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通用1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1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探索性操作,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基本上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通用16篇)

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的全员参与,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激发、经验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必须得完成一个教学难点,就是“总长度与标准量的关系”,这个似乎和高年级的“商不变性质”有点相像。呵呵!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寻找到答案。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猜一猜。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课后感吧!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上本单元我们三位老师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结合本学期要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还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还是值得我们探讨吧!

三《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对于“角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知识,新课标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直观建立角的表象即可,所以在设计时,我没有过多的加深知识难度,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有关角的初步知识。

1、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角的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的角,但对于数学意义上的角,还很模糊、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⑴找一找,先从主题图中找出角、找出教室及周围的角;

⑵折一折,让学生参与体验创造角;

⑶摸一摸,感性体验角的特征;

⑷说一说,将角的知识还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⑸做一做,进一步把角形象化,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

⑹画一画,对角的认识的提升,能力的培养。

在找——折——摸——说——做——画几个步骤中,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充分的运用感知觉,饶有趣味的自我建构了角的概念。

2、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我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我在这时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问就这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四 人教版表内乘法(一)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五《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六《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 学生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9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及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习过程中。

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这单元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4 、多种形式练习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送绕口令“数枣”、利用规律记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看一看,摆一摆》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本课是由“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用小棒拼摆图形”两部分内容组成,在第一节小组教研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次教案。再次教学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内容生动有趣,激发学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实物玩具,将“看”和“摆”两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思想,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操作、自主探究,使学生去尝试和探索,并尽量让他们有充分的思考和展示的过程,比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情感教育

课件都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象的感知“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道理。

统计 教学反思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个格字代表2个单位。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原意是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喜欢的可爱的小动物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本节课自我感觉最好的就是真正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但更多的是遗憾,具体地说有以下这些不足之处:

1、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我以最喜欢的动物导入新课,但思考得十分不足,课件做得吸引力不够,所以从一开始学生的积极性就没调动起来。使得很多平时发言积极的学生在之后的课中都保持沉默。

2、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前面数据的收集、整理都已到位,但数据的描述还不够,低年级是十分重视口语表达、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时特别强调描述和分析,分析有学生自己分析以及教师对作品的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并未实施到位。主要原因是对教案不熟、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总之就是不够勤劳。

3.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中,学生会问那么三格该怎么表示呢,这一问题我首先已作好思考,也就是要涂半格,会出现两种情况:竖着涂半格;横着涂半格。但思考的还不够充分,就是到底哪种是合理的。自认为两种都可以。后来课后通过其他老师的帮助才认识到应是横着涂半格才是合理的。

4.一节课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课中老师应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又要使学生的学习有效。原因有二:语言不够精练;可能还不够细心。使得时间的有效性没把握住,课还没完就匆匆结束了课。

以后的措施: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多阅读有关教学的书,提高教学能力;多练练语言方面的技能,时时注意。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创造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首先,由“参加森林运动会”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站跑道和握手祝贺。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以森林运动会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4个实践操作的机会:找号码布、握手祝贺、选道路、购买汽水。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不会落也不会多。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直接出示了两种好方法,学生了解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知识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2

一、《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对大人来说“厘米”和“米”非常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体多出示一些长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体,进行多次感知。并且让他们多动手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课桌的长、宽、高,门窗的高度等,对学生日后填单位很有好处。

2、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

3、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也应该教会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

三、《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四、《表内乘法(一)》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五、《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有以下的收获:

1、学会观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如: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学具,利用这些学具体验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圆,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要求学生用4个正方体积木,有哪几种搭法?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动手搭,最后形成共识。

3、学生在学会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实物,把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画正确。

