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学习心得(通用5篇)

向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学习心得 篇1

报告中魏书生不止一次地说到他的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两条:民主与科学。那么,我们如何理解魏书生的民主与科学的深刻内涵,进而在工作中努力践行呢?

向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学习心得(通用5篇)

关于民主

魏书生说教学的民主主要有四条:(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2)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3)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4)教学的决策过程要多商量。结合这四条,我个人的理解是:教师学校 的研训工作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提高,三个服务”。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提高全县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本,以提升全县教师队伍的素质为本。以服务于基层学校,服务于基层教师,服务于课堂教学为工作过程。教师学校的工作只有立足基层,才能坚实;扎根基层,才有活力;服务基层,才有生命力。在民主思想指导下的研训教师要把工作职责定位为服务员、引领员、教练员。教育的民主不是一句言之无物的口号,它要求我在工作中去践行、去实施、去实干。教育的民主更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标榜。我们要有甘当绿叶,映衬红花奉献精神;要有愿做基石,成就大厦崇高追求;要有“山不争高自成峰”的职业自信、要有“水因善下而成海”的博大胸怀。

关于科学

科学就是事物的规律。就是经过实践验证的东西。教育的科学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遵循规律,探索共性,形成规范。这一过程就是我们科学工作的流程。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科学性体现在三个操作系统:计划执行、检查督导、总结反馈。反思我们的工作,在研训过程中就要坚持调查研究、立体培训、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的工作原则。具体地说,调查研究:通过下乡调查发现问题,通过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立体培训:集中与校本相结合、全员与骨干相结合、常规与远程相结合、一般与典型相结合。分类指导:研究指导有深度、管理指导有规范、培训指导规划。点面结合:抓点校带一片、抓两头促全员、抓干训促师训、抓管理要质量。

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教育的民主是思想理念,是灵魂。而科学是途径,是工作方法。我们的先人早就提出“君轻民贵”理念;它折射着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精神核心,我们的祖国正在“以人为本”的时代强音中科学发展。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的科学与民主理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

向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学习心得 篇2

把心灵的摄像机对准真善美,教会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使孩子得到心灵的洗礼,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

魏书生说:“民主化与科学化是互为条件的,民主本身就需要科学,另一方面更需要在民主的土壤上生存。没有民主常常找不到科学的方法,即使找到了,也常因缺乏民主而难以实行。”由此可见,班级民主管理至关重要。学生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热情,但这种热情只有善于唤起,才能迸发出能量。学生是老师教学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对象,是直接实践者,也是最权威的评判者。措施是否有效,学生的感受最具体。只有班上建立了民主制度,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当学生的意见真正为教学和班级建设所用时,他们才会有成就感,才会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使决策更有科学性。这样集思广益,人人为集体建设出谋划策,使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形成教育合力,班级自然会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整体大于个体之和”。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未与学生协商,只由老师独立做出的决定,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认为那无非是教师作为管理者的需要而做出的决定,自己只是被管理者,甚至是被束缚者,因而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了教师的对立面,消极应付,使决定的效力打了折扣。而经过学生酝酿讨论作出的方案,既“避免了脱离学生实际带来的较大失误。同时,又获得了学生们自觉、热情的支持。因为学生都有维护自己选定的方案的心理。”(魏书生语)

通过阅读,我深刻体会到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与责任。老师就是给孩子提供服务,要给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服务,要以孩子为中心,牢固树立服务的观念。“没有坏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要琢磨怎样才能发挥它的艺术性,我们要把能走上讲台培育下一代,能传授自己的所学所知而感到自豪和荣耀。书中我也非常欣赏的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当你每做一件极小的事,都能做得如诗如歌,有滋有味,你就能够享受快乐!”。现在让我也这样想:我正在从事着快乐的事业,也正在享受着快乐!

