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散曲社新春联谊会发言稿:让"诗国"成为现实

各位曲友,各位诗人, 波澜壮阔而又展现了我国越来越坚强自信和国力强盛的甲午年即将过去,我们作为当代中国的诗人,当代的散曲爱好者,从心里讲是非常欣慰的。这个甲午年的中国,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讲,都已经不是120年前的那个甲午年的中国了。

工人散曲社新春联谊会发言稿:让"诗国"成为现实

在象征吉祥的乙未年即将到来之际,晋阳工人散曲社成立了,我对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表示衷心地祝福,祝她在继承中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精进,在精进之后大踏步地创作、创新。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健康、正直、活泼、清新、团结。

十年前的XX年,山西诗词学会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散曲,成立了黄河散曲社,出刊了以"继承元代散曲精华,创新当代散曲形式"为宗旨的「当代散曲」。

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山西灿烂的唐代诗人的盛世底蕴,境遇憋屈的元代曲家在辉煌的文脉延续方面所做的引领,另外一方面也是山西当代诗人的责任感所致。大家还记得这件非同寻常的事件的出现,在当时诗词界所造成的轰动,也应该记得十年来在全国造成的比较大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正如一些诗词界前辈学者专家所预言:"山西带了这个头,成立了黄河散曲社,在不远的将来,会有长江散曲社、珠江散曲社等等许多散曲组织的出现。"

现今在黄河内外,大江南北,秦岭路上、长城脚下,诞生了许多散曲社、散曲创作研究会。出现了若干散曲组织。这个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我作为当代中华诗词领域、山西诗词界这一个大事件的参与者、亲历者,尤其是作为传统散曲的一个仍在毕恭毕敬,怀着敬畏感努力学习的一个学生,当然也作为一个积极推进散曲创新进步的促进者,我谈一点看法:

一、继承诗人的学习传统以及不断创新的精神

我国的诗人有一个好的传统:继承先辈的传统,从不否定先辈的业绩而且认真学之习之,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更凝练、更合乎规则。又敢于创出自己的新意。师古而不泥古,既专注于中华诗词的继承,更敢于"吃螃蟹",致力于新诗体、新形式的出现,故有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总结。这个前提是学习和继承,这个过程是文化人特有的创新自觉,若是没有前辈先贤的这种自觉性,恐怕现在诗仍然在先秦早期徘徊,没有灿烂辉煌、如花似锦的当前局面。

前天在北京召开的科技大会上,中央领导讲的几句话,我感触很深:要鼓励创新思维,要倡导科学民主、淡泊名利、追求卓越,摒弃急功近利、学术失范等行为,破除论资排辈、门户之见,、头衔崇拜,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为创新提供丰厚肥沃的土壤。

曲友们一定要反复读唐诗宋词元曲的精华作品,它们有个不间断的传承关系,有的甚至要背诵下来,这样才能了解曲在写作上与诗词形式上的不同之处,语言上的不同特色,才能有曲的语言。不反对学得再高深一些,但要量力而行,一些是专家学者该干的事情我们不必越俎代庖。要事半功倍而不能适得其反。若从来不写律诗和词,而只说自己喜欢曲,只是在研究曲,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诗词对于曲而言,有继承的东西在其中。

创新也应该或者说必须注意到汉语言文字特有的抑扬顿挫感,尤其是在音节处。否则你来个五连平,七连仄读读看,那样是很不成体统的,很拗口的,会失去诗的美感的。诗词是雅文化,而曲是俗文学的范畴,很适合我们大众的创作、欣赏。曲的诙谐、幽默、俏皮、挑逗、夸张、活泼、叙述的各种特色能让人淋漓尽致的发挥。长篇大论可作套数,短小精干可以小令,意犹未尽可以带过、重头。家长里短皆可以入曲。别人来借马可以唠叨上半天。但是一定要注意通俗而不粗俗,雅俗共赏而不能让别人读不懂。当然也可以以物代指,所谓"代言体",寓自己所感所思于其中,给人留以无限遐想。结社的目的是为了切磋、为了互相学习而不是其他,"嘤之鸣矣,求其友声",一定要互相接纳,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二、 发扬诗人曲家广博接纳的优点

结社的目的是为了切磋、为了互相学习而不是其他,"嘤之鸣矣,求其友声",一定要互相接纳,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简洁明快而又涵养深厚者,莫过于诗人之间的交往。以诗会友,以文相识是最为普遍的方式。“不藏人善”是做一个诗人必备的品格和素质。可以说:诗人的友谊超越了世俗的偏见,远离了功利的泥沼,挣脱了派阀的羁绊,摒弃了金钱的诱惑。是最纯真的交往关系。虽然素昧平生却知心,纵然千山万水而亲近。诗人可以有讨论、有争论,甚至争执,但谁都有长处,谁也有短板,

一定要互相接纳,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我们的事业更会顺利、更开阔。

山西开了头,xx散曲出版了十七期刊物,山西在吕梁召开过创新散曲的研讨会,山西成立了一些散曲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山西十年来老的曲人们确实辛苦了。陕西、湖南、广西、贵州、北京等地的散曲组织的积极跟进,一些地方超过了我们,我们绝不可固步自封。他们的一些做法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地方。

