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通用17篇)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1

《天安门广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饱含赞扬之情的状物类文章。曾经教学时,我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诶天安门广场建筑的雄伟壮观,学习本文按方位顺序写天安门广场的方法。我设计了如下程序来教学1-3自然段。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通用17篇)

1、初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再读1-3自然段,说说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哪些建筑,它们的位置分别在哪儿?分别用“----”和波浪线画出。

学生交流后,我相机引导它们完成课后练习4。

3、让学生再读,抓住建筑物的特点,读出其雄伟壮观。

4、读写结合,学习按照方位顺序介绍学校建筑。

上完后,我很不满意。学生似乎只是在上了一节地理课,对“雄伟壮观”并没有感觉,也同样无法体会文章遣词造句之妙,布局谋篇之美。

于是,我修改了程序,在第二个环节后,添加了一个内容。首先,我出示2-3自然段的三组词语。

(1)红墙黄瓦 蓝天白云 金光闪闪

(2)雕梁画栋 汉白玉 盘龙花纹

(3)横跨 挺拔 矗立 巍峨壮丽 遥遥相对

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列,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根据学生思考讨论情况,相机“奖励”欣赏相关图片。这样,学生也许能真正潜入文本,静心琢磨那色彩的磅礴大气,那建筑的精美绝伦,以及广场的宽广。当然,他们还会收获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

之后,我再让学生带着思考与体会,带着体验与情感来朗读。

我想对自己说,别舍不得课堂时间,只有充分的阅读与必要的指导,才能真正让教材发挥语言训练与审美的效用。每一篇教材,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反复体会思考。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2

教学一篇课文重整体感悟,最好有一条贯穿、统领教学设计的线索,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之效。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龙睛”,能够从一点辐射全篇。再次多遍研读课文。我发现:

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鹅。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观的事实——在人的眼里,鹅比人小,没什么可怕。他从人的角度去看鹅,所以他不怕鹅;而我却偏信了大家的传言——在鹅的眼里,人比鹅小,恶不怕人。却忽视了人实际上是比鹅大的事实。我站在了鹅的角度去看人,觉得人应该怕鹅,导致了我见鹅就怕,还遭到了鹅的围攻。

我觉得编者是想通过语言文字本身,告诉学生: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2、应该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而这些正是通过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与鹅对我们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因此,课文的5-11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态度改变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内容是束缚我正确思维的固定思想,正因为我被这个固定的思想束缚了,我才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导致了错误的结果。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3

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本文由本站编辑整理。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4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许多类似这样的意外。面对孩子们的童言无忌、过分的言行,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该怎样处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是用成人的眼光去呵斥制止,是不加指责、悄然无声地息事宁人,还是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他们的与众不同、还他们个体生命的发展权,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呢?答案应该是后者。

试想如果当时我一口否定了他们的这份感受,当堂批评文文的做法,那我们就无法看到他们心灵中的某些亮点,也无法以此为契机,引导他们达到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境界,甚至会伤害到文文幼小的心灵,给其善的一面抹上阴影。我们知道,稚嫩的童心在还未懂得成人的规矩及做法时,他们总是会及时地含羞地却又毫不隐藏地展示自己的真情实感。细想一下,文文和莹莹的表现不正是孩子乐于参与、对所学内容很感兴趣的表现吗?他们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言行大胆表现出来,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作为教师,我们应扯下长期以来禁锢在头上的尊者的裹头布,做学生个性解放的使者,用一颗平常心,善待孩子们类似这样的个性化言行,珍视孩子们的独特感受,保护好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用心去理解孩子的思想,用心去体验孩子的心灵,给予孩子们一个表演的舞台、思维的空间,还他们全天候的心灵自由,让他们自信地去说、大胆地去做。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5

语是一门国际的通用语言,小学英语教学也就成了热门的话题。英语教学在很多时候都要经历考试,因此很多学生都被考试压的喘但是气来,而小学教学则拥有了这个优势,从小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身为教师,不得不反思自我的教学。

一、反思学习的环境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除了教室要整洁、优美之外,教师要营造一个简单而又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全面关心学生,不仅仅关心他们的智力发展,而且还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生活习惯,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特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学生来说,他们就会主动接近教师,拥有自我表现的冲动和欲望。也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浓烈。在学习Myfamily这课时,我在导入部分则用了歌曲“Boyandgirl”。让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产生兴趣,没有压抑感,自然而然学起来就简单很多了。