向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学习心得 篇3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是我们所处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力。

●尽管各国倡导的价值观的取向并不一定相同,但将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功能则越来越趋于一致。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要经过一个想错—再想—再错—再想的过程。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成长,教师要有“祝贺失败”的修养。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可能产生的教学模式甚至学校形态的改变,将会成为本世纪教育的最大变革,这一动向已经为许多国家所关注。

同志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调研时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是我们所处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力。

我们现在正生活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一方面,很多危机威胁着人类的持续发展,比如,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之间的人文危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人与自己的心理危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安全危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危机等;但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发展机遇。

20xx年人类刚跨入新世纪的门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商务部共同资助一个研究计划,目的是要弄清楚哪些学科是新世纪的带头学科,70多位一流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是一份480页的研究报告《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类能力》。报告认为,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四个领域是被世界公认的21世纪最前沿技术,每个领域都蕴藏着巨大潜力,而其中任何几项技术的两两融合、三种会聚或四者集成,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效能。

美国经济学家Jeremy·Rifkin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出版,引起人们对以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为核心的产业变革的高度关注。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科学技术将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研探索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在这种背景下,知识型员工将成为核心竞争资源。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教育是重要的武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终要依靠教育,要教育出新一代的人,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公平与质量是全球教育的永恒主题。顺应时代的发展,当代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形成了一股涌动的潮流,关注点相对聚焦。

动向一:

从“全民教育”到“全民学习”

世界银行在“20xx年教育战略”中提出,面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全民学习”目标的提出是在获得入学机会的基础上更强调受教育的结果,有利于在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教育结果的公平。

上个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关注全民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规模,增加入学机会,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本世纪初开始,关注点已从规模扩展向质量提升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制定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概念性文件中曾指出:增加入学机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未带来教育质量和教育针对性的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教育质量危机,大部分发达国家也并没有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举行的“20xx年论坛”也认为:当前,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代表严重不足,那些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减少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国家,也不可能在高等教育阶段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几乎都指向提高教育质量。

动向二:

从以课程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正在成为很多国家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一是全员化发展,即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二是个性化发展,即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与此相适应的是学校的多元化发展。

美国联邦教育部(微博)曾邀请学生代表共同讨论教育改革问题。联邦教育部长邓肯说:“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将难以进步。”在座谈中,不少学生提出,学生应该有更多发言权来评价教师,考试应该更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等。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安德烈·富尔先科宣布,新的联邦高中教育标准草案规定,学生不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学习不同的科目,而且还可自行选择学习不同的课程水平。法国20xx年秋季进入高一的学生已经在按改革后的“新高中”的学业组织模式接受法国的高中教育。用新的“探索课程”取代“定向课程”,对所有学生进行“个性化陪护”,为困难学生开办“学业水平补习班”,学生可以更换“学业道路”,所有学生都可以享受个别辅导,提高学校的自主性。

自20xx年6月开始,韩国首尔定期对全市中小学生的快乐指数作调查。调查内容分四大领域:对学校生活满意度、对家庭生活满意度、对自己满意度及综合满意度,并且公布了调查结果。第一次调查的满意度是62%左右。首尔官方认为,虽然现在满意度较低,但这将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更多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动向三:

从以能力为导向到以价值观为导向

世界各国教育出现的另一个引人瞩目的新动向是,从能力导向朝着价值观导向转变。价值观导向,归根结底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对待社会、国家和世界。

新加坡的教育导向一直随着时代要求不断更新:从1959年起的“生存导向”,到1979年以后的“效率导向”,再到1997年以后的“能力导向”。20xx年9月22日,新加坡教育部长提出让教育系统变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全面教育,更加强调价值观和品格发展,并将之概括为“学生中心、价值观导向的教育”。

法国政府则公布了《共和国学校重建导向规划法》,目的就是建立公正、严格、富有包容精神的学校,使教师在新的德育和公平教育的框架下,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贯彻共和国的价值观。

新西兰从20xx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必须将基础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并明确指出,新西兰的学校应教育学生具有追求卓越、创新与好奇、多样化、尊重他人等八种价值观。

尽管各国倡导的价值观的取向并不一定相同,但将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功能则越来越趋于一致。

动向四:

从知识授受到创新精神培养

学习型组织倡导者彼得·圣吉说:“婴儿学走路,是在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过程中学会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要经过一个想错—再想—再错—再想的过程。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成长,教师要有“祝贺失败”的修养。

各国教学模式的改变几乎都朝着通过探究式学习、实践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方向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xx年可持续发展教育报告《塑造明天的教育》指出,“学习”是指:学习以批判的方式提出问题;学习阐述本人的价值观;学习设想更加光明和可持续的未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学习如何通过实践知识来作出应对;学习如何探索传统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

