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心得体会(精选18篇)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1

5月22日,这是个世人永远铭记的日子,两位国之脊梁永远离开了我们。一位是“心怀一稻济世,但求万家粮足”的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另一位则是“侠志披肝沥胆,永怀医者仁心”的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先生。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国士无双,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拓奋进、砥砺前行。

袁隆平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国士无双是人生耐得住寂寞,在稻田中奉献一生,守住中国人的铁饭碗。“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为不让受苦挨饿的饥荒苦难再次出现,让中国人端牢“饭碗”,他牢记三个任务:实现超高产、种植海水稻、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工作,日复一日下农田做实验。在实践基础上,以过人胆识和科学眼光投身基础科研事业,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筑牢中国农业之基石,成功实现第三代杂交水稻晚稻亩产911.7公斤,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让杂交水稻造福全球,让禾下乘凉梦照进现实。他鼓励年轻人要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将年轻的自己投入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在强国征程中写下精彩的一笔。承蒙袁院士之恩,在未来,作为后备力量的我们,必是以知识为应用基础、汗水为苦干实干、把握好经验升华的思想火花、顺应时代大潮尽我所能,不惧人生路漫漫、尘世车马喧,独守一方地、淡泊志弥坚,愿得一斛黍、消弭天下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国士无双是以学投戎攻难题,军人本色护国民健康,守住中国人的医无忧。“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从医七十余年,救治近两万肝胆病人,在工作中争分夺秒去奉献,那是生命终点的.意义。他是一代医界传奇,深受病患爱戴,悬壶桃李满天下。他曾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他勇闯生命禁区,带领同伴不断突破,创造性地提出“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界的难题,拯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他时刻为病人利益着想,在日常行医过程中,主张为病人节约,最大限度地为病人减轻负担,每每看望患者,也总是先把双手搓热,然后才跟患者接触,他检查时主动拉上屏风,还会帮助患者掖好被角,用“父母仁心”在人生中写满“拯救”二字。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离黄泉。他的精神将会永远砥砺代代医者,不忘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团火,游刃于病魔、刀除患精准,誓言从不悔、冰心在人民。

年少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我们将牢记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心当在人民,医难无可挡。致敬“医食无忧”的守护者,以吾辈之青春,捍卫我盛世中华。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2

在学院团委的组织下,我观看了影片《袁隆平》。“争争就能赢,试试就能行,说不定就会有机会…”袁隆平爷爷从发现第一棵杂交水稻开始经历了几多挫折:来自上级的反对、同行的不屑、学生的不解、经济的拮据、亲人的分离……但他始终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投身育种工作,躬耕田野,死而后已。

我们青年一代应继承袁爷爷的遗志,扎根田野里,耐得住寂寞,心中有追求、脚下有行动,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3

观看了《袁隆平》这部电影,使我对袁隆平院士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只从电视上看到过他获奖的镜头,看到的是一个皮肤黝黑的老爷爷,没有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成就,由衷地对他产生敬意。是啊,一个科学家能如此的专注,潜心研究出一种成果,从而造福了广大的老百姓,这就是他的人生价值。在他的努力下,终于研究出优良的水稻品种,产值每亩上千斤的好收成,实现了自己的宏伟志向!现在的我们应该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努力,那怕是收获甚微,那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所以我们应以次为契机,好好反省自己多在工作上下点功夫,比什么都有意义!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4

袁隆平爷爷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我们的民族能够延续,英雄不断涌现,我想最难得可贵的就是许多像袁老这样的国之大者,在我们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

以前觉得只要他们活着,甚至都不需要做什么,我们就永远有底气,反正还有他们在。但现在他们累了,作为时代接班人的我们,要把薪火递下去,把担子挑起来。等到去见他们的时候,我们也能仰着头说:“我们没有辜负,我们继承了光。”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5

就在四天前,“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许多人沉痛哀悼,外交部称,袁老逝世是世界的巨大损失。许多人,知道袁隆平这个名字,还是在中学的英语课本里,人们知道袁老的禾下乘凉梦,人们见到袁老的荣誉与面对大众时的欢笑,但在观看过袁隆平这部电影之后,我更能领会到,方得始终的道理,袁老巨大成功的背后是经历了多年的艰辛与汗水,他也曾痛苦过,失落过,遭人嘲讽过,但无论是多么大的打击,都没能击垮这位心智坚定的国之脊梁,他用自己佝偻的身躯建造了一座通向没有饥饿的乐园的桥梁,而我们这些后浪则更应该接过袁老留下的火种,更加奋不顾身的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及人类的进步中。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6