盛唐之所以恢宏,在于她的雍雍大度、兼收并蓄、不拘泥于圭步。唐诗之所以发达,也在于诗人群体的雅量气度、广博接纳、谦虚礼下。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凡夫俗子;也不管是士农工商,还是方外僧道,一入诗门即是朋友,而大多非学生、老师的关系。

唐朝杜甫一韵到底的柏梁体诗「饮中八仙歌」值得大家好好体味,这是一幅肖像画,他用或者两句,或者三句,或者四句,最多五句描述诗人的酒后形态,避真而简洁。他能把组织部长摆在皇帝的弟弟汝阳王之前,把青年人宗之摆在李白之前,这在当今是不可思议的,但唐人能做到。

世间至雅至真莫过于诗,难学难精的也莫过于诗。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历练、作风在诗中都会让人们有所觑探。诗之功夫,大多靠自己的不断学习来积累,无尽的生活去磨练。坎坷和窘迫无法销蚀意志,饥寒和不幸却是锻造青锋的烘炉。青可以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在于官大,不在于有钱、不在于声高、不在于权重、不在于掌握话语权。

结社是古代诗人的习俗,延续至今也长盛不衰,群众自发的文化民间团体也要讲大局、讲正气、讲团结。在一起大家可以互相切磋,互相学习进步会更快一些,可以说我这十年在诗词上能够取得一点成绩,是与参加了诗词学会、参加了唐槐诗社、参加了xx散曲社分不开的。是与网络上许许多多认识的、不认识的网友们帮助分不开的。

中华诗词的重新复兴需要诗人的努力,诗人的努力需要诗人的交往,诗人的交往需要多一些雅量。这是我的感想。

三、曲社的生存之道应该未雨绸缪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当工人二十年,从事工会工作二十五年,过去讲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工人阶级是共和国的阶级基础。现在我觉得工会组织应当支持职工自发的文化文学组织,给他们提供在物质场所多方面提供必要的便利,给他们在方向上以必要的矫正。我敢说:你花点钱在职工身上,"以权谋点诗",没有装到腰包里不会有人说你是腐败。

也建议各级领导应该懂点诗、写点诗,把古训经常放在心里,希望他们把提高职工的文明素质、文化素质、诗词修养放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议事日程上。今天山西工人报记者唐xx也来参加会,我们真诚希望工人的报纸能够关注工人诗人曲家的创作,能给他们的精华作品予发表的机会。希望工人散曲社与山西工人报之间的合作长久、愉快。

作为社里来说,有钱不吃大餐,无钱能喝稀饭。我初入诗词学会写的一首自由曲「初识山西诗词学会诸诗贤」说出了山西当初的好传统,好作风:

"下笔时,珠玑见流光。万不用,搜肚又刮肠。有首领,佐封疆,墨意留香,得住高堂;有先生,训儿郎,粉灰扑面,久住清庠。有工人,在工厂,油渍麻腻,摇动车床。还有那,骁勇将,驾战鹰,起舞翩跹,空域翱翔。一个个,出口成章,灼见煌煌。喜得是,孤月衔山天放晴。愁得是,雁渡衡阳霜又降。爱得是,巾帼奥运能回天。恨得是,贪婪社鼠太猖狂。虽说是,面皱鬓苍,开会真有个认真样:古稀翁骑单车环绕半城,好管家竟忘记去接孙郎。还有那,效清照,女词章,张罗起,稀饭三盆,烙饼几张。"

xx曲友一个好方法是aa制,你拿一瓶酒,我拿一袋自己种的,洗干净的西红柿青萝卜,他带一沓子葱花烙饼。在荒山野岭上,公园亭台楼阁里皆可聚会谈诗论曲,交流心得。今后希望诗人曲家的聚会简约一些,随意一些,要把钢用在刀刃上。

最后,我以一个诗词、散曲爱好者的身份,对上级的文化部门,宣传部门提点小小的希望和请求:希望大家都来关心民间诗词组织的生存状况,他们没有文艺界演出的大红大紫聚光,没有书画界作品的风光靓丽值钱,但他们是在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关注关心关照支持一下吧!我国人民若有一亿人喜欢诗词曲,会在国家软实力上提高不少,会让社会更多一些和谐的音符。会让不文明的现象绝迹很多,会让一些人少一些非分之想。让"诗国"的称号在现在这个百年盛世中成为现实。

我相信,工人散曲社一定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传播正能量,鞭挞假恶丑,歌颂劳动,讴歌劳模,赞美自己的企业,赞美自己的工作岗位,用诗的语言,曲的声调来描绘美好的梦想,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中吕• 喜春来」贺山西工人散曲社成立(3首)

(1)

迎春厂矿风华待,嬉笑矜持上戏台。曲坛这里好情怀,击鼓开,共唱喜春来。

(2)

风云雪雨新梅彩,今日阳春任许排。诗哥曲妹句新裁,工友怀,学谱喜春来。

(3)

池中荷小角尖待,雨露逢时花盛开。除尘妆点扫重霾,赛起来,日夜喜春来。

「十二月带过尧民歌」贺工人散曲社成立(新韵)

常赞美尧贤舜彰,谁忆来夯举声腔。十百伕齐声呐喊,开始了绝美华章。甲午年吟坛盛事,来赞这社结煤乡。

(过)长河碧浪诉情长,大吕黄钟聚声朗。深知夙愿久埋藏,不为浮梁奔波忙。芬芳,劳工嚼句香,南北听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