近日,部分美国教育专家列出以下五种美国未来的教育趋势:一是智慧型的教学方法。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会根据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寻找出学生最佳的学习方式作为实际教学时的方针。比如教师应以学生努力的程度为奖励目标而非学习成果,要把传授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找出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作为主要教学任务等。二是以游戏为基础的学习。哈佛、麻省理工和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些专家提出了游戏可帮助学生学习并增进学习成效的研究成果。三是磨炼不屈不挠、努力不懈的精神。认为失败是儿童成长的最佳机会,让他们学习从失败中得到教训并改进,这项能力会让儿童终身受用。四是家庭作业被质疑。是否真的有必要为了完成这些作业而剥夺了儿童游戏玩耍和家庭欢聚的时间?家庭社交活动和情绪发展与在学校的课堂学习,对儿童来说同等重要。全美已有许多教师及校长支持“没有作业的晚上”(no homework nights),或以某项目标取代家庭作业。五是培养创造能力。应该通过科学、科技、工程、数学学科与人文设计学科的整合,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创意。很多学校开始尝试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印度提出将“高级思维技能”培养贯穿在中学所有学科中,包括理解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强调以应用为基础的问题解决,反对机械学习,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体系,并且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20xx年8月,新加坡教育部勾勒了该国未来所面对的挑战时强调,面对科技和经济形势的改变,下一代不但要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还要懂得创造新的知识,并以创新的手法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动向五:

从信息工具的使用到教学模式的改变

20xx年9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重复提出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邓肯认为,原因在于“教育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工具与技术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最终可能产生学校形态的改变。

20xx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认为,在近期发展阶段,“云计算”和“移动学习”技术将进入基础教育的主流应用;在中期发展阶段,“学习分析”和“开放内容”预期将会在20%以上的教育机构得到应用;在远期发展阶段,“3D打印”和“虚拟远程实验室”将应用于基础教育。

最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一项针对15岁学生数字化阅读技能的调查报告,这篇报告测试了15岁的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信息、解读信息、理解及评估电脑图表等能力。16个OECD成员国以及3个非成员经济体的学生参加测试,结果显示:韩国学生在这方面名列第一。这说明OECD国家十分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

法国特别提出,让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轻松在网络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真正掌握多媒体。20xx年新学期开始,法国的学校为学生提供11项必要的数字化服务。

为了让iPad走进学校,印度发布了一款7英寸的平板电脑,出售给学生的政府补贴价仅为120元人民币左右,这让更多人可以应用它。目前,印度在250所大学已有1.5万名教师接受了这种平板电脑应用于教学的培训。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可能产生的教学模式甚至学校形态的改变,将会成为本世纪教育的最大变革,这一动向已经为许多国家所关注。

动向六:

从单一测评到综合评价

OECD发布的报告《为促进更好学习:评价与评估的国际视角》中称,全球教育系统正将对教师和学校绩效的评估作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以及提高成绩的重要推动力。

教育质量评估关注评估标准、评估体系和评估政策的建设。报告指出,OECD各成员国在学校是否以及如何测试“成绩”两个方面的看法均存在巨大差异。但报告建议,评估要采取全面综合的方法,使其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评估的重点应放在改进课堂实践,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尽早参与以及将学生置于核心。

OECD目前已开发出新的测试工具,被称作“OECD面向学校的测试”,是基于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英文缩写)测评开发而不同于PISA的面向学校的测试,旨在测评学校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的情况,以帮助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综观世界各国,美国联邦政府已投资3.5亿美元支持各州创立更加综合复杂的评估体系,不仅用于发现问题,更用于为教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提高学生学业成就。英国从20xx年3月31日开始,每所中学的GCSE考试(即学业水平考试)结果要向社会公布,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总体学科表现和学校教学状况,同时也为孩子选择更适合的学校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提高质量是全球教育共同的话题,而关注点相对聚焦:以全民学习为重点——教育质量,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以价值观为导向——教育目标,培养创新精神——教育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模式,教育质量的评估——教育结果。这些都对我们实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的目标提供了借鉴。

向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学习心得 篇4

陶西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会长、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教育学会顾问。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是我们所处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力。

●尽管各国倡导的价值观的取向并不一定相同,但将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功能则越来越趋于一致。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要经过一个想错—再想—再错—再想的过程。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成长,教师要有“祝贺失败”的修养。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可能产生的教学模式甚至学校形态的改变,将会成为本世纪教育的最大变革,这一动向已经为许多国家所关注。

同志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调研时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是我们所处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力。