二、反思学生

教师就像是导演,而学生就是演员。一部电影是否能成功上演,演员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学生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及时反思自我的教态、导入方式等形式,学生是否能理解。同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喜欢,这些都是要及时思考的问题。在教学结束后,反思学生是否用心的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知识和潜力有没有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有必要经常走近学生,不断与学生沟通,这样才能使课堂构成富有情趣的、精彩纷程的教学过程。所以说,一堂课的成功于否不在于自我设计的有多么的精彩,同时还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更加要反思我们的学生。培养自我和学生的情感,多多了解他们的生活。这才能上好一堂满分的课。

三、反思教材

在英语教学中,教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块资料。个性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影响整堂课成功于否的重要因素。在课前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的教学过程。为什么要让学生做这样的活动等等。反思自我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贴合新教材的特点,是否贴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是否到达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不一样的学生和不一样的班级就要有不一样的目标,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与潜力都存在差异,比如:有的学生记忆潜力强,学习单词的速度就很快,有的学生上课活泼好动,但他的纪律性不强。这就要求老师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到及时地、有效地反思,全面的分析教学过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6

“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说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灵魂,教学中,我扣住 “思亲”引导学生读文,扣住“思亲”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抓住“15岁”和“已经两年了” 引导学生感受王维年幼离家身为异乡客的那种孤独;抓“倍”这个字,引导学生从“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重阳节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句话,扣住“更加”一词,理解“倍”字,初步感受王维无法和家长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通过“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和文中那个省略号,去感受王维无法和家人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将“文意”与“诗境”对应起来,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境”“妙悟”,升华内心的情感。精美的语言和古人质朴的情怀在孩子们的心中积淀起来,陶冶其性情,提升其文化素养。中国的文化是非常丰厚的,要让我们的孩子觉得语文有吸引力的,那首先应该设计好教学语言。

整堂课,我的语言也尽可能体现语文味,以此来吸引学生。通过诗文结合,并充分、熟练地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平台,引领学生出入于古诗词与现代文两个不同的文化殿堂,同时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诵读,如:播放一首《思乡曲》,我进行示范读,感染学生,诱发学生的情感,引生入境。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假想成某一兴趣的角色,“现在,你就是王维,又会怎样吟诵这首诗呢?”这样,伴着《思乡曲》,学生有着很强的角色表演热情,加上有学文时丰富的情感积淀,学生的动情诵读水到渠成,朗读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内心需要,从而使学生一步步品出了诗韵。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7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当然,“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础,形成“花岗石的基础上盖茅草房”的局面。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盲目的。我们应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

解决策略:

1、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

2、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链”;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8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本课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日用品因为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从而引起学生对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在此课中可自由选择表现形式,从学生的作业看,大体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绘画表现,二是装饰制作。在教学中我重点进行两方面的指导,第一,在观察同一物品时,可以调换不同的方向和位置进行观察,因观察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联想;第二,同一物品从同一角度观察,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由于日用品的范围很广,少数学生一时很难确定自己的表现对象,后来我就带学生把日用品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帮助学生确定表现对象。

《飞天》是小学美术第九册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对什么是石窟缺乏感性认识,对飞天的艺术特点不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发动学生课前搜集大量的图片资料,尽量的让学生观察、体验和感悟。在直观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带学生具体分析飞天人物的动态特征,学生还提到了春晚上的飞天舞蹈,我也让几个学生在集体面前尝试着模仿几个飞天的动态,学生的兴趣浓厚。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及时解决学生作画中出现的问题。

《色彩的色相》是一节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的课程。通过欣赏生活中色相的呈现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理解色彩现象,丰富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色彩也认识这些色彩,但是他们没有很理性的去分析这些色彩的色相。如为什么喜庆的时候要用红色?绿色和兰色有给我们什么样的视觉感受?白色和黑色呢?让学生分析研究色彩,恰当的运用这些色彩来帮助我们营造画面的意境和情调,表达创作的主题思想。

《色彩的明度》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有对色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明度”的概念,能够识别基本颜色的明度变化,能利用水粉工具及明度变化表现一幅作品。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用不同明度表现作品时,一时不知如何画起,出现心中没有形象,不知画什么,怎样设计等问题,这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启发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资料,受到启发后继续作画。

《民艺术家齐白石》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学习齐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齐白石作品的欣赏环节交给学生来自己主持和介绍。每一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然后小组其他同学再给予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充。以这种形式上欣赏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许多学生的家里都有植物,因此《植物写生》一课很受学生的喜爱。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植物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方法,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在教学中,很多学生感到如何表现植物的空间层次关系,在作画时无从下笔,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堂中详细示范,并请几位绘画能力棒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从学生的作业质量来看,教学效果不错。

