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精选3篇)

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篇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进入新世纪,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这是顺应历史潮流、富有时代精神的战略构想,也是推动改革持续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领导干部必须起先锋模范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做到“终身学”,把工作、生活学习化,从而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精选3篇)

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既要成为爱学习、会学习,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推动工作的创新型、开拓型领导干部,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科学方法和生动实践来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开展学习,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活动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一、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政治素质的需要

思想贫困往往源自理论贫困,而理论贫困往往是不学习的结果。面对新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需要;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现实课题;是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的客观要求。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党员干部成熟的标志。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提高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带领人民群众加快发展、推进改革、维护稳定的能力,没有深厚的理论水平是不行的。为此,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并作为自觉的、经常的、不间断的任务来完成,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二、加强理论学习,是保持政治清醒的需要

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理论上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保证。加强理论学习,能够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区分大是大非问题,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供给我们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掌握这一科学理论,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才能避免政治上的迷茫、思想上的盲目。

三、加强理论学习,是适应新形势新的需要

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就必须把握好理论学习重点。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认真学习和遵守新党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学习成效如何,最终体现在学习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上。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良策。

四、加强理论学习,是加强班子建设的需要

人民群众认识共产党人,就是从我们基层班子党员干部的身上认识的。基层党支部班子担负着传达党的政策,带领人民共同致富的责任,这就要求基层党支部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强我们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信念,廉洁奉公,体察人民群众的疾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为民办实事,求真务实,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积极开展“两级党建联创”,为人民选准发展致富的路子。

五、加强理论学习,是树立“三观”的需要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三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树立“三观”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永葆党不褪色,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质所在。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为政之道。

六、加强理论学习,是开展工作的需要。

实践的观点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内容,突出实践特色也是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显著特点。通过日常的理论学习,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要把学习实践活动贯穿于工作始终,理论联系实际,善于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做到宣传工作服务于科学发展,服务于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历史赋予我们党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光荣使命。这使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的考验,因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里重要的是,要努力使我们的方针政策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的需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一旦出现失误又能够通过总结经验较快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是我们党所要求的领导水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借助马克思主义这一望远镜和显微镜,有了科学理论的武装,就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就能够把握现在,预见未来。所以,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样强调:只有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有助于“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我们的最后目的,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奠定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对真理的信仰、科学的信仰。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党内团结的基础,是党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力量源泉。毛泽东十分强调党内要有共同语言,有了共同语言才会有团结的基础。他说,要学马克思主义,才有方法,才有共同语言。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对于我们今天面临着复杂多变的世情和国情来说尤为重要。事实证明,理论的坚定是政治坚定的基础,只有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把握历史的主动,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在各种社会思潮中明辨是非,坚定党的立场;才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中,有力地抵制各种诱惑,防腐拒变,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胜利的今天,党内外却出现了相当严重的理想失落的现象。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国内来说,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在对外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过程中,一些错误思潮的泛起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使许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被严重扭曲,社会上弥漫着腐臭的金钱至上的不健康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风气被毒化,党风政风被严重腐蚀,因而拒绝崇高,嘲弄理想,游戏人生,逐臭追腥,也就成为一种新的时髦。

总之,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应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增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形成人人讲政治、人人讲学习的社会氛围,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伟大事业上来,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篇2

农村党组织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带领农民发展致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从主体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2、从任务上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协调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3、从机制上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勇创佳绩。1、围绕发展生产,带领群众致富创先争优。2、围绕反对封建迷信,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创先争优。3、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科学发展创先争优。4、围绕尊重民主、崇尚法治,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创先争优。

深刻认识创先争优的重要意义: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xx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夯实党执政基础,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提供坚强保证,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内在要求。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以党内民主和谐促进人民民主和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保持党员队伍蓬勃生机、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五、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1月30日

一、xx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扎实推进,必须着重实效,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xx届五中全会肯定了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以后,农村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可喜成果。但是一些地方出现的发展后劲不足、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农村增收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三、xx届五中全会关于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概括)。1、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保证投入的持续增长。2、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样应注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3、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牢记以人为本的主旨。

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篇3

大学行政化”最致命的问题是大学从内里发生糜烂。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行政机构成为学校主导部门,大学内部的所有资源配置,无论是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职称评定、研究课题、教学方案等等,一律由行政官员主导的行政管理系统控制。这样的资源配置方式,“导致大学内部的所有竞争,都变成了对权力的争夺或者向权力本身献媚的竞赛”。教授和教育家被边缘化,大学的机体和灵魂就像烂苹果一样从内向外发生病变。大学教师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迅速改变。20多年前,一位教师被认为不适合教书或者学术前景不佳而被劝改行搞行政是一件很令人沮丧的事,他会觉得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到后来则变得十分荣耀而成为一种主动积极的人生追求。因为他切实地看到当行政干部的好处,他可以掌握一定的资源,他有权管老师、管教授,甚至年轻的科长、处长也可以“很自然地”训斥老教授。大学行政化的过程,是教授的主体地位丧失并蜕变为被统治者的过程。

大学行政权力是怎样获得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的力量的呢?除了行政权力来源于政府的授受外,还在于大学行政权力实际上是行政与学术两种权威的叠加。在大学,谁都知道“教授”名头是个好东西,是一块不可或缺的敲门砖,因此不少行政干部都要想方设法弄一顶教授帽子戴在头上。教授帽代表荣誉,是名;官帽代表权力,是利。教授帽和官帽兼得,那才叫名利双收。于是行政官员便可以占尽所有。他有的,教师没有;教师有的,他全都有。他既是行政领导,也是由此可见,“大学行政化”的一个对应伴生现象是行政管理干部的“教授化、学衔化”,这种情形甚至延伸到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里,结果导致教授学衔泛滥,越来越贬值。

因此与“大学行政化”相并的另一个弊端是行政干部的“教授化、学衔化”所导致的教授价值的稀释、矮化以及大学管理服务和教学科研职能的混同。在当今中国,“教授的滥化”不仅导致这一特定职称严重的的价值缩水,也进一步削弱了大学教授的影响力和作用力,使之更加远离了大学的主导席位,助长了“大学行政化”。“大学去行政化”首先是改革政府对大学的管理模式,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充分遵循大学教育规律,赋予大学合理的、充分的自主权,使大学能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度;其次是改革大学内部的治理模式,由官本位回归学术本位,明确学术主导和管理服务两个系统的职能边界,既要革除教授的官员化,也要革除行政人员的“教授化、学衔化”,让“教授”职称回归其本原意义。

在大学内部,教师的利益要得到保障,教授的地位要切实复归,学术的价值要高过行政权力的价值;校长是教师和教授会遴选出来的,处长、科长等行政岗位完全是一种分工和选择,不再是一种被争夺的异化的权利,院长、系主任、研究所所长等甚至如境外某些学校一样要轮职,就像学生轮流值日扫地一样,而学术的价值则是大学最高的也是永恒的追求。

笔者认为,所谓“大学去行政化”应当结合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整体推进。一场脱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单纯教育改革,很难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