我们现在正生活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一方面,很多危机威胁着人类的持续发展,比如,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之间的人文危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人与自己的心理危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安全危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危机等;但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发展机遇。

20xx年人类刚跨入新世纪的门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商务部共同资助一个研究计划,目的是要弄清楚哪些学科是新世纪的带头学科,70多位一流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是一份480页的研究报告《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类能力》。报告认为,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四个领域是被世界公认的21世纪最前沿技术,每个领域都蕴藏着巨大潜力,而其中任何几项技术的两两融合、三种会聚或四者集成,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效能。

美国经济学家Jeremy·Rifkin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出版,引起人们对以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为核心的产业变革的高度关注。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科学技术将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研探索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在这种背景下,知识型员工将成为核心竞争资源。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教育是重要的武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终要依靠教育,要教育出新一代的人,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公平与质量是全球教育的永恒主题。顺应时代的发展,当代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形成了一股涌动的潮流,关注点相对聚焦。

动向一:

从“全民教育”到“全民学习”

世界银行在“20xx年教育战略”中提出,面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全民学习”目标的提出是在获得入学机会的基础上更强调受教育的结果,有利于在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教育结果的公平。

上个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关注全民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规模,增加入学机会,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本世纪初开始,关注点已从规模扩展向质量提升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制定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概念性文件中曾指出:增加入学机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未带来教育质量和教育针对性的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教育质量危机,大部分发达国家也并没有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举行的“20xx年论坛”也认为:当前,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代表严重不足,那些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减少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国家,也不可能在高等教育阶段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几乎都指向提高教育质量。

动向二:

从以课程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正在成为很多国家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一是全员化发展,即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二是个性化发展,即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与此相适应的是学校的多元化发展。

美国联邦教育部曾邀请学生代表共同讨论教育改革问题。联邦教育部长邓肯说:“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将难以进步。”在座谈中,不少学生提出,学生应该有更多发言权来评价教师,考试应该更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等。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安德烈·富尔先科宣布,新的联邦高中教育标准草案规定,学生不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学习不同的科目,而且还可自行选择学习不同的课程水平。法国20xx年秋季进入高一的学生已经在按改革后的“新高中”的学业组织模式接受法国的高中教育。用新的“探索课程”取代“定向课程”,对所有学生进行“个性化陪护”,为困难学生开办“学业水平补习班”,学生可以更换“学业道路”,所有学生都可以享受个别辅导,提高学校的自主性。

自20xx年6月开始,韩国首尔定期对全市中小学生的快乐指数作调查。调查内容分四大领域:对学校生活满意度、对家庭生活满意度、对自己满意度及综合满意度,并且公布了调查结果。第一次调查的满意度是62%左右。

首尔官方认为,虽然现在满意度较低,但这将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更多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动向三:

从以能力为导向到以价值观为导向

世界各国教育出现的另一个引人瞩目的新动向是,从能力导向朝着价值观导向转变。价值观导向,归根结底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对待社会、国家和世界。

新加坡的教育导向一直随着时代要求不断更新:从1959年起的“生存导向”,到1979年以后的“效率导向”,再到1997年以后的“能力导向”。20xx年9月22日,新加坡教育部长提出让教育系统变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全面教育,更加强调价值观和品格发展,并将之概括为“学生中心、价值观导向的教育”。

法国政府则公布了《共和国学校重建导向规划法》,目的就是建立公正、严格、富有包容精神的学校,使教师在新的德育和公平教育的框架下,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贯彻共和国的价值观。

新西兰从20xx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必须将基础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并明确指出,新西兰的学校应教育学生具有追求卓越、创新与好奇、多样化、尊重他人等八种价值观。

尽管各国倡导的价值观的取向并不一定相同,但将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功能则越来越趋于一致。

动向四:

从知识授受到创新精神培养

学习型组织倡导者彼得·圣吉说:“婴儿学走路,是在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过程中学会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要经过一个想错—再想—再错—再想的过程。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成长,教师要有“祝贺失败”的修养。

各国教学模式的改变几乎都朝着通过探究式学习、实践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方向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xx年可持续发展教育报告《塑造明天的教育》指出,“学习”是指:学习以批判的方式提出问题;学习阐述本人的价值观;学习设想更加光明和可持续的未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学习如何通过实践知识来作出应对;学习如何探索传统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

