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制度(精选9篇)

师德建设制度 篇1

一、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教师师德考核,师德考核由德育处具体组织实施。

师德建设制度(精选9篇)

二、师德分由教师自评、小组评、学校行政领导评三部分组成,其中教师自评占20%,小组评占50%,学校领导评占30%。

三、教师自评:根据《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细则》逐项对照打分。

四、小组评:任课教师以所在办公室为小组,由组长组织本室全体教师打分,行政领导和未任课的行政后勤人员由全校教师打分。

五、学校领导评:由学校全体行政领导,对全校教师进行打分。

六、师德考核总分为100分,考核分为四等:90—100分为优秀;70—89分为合格;60—69分为基本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七、教师师德考核得分:教师自评、小组评、学校领导评三项得分,按各项所占比例计算出实得分,然后把各项实得分合计为考核最后得分。

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直接定为不合格。

1、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校内造成影响,在社会上造成影响的。

2、教师由工作失职,出现问题受到学校通报批评、受到县通报批评的。

3、由于失职造成学生较大不安全事故者。

八、师德考核得分作为教师考核,职务晋升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师德建设制度 篇2

一、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目的和任务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者,是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进一步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教育思想与先进文化思想相统一,坚持行为准则和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主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和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1、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在全体教师中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小康社会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的需要,要不断学习宣传师德建设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优秀事例,形成崇尚先进的良好氛围。

2、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活动

(1)做好具体学习时间安排,组织教师学习有关。

师德建设制度 篇3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师德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师德规范在实践中重公德轻私德,师德考评、教育、监督、激励等相关制度仍不健全,教师准入制度中的师德标准作用发挥不够等。破解这些问题应进一步完善高校师德规范体系,健全改进高校师德考评、教育、监督、奖惩等制度机制,切实将师德要求纳入高校教师准入制度之中。

关键词:高校;师德;制度建设;问题;出路

师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社会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1]高校师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师德建设,一项根本的、长远的措施就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本文通过探讨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以期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师德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一、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努力,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已形成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它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以国家法律、地方性法规为主要形式的法定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从法的意义上为高校教师师德行为提供强制性的规范和约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二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具有行政约束力的政策意见,为高校加强师德建设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日常行为、品格品质等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三是各高校自行制定的师德规范制度,进一步为高校教师明确了职业道德标准,具有一定的内部约束力。这三个层面相互联系、彼此联动,形成了较为科学、完整的高校师德制度体系,为确保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化与规范化提供了坚强保障。具体来说,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解决师德失范现象提供制度保障。高校师德制度是需要高校教师共同遵守的规章和准则,明确规定了高校教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为高校教师的师德行为划定了界限和准绳,也为高校教师出现师德失范行为时提供制度依循。“随着社会体制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凸显,高校师德建设领域里道德滑坡现象屡见不鲜,少数大学教师存在道德失范,理想信念滑坡,育人意识淡漠,利己主义作祟等现象。[2]师德失范现象的出现从反面证明了师德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这证明一些高校在师德建设上还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长期以来一些高校的师德建设往往单纯寄希望于教师自我修养和内在约束力,而忽略相关制度建设,没有充分发挥好高校师德制度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这也说明,虽然目前有些高校也建设了相对完善的师德制度体系,但是仍难以适应日渐复杂的师德环境,需要进一步下大力气研究探索师德制度建设的可行路径和努力方向,以更加科学、更加完整的制度体系,确保制度建设的优势和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为解决师德失范现象提供有力保障。

2.克服道德自律约束的局限性。相比于以自律为核心的道德约束,制度作为以规范个体和集体行动为目的的规则或运作模式,可以凭借体系化的准则和依据为师德规范的转化提供强力约束和保障,从而有力调控和规约教师的道德品行。“建设高校师德过于强调教师的自律因素而忽视外在的他律因素,效果必然不佳,并会激起教师对师德建设的冷漠与反感。相应地,重视师德建设的他律,建章立制,发挥他律的教育、引导与规范作用,必能内外互助,切实提高教师师德水平。”[3]因此,高校师德建设应始终把师德制度建设及其运行机制作为核心和关键来抓,扎实推进以特定师德价值取向指导下的制度设计,以严格系统科学的制度他律带动教师道德自律,以道德自律彰显和补充制度他律,实现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

