“回归本体”,归一的研究方法与他们有类似之处。因此可以说“归一”,既能与古老的中华智慧息息相通,又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思辨成果站到了同一思想高度,也更是对二元思维方式的超越。在对“本体”的追问中,我们能更明晰问题的矛盾所在,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思维局限所在,也就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教育现象中的问题。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11

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的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 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生命、生存、生活,对我们来说,生命是根本,没有生命,谈何生存呢?而生存是关键,没有了生存作基础,生活就不能称其为生活了。生活也恰恰是我们拥有生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三生教育”的学习,让我们对学习更加激情昂扬。生命是宝贵的,能生存是幸运的,生活是艰难的。了解了“三生”的意义,我们才会努力为自己的人生而奋斗。

生命是万物之根本。

生命教育,是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的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因此,珍爱生命、珍惜时间成了我们人生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从珍爱生命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自己本身应该具备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珍惜自己的生命。承认现实,接受真实的自己,善待自己;喜欢自己,接受成长中的自己,在发展中求完美;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体现自我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不然白来人世走一周,那多么遗憾啊。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得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善待生命。生命是平等的。

生存是一个人生命的继续,是一个人适应环境的关键。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也许我们能在大千世界中存在,这确实是件幸事。既然自然赋予了我们生命,那我们就得体现出我们存在的价值。为了能继续的存在,我想我们必须趁着年轻就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只有这样才不会在自然的优胜劣汰的变更被打败。

孟子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就是像冷开水冲的果汁一样,开始的几口,果汁没有完全溶化,便带有丝丝的苦味;过一会儿,果汁基本上溶化,开始有了原味;喝到底的时候,果汁全部溶化,甜味会让你从头爽到脚。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们也不能被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困难所打到,要以迎难而上的坚定态度活下去。

生活是种方向,也是目标。无形中牵引着我们向前迈进。睁开惺忪的睡眼,闻到阵阵香味的早餐;干净街道旁的青青碧草;困惑时朋友的援手,都让我们想到了感谢,感谢父母的关爱,感谢小草为环境增添了优美,能让我们更舒适地生活,感谢朋友之谊……

生活需要我们诚心对待,用心去感悟生活的意义。风雨来了,要守住门。苦难来了,要守住神。面对日常生活的消解,要守住诗。面对夜夜来临的黑暗,要守住灯。这样我们才可以禁受住生活的磨练和考验,使自己变得更坚强,更好地面对生活。

学习“三生教育”,让我体会很多。生命是万物之根本,有了生命,才会有快乐和幸福;有了生命,才会有希望和梦想;有了生命,才会有奋斗和你努力;有了生命,才会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了生命,才会有执着和信仰;有了生命,才会不断的超越自己。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

与此同时,让我们热爱生活,感受生命,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力,珍惜这份权力,也是我们的使命和职责,生活是快乐之本,生命,那是自然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生存,则是去展现宝石的价值。尽情地享受美好的人生,在生活中寻求人生的真谛,人生的价值也将得到完美的体现。

我们要珍惜生命,努力的生存,让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12

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后重修,增加内容很多。做老师就应该是懂法、守法的老师。因此,利用空余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作到既教书又育人,为培养新一代而作出最大的努力,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是在对我国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指导和保障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与准则。法律将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并重点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问题作出了规定。新法律着力建立和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各项制度,在很多方面有创新、有突破,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程,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上的重大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为学校办学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新《义务教育法》中,四处提到特殊教育,充分体现了这届政府人文化的关怀和亲民的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升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让这些有残障的孩子、这些家庭看到希望,看到党对他们的这种关怀。从这一点上看,新《义务教育法》凸显了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教育工作者感到振奋和欣慰。学习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新《教育法》真正以人为本,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这是我通读新《义务教育法》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新《义务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新的《义务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这三个基本支点,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却非常关键。”

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在实施新《义务教育法》过程中,我有这样的思考。

目前,整个社会对考学越来越重视。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的中学, 很多家长不惜重金买学区房,北京的一个妈妈甚至花十万元买了个门洞,为的是孩子有个好学校上。再有就是家长为了孩子能择校,周六、周日给孩子报很多班,为的是拿这证书和那证书,使他们成为进中学的敲门砖。心得体会

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择校热”等新问题,新义务教育法明确“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我相信在新法的保护下,每个孩子都会受到同等的教育的。

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在《义务教育法》中都有了明确的说明,我相信教育将走上规范的法制化的道路。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13

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后,收获很多,感受很多。在20xx年,能够这样清晰的感受到国家在未来10年对于教育的整体规划方向,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明确自己国家的教育特点和方向,改变观念,适应潮流,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基础。

从纲要上看,未来中国10年,教育大方向不变,在目前基础上做一些改革。某些改革,很有前瞻眼光的南校区里已经在试行或者考虑中了。作为教师当中的一名,理所应当为改革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来艺术文学系刚刚一年,对于很多情况,也还在熟悉之中。目前来看,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较差,很需要老师来调动。现在的情况是,动手能力差,听课可以,让写就写不出来。正常一周一次的作业,在他们那里,两周能完成一个就不错了。

到底怎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起来呢?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主要是针对我们系):

一是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有的学生文学功底不够,还不了解如何去看书看电影。可以增加“一起看书,一起看电影”这个环节。也就是所谓的讲书和拉片子。到后来,发展到让学生来主讲,看看能讲出来多少,刺激一下。

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量。不读书,就写不出来好东西,这是必然道理。现在的学生心里浮躁,看不进去书,就需要强制手段去读书。因此建议增加阅读课,老师开书单,定期进行面试,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种课不需要上课讲述什么,让学生看书就可以,写读书笔记。阅读课的成绩与专业课相同,学分一样,学生就必须认真对待了。这实在是无奈之举。现在也给开书单,但是因为不记入期末成绩,学生就偷懒不看。