我们都好像和袁老有一面之缘,在课本里,在饭桌上,在人间里。今天,我们用观看电影的方式缅怀袁隆平爷爷。

银幕中的爷爷:与妻子分别二十年,再见面已年过半百;在海南研究十余年,研究成果却一直止步不前;长时间没有研究成果,经费被停,被泼各种冷水。

但银幕外的我们,看到的不是他的放弃,而是他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孕育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是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喜看稻菽千重浪,在卓越的功勋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他作为90后的朴实可爱:他生活简单,衣着朴素;他多才多艺,拉小提琴,英文流利,游泳健将;他幽默风趣,会说自己是“自由散漫”,被问到“帅不帅”时会得意地回答一个“handsome”。当这些特质合起来时,我们看到的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田间地头家长里短的可爱爷爷。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至死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袁隆平爷爷的离开,相信很多人心中不止是悲痛,还有着无所适从的恐慌与不安。但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被从未打过照面的人们依赖。历史在传承,但我们相信他能青山永驻,他能万古流芳,他能拥有那千千万万人永恒的爱和这世世代代不朽的名。今天举行了他的遗体送别仪式,但是我想说,真正的死亡不是他的身体消涅,而是我们对他功勋以及精神的遗忘与不传承。所以,要记得,共和国记得,我们更应该记得,我们不仅记得,还要传承下去,融入我们精神血脉,塑进我们铁血脊梁。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7

袁隆平先生的逝世,令国人悲痛欲绝。今晚观看了老先生同名电影,了解了老先生杂交稻选育经历,感悟颇深!袁先生既是农业领军的排头兵,又是农业推进的实干家。他立志让百姓吃饱,从实际出发、稳扎稳打,克服系列重大风险与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成功选育杂交水稻,惠及百姓。老先生目标宏伟,但为人处世却很朴素,生活简单,但心中始终装着人民!

袁老先生在环境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没有杂交水稻成功经验的背景下大胆探索、投石问路、从实践探索中求真知。我们作为一名农学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要以袁老先生为榜样,追逐老先生的梦想,紧紧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奋发图强、驰而不息为服务三农、造福百姓尽力!

本科生第三党支部的邬月新表示,在参与今晚学院组织观看《袁隆平》电影后,我被电影中袁隆平先生的故事深深打动,也感受到了他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自始至终坚定不移的信念。他耐得住寂寞,在十几年没有取得成果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对杂交稻的研究,搜寻野生稻可利用的种质资源。影片的最后,当袁隆平先生本人出镜、讲述他的“禾下乘凉”梦的时候,我真的看得热泪盈眶。同时,我也再一次思考自己选择农学专业的理由,这个专业还有更深沉的使命需要我们来传承,有更广阔的空间等待我们去探索。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8

20__年5月22日,这是个世人永远铭记的日子,两位国之脊梁永远离开了我们。一位是“心怀一稻济世,但求万家粮足”的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另一位则是“侠志披肝沥胆,永怀医者仁心”的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先生。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国士无双,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拓奋进、砥砺前行。

国士无双是人生耐得住寂寞,在稻田中奉献一生,守住中国人的铁饭碗。“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为不让受苦挨饿的饥荒苦难再次出现,让中国人端牢“饭碗”,他牢记三个任务:实现超高产、种植海水稻、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工作,日复一日下农田做实验。在实践基础上,以过人胆识和科学眼光投身基础科研事业,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筑牢中国农业之基石,成功实现第三代杂交水稻晚稻亩产911。7公斤,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让杂交水稻造福全球,让禾下乘凉梦照进现实。他鼓励年轻人要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将年轻的自己投入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在强国征程中写下精彩的一笔。承蒙袁院士之恩,在未来,作为后备力量的我们,必是以知识为应用基础、汗水为苦干实干、把握好经验升华的思想火花、顺应时代大潮尽我所能,不惧人生路漫漫、尘世车马喧,独守一方地、淡泊志弥坚,愿得一斛黍、消弭天下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9

此次观影,让我对袁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不辞艰辛、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这些都是袁先生一生的写照。袁先生敢于在千万人向背之处找寻真理,勇于在艰苦条件之下坚持初心,善于在无数次失败之中总结教训。身为学农之人,袁先生伏案至深夜,躬耕于田畴,时刻以解决百姓温饱,推进国家粮食发展为己任。

同为学农之人,我辈青年当以袁先生为榜样。时刻铭记“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号召,努力学习农业知识,积极投身于大国三农的建设之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10

观看完关于隆平爷爷的的电影后,我有了很大的感触。袁隆平爷爷有勇于实践、敢于抗争的精神,在以前饥荒的年代、大跃进的年代,想要把人们团结起来一起做真正的科研,太难太难。但是隆平爷爷有这样不服输的精神,有这样的大无畏、敢为人先、臻于至善的精神,这样的隆平爷爷给了我太大的触动。

对于如今的我们,什么样的精神最重要?隆平爷爷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放弃,永远坚持时间,永远敢为人先。在今天的长沙,有超过十万名的市民自发的前往悼念袁隆平爷爷,所有的花、所有的口罩、所有的接送车辆全部为前往悼念的人而免费。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隆平爷爷把人民安康挂在心上,人民也就把他高高举起。袁隆平爷爷是所有人民的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就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11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人就像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朴实无华、意蕴深刻,希望是每个生命的内涵和意义,尊重生命、满怀希望,才不负一生光阴,不负袁老为每个生命赋予的希望。袁老给我们的,是腹中的饱暖,是禾下乘凉梦的美好,也是遥远星空的深情注视。袁老,一路走好。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12