3.发挥串联枢纽作用。制度建设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实现方式,没有制度这一串联方式,高校师德建设也无从下手。高校师德建设依赖于多个环节的共同运行,包括高校师德规范、高校师德教育、高校师德考评、高校师德监督和高校师德奖惩等。从单个环节的角度来看,需要分别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将每个高校师德建设环节中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流程规范化和具体化;从多个环节的联动角度来看,则需要制度从中发挥其贯通性作用,成为环节之间的枢纽,将制度作为轴心,使每一项师德建设工作都能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有效运转起来。

二、高校师德制度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师德规范在实践中重公德而轻私德。师德规范是针对教师道德行为而制定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标准。科学制定师德规范,厘定师德标准是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为此20xx年国家颁布出台了高校师德规范的权威文件——《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六个层面上规定了高校教师应遵循的师德规范,分别是: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师表。这一文件对高校教师师德规范进行了高度凝练,详细且明确地规定了教师行为准则,对高校师德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些高校偏重于从社会公共生活的角度对高校教师提出公德的要求,缺少对个人修养、作风、习惯等私德的关注。以至于一段时间以来许多高校教师都是依靠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来提高私德水平,但究竟应该达到何等私德水平,应该具备哪些私德品质,许多高校没有给出详细规定。除此之外,因为缺少对高校教师私德层面的明确界定,人们往往理想化地从对教师职业的固有观念出发来对高校师德提出要求,脱离当前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生活的实际和特点,从而使部分高校的师德规范因过于理想化而缺乏现实针对性和实效性。

2.师德考评制度不健全。师德考评制度是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并形成良好运行状态的重要一环,也是引导教师遵守师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4](P4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通过“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遣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制度不仅能够为增强师德整体建设的实效性提供保障,更能够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在载体、管理等层面的创新。但片面与不公正的考评制度却会适得其反。当前,不少高校的师德考核评价制度依然侧重于业务考评而对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考评远远不够,即使存在师德考核评价,也通常是软指标、虚指标,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首先,从整体来看,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着“科研评价”与“教学评价”失衡、“学术评价”与“道德评价”倒挂的现象。虽然现在多数的师德考核评价都与教师的岗位聘任、业绩考核、评奖评优等相挂钩,但其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很难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其次,从考评方式来看,当前的高校师德考评制度存在偏“量化”的现象,内容单一且形式化现象严重,如对于教学工作常常重于考核工作量而不注重考核教学质量,但师德师风是一种偏重于道德性和伦理性的指标,其优劣好坏常常难以量化,因此单纯量化型的师德考评制度不易对师风师德作出科学的考量和评价。