总之,《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感知,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六、《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8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7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8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这节课上,尝试让学生自主参与编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多种形式练习,促进对口诀的理解与掌握。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师生、生生之间对口令,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而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统计》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了用“正”字统计方法后,我组织了一次教学实践活动,调查听课教师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在调查活动中,虽然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但在调查过程中,语言含糊不清,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还不会使用礼貌用语,态度不大方,使的课堂气氛很尴尬。于是,我随即组织了“最佳调查员”评选活动,在评选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懂得了怎样成功的与人交流,完成自己的任务。课后,我又组织学生调查老师的生日。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渐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亲自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了同学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八、《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简单的排列组合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奥数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重点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灵活处理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整节课以在数学广角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以明明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为线索,设计了“密码锁”、“密码门”、“握手游戏”、“穿衣搭配”、“乒乓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以帮东东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3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设计了“森林王国智慧爷爷”、“密码门”、“见面握手”、“乒乓球比赛”、“服装搭配”、“ 选道路”等一系列的活动,活动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何谓排列,何谓组合。我觉得在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比较好: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整节课始终用创设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积极性。首先由“密码门”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二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过渡到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见面握手”和“服装搭配”。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以“森林王国智慧爷爷”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3个实践操作的机会:找密码、见面握手、服装搭配。通过创设“找密码”中有趣的数字排列,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握手活动、乒乓球比赛、衣服的穿法”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设计时,注意选则合作的时机与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我选择了让学生同桌合作;在解决重难点时,我选择了学生6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尽量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领悟新知。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又体验到了成功,获取了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实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

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出示了两种方法后,师马上肯定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中,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3)解决握手问题时,虽然注重了先让学生猜一猜握手的次数,但没有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猜测的,就让学生实际握手验证,感觉缺少一个环节。这是我再上这节课时应该注意的。

文章越改越精彩,一节好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在课堂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才能成为一堂真正的好课。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4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探索性操作,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基本上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的全员参与,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激发、经验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必须得完成一个教学难点,就是“总长度与标准量的关系”,这个似乎和高年级的“商不变性质”有点相像。呵呵!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寻找到答案。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猜一猜。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课后感吧!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上本单元我们三位老师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结合本学期要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还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还是值得我们探讨吧!

三《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对于“角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知识,新课标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直观建立角的表象即可,所以在设计时,我没有过多的加深知识难度,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有关角的初步知识。

1、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角的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的角,但对于数学意义上的角,还很模糊、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⑴找一找,先从主题图中找出角、找出教室及周围的角;

⑵折一折,让学生参与体验创造角;

⑶摸一摸,感性体验角的特征;

⑷说一说,将角的知识还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⑸做一做,进一步把角形象化,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

⑹画一画,对角的认识的提升,能力的培养。

在找——折——摸——说——做——画几个步骤中,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充分的运用感知觉,饶有趣味的自我建构了角的概念。

2、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我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我在这时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问就这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四 人教版表内乘法(一)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五《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六《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 学生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9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及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习过程中。

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这单元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4 、多种形式练习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送绕口令“数枣”、利用规律记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看一看,摆一摆》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本课是由“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用小棒拼摆图形”两部分内容组成,在第一节小组教研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次教案。再次教学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内容生动有趣,激发学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实物玩具,将“看”和“摆”两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思想,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操作、自主探究,使学生去尝试和探索,并尽量让他们有充分的思考和展示的过程,比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情感教育

课件都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象的感知“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道理。

统计 教学反思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个格字代表2个单位。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原意是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喜欢的可爱的小动物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本节课自我感觉最好的就是真正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但更多的是遗憾,具体地说有以下这些不足之处:

1、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我以最喜欢的动物导入新课,但思考得十分不足,课件做得吸引力不够,所以从一开始学生的积极性就没调动起来。使得很多平时发言积极的学生在之后的课中都保持沉默。

2、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前面数据的收集、整理都已到位,但数据的描述还不够,低年级是十分重视口语表达、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时特别强调描述和分析,分析有学生自己分析以及教师对作品的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并未实施到位。主要原因是对教案不熟、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总之就是不够勤劳。

3.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中,学生会问那么三格该怎么表示呢,这一问题我首先已作好思考,也就是要涂半格,会出现两种情况:竖着涂半格;横着涂半格。但思考的还不够充分,就是到底哪种是合理的。自认为两种都可以。后来课后通过其他老师的帮助才认识到应是横着涂半格才是合理的。

4.一节课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课中老师应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又要使学生的学习有效。原因有二:语言不够精练;可能还不够细心。使得时间的有效性没把握住,课还没完就匆匆结束了课。

