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理论学习心得(通用5篇)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 篇1

这一学期中,作为一名毕业班数学老师,我在迷茫中不断的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学习中成长。数学渐渐成了我的精神家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验到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精神滋养。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获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追求。我想:一个充满诗意的和谐数学课堂,就是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也是让数学成为学生精神家园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学年的研修班学习,我深受启发,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自我总结如下: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通用5篇)

1、提高了数学专业修养、师德修养,更坚定了自己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

3、开阔了视野,了解到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了解到课程改革的动态和框架,了解到国内外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提高了对教学科研重要性的认识。

4、拓宽了知识的深、广度。很多一直困惑我们的教学难点、疑点,经指点顿开茅塞、恍然大悟,从中悟出了许多做人、为师、创业的真谛,悟出了许多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所有这些不仅对我目前的教育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今后的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感召力。通过学习,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结合实际工作,我感悟到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的运用:

一、教学中要做到“三个更新”。

1、教育观念要全面更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勇气,破除教师自身权威,充分相信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超越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知识要不断更新。过去常说,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杯水、一桶水。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是远远不够了。教师的知识应是常变常新的清澈的小溪——源头活水,永远具有生命力。为此要加强学习,接受终身教育的观点,不断充实自我。

3、教学手段要更新。要努力掌握并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育实效。

二、工作中要做好“两大转变”。

1、作为教师,教学方法要由单一的注入式向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中切实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倡导并实践的。

2、积极引导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的转变;由封闭式学习向开放式学习的转弯;由独立型学习向协助型学习的转变。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积极培养自学能力。同时通过互帮互学,既可提高学习效率,又可增强合作意识及协作精神。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之余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个人的业务素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学习到的经验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指南,并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在工作中加以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在数学的天地里求索,在诗意的讲台上耕耘,在优美的教学中享受数学的快乐。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 篇2

9月12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学课标、通教材教师全员培训” 迎泽区的薄老师对课标的精彩解读,让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谈谈我肤浅的理解: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人研究。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部分,又作了这样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施开放性教学,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思考,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上学期,我们有幸参加“少教多学灵动课堂”活动,聆听了两位老师颇有质量的课,感受颇深。下面我将结合活动中所听的几节课,结合这次的培训活动来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1、倡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

第2 / 5页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进入高年级后,更是什么都想自己独立地试一试,干一干,这时正是他们的个性与创造力萌发和发展的好时机。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如果你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取他们提出的建议,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崔老师在教学《白鹅 》一课时,抓住漫画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找中心句把书读薄,还有他扎实的字词教学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讲得生动有趣,学生配合默契 。

2、珍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呈现出千差万别、色彩斑斓的审美情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千万不可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如李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围绕重点词“不可估量”进行教学,一堂课以读代讲,注重学生读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而且注意了教学资源的整合。 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

通过培训,我还明白了语文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境,阅读课文也是语文的实践活动,然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仅是阅读,借助课文内容和情境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来说,显得更加重要。语文课主要应该由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构成。要让学生通过听听、读读、背背,动嘴说说,动笔写写,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运用的能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就如专家说的那样,给孩子一百分的作文那又如何?只要孩子愿意学、乐学,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今后,我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积极探讨,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让我们把40分钟上得有活力,上得精彩,上得更有价值,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乐园。“构建灵动课堂 实现教学增值”——这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最终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使语文课堂凸现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示生个性的飞扬。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 篇3

根据自已制定的计划,我认真读了《没有办不好的学校》、《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二本教育理论书,从这两本书中,我认为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教研工作者 ,这两本书让 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条件。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要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数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根本,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当然不应该走上讲台的。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必备条件。按理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其父母相比,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所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教育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老师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把学生教好。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互相打耳光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等等,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失声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使其在智力、情感、一直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影响学生。

第三,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将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襟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通过学习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俱进。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应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仅是教师的特权。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正视现实,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一线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理念的创新,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把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实践;理念更新了,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新时期,作为一个带领学生进入新世纪的的教师,我深深地感觉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和迫切。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融合东西方教育模式,培养既有西方人才模式:知识面宽、有创造力、有适应性、有独立性、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具有东方人才模式: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较高的知识深度、较强的理解水平以及统一规范和集体主义观念的人才。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培养出了一部分的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通过与西方人才的比较,我们发现,应吸收传统和西方教育理论中的精髓。