3.师德教育制度不完善。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性与整体性兼具的工程,《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可以说,教育不仅是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关键抓手,更是提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有效手段。师德教育的重点就在于使一定的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中对于教师个体的道德内化是核心。但目前的高校师德教育制度在“师德内化”层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师德教育制度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足够规范化和体系化的师德教育制度模式,随意性较大而少连贯性的教育活动,普遍采取短期的灌输式集中教育,使师德教育容易流于形式;二是师德教育内容不够充实,没有针对高校教师群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内容,更缺乏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使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与感召力;三是师德教育形式单一,缺乏高校教师的主体性参与和实践性体验。在很多高校师德培训中,仅有理论讲述而缺少互动讨论,忽视了丰富的道德实践环节与高校教师个人的主体能动性,进而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4.师德监督与激励机制待完善。师德监督与激励机制是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得以完善的关键与突破口。完备的师德监督机制,可以使高校师德行为处于得以调控和约束的状态,而完善的师德激励机制,则利于激发高校教师自觉遵守师德师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当前,不少高校在师德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具体来说:一是师德监督流于形式。由于师德行为难以量化,导致不少高校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标准和监督原则,这使得师德建设工作很难免除干扰,监督的公正性与客观性难以得到保障;二是重体制内监督轻体制外监督。尽管多数高校师德监督体制的构建都采取体制内外相结合的方式,但相对于体制内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在监督问题上的权重而言,体制外由学生、家长与社会构成的监督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三是师德激励机制处于“空缺”状态。当前多数高校的激励制度主要针对的仍然是科研和教学的成绩,而对师德的激励比较乏力。一方面没有建立起制度化与规范化的师德行为奖惩制度,另一方面也没有将师德与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挂钩,使得师德激励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5.教师准入制度中的师德标准作用发挥不够。《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教师准入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入职教师的个人素质水平,而教师准入制度中师德标准的严格化与规范化则可以使高校在聘任环节便淘汰道德水平低下的教师。因此,制定高标准、严要求的师德标准和准入指标对于高校教师准入制度非常必要而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从实际工作情况看,当前不少高校在贯彻落实教师准入制度中的师德标准时表现出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其具体表现在:一是重专业水平而轻道德表现,很多高校在招聘教师和引进人才时,对于求学经历和职称职务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考察,而对师德表现却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没有形成严格的师德考察标准,使师德准入标准流于形式;二是道德素质准入考察不严谨。仅有师德准入标准是不够的,还要辅助以程序化和规范化的考察工作,当前很多高校即使设置了师德准入门槛,但依然没有严格考察入职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无法有效彰显师德准入标准的作用。

三、加强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主要路径

1.完善高校师德规范体系。完善高校师德规范体系应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权威的法律、法规、规章为准绳,以时代性和科学性的眼光不断丰富其内涵。从总体原则上看,高校师德规范的设计要将教师的工作从对生活的疏离走向对生活的回归,将推动教师主体个性发展作为重点与切入点,从而达到高校教师自我觉醒、自我生成、自我发展的一种奋发向上的人生境界。针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现有的内容基础,笔者认为应对其进行适当的重构。具体来说,一是处理好公德与私德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师德规范中,既要继续强调高校教师公德的重要性,强化“师德六条”①建设,又要适当地对高校教师的私德规范进行一定的界定,如个人修养和生活作风等,从工作和生活、公众和个人等双重维度对师德提出全方位要求;二是适度地从“高标准”转向“低标准”。将师德失范行为进一步具体化与明确化,结合教师具体工作实际,明确其思想政治素质要求、道德修养要求、教学工作要求、科研工作要求等,使高校师德评价便于操作。[5]

2.健全高校师德考评制度。科学的师德考评制度,能够对教师的品行起到积极的规范作用。要使师德建设作为衡量办学质量、评估学校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使师德考核成为高校教师技能考评的首要标准,充分发挥师德考评制度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并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来完善教师分类考评办法,确立重师德、重教学、重育人、重贡献的教师考评准则,[6]依据师德规范建立起多层次的考评指标体系,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有具体真实的内容和努力方向。具体来说,一是要强化考评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注重考核教师在理想信念、教书育人、学术道德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表现,并加大学生在师德考评中的权重,提升其对最终师德评定结果的影响,使师德真正落实到“以学生为本”的目标上来。二是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校师德考评方式,将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定性考核与量化考核等评价标准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师德考评方式的科学革新。