袁隆平,平头小脸,其貌不扬。你想不到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而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是怎样的力量把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6亿人的命运呢?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轻时违背母亲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执着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的呢?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13

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观影活动,影片中的袁先生求真务实、锲而不舍,甘心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让百姓摆脱饥荒的困扰,那份情,令人动容。有一句话这两天频繁听到,有的伟人能够伟大到什么程度,甚至我们已经忘记了他也有生老病死。22号那天因为一些事情四点半才躺下,醒来的时候听说袁先生已经逝世了,顿时感觉心理空落落的,少了什么东西。

想起几周之前,英语课上,老师问大家心中的偶像是谁,我说,袁隆平,我也是农学院的,他养活了好多人呢,我以后的愿望,能够养活一部分人就很好了。我们铭记袁隆平先生,作为农科学子,更要砥砺前行,争取完成老先生没有完成的两个愿望。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14

今天有幸观看了电影《袁隆平》,真正了解了袁老的一生,可以说他老人家一生都在为这个国家、社会做着贡献,为世界农业尽着自己的力量。播种、抽穗、结实,稻田由青绿变金黄,长长的稻穗随风摇曳,而那个有着禾下乘凉梦的老人,却永远地走入了梦乡。斯人已去,但他说过每一句话语,都铭刻在人们心上;他在稻田间忙碌的身影,都印在了人们眼中。追逐梦想,做矢志不渝的爱国奉献者。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正是这样一位为“稻粱谋”、为民生计的国之仁士,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水稻研究,成功实现了自己当初的宏愿:“让中国人吃饱,更让中国人吃好、吃得安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青年一代,当把对国家和民族的拳拳之心与爱国情怀同频共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应当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15

电影的片头,是一声婴儿啼哭,一束稻粟。袁隆平爷爷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愿袁爷爷在天堂能看到我们后辈实现您的禾下乘凉梦!让我们缅怀“稻田守望者”,去做“时代追梦人”!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16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袁隆平在大跃进这样困难的时代,能不畏艰难,讲科学讲道理,潜心研究,创造奇迹,坚定信念,一心为打败饥饿这个的敌人而奋斗。电影《袁隆平》观后感袁隆平,在农业科技铸就了万众敬仰的里程碑,为全人类远离饥饿铺就了希望之路,他的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今天,我们从屏幕上见到了可亲可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院士,聆听了袁院士精彩而生动的故事,将浓缩了他几十年科研人生的感悟与我们一起分享,使我们深受启发与教育。袁隆平之所以取得成功、电影之所以感人,归根结底的原因只有一个——袁隆平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勤劳、坚韧、仁爱。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17

“士不可不弘毅!”,“大丈夫当如是也!”很少有一个人的去世,能像袁隆平爷爷一样引起这样的震动。从昨天下午长沙的十里相送、万人鸣笛,到现在还在进行的悼念,让我们见识到了,如果一个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就会拥护他、敬仰他、怀念他。

我们是生活在袁隆平爷爷福祉之下的新青年,我们是被袁隆平爷爷的米饭养育大的有志青年,我们青年一代对伟大的袁隆平爷爷的感恩和纪念就是继承他的精神,去坚持、去拼搏、去奉献。

袁隆平心得体会 篇18

20__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消息确定之后,大江南北,无数群众以各种方式追悼缅怀。为深切悼念和缅怀袁隆平院士,感悟袁老过往奋斗经历,5月25日19:00,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在文馨书院B110举办了电影《袁隆平》的观影学习,全体党员和部分积极分子参加了此次学习。

首先,党员张带领大家对《中国共产党简史》进行学习,第一议题学习内容为“农村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观影活动开始之前,大家为逝去的伟人默哀三分钟,缅怀致敬!

随后,由党员张兴达进行电影放映。影片通过再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进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心忧天下、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一幕幕动人情景在同学们眼前帧帧放映,一字一句鼓舞人心的话语在耳边掷地有声,历史鲜活起来,焕发强韧的生命力。人们怀念他,因他不问名利,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怀揣“禾下乘凉梦”,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

观影结束后党员张兴达组织积极分子谈观后感,积极分子谈到“持之以恒,贵在坚持”,受到农业这个行业所限,一年往往只有一两次机会实验,一坚持就是十余年,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向袁隆平先生致敬!

国之大者,经世济民,归根结底一切为了人民。国士无双,袁隆平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辛勤者,为国奉献着,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榜样,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光。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一颗赤子心,感动天地!袁爷爷用一辈子的奉献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希望,我们也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记得他。袁隆平这个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流传在历史的长河里。致敬袁老!吾辈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