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企业核心价值观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实现企业核心价值观思想汇报

大多数公司都确定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同样是大多数的企业,其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价值观”,更谈不上“核心”了,比如“务实、创新、进取”等。很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只是一句口号。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问一句:“价值观究竟是什么?”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同时也是人生观的集中体现。简单地说,价值观要回答什么问题呢。很简单,只是要回答值不值的问题——回答这件事这样做有没有价值、价值有多大的问题。

言及于此,就很自然地要引出“人生观”了。那么,人生观又是什么?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的一种延伸、一种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讨论很罗唆,因为讲到“价值观”和“人生观”,就又要牵涉到“世界观”了。但是,我要说:也许是有点儿罗唆,但是很有逻辑性。所以,还得问,什么是世界观?回答很简单,因为书上有现成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是怎样组成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因此,我们所讲的“核心价值观”就应该是一个哲学层面的、有机的价值体系,而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从上面的概念一直引申下来,我们现在就需要再问一句了:佛教的价值体系又如何呢? 佛教信众经常会说一句话:“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意思是:佛因为一件伟大的事业才降临人世。这一件伟大的事业究竟是什么呢?按照佛教的说法,就是:“弘法利生,宣传他所觉悟到的一个理论。”

他要宣传的理论又是什么呢?

“世界的本质是缘起的。” 佛教在解释这个世界的本质时,首先这么说。

“缘起法”就是佛教的世界观。

基于“缘起”的世界观,佛教才有了一整套有别于其他宗教的、阐述生命价值、规范自身行为的人生观。在此,我不能不停下脚步,简单地介绍一下 “缘起法”和佛教的人生观。 什么是缘起法呢?

所谓缘起法,就是“世界因缘而生起”的理论。佛教认为世界是缘起的,事物因为条件的聚合而存在;如果条件消失了,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了。缘起法的本质就是 “空性”的。“空性”的“空”不是没有,而是“无常”:正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而起,也会因为因缘的消失而消失,所以是不永恒的。“空”绝不能理解为 “没有”,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不永恒。

佛教认为,不永恒是世界的本质。但对于人来说,思想中总是希望永恒,而真实的情形又是,世界不会永恒——人们所希望的永恒的爱、

健康、生命、家庭、事业、财富都无法永恒。

这样,人们希望永恒的美好愿望就与不永恒的现实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这样的矛盾和冲突就必然会给人们的内心带来永远的失落和不平衡。如果我们失去的是一件不足珍惜的物件,我们尽可以摇摇头说一声“没关系”;然而,倘若失去的是一件难以割舍的东西呢?我们又会怎样?

我们再也难以平静。当一个亲人、一个与自己感情很深的朋友去世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难过;夫妻之间或男女朋友之间的感情破裂的时候会使人消沉;财产失去了,企业倒闭了,有时会让人疯狂……实在是难以割舍!但是,于人世而言,所有的一切都必将得而复失,不能永恒。这会让我们不愿接受,也非常难堪。

这种内心的失衡,就是佛教所说的烦恼,也就是苦。因为世间的本质是不永恒的“无常”,是“空性”的,最终给人带来了“痛苦”。如果将这三个具有逻辑关系的概念连缀在一起,就是佛教所说的“无常空苦”。

《心经》是佛经中流传很广的一段经文,全部经文只有两百多字,全称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段经文是到印度取经的唐三藏法师玄奘大师翻译的,经文的第一句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这句经文的大意是:观世音菩萨在深入智慧观察的时候,清晰地体验到了五蕴的空性。

是啊,如果我们能够自觉地凝神一想,学着观音菩萨的样子深入思考一下,不难理解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平时眷恋的欲望满足、身体快感、精神愉悦,能长存吗?片刻的贪欢过后,又能持续多久?不能长存、不能持久,所以,我们才一次次寻求新的、递进的刺激和感受。

对于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人来说,“无常”是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人类因为不能永恒而痛苦、而感叹;但另一方面,无常又是很美的,因为如果没有无常,一切苦难就不会消失,生病也不会痊愈,贫穷不会改变,奋斗也就既没有意义也没有希望。正因为有了无常,一切才可以改变。

因为不能永恒,我们有了终极的痛苦,因为不能持续的快乐,我们才有了不时而来的失落和烦恼。有了痛苦和烦恼,就希望解脱,这是人类产生之后就开始拥有的愿望。建立在“缘起法”世界观之上的佛教人生观就是只有四个字:离苦得乐——解脱痛苦,获得安详和快乐。所以,学佛就有了两个具有递进关系的目的:一是为了认识世界;二是离苦得乐。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作为佛教徒,就应该在自己的思想上、行为上、语言上都有所约束,必须遵守一个更高的道德准则,这个道德标准就是佛教的目标——“弘法利生”。僧人剃度进寺的时候,首先要求背诵并铭记在心的一句话就是“利生为事业,弘法是家务”。利生就是利于他人和社会,让天下人远离痛苦获得快乐。而弘扬这个思想和行为准则的行为,就是我们分内的事情,是我们的家务。

我们可以这么说,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就体现在“弘法利生” 这四个字上。这四个字的背后是一个有着很强逻辑性关系的理论体系。

汇报人: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