3.改进高校师德教育制度。师德教育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基本途径之一。建立岗前、在职和职后一体化的师德教育机制,有机结合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师德培育,多渠道、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是改进高校师德教育制度的总体思路。第一,要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师德教育体制。完善高校师德教育的领导与组织机制,对师德教育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规划与安排,切实克服随意化、零散化、非正规化的弊端。第二,实现师德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转化。师德教育内容应在坚持传统道德灌输框架的基础上,更好体现时代性的道德诉求,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丰富和更新教育内容。另一方面还要避免空泛化的现象,使师德教育内容高度契合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第三,促使师德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革新。改变单一“填鸭式”的呆板模式,多采用疏导式、开放式、体验式等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师德教育手段的单向性、单一化向互动性、综合化的转变。第四,设立专门的高校师德培训和研修平台,探索师德培训在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中的有效融入。

4.强化高校师德监督和奖惩机制。公正严明、行之有效的师德监督和奖惩机制是提升师德水平的重要保障。在师德监督机制方面,首先要构建公正严明的师德监督机制,制定科学的监督标准,使师德监督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协调运转;其次要加强体制外监督的权重比例,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位一体的监督主体;再次要成立专门的师德监督领导小组。实行小组成员不定期轮换制度,并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最后要设立邮箱、电话、网络等多种监督形式,确保监督渠道的畅通和有序。在师德奖惩机制方面,首先要突出师德师风在教师评价中的位置,将师德置于和科研、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要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加大表彰奖励力度,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在物质激励方面,要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在岗位津贴、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精神激励方面,要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和激励作用。[7]最后,应建立健全惩罚制度,严格实行高校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于存在师德问题的教师及时诫勉、警示和处分。

5.坚持高标准的高校教师准入制度。“高标准”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应具有高标准的道德水平与思想境界。首先,应确立师德标准在教师准入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将其与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等摆在同等地位进行评估,避免“有才无德”人员的引入;其次,应确立科学严谨的师德准入标准。高校在招聘教师和引进人才时,应仔细考察教师的政治素养、学术道德与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水准,将现实表现与过去表现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立体、全方位的人才引入审查,将师德不过关者挡在大学门外;最后,要做好教师准入师德考察的规范化和严密化工作,避免师德考察流于形式,使师德真正成为评价人才优劣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田延光.切实重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xx,(6).

[2]王自贵.转型期高校师德发展趋向及应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9).

[3]师远,赵锋.浅谈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xx,(10).

[4]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xx.

[5]居继清,王丽.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五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9).

[6]范猛,徐玉乾.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嬗变及优化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3).

[7]李鹏鸽.浅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1).

师德建设制度 篇4

一、成立师风师德领导小组

组 长:__

副组长:__

成 员:_______

组长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全面工作、制定计划和总结工作、实施考核和奖惩。成员负责执行计划,进行考核,对违反师德师风一般现象及时进行处理,批评教育并上报组长。领导小组具体职责如下:

1、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和目标责任书。

2、学校师风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师风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部署和考核。

3、学校师风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每学期都要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安排、总结师德师风工作;及时报告、处理学校出现师德师风重大问题,对涉及违反师德师风师德的人或事进行查处。

4、搞好校务公开,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并做好登记。

二、师风师德建设

5、师风师德建设工作是一项常规性工作,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将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和深化。

6、学校师风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每年要制定全校师德建设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坚持每学年组织一次全校教职员工师德师风专题培训,组织师德优秀征文评比、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典型个案交流等活动。

7、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将师风师德建设工作列常规工作,切实做好新进教师岗前师德培训、班主任上岗培训,培养教师的师德意识,提高教师的师风师德水平。

8、每位教师教要自觉培养师风师德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师德教育,确立师风师德观念,按师风师德规范严格自警自律。

9、学校每年要树立师风师德标兵,予以大力表彰和宣传,以期起到示范、感召、辐射作用。

三、师风师德评价

10、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教学督导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师德评价体系。学校成立师德师风考核小组:校长担任考核小组组长,其他考核小组成员除相关学校领导外,必须通过民主挑选作风正派、办事公正和群众威信较高的教职工担任。