近日,部分美国教育专家列出以下五种美国未来的教育趋势:

一是智慧型的教学方法。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会根据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寻找出学生最佳的学习方式作为实际教学时的方针。比如教师应以学生努力的程度为奖励目标而非学习成果,要把传授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找出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作为主要教学任务等。

二是以游戏为基础的学习。哈佛、麻省理工和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些专家提出了游戏可帮助学生学习并增进学习成效的研究成果。

三是磨炼不屈不挠、努力不懈的精神。认为失败是儿童成长的最佳机会,让他们学习从失败中得到教训并改进,这项能力会让儿童终身受用。

四是家庭作业被质疑。是否真的有必要为了完成这些作业而剥夺了儿童游戏玩耍和家庭欢聚的时间?家庭社交活动和情绪发展与在学校的课堂学习,对儿童来说同等重要。全美已有许多教师及校长支持“没有作业的晚上”(no

homework nights),或以某项目标取代家庭作业。五是培养创造能力。

应该通过科学、科技、工程、数学学科与人文设计学科的整合,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创意。很多学校开始尝试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印度提出将“高级思维技能”培养贯穿在中学所有学科中,包括理解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强调以应用为基础的问题解决,反对机械学习,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体系,并且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20xx年8月,新加坡教育部勾勒了该国未来所面对的挑战时强调,面对科技和经济形势的改变,下一代不但要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还要懂得创造新的知识,并以创新的手法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动向五:

从信息工具的使用到教学模式的改变

20xx年9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重复提出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邓肯认为,原因在于“教育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工具与技术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最终可能产生学校形态的改变。

20xx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认为,在近期发展阶段,“云计算”和“移动学习”技术将进入基础教育的主流应用;在中期发展阶段,“学习分析”和“开放内容”预期将会在20%以上的教育机构得到应用;在远期发展阶段,“3D打印”和“虚拟远程实验室”将应用于基础教育。

最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一项针对15岁学生数字化阅读技能的调查报告,这篇报告测试了15岁的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信息、解读信息、理解及评估电脑图表等能力。16个OECD成员国以及3个非成员经济体的学生参加测试,结果显示:韩国学生在这方面名列第一。这说明OECD国家十分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

法国特别提出,让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轻松在网络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真正掌握多媒体。20xx年新学期开始,法国的学校为学生提供11项必要的数字化服务。

为了让iPad走进学校,印度发布了一款7英寸的平板电脑,出售给学生的政府补贴价仅为120元人民币左右,这让更多人可以应用它。目前,印度在250所大学已有1.5万名教师接受了这种平板电脑应用于教学的培训。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可能产生的教学模式甚至学校形态的改变,将会成为本世纪教育的最大变革,这一动向已经为许多国家所关注。

动向六:

从单一测评到综合评价

OECD发布的报告《为促进更好学习:评价与评估的国际视角》中称,全球教育系统正将对教师和学校绩效的评估作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以及提高成绩的重要推动力。

教育质量评估关注评估标准、评估体系和评估政策的建设。报告指出,OECD各成员国在学校是否以及如何测试“成绩”两个方面的看法均存在巨大差异。但报告建议,评估要采取全面综合的方法,使其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评估的重点应放在改进课堂实践,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尽早参与以及将学生置于核心。

OECD目前已开发出新的测试工具,被称作“OECD面向学校的测试”,是基于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英文缩写)测评开发而不同于PISA的面向学校的测试,旨在测评学校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的情况,以帮助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综观世界各国,美国联邦政府已投资3.5亿美元支持各州创立更加综合复杂的评估体系,不仅用于发现问题,更用于为教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提高学生学业成就。英国从20xx年3月31日开始,每所中学的GCSE考试(即学业水平考试)结果要向社会公布,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总体学科表现和学校教学状况,同时也为孩子选择更适合的学校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提高质量是全球教育共同的话题,而关注点相对聚焦:以全民学习为重点——教育质量,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以价值观为导向——教育目标,培养创新精神——教育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模式,教育质量的评估——教育结果。这些都对我们实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的目标提供了借鉴。

向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学习心得 篇5

目前,我又一次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这次的学习,对于一个从事教育的我再次豪情满怀、热血沸腾,对祖国的教育事业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和久久的希望,从而对我国目前的教育和未来教育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充满了责任感和事业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我个人更大贡献。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我一定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

今后我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甘为人梯,甘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