三是定期进行作品竞赛,建议学校给系里增加一点这样的奖金。每个学期,在每个班级里选出两名最优秀的作品(歌词、舞台小品、影视小品均可),进行物质奖励。没竞争,也就没动力。奖学金奖励的是总体的学科成绩,再有个专业成绩的奖励,学生就会加倍努力了。这次系里举办的作品展示,就特别好,参加展示的同学,都会觉得很骄傲。像这样的活动,期待以后多举办。

另外,现在招生比较困难,考生素质不高,学苗不好。现有的4个年级的学生,一年比一年数量少。今年来考试的学生,好多是为了多弄几个保险才来的。真的喜欢文学,想考文学系的不多。但是这样的考生在全国肯定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宣传得好,学校教育上去了,出名了,就一定能招来好学生。

最近学校在商讨在附中开设专业课的事情,知道了之后很兴奋。这无疑是在为我们自己培养后备力量。毕竟文学专业需要文学功底,需要对文学的热爱,早点培养这样的好苗子,对我们是非常有好处的。也希望能在社会上多造成一些影响,多宣传,如果有这样的培养学校,老师们去给上上课也非常好。

关于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行动,百万市民进校园,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对于文学系,我觉得可以着眼于中小学生,在他们当中培养文学爱好者。如果让他们来校园不方便的话,可以跟一些中小学达成协议,老师们定期去给学校的文学社上课,当然,我们的在校生也可以去,顺便培养一下他们的实践能力,侧面督促他们的学习动力,也是非常好的。

艺术文学是个很好的专业,很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现在国内影视剧的发展很稳定,也急需优秀的编剧人才。从市场和时代角度说,文学系都不落伍。目前我国在影视文学这块,能做到非常专业的,只有那几个知名的老牌艺术院校。如果南校区的艺术文学系能在新兴同类专业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国家的教育规划,是未来10年的。我们南校区,也应该把眼光定在10年以后,逐渐的,一步一步的,把南校区打造成一个精品校园,有一流水平、一流学科的知名大学。期待中!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14

通过学习教育《教育纲要》,我们充分感到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纲要说得很全面、很具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必先强教育,民族振兴必先教育振兴,教育也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提出教育总体战略,深化教育发展任务,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保障措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深远规划。

一、立足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纲要》提出,今后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自己做为一名老师,责任重大,把教学当做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我一直的追求,今后自己要更加努力,不辜负学校领导的信任,家长的委托,要更加刻苦地备好课,讲好课,做一名领导信任的员工、家长放心的老师。

二、从我做起,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

《纲要》关乎国家命运,关乎百姓幸福,更关乎我们教师前程。于公于私、于国于家,我们都有必要学习好《纲要》,掌握好精神,努力工作,奋力拼搏,为《纲要》的顺利实施,为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1、认真学习,既要学习《纲要》全文,也要学习相关实施细则,以便明确目标和任务,了解步骤和措施,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2、从我做起,不断学习。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育能否真正得到发展,关键的因素在人。《纲要》专门有一章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规划,这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鞭策。对照《纲要》要求,我们惟有不断学习,努力进取,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需要。固步自封、得过且过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每位教师都必须有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否则,优胜劣汰,必将遭到无情的淘汰。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事业有了希望,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有了希望。愿我们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开拓着我们丰富而完美的人生!

有关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锦集 篇15

读教育名著,让我感觉收获了很多,对于读教育名著也有了一次看法,先写来大家共享。

学习教育名著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最终目的是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此,学习应当是“研读”,应当“求甚解”,并且把研读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我认为研读教育名著的原则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生动有趣与治学严谨相结合。研读教育名著的全过程可以包括“读、议、盛写、用”等几个阶段。

读。初读教育名著我先选择那些有生动情境、丰富事例而又蕴涵深邃思想和崇高精神的著作,继而选读理论性抽象性更强的其他著作。自读的时候,应当浏览、细读、精读、摘抄、记忆相结合,并采用表格、提纲、心得、批注等形式作好读书笔记。一般说来,研读的过程中应当安排适当的专家辅导,帮助教师梳理名著的基本观点,提炼其思想精髓,解释疑点难点,介绍背景材料。必要时也可围绕名著读一点介绍性的辅助读物。

议。研读教育名著可以个人进行,但最好是有组织地以培训班或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共同进行。研读过程中的“议”——交流和讨论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组织的议可以做到时间固定、主题确定、提前准备,提高议的质量和效益。“议”也可以包括辩论。辩论不仅能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而且能把不够成熟的思想观点在讨论中炼成真金。

剩即把从研读教育名著过程中获得的理论、思想、观点与自己过去和现在的认识、做法相对照,进行反思、分析、解剖,判断正误优劣,把成功的经验上升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性认识,或找出失败的原因,确定改进工作的方向、途径和措施。这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之间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

写。研读过程中的“写”,除了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体会外,更重要的是写论文、研究报告或经验文章。写,不仅能把读书、交流、反省过程中产生的点滴思想条理化、层次化、系统化,而且能促使读者把原来没想清楚的问题进一步想清楚,能帮助读者产生新的想法。

用。研读教育名著过程中,教师个人或小组可以把学得的理论、思想、观点用来指导小型课题的教育科研活动,改进学科教学、班队工作、课外活动或管理工作等。这种课题研究可以是验证性、完善性、移植性的,也可以是创新性、反驳性、颠覆性的。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运用从名著中学得的理论、思想、观点,比让教师自发地运用要好得多,因为前者更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强制性、效益性,更能体现研读的成果,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