11、考核测评实行百分制:学校考核组测评教师(20%)、学生测评教师(30%)、家长和社区测评教师(30%)、教师互相测评(20%)分别依据评分细则进行测评打分,按各项测评所占比例汇总得出总分,并折合为A、B、C、D四档,85分以上为A档;85分以下,75分以上为B档;75分以下、65分以上为C档;65分以下为D档。

12、公示考核结果。考核小组将考核结果通过适当形式面向全体教职工进行3天以上的公示。

13、审核、存档。考核完成、公示无异议后,组织填写《师德师风考核表》,加注学校考核组意见及结论、本人意见并盖章后,存入教师师德师风档案。师德师风档案应包括教师的个人简历、师德师风承诺书或责任状、师德培训、举报查处记录、奖惩记录、年度总结及师德师风考核情况等。

14、师德师风考核小组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师德师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重实行严格问责。

15、注意事项:①学生对教师的测评一般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学生评教形式进行;②家长和社区测评教师,采用师德师风调查问卷进行;③教师间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互相测评;④学校考核小组测评,通过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互评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并结合学生测评、家长和社区测评和教师互相测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每个教职工作出客观评价。

16、师风师德考核结果应用

①将师风师德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定考核的硬指标。在侮辱学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学生集体上访、罢课;以及旷课4节以上,其师风师德考核确定为不合格,其教学质量考核按“一票否决”对待。对于违反师风师德规范,情节严重者还要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

②当年师德考核为不合格者,不得评聘名师、优秀教师,年终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同时不得评聘高一级技术落后职称职务;连续三年师德考核为不合格者,可呈报上级解聘教师职务。

③学校每年评选若干师风师德标兵(楷模),评为师德标兵(楷模)的教师,评聘职务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同时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师德师风监督员:___

举报电话:___

举报信箱:___

五、本制度由师风师德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解释,本制度公布之日生效。

__学校

师德建设制度 篇5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扎实地开展师德教育工作。使教师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

二、考核内容

(一)廉洁从教

1、严禁教师违反规定,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其他课余时间私自组织学生在校内外补课或参与社会有偿补课。

2、严禁教师私自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订购学习资料、书刊及其它商品。

3、严禁教师私自设立名目向学生收取各种费用,学校的正常收费要及时上缴。

4、不准收受学生和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

(二)表率作用

1、在学生面前不说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话。

2、不失人格,爱护名誉,不逃避职业义务。

3、不串办公室聊天闲谈,不说脏话粗话。

4、不在走廊、办公室大声喧哗。

5、不在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

6、注重仪表,穿着适宜,不穿奇装异服。

7、不迟到,不早退,遵守请销假制度。

8、虚心接受家长的正确意见和建议,不逊斥或无故指责家长。

(三)关心热爱学生

1、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侮辱歧视和挖苦学生,不把学生撵出课堂。

2、不上不负责任和无准备的课。

3、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辅导。

4、学生犯错误教师能够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学生有困难教师能够主动帮助解决。

三、考核办法

以上内容,采用民主监督评议的形式进行考核。

1、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发挥党支部、工会、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评议教师师德,学校领导班子对教师进行纪实考核,建立纪实考核表,按照考核内容,根据教师的师的.表现每月给教师打分。

2、召开家长、学生座谈会评议教师师德,每学期期末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考核。

3、教师互评的形式,每学期期末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按教师师德考核内容互相打分。

4、教师自评的形式,每学期期末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按教师师德考核内容要求教师实事求是对自己进行评价。

5、学校制定教职工工作考核细则:教师的日常表现有党支部进行考核;班主任工作有德育处考核;课堂教学有教务处进行考核。

6、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以上述考核为依据,对教师进行综合评定,作为对教师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并作为教师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师德建设制度 篇6

1、师德建设工作是一项常规性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随着时代及实际工作变化,将不断丰富和深化。

2、师德工作重在建设,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师德问题的思路。从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师资队伍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理解和制定师德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建设工作要做到有机构、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

3、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每年要制定师德建设工作计划,并督办计划的完成。德育处、教导处、工会等应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计划,要将师德建设工作列入常规工作。

