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焦裕禄》观后感心得体会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看完电影《焦裕禄》后,深受感动,有许多感悟: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心得体会

第一幕:焦裕禄到南考县,第一次开党会,就说了一句话:“我建议我们同志到火车站去看一下。”与会同志到火车站后,看到大雪纷飞的晚上,大部分乘客坐在火车站外面露天的台阶上等火车。雪片落在他们身上,他们也无动于衷,气氛一片死寂。看到这里,观众们也许心痛不忍,哪怕给这群人支个临时帐篷也好啊!然而,焦裕禄反思的却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背井离乡,我们火车站的救济物质堆积如山为什么没有派发下去!难怪老百姓都要离开生养多年的乡土。

悟:当面对老百姓的疾苦时,光有触痛的眼泪是不够的,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苦痛根源才是关键。

当然,当面对百姓疾苦时,连触痛的眼泪都没有,那就是麻木不仁了。爱民的情结是为民的助动力。

第二幕:听到村长女儿说大学生已到火车站,因受不了南考县的艰苦生活条件准备离开时,焦裕禄忍受着病痛追到火车站。赶上了大学生,向他递上了一袋南考县的乡土时,说“我来的急,没有什么礼物,只有我们南考县的一抔乡土送给你。”

悟:这一幕也许大家并不陌生——《西游记》里面,唐太宗送玄奘西行时,送上的离别酒里面就掺有一抔乡土。唐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回到了故土长安。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汉武帝刘彻就送了他一袋乡土。张骞游历西域各国,历经无数磨难,甚至当过匈奴俘虏。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重创匈奴后,张骞才得机会逃脱。回到长安时,已经是二十七年以后了。

所以,剧中焦裕禄望着远去的火车几近绝望时,转头发现大学生“回来了”,想留住人才:留人不如留心。

第三幕: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村长的腿让牛给拱伤后,梦中不断呼喊焦裕禄的名字。 于是村长儿子跑到焦裕禄家里,将正在病痛中的焦裕禄从床上叫了起来。焦裕禄又忍着病痛,冒着倾盆大雨跑到村长家里去看望村长。

悟:也许好多人看到这一幕觉得有做作之嫌。我却要为《焦裕禄》辩解的是:当老百姓对我党同志提出一些并不合理,几近荒唐或尴尬的要求时,我们该怎么应对?我想,学习焦裕禄是无可厚非的,他在教我们认真对待人民心声,合理的或不合理的,甚至近乎荒唐或尴尬的。xx同志不曾就应某运动员的要求在其篮球上签上了总书记的大名吗。这里包含的更深层次东西是“认真对待人民的态度。”这是一种为民、亲民的作风。

第四幕:为了解决基层干部营养不良的问题,他冒着破坏“统购统销”的政治风险,从产量富裕县搞来粮食,拯救了党的宝贵财富——基层干部。事发后,主动承担后果,接受上级检察。

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国家政策是善,党的纪律是善,上级命令是善,人的生命也是善,当这些善恶标准相互冲突时,我们该怎么抉择?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既然无所谓善恶,那么怎么知善,怎么为善?答案在于“意之动”。我们的意念该怎么动?

在国家的“统购统销”政策和党的宝贵财富——基层干部的生命之间,焦裕禄的知善为善之念动向了后者。

他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意之动向,始终是指向民意的。

第五幕:焦裕禄临终前三个愿望:

第一个是要看见南考县种出来的麦子。第二是在死后,能葬在南考县的沙漠里。第三个是看着子女成才懂事。

悟:武则天死后,留了块无字碑,让后人来评说她的功过是非。因为她篡了李家天下,对天下人心总有点欠疚。然则,一个人的人生意义总要等待历史来评说总归是有点遗憾。看看焦裕禄的临终感人行为,再看其一生作为,用人生来诠释人生,不需要历史来装点,活得真实、自在、坦荡而毫无愧疚与遗憾。

怎么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当公平正义的维护者,焦裕禄给了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