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论的范文知识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七篇:经络论之一(下)

D0210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七篇:经络论之四(一)

SW57──《经络论篇第五十七》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SW57—D0101→D0401‖→‖SW56—D0301‖(已迁至《皮部论》)LS10──《经脉第十》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LS10—L0101→D...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一篇:刺齐论(五)

Q0101各至其理:1、《甲乙.针灸禁忌》张玉萍注:各至其理,即言针刺深浅,当各至其所宜之分理。理:合理。2、各至九针定理。Q0101无过其道:1、《类经》二十二卷第六十三注:应浅不浅,应深不深,皆过其道也。2、王冰注:道,谓气所行之道...

《黄帝内经素论》第六十四篇:四时刺逆从论(四)

SW16——《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SW16—Q0102→Q0110‖→‖LS19—Q0101‖→‖SW64‖迁移说明:1、本段所论实为刺法,并非诊则,且与《诊要经终论》义理不属,显...

《黄帝内经素论》第六十六篇:天元纪大论(四)

W0302肇基、化元:1、王冰注:肇,始也。基,本也。2、张介宾注:肇,始也。基,立也。化元,造化之本原也。3、据《书.酒诰》: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地可知:肇,即创建。肇基,即创建基础。若考虑肇基、化元中动名、动名之词性,元当为名词,物之...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八篇:大奇论(一)

★★★★★篇名释:1、前部主论五脏脉缓、急、小、大、滑、涩之病态,随即大量示例各种脉病病态及死期,脉病六变之刺法;2、后部主论六脏荥、输、合穴及其取穴法,六脏病态及相应则;3、本篇所论均为邪气太过、精气不足之重症...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七篇:离合真邪论(四)

SW27——《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SW27—Q0107→Q0202‖→‖SW27—Q0401‖迁移说明:1、本节与前后文意不属,显见漏简,当迁出;2、《素问悬解》卷七《离合真邪论...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篇:五味论(九)

D6501气调而得:1、姚春鹏译:有六气调和而得病的。2、《内经校释》译:调气而病得痊愈的。3、《素问悬解》卷十二《至真要大论》注:其有气调而得者,则全是六气之外淫,亦用逆治从治之法,疏通其气,令之调和也。4、据Q6001调其气使...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六篇:血络论(三)

LS23——《热病第二十三》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LS23─C1901→C2501‖→‖LS39-Q0301‖迁移说明:1、《热病》非独立论文,且所迁部份与原篇前后文意不属,显见漏简,当迁出;2、《太素》将LS23─C19...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五篇:长刺节论(二)

D1401黄帝曰:《刺节》言彻衣,夫子乃言尽刺诸阳之奇俞,未有常处也,愿卒闻之。黄帝说:《刺节》上说彻衣,先生方才说遍刺六腑之别络,没有确定部位,希望详细听听。Q1401岐伯曰:是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一篇:胀论(一)

★★★★★篇名释:前部主论津液五别和水胀及六气之决,后部主论六种典型胀病、五脏六腑胀病之病因、病态及刺法。通篇所论均与胀病相关,故此名篇《胀论》。‖LS36—D0101→Q0109‖→‖LS35—D0101‖LS3...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三篇:评热病论(二)

SW33——《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SW33—D0801→D1201‖→‖SW61─Q0906‖(已迁至《水热穴论》)‖SW33—D0601→Q0701‖→‖SW42─Q0205‖(已迁至《...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七篇:离合真邪论(二)

SW27—D0101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黄帝问道:我听了《九针》九篇,先生就因此而演绎九倍,九九八十一篇,我全都理解了。D0102《经》言: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四篇:逆调论(四)

LS80——《大惑论第八十》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LS80-D0501→Q0501、D0701→Q0901‖→‖SW34—D0701‖迁移说明:1、所论与《大惑论》之迷、之惑主题不属,漏简,当迁出;2、所论均为与卫...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四篇:痿论(一)

★★★★★篇名释:本篇从五脏之热所致五体(皮、肉、筋、骨、脉)之痿导入,继而深入论述有所失亡,所求不得、悲哀太甚、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有渐于湿、有所远行劳倦五因素对痿症之影响,以及五脏痿之辨别、独取阳明治痿机理...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九篇:气府论(一)

★★★★★篇名释:夫脉者,血之府也。亦气之府也。吴崑曰:六阳孔穴,皆气所居,命曰气府。本篇主论诸经脉气经过腧穴之部位和数量,即从血脉之府角度而论三百六十五穴数及定位,故此名篇《气府论》。‖SW05—D0201→Q020...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九篇:九针论(四)

LS78—D0101黄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矣,余犹不能【寤】。敢问九针焉生?何因而有名?黄帝问:我听先生论述《九针》,太丰富、太博大了,我还是不能觉悟。请问九针怎么制作?命名有何依据?Q0101岐伯曰:九针...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六篇:八正神明论(二)

LS73—D0201黄帝曰: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黄帝说:用针之理论,必明知病形、邪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脉气之逆行和顺行、出入之...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八篇:咳论(二)

SW38——《咳论篇第三十八》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D0101黄帝问曰:《太素》卷第二十九《咳论》作黄帝问于岐伯曰,甚合《黄帝内经》正论开篇之常。Q0201五脏各以其时受病:据《玉机真脏论》SW19—D1802...

《黄帝内经素论》第六十四篇:四时刺逆从论(一)

★★★★★篇名释:1、前部主论四时之气灸刺之道、四时从刺之标准、四时逆刺之危害,阐述了四时刺之五变学说;2、后部对四时之病因、四时之从刺、四时之逆刺作出了相应解论。因本篇既论四时之刺,又论刺之逆从,故此名篇《四...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一篇:刺齐论(六)

LS07——《官针第七》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LS07—C0101→C0116、C0120→C0125‖→‖SW50—Q0102‖→‖SW51‖迁移说明:1、《官针》非独立论文,显见凑篇之简,当迁出;2、《太...

《黄帝内经素论》第六十篇:骨空论(四)

Q0113锐骨之下:1、《内经注评》注:即枕骨之下。2、《素问直解》注:申明脑后三分,在悬颅穴之际,悬颅在头两旁锐骨之下。锐骨,尖骨也。3、《素问悬解》注:颅际锐骨之下,督脉之风府也。Q0113龂基下:1、《内经校释》注:王冰注:&lsqu...

《黄帝内经素论》第六十六篇:天元纪大论(二)

D0701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黄帝说:先生之论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谓详尽了!D0702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我想学习并...

《黄帝内经素论》第五十七篇:经络论之一(上)

★★★★★篇名释:1、前部为黄帝向雷公亲传十二正经及任脉、督脉、冲脉理论,主论十五经之循行途径、相关病态、脉动虚实判断标志及相关治则,是为经之论;2、中部为黄帝向雷公亲传络脉论,主论十五经别络之临界穴、虚实病态...

《黄帝内经素论》第三十篇:五味论(四)

‖SW70—D1401→D1901‖→‖SW74—D7401‖→‖LS63‖SW70—D1401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多少,终始不同,其故何也?黄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