4、学校每年树立师德标兵,每年开展“教书育人”先进评选,予以大力表彰和宣传,以期起到示范、感召、辐射作用。

5、每位教师都要自觉培养师德意识,确立师德观念,按师德规范严格自警自律。

6、将师德建设工作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理解体贴教师,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实际工作来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7、完善师德监督机制,学校考评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相互监督相结合。坚持师德汇报制,凡发现师德问题,必须及时汇报师德建设领导小组予以查处,知情不报者,一经查出,必须追究责任。

8、建立师德奖惩制度,凡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教职工,除认真检讨、批评教育外,按情节轻重扣发学年奖,评优、职评、晋级一票否决,并停职待聘或解聘,或年度考核结论定位“不合格”,情节严重,触犯刑律者,报有关部门查办。

师德建设制度 篇7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使广大教师树立教育书育人、爱岗敬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制度。

一、长期坚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坚持依法执教和依德治教相结合。

二、积极开展讲学习、讲师德、树形象宣传教育活动。

三、推广和深化,做学习的楷模、行动的楷模、团结的楷模活动。

四、严格执行教师行为“十不准”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职务评聘、评优和年度考核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五、每学年进行一次师德标准评选活动。

六、坚持师德建设和业务提高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

七、把师德建设与行风建设相结合,推行校务公开、收费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八、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师德建设制度 篇8

教师的师德师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师德师能是校风的灵魂。为大力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师能水平和专业素养,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等,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用以规范我校师德师能。

(一)政治思想规范

1、学习先进文化、引领先进文化、宣传先进文化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必备的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教师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热爱祖国。

2、教师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散布有违国家政策、法规或其它不健康的思想和理论,不组织或参与非法集会、结社。

3、教师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自觉抵制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的错误倾向。

4、教师应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学以立德、学以立身、学以立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修养。

5、师德师能是校风的灵魂,教师要成为“团结、创新、求是、文明”校风的创立者、实践者。

(二)业务工作规范

1、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师德师能的核心,是爱岗敬业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和学生教学管理中。

2、教师应勤于钻研业务,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仅要精通本专业及所任课程的学科内容,而且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方面有所发展。

3、教师要以学术大师和名师为楷模,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治学严谨、科学民主,勇于探索,追求创新,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同时还应有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深入实践的精神。

4、教师应积极从事科研推广工作,加强学术交流。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不断了解和掌握新科学、新技术,扩充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

5、教师应重视教育教学的研究,积极投入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注意总结经验和把握规律,并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

6、教师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大胆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科发展,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要认真钻研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教学计划,科学合理选定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7、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和剽窃他人成果。

8、教师必须对工作兢兢业业、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钻研本职业务。

(1)任课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要求,执行课程标准,充分备课,认真讲授;按时、认真、热情答疑;及时保质保量批改作业;认真监考和批阅试卷。对于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均不得敷衍应付。

(2)任课教师遵守教学计划,维护和优化课堂秩序,保证教学时间,严格教学和考试纪律,反对自由散漫、徇私舞弊作风。

(三)教书育人规范

1、教书育人是师德师能的重点,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教师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遵循教学规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教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观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关心爱护学生,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偏袒学生错误,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事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要教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科学方法论教育,使学生领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青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因材施教。

5、教师必须廉洁从教,不得利用教师地位谋取个人利益。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收取学生财物。

6、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了解教育对象思想、生活、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工作主动热情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7、任课教师应对授课秩序全面负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旷课、迟到、早退情况,并对违纪者进行教育。

8、教师有责任在校内外按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四)为人师表规范

1、教师要以良好的教风和师德风范,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寓教育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2、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崇高的思想境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生活道德和行为规范。并以自己认真的敬业精神、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尚的道德行为等特有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仪态端庄,衣饰整洁得体,举止文明大方,以自己的优良道德品行和形象熏陶感染学生。