《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是一节美术欣赏课,在本课中,我继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分小组课前搜集马蒂斯的相关资料及作品介绍,课堂中组内进行资料汇总交流,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全班同学分别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学生的课前准备充分,小组汇报时发言踊跃,看来学生是很喜欢做课堂的主人的,今后的教学应多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

《橙色的画》的教学意图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调配颜色,认识橙色的色相,了解橙色是黄色和红色调配而成的。在教学中,我诱导学生自己去调配橙色。在调配橙色的过程中,问题就出来了。有的学生调的颜色很红,有的学生调的颜色很黄,在教师的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的实践,学生认识到:1,等量的红色和黄色才能调出橙色。2,调色过程中红色比黄色越多,调出是颜色越发红,颜色越深;黄色比红色越多,调出的颜色就越发黄,颜色就越浅。

《吉祥图案》一我国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它的形式和题材是多样的,并且蕴涵着丰富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搜集,带来了剪纸、绘画、工艺品等多种形式的资料准备。课堂中,教师结合教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再出示一些吉祥图案,让学生讨论猜测一下,都蕴涵着怎样的美好祝福,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在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欣赏同学们带来的各种工艺品,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最后,小组探讨如何制作吉祥图案。在这节课中,我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去动手动脑,去探知创造。

《认识身边的树》通过实际的观察,学生所画出的大树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表现的是粗糙的树干,有的同学表现是是伟岸挺拔的树的身姿,有的学生画的是丰满婆娑的叶子。本课让学生到户外去实际的观察树,所以学生在绘画中不仅兴趣浓厚,而且通过观察,也很好的表现了不同的树之间的区别

《四季的色彩》是美术第七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四张图片下的问题卡片,再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以拓展其思路。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四季的图片,在课堂中学生互相欣赏、交流,从画面色彩、构图、表现方法等方面观察分析作品,从多方面认识四季,感受四季的色彩。在学生创作表现四季的色彩时,能准确的表现四季不同的色彩特征,但近、中、远景色彩的变化表现不够。

《生活中的暖色》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现象。教学中通过对比观察《红色的房间》和《尼斯的英格兰散步大道》,组织学生积极讨论,体会冷暖色给人的不同感受。在创作时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表现形式去创作表现,如油水分离、点彩、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水粉等,在表现暖色的画时提醒学生注意冷暖色的搭配使用,有少数学生出现冷色使用过多和干脆不用冷色的情况,教师注意给予适度的指导。

《生活中的冷色》是一节色彩基础知识课,旨在培养学生感受和认识色彩,能辨别冷暖色调并感受冷色美感,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及表现技能。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大量的冷色图片,充分利用图片、画家学生作品等。通过图片、作品对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讲解举例。

课程主线主要依序为:色彩测试、色相环(冷暖对比)、冷色认知(名称、感受)、了解画家笔中的冷色(凡高运用色彩抒发情绪)、看书观察研究(点染技法)、教师示范及方法步骤、学生作业、师生评价、课堂小结。在教学中,图片色彩知识测试,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离不开冷色,观察认读颜料盒中冷色的名称、挤冷色的颜料以及看图回答生活中的冷色给人的感受,使学生对冷色的知识得到加强。其后的画家与学生作品的赏析,融汇冷色的情感与表现。让学生在欣赏与回答问题中,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教师示范,有效解决了色彩点染的基本表现方法。本节课收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观察、欣赏、评价、研究、色彩知识的运用及色彩表现的感觉均得到进一步训练和提高。

《杯子的设计》是五年级的美术课,课前让学生搜集准备各种杯子,教师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本课教师采用游戏闯关的形式,有杯子知识比一比、杯子设计想一想、杯子创作赛一赛、神奇之杯赏一赏四个闯关过程,学生对于闯关极感兴趣。教学中,先从欣赏观察多种杯子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各种杯子,让学生对杯子有详细的了解。在学生充分了解杯子后,组织学生讨论杯子设计的问题,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杯子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合理性、科学性、美观性、功能性。学生设计的杯子多种多样,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在本节课中,教师留给学生自由创作的时间还是感觉少了点,少数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深深感到在美术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创作实践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就那么4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课的讲授过程中,一定要反复推敲,把握住重难点,掌控好课堂节奏。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本节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美。认识感受科学给艺术带来的方便快捷,及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力。使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索中学生学会设计和完成题目,最后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雕塑之美》一课是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本课通过对雕塑的“造型”、“材料”、“表现手法”、“内涵”四个方面展开欣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欣赏的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不仅能让学生学到雕塑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由衷地热爱美术的学习,让学生乐在其中。