既要肯定传统理念中的优秀的部分,还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既要认识到西方教育理念中的精华,又能去芜存菁。这样才能培养教育出未来的强者,我们的民族才能更豪迈地屹立于世界东方。新形式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高尚师德修养、专业素养。提高师德修养要做到“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高的专业素养不但包括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还要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还要有较强的人际交往、管理、教育研究能力;同时具备1-2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社会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发展发展很快,教育工作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想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用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才能使我们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认清前进的方向,才能与时俱进。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 篇4

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也谈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必须注意的第二点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而且,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其次,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这就提醒我们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 篇5

有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由此说来,我已不知自己有多不堪入目了。成为一名教师已经很多年了,经验增长了一些,但锐气与进取心也磨掉不少,有时甚至觉得浸在一堆堆的作业、备课本中都喘不过气来了,更别提还有顽劣的学生用他的懒惰和不上进触动敏感的神经。直到我参加了继续教育的学习,为我提高自己打开了一扇窗。

从学习的内容来说,每一个专题的讲座都和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关,既有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又有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尤其是其中还插入了思考题,在学习时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听课,而不是像往常一样,光知道叫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课后的交流也让我深受启发,觉得有这么多的同行参与进来,发现自己困惑的问题也让他们头疼,终于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寂寞和孤军奋战的事。

从学习的效果来说,我觉得学到的东西也能在教学中迅速地应用起来,改善自己的课堂。比如,作文专题那一讲,老师讲了一堂如何打开学生思路的课,当时我就想这样的方法对指导学生的写作真的有用吗?没过几天,讲解单元练习里的一个作文题时,我就大胆地尝试了一下这个方法。那篇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文题是“ 也美丽”,我指导学生先从“也”字入手讨论,再采用老师用过的方法,让学生大胆联想,看他们能想到什么。凡而伟大的等等,平时不怎么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敢于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了。当时我就觉得这种打开思路的方法是值得尝试的,后来看学生的习作,虽然优秀文章仍是寥寥,但至少很多学生知道了应该从哪个角度写,可以写什么,我想这就是学习的收获吧。

其实这次的学习还给了我另一个体会,就是惭愧。当看到别的老师旁征博引,理论结合实际,侃侃而谈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理论积累是在是浅薄得可怜;当看到别的老师洋洋洒洒,或做散文或诗情勃发时,我发现自己的文笔生涩得很;当别的老师激情万丈的时候,我有时却难免会偷偷懒,这一切都让我十分惭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无论是哪一个方面,我都认识到学习是终身的职业。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的确,不学习不进步实际上就是一种退步。也许教师不会是我终身的职业,但学习会成为我终身的职业,如果说,我以前是“日晚倦梳头”,那么从现在起就要“新妇起严妆,事事三五通”了。

初中语文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很高兴大家能够利用工作之余,再次进行个人继续教育。在培训期间,我,积极学习,认真倾听专家讲座,学习与教学相关的教学策略,课前,我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备课;课上,我不断从专家的讲座中汲取知识点,不断向先进理论靠拢;课后,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对比,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吸取精华,并找出本节课与之以往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好的继续应用,失败的找到原因;能积极参加年级间和同科间的各项研讨活动,和各位学员相互交流,真心探讨,共同提高。想想此次培训,自己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受益匪浅,让我在教学中找到了新的成长点。

培训内容以教育理论与技巧,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实施办法及现代教学媒体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以及课题研究为主。培训中根据指导思想以及“听说读写”相结合。充分培养了学员个性特长,有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充分体现了自主、互动、开放地特征。并以学习、实践、科研相结合,采用一体化地学习方式,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

学习期间,每一个专题的讲座都和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关,既有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又有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尤其是其中还插入了思考题,在学习时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听课,而不是像往常一样,光知道叫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课后的交流也让我深受启发,觉得有这么多的同行参与进来,发现自己困惑的问题也让他们头疼,终于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寂寞和孤军奋战的事。

专家们的精辟讲座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指明了一条宽敞的教学之路,让我们在教学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依据,成为我们教改之路上的又一面旗帜,从而确定了教学研究的大方向。通过观看聆听专家们的理论见解,我再一次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不定性,趣味性,可欣赏性,让我再次对研究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认为,一百位教师身上会闪烁着一百个闪光点,他们用广博的知识开阔的思想和眼界,凭着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教材,我们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热心,更加精彩,更加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