4、教师应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积极参

加集体活动,时刻注意维护集体利益和形象,维护集体声誉和他人名誉。热爱学校,关心学校的建设发展,从自我做起,为学校的事业贡献力量

5、教师应增强团结意识,要正确处理好与周围同事的关系,尊重同事,业务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工作上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1、师德师能建设工作是一项常规性工作,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随着实践今后将不断丰富和深化。

2、师德师能工作重在建设,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师德师能问题的思路。从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师资队伍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理解和制定师德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建设工作要做到有机构、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

3、学校师德师能建设领导小组每年要制定全校师德建设工作计划,并督办计划的完成。各处室(级部)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计划,要将师能师德建设工作列入常规工作。

4、学校每年要树立师能师德标兵,予以大力表彰和宣传,以期起到示范、感召、辐射作用。

5、每位教师都要自觉培养师能师德意识,确立师能师德观念,按师能师德规范严格自警自律。

6、将师能师德建设工作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理解体贴教师,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实际工作来增强师能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师德建设制度 篇9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灵魂,是规范教师行为的典范,是提高教师自身形象的法宝,加强师德师风监督,是提高教师自身形象、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保障,因此我校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和《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并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中心小学师德师风民主监督制度》。

一、加强学习显成效

(一)加强对学习时间的检查和考勤制度。学校师德建设办公室在规定的学习时间中,对教职工的参加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考勤,对于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按时到场和迟到、早退和缺课现象记入个人业务档案,做到周总结,月通报,期评比。

(二)加强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学校党总支、校工会对每个同志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展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定期进行学习总结和学习效果检测,对学习不够深入,检测效果不好的教师进行集中补课。

(三)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在校园建立师德师风信息宣传栏。师德师风是教师的形象,让学生进行评价是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学校每期在学生中至少组织两次师德师风调查或“我心目中的教师”评选活动,加强师德学习教育的针对性。

(四)建立家长委员会,接受社会公开监督,学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设立师德师风热线电话,聘请义务监督员,发放家长联系卡,让广大教师自觉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改进和调整教师的行业形象。

二、规范管理促发展

(一)加强对中层干部和教师学习时间的检查和考勤,对学习笔记每学期检查不少于两次,对不遵守学习纪律的人员给予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二)加强党组织的监督,学校党委对师德建设各项活动和各个阶段工作进行验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聘请师德建设监督员,参与监督让学生和家长评价学校、教师,向社会发放师德调查问卷。

(四)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安排接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具体人员,处理好群众的意见。

三、多手齐抓促监督

(一)学校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箱,同时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师德师风监督电话:(校长办公室)

(三)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师德师风监督工作,并设立师德师风问题举报箱,公开监督电话,聘请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家长代表担任师德师风监督员,定期向监督员征求意见。

(四)每学期要向学生、家长及社会广泛征求师德师风建设意见和建议,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制订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到位。

(五)对举报的师德师风问题,学校都须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属个别教师问题,由学校处理解决;对严重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十不准》的教师要严肃处理,并及时上报市教育局。如不属师德问题,也要及时做好解释、宣传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

(六)加强对师德问题举报人的保护。教育局及学校依法保护师德举报人的权益,凡出现泄露、报复、打击举报人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七)学校每年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到各科室和年级组进行检查,对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一查处二起以上的将连带追究科室主任责任。

(八)学校制订师德建设督导评估细则,把师德师风考核作为考核科室业务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

(九)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师德师风状况专项督查,开展一次师德师风评比活动,对师德师风表现好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彰,表现差的科室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四、民主监督制度

1、教师的师德情况实行全过程监管。

2、学校工会组织、党支部、家长代表组成师德监督小组,具体负责监督工作。

3、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师德情况进行了解。

4、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专门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测评。

5、学校定期征求村民、乡、村政府意见,及时改进学校师德建设工作。

6、学校建立教师师德民主测评档案,测评结果实行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