《花鸟画》是继上一节国画课之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让每位学生去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这节课中,教师的演示作用很重要,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情趣。

《山水画》一课是一节国画课,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树怎么画?教师的示范很重要:“鹿角法”和“蟹爪法”。树叶怎么画:点染法和双勾法。在教师示范了基本方法之后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水墨之间尽情玩耍体验中,无论学生的水墨尝试是什么样的效果,他们都觉得自己是非常优秀的,体验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涂抹的喜悦,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画家凡高》一课是以启发学生情感创造为突破口,力争深层次地理解凡高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都是表现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又都是有现实的依据。课堂中,学生按小组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处在一种自主学习的状态,有自主学习的目标、学习方法,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本课的欣赏评述活动是在学生对凡高生平,绘画特点作了初步了解后进行的,并不是只重情感而忽视美术课的基本知识、技能。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课堂中可让他们自由组合,与伙伴们共同完成某一提纲下的讨论学习,得以因材施教。

《在快乐的节日里》是利用油画棒刮蜡版画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教学中引导学生观赏课件中的节日照片,观察假日里人们的衣着打扮、背景色彩,通过“魔术变变变”环节,引起学生的对刮蜡版画制作的兴趣,在纸张上进行操作,具体要求是力度均匀,整齐有序。学生对刮蜡版画制作很感兴趣,作业效果很好。本课的难点是指导学生在油画棒涂色时,运用厚涂法,着色力求厚实均匀。

《学画农民画》属于“造型·表现”系列,其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具有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易于儿童理解和模仿,从而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课堂中我通过网上收集的农民画的作品,民间剪纸,年画,还有不同风格的农民绘画作品使学生欣赏,还给他们讲述一些民间艺术的渊源和故事,孩子们很感兴趣。如此我讲到民间老虎帽的民间故事学生非常有兴趣从中贯穿尊敬长辈的思想教育。当学生去临摹或画农民画的创作手法的表现,孩子们的表现力变得特别强。

《刻印的乐趣》我课前和学生一起搜集资料,在教学中通过演示--观察思考--解决问题这几个环节,培养学生在制作过程当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再从古人的印章中学习印章的相关历史知识,丰富学生的作品内容与形式,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刻好印以后的上色问题,很多学生调色都过于湿,使得所印出的文字(图案)轮廓模糊,甚至有些已经看不出是什么字(图案)了,我没有考虑到:因为蔬菜做章石,容易渗出水分的问题,后来让学生在在印之前用干的餐巾纸轻轻吸一会,去除一些水分。

《便笺盒的设计》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在“大胆创作——制作便笺盒”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我的牙刷》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所以在课的设计中要强调设计意识,既要让学生树立美的意识,如对于牙刷的色彩和样式的关注,还要把握设计的科学性,如牙刷的尺寸,材料等;设计服务于生活,生活的主体是人,所以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设计以人为本,如牙刷的结构要讲究舒适安全等。设计师不能马虎,作为消费者更要用心选择,对于生活用品我们也要选择美观的、符合我们需要、有利于健康的类型。

《拼贴添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内容。以拼贴画的形式进行创作。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画报纸、旧报纸、广告纸等材料进行拼贴添画的制作,并且巧妙利用纸的肌理和花纹图案进行设计。通过思考,比较,想象,讨论,学生能够感知画画和拼贴制作的不同效果。在本课中,较难处理的是撕纸贴画的色彩。在拼贴时,应该强调使用大块颜色,面和面的交界处颜色对比要强烈。

《衣架的联想》以生活中常见的衣架为创作题材,启发学生联想,进行思维训练。本课的关键之处正是知道学生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联想、想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将指导学生对衣架的联想作为教学重点,利用多种形状的衣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联想设计,再结合多种辅材,制作出新奇有趣的作品。

鱼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最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本课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四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用彩墨画鱼》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用彩墨画鸟》是“造型于表现”领域中一节国画创作课。本课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彩墨与宣纸的特性,了解简单的绘画技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大胆运用彩墨进行创作,对中国画的工具、技法有进一步认识。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查找和课上交流在中国画中的一些技能技法,让同学们大胆的是用彩墨进行尝试和探索中国画教学的示范一般都在黑板上进行,由于是直立的,有一定的难度,如演示时墨汁非常容易流下来,因此,教师的示范要做到胸有成竹,落笔肯定干净,画幅尽量大一些,下面用废报纸衬好,站立不要遮住自己的演示,并经常变换位置角度,以让各个角度的学生都能看清楚。

《艳丽的大公鸡》一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范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以冷暖色对比为主要表现方法的作品所产生的特有的美感,并且学习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作品,科学的认识、理解色彩现象,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本课我采用的是自育自学教学模式,根据教学需要,我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成自主实践探究和自主学习探究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动手实践解决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了解冷暖色,感知冷暖色对比所产生的艳丽感觉。在第二阶段的自主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分析书中的作品,解决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来表现大公鸡的艳丽?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冷色和暖色的认知-冷暖对比所产生的艳丽色彩-不同色调的画面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感受-如何用艳丽的色彩表现大公鸡-解决大公鸡的构图、动态、色彩搭配等问题-学生绘画-师生共同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很感兴趣,教学目标达到,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第一次将自育自学教学模式用于美术课堂,有收获也有困惑,课堂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那么教师的讲课时间减少很多,如何把知识点提炼出来,如何最优化的设计自学提示,希望和大家不断探究。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9

做小学英语教师以来,课余我们都在反思,小学英语应该怎么教?到底存在那些弊病?以下就是我实践及参考归纳总结的几点想法。

在中国,很多人忽视了英语是一门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是英语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那么,第二语言与外语究竟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同一概念不同风格的用语,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对英语教学的效果会产生怎样的作用?

其实,我们知道,second1anguage与firstlanguage相对,而foreign1anguage和non-nativelanguage是与mothertongue和native1anguage相对的。

英语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二语教学还是外语教学,还有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看当地学校的课程是不是用英语授课。如果除了英语课,其他课程用母语讲或大部分用母语讲,英语教学就是英语外语教学(TEFL)。显然在中国,英语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中国缺乏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环境。母语可以习得,二语也能习得,但外语是不能习得的。

而在我们的小学英语课上过多的强调了情景的创设,甚至是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于产生了虚假的情景。很多老师抱着在这样的情景中给孩子们以自然习得英语的期望,原本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在35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语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这本帐,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很明白的。

二、小学英语教学应较多地采用采用认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触真实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__大量重复模仿,强化记忆,养成习惯。视听法、听说法、交际法都属于直接法。以直接法为主进行教学,一定要有语言环境,要有高水平的师资,班额要小,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要多。认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掌握语言规则,指导听说读写,举一反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英语在中国是外语,中国学生学英语,不论是小、中、大学,都不能采用二语教学类型,而要以语言知识为拐杖,在运用经验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理性认知;对于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学习能力,不能排斥语言知识。

而在我们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有限的师资力量,教师水平的相对低下,语言环境的缺乏,大规模的班级授课,都告诉我们直接法的教学方法不适合目前的小学英语的教学实际。

三、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__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习英语,则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而目前小学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钟的英语课,单__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不断反思,集体讨论,积极了解讯息是我们现代教师必须作到的功课,我们的不断积累和成长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进步。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10

《可爱的草塘》教学反思

《可爱的草塘》一课编排意图:一是继续训练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特点,在教学时,对重点的突破训练较到位,能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形成思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关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让学生边读边思,从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是由呆腻——惊喜——赞叹——爱恋。这一变化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作者对北大荒、对草塘的认识逐渐加深,对草塘的爱也逐渐加深而产生的。这样引导,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表达顺序。

在进行借景叙情方法训练时,从“我爱北大荒”这一中心出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几处对景色描写的语段。通过品味、揣摩,体会各自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处理教材有利于知识类化、系统化,也便于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给学生迁移运用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至于对景色描写的语段的训练,侧重对草塘美景的训练,忽视了草塘风光奇特的指导。通过反思,颇有感受。要引导学生从学习草塘美景这一部分内容中得出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草塘风光奇特这部分内容上来,实现学法迁移。这一环节没有实施深感遗憾。

最后对朗读指导训练不够,应如何指导朗读呢?通过反思,朗读草塘美景用惊喜、愉快、赞美的感情去读,整个段落语气要轻柔。朗读时,还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与作者一起进入“这草塘真美啊”的情境中。小河奇特这一部分,应用赞美、惊喜、恋恋不舍的语气读出作者对北大荒的喜爱之情,特别文中描写小河的排比句朗读时,要指导学生从停顿、重音、节奏三方面把握好。

《林海》教学反思

《林海》这篇文章选自老舍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作者一次次产生亲切与舒服之感,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贡献。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情感主线——亲切与舒服,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抓文章中作者情感。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多次出现的“亲切、舒服”,通过图片和影像反复有感情朗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同样的情感,从而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贡献。

2,在教学中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整体感知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在小组读,然后全班读,抽学生进行评价,然后再反复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体现了新的学习方式,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得积极踊跃,讨论热烈,学习效果良好,课程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真正地都动起来了。

3,角色表演。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角色表演时,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林海的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诗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对大兴安岭的美景了解不够,在加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11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对学生和本课教材的分析,教师在What does the weather report say?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注意突出了以下几点: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本课教学中,首先教师让每名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词组和天气,使用I am going to …if it is … this Sunday.句型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学生分组讨论,使用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nday? I am going to … if it’s going to…. Shall we go together.等句型改变并制定计划。之后结合天气情况,使用Shall we go to…? What does weather report say? 等句型再次修改计划。最后结合天气预报制订下周日程表。

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们创造了设计自己感兴趣活动的条件,他们在活动中以“主人”的身份去思考、讨论、调查、交流、合作,自主地完成了“制订日程表”的任务。

2、通过任务型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课中,教师设计了“制订日程表”这一目的明确的教学任务,并把完成任务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组内交流、结合天气条件等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日程表。在邀请别人共渡周末时,邀请者与被邀请者的计划必然有冲突,而事先约好的计划也可能由于天气的情况而改变。学生需 要用语言来交际、完成任务,本课需复习、巩固、掌握的有关“天气、邀请、打算做某事”等交际用语就自然地融入其中。这样就符合了《课标》中 “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任务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内,因此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课下继续完成制订“下周日程表”的任务,将任务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3、大“任务”为主,小“活动”为辅。

任务型教学作为教法中重要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因此,教师还设计了一些其他活动辅助教学。猜单词活动就是一例。教师没有使用直接出示单词卡,全班认读的老方法复习单词,而是四个学生一组,将单词写在纸片上并放在信封中,进行竞猜游戏。有意识地激发了学生们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把学生间的水平差异作为一种有利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真正实现了小组活动的交际功能。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计算机交互学习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本课中,我使用课件光点的闪烁帮助学生直观地学习了词组eastern outskirt;通过录像呈现课文,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上网查阅天气情况,则充分地利用了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掌握通过现代科学手段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5、重利用现有的资源,鼓励学生综合运用语言。

本课是海淀区小学英语研究课现场实录,现场听课的老师有100多人。教学的最后环节原本是学生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以完成制定计划表的任务。但是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我突然产生了瞬间灵感,让学生下去邀请在座的老师。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和教师们对话的时候就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的过程,同时对于学生能否敢于开口说英语是个很好的锻炼。

总之,落实新《课标》是小学教育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精心研究教法,优化学法。

此外,本课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还不够深入;教师指导性语言过多,有时打断学生的发言。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在英语语言方面的水平,全面锻炼自己多方面的应变能力,做到授课时不慌不乱,沉着稳重。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12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慢慢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

然而,目前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在课的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注重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倡导“质疑”,“探究”的精神,但在听课中却发现小语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1、对文本主旨的把握问题

教学中要摆好整体把握与局部解读的关系,防止“以偏概全、因小失大”。

如《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师引导学习了陶罐和铁罐对话之后,问学生:“你喜欢陶罐和铁罐?

老师紧接着告诉学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来看,是让学生懂得怎样看问题和想问题,文中有个小泡泡,是这样问的: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从多方面去谈自己阅读中的感想和启示。而且本课的主旨不是停留在“谦虚和落后”上,而是明白“人和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仅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主旨的多元化以及主旨的提炼都是教师解读文本中要关注的问题。何况这是第一课时,课文还只是上了第一部分,故事还没有讲完,完全没有必要在这里揭示课文的主旨,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觉得教师问题的指向性有所偏颇,对文本主旨缺乏整体把握。教师该怎么问学生,如何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呈现问题,都需要进行精心预设,都应该是认真细读文本之后进行的。

文本细读,不光需要微观层面的细腻地读,也需要中观层面、宏观层面的细读,这三者应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教师在钻研教师时,既要有字词方面微观的细读,还要有对文章结构方面的、文化背景方面的宏观的阅读。

2、对文本整体感知的问题

整体感知课文,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也是让学生对作者如何布局谋篇有个清晰的认识,初步感知文章的结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很有必要的。

以《长城》一课为例,有一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说说长城给你的印象?

本应该在学生表述完之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结构出来了,上课的思路也呈现了。可是老师在学生说了“我觉得长城很长”之后马上就进入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学习。

《孔子拜师》一课、《清澈的湖水》一课,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学习生字词后就直接进入了第一小节的学习。

《珍珠鸟》一课,自由读文后,让学生想想作家的珍珠鸟是怎样的?

紧接着就从书中找出写珍珠鸟小的句子。然后了解珍珠鸟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样的教学设计,40分钟里所关注的都是珍珠鸟,始终忽略了作者“我”,也使得文本所表现的主题“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没有着落。

如果在导入之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围绕“课文写了什么”进行自由阅读。学生可能会说:“课文写了珍珠鸟很小、很胆小、很可爱、……”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看出学生读出的还是局部,没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因此教师的教学不是就此打住,马上进入下一个点的学习,而是应该及时地给与引导。

教师此时可以这样导:“是呀,课文写了珍珠鸟的小、可爱等,那除了写珍珠鸟,还写了谁呢?

生:还写了作者“我”。

师:那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呢?你能将两者联系起来说一说吗?

生:写了珍珠鸟在我的精心照料和呵护下渐渐胆大,告诉我们……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珍珠鸟的?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教师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懂得阅读一篇文章之后,能抓住主要人物,把人物之间发生的主要事情概括出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本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中显现出来,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就是这样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语文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教师们非常关注文章的结构,一般一堂课都是在理清了文章脉络之后进行精讲的。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却渐渐淡化甚至丢失了这种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意识。其实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从整体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精读课文之后再回归整体的传统教学,依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我们语文教师不应丢弃。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13

在《合数与质数》的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缚,体现以“以人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一、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2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配角”,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讨论、观察,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把几个数(如2、3、4、5、6、7、8、9、10、11、12等)进行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分在一类,把含有2个以上的因数的数放在一起。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合数与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本节课的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个学习任务既是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探究的任务,也是给学生在课外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去探究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14

最近对识字的教学做了如下几点的尝试:

一、培养学生“我爱识字”的习惯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可是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二、倡导学生“我的识字能力最棒”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认识不少字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现在的小孩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半年多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2.请“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请“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请他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鼓励学生“我是识字小能手”

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里的人物的名字认下;把自己家的生活用品认下;把爱吃的蔬菜、水果等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小区认下等等,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以上几点是我总结的个人教学经验,让我在识字教学中能取得一点效果。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15

现在,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越来越早,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但是,由于许多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觉得学英语太枯燥、太难,导致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甚至畏惧心理。 半个学期一转眼过去了,期中考试也早已结束了,看着学生的成绩,让我看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漏洞以及不足。逐题看过学生的试卷后,综观学生答题情况,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做以下分析及教学反思:

一、试卷质量分析 六年级下册的这次期中考试的试卷的层次是分开的,也有一定的梯度,实际上是一张综合试卷,大部分内容超出了本册的范围,但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以前的一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套试卷共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语音测试,第二部分为词汇测试,第三部分为单项能力测试,第四部分为阅读测试,第五部分为综合能力测试 . 本套试卷覆盖了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词汇、语音、语法和日常用语等内容,着重考查了词汇、日常交际用语、阅读能力和重点句型及语法。整套试卷中渗透了小学阶段所涵盖的语法知识,如:介词in,on,at,to的正确运用;冠词a,an,the的正确运用;名词单复数的正确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的正确运用;代词的主格、宾格、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正确运用;实义动词have,has与be动词的用法,所涉及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第三人称单数的正确使用,以及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的句式结构等等。 该试卷充分体现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坚持依据于课本但避免教材的机械操作,灵活迁移。在试卷设计上增加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重点句型及书面写作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的积累运用,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考查了语音知识ow,oo,ee,ea字母组合以及元音字母a,o在重读开、闭音节中的发音,1、2小题失分较多。第二部分考查了词汇及其中文意思,并渗透了词语搭配,如look like,look after,like doing等,其中look after超出范围。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一题,大部分学生得分不高;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阅读能力、语法掌握等各个方面,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力不强,反映在书面写作中,错别字特多,这给我们反馈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学生边学边忘,掌握不牢。学生掌握句子的困难程度,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练得太少,或者说学生除了课堂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学英语。 这次考试成绩令人不满意,平均分、优秀率均较低,原因之一是题型太活,主要原因还是老师的教学工作没做到位。

三、改进措施

在这次期中考试,令我遗憾的是,学生的成绩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得厉害,就是因为他们浮躁的学习态度,影响了成绩。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在后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要重点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继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着眼点,让同学们能够在我的指导下尽情享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让他们都能以优秀的成绩进入中学。

1.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要求人人过关。

2.为了给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做好与中学的学习衔接准备,教学中仍应注意各种词类转换的归纳性训练和运用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语言感知能力 。

3.注重词语的运用性练习,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题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4、知识训练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注重低段教学与高段教学之间的教学形式和培养目标的转移。将课堂由兴趣化逐步过渡到思维化和意志化学习。同时关注潜能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采用有效措施,尽可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提高自信心。

5.在优化课堂组织教学、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加大训练强度和密度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16

今年学校组织了听评课活动,全校各老师不仅仅带给了一堂优秀的以课改形式表现的新课,各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也在逐渐渗透新课改教学理念。

我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执教者,在本次听评课活动中,感受颇深。

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提倡教学生活化,形式多样化。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强调:"教必搞笑,以趣促学"。而新《英语课程标准》又强调小学英语教学最主要的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拍手操,歌谣,声音的高低,手在身体各部分的位置等等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并力求多而不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必须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因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应透过有效的语言活动帮忙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我们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教学法技能,巧妙地将授课资料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并构成良好的品质。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

我认为应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活化我们的英语教材,透过扩展教材资料或活动步骤,充分激发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向、新颖独特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议,敢破常规,使教学向纵深发展。如在学生基本上学会如何询问他人来自于的国家时,教师可让学生自我自由组合,自由表演,他们因此利用以前所学说出了很多课文中没有的句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对话障碍,加大口语交际的难度和真实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会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潜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交际的灵活性。虽然教学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扩展超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范围,但却因此激起了他们思维的火花,引发他们在课外、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

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保证有丰富的语言输入量。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又要用心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所以,我认为更不能就教材教,而要勇于把英语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英语课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受时空的限制,为教学带给了超多的信息,保证了丰富的语言输入量。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我主动的人为设置、透过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容量,为教学带给超多生动、形象的素材。这样不仅仅有效地扩大了学生视野和与语言操练的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存储效率,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4、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要抓住孩子的心。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系列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那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采用具有用心好处的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而在英语教学中简单的"Good""Wonderful" 的评价手段已不能满足和吸引学生了。我想英语教学有自我自身的学科特色,利用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资料、教学活动,实施富有特色的激励性评价。

小学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17

小学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语言学科,要掌握好这门语言,不但要有习得这门语言的自然环境,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语言的社会性等特点进行教学。在长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我经过听课,记录,对自己的短期的教学经验,做一个有感而发的反思。

追求英语课堂的假繁荣,忽视了英语课堂的本质——让学生得到发展。 丰富多彩的活动只是围绕着教材转,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确,如今的很多小学英语课堂,尤其是公开课,花样儿繁多,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显示了教师一定的设计水平和教学水平。但是,一堂课后,总没有回味无穷的感觉,倒是想说:真累,总算完了。

纵观这些课堂,活动虽一个接着一个,看似很丰富。而稍作思索,便会发现这么多活动只是在围绕着5、6个词汇或是3、4个字母打转。再看各个活动,毫无联系,相对独立,整体性不强,其目的只是为了反复地操练字母或词汇。5、6个词汇(小学课本中出现的都是比较常用熟悉的),其要求不是四会,只是听、说与认读,这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

真正理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内涵,琢磨教法,使学生体会和享受精神上学英语所带来的快乐,发自内心的成功与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不容置疑。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英语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个兴趣应该是具有持久性的、积极向上的特点的。而物质刺激的方法对任何人都适用,甚至是宠物,其所产生的兴趣只是短暂的,比较低级的。因此,老师应该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法,把英语课与活动课相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快快乐乐学英语。同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适当的竞争性游戏,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采取加减分数、抢得红五星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竞争活动中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而且,这类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对答如流的英语对话一直处于无信息传递的假交际上。

英语课上,教师指着书问:“What’s this?”学生齐声回答:“It’s a book.”教师表示赞许之后,又指着远处的门问:“What’s that?”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了。这是复习环节的一个片断。这样的现象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已是不足为奇。二组对话有个明显的共同点:没有信息差,明知故问,属于假交际,对学生大脑的刺激不但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会限制思维的发展。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思维密切相关。在实际生活中,假交际现象存在得太少了。作为学习的一个过程,机械性操练尽管少不了,但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几乎没有机械性操练与实践性操练,交际、准交际与假交际的概念区别,是否有信息差对他所组织的教学活动的实施没起多大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不管是多是少,有人举手就好——不注重学生的参与面。

小学英语开设的校际间的条件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班额的大小。小班化英语教学为先进的有能力的学校所看好。但对大多数学校来说,大班额还是个比较现实的特点。而一个专职的小学英语教师要负责的有近二百个学生,甚至更多。在英语课堂上,一方面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两极分化已有所体现。对此,教师采取的态度是:不管是多是少,是坏是好,有人举手就是好。这种不积极的态度将导致两极分化更加明显,这样就有悖于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具备的第一个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关心爱护所教的每个学生,尤其关注后进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应默默地承诺:让每个学生得到均等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地发展。

我坚信:只要人人都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充满希望,积极求索,认真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将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