以后的措施: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多阅读有关教学的书,提高教学能力;多练练语言方面的技能,时时注意。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创造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首先,由“参加森林运动会”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站跑道和握手祝贺。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以森林运动会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4个实践操作的机会:找号码布、握手祝贺、选道路、购买汽水。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不会落也不会多。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直接出示了两种好方法,学生了解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知识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5

一、《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对大人来说“厘米”和“米”非常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体多出示一些长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体,进行多次感知。并且让他们多动手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课桌的长、宽、高,门窗的高度等,对学生日后填单位很有好处。

2、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

3、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也应该教会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

三、《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四、《表内乘法(一)》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五、《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有以下的收获:

1、学会观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如: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学具,利用这些学具体验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圆,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要求学生用4个正方体积木,有哪几种搭法?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动手搭,最后形成共识。

3、学生在学会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实物,把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画正确。

总之,《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感知,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六、《表内乘法(二)》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8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7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8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这节课上,尝试让学生自主参与编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多种形式练习,促进对口诀的理解与掌握。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师生、生生之间对口令,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而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统计》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了用“正”字统计方法后,我组织了一次教学实践活动,调查听课教师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在调查活动中,虽然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但在调查过程中,语言含糊不清,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还不会使用礼貌用语,态度不大方,使的课堂气氛很尴尬。于是,我随即组织了“最佳调查员”评选活动,在评选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懂得了怎样成功的与人交流,完成自己的任务。课后,我又组织学生调查老师的生日。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渐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亲自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了同学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八、《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简单的排列组合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奥数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重点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灵活处理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整节课以在数学广角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以明明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为线索,设计了“密码锁”、“密码门”、“握手游戏”、“穿衣搭配”、“乒乓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以帮东东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6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设计了“森林王国智慧爷爷”、“密码门”、“见面握手”、“乒乓球比赛”、“服装搭配”、“ 选道路”等一系列的活动,活动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何谓排列,何谓组合。我觉得在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比较好: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整节课始终用创设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积极性。首先由“密码门”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二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过渡到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见面握手”和“服装搭配”。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以“森林王国智慧爷爷”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3个实践操作的机会:找密码、见面握手、服装搭配。通过创设“找密码”中有趣的数字排列,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握手活动、乒乓球比赛、衣服的穿法”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设计时,注意选则合作的时机与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我选择了让学生同桌合作;在解决重难点时,我选择了学生6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尽量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领悟新知。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又体验到了成功,获取了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实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

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出示了两种方法后,师马上肯定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中,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3)解决握手问题时,虽然注重了先让学生猜一猜握手的次数,但没有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猜测的,就让学生实际握手验证,感觉缺少一个环节。这是我再上这节课时应该注意的。

文章越改越精彩,一节好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在课堂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才能成为一堂真正的好课。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7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是 的母亲 ,在得知儿子英语默写不及格这件事后,我深刻反思,我的过失,首先我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不仅仅是要从生活上给他好 的生活,我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未来,让他好好的学习, 进度鼓励他,让他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我的过失,我忽视了孩子的学业,只顾着赚钱,孩子都是天性爱玩,我 没能好好的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旁鼓励,支持帮助他接 到孩子英语不及格的通知,让我很吃惊。英语不及格简单这件事,说 明了很多问题。

首先,说明班级的管理很严格,英语默写不及格已经 是很严重的过错。

第二,说明了班级管理严谨细致第三,不及格这件 事通知家长将会让老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得到充分的沟通, 对错误和过错有一致的认识。 说到这里, 作为学生家长既脸红又高兴。 脸红的是,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工作单位,管理方面也达 不到如此严格,如此细致。高兴的是,我们的孩子处在一个管理严格 有效的团队里。古人云,以善小而不为,勿勿以恶小而为之,未雨绸 缪,孩子的这次英语默写不及格引发了我的思考,不及格的纵容,会让 他阅读困难,让他难以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许这个单词将来就 是他高考中遇到,也许他会在将来的末次考试中遇到,也许他会应为某 个单词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鉴于此,作为家长我们要积极支持班 级管理,不讲任何理由,不找任何借口。 在未来的日子里和老师们一起关注孩子,杜绝一切不利于我们共 同目标的坏毛病,把孩子培养成学习好、严谨、自律、具有团队精神 的未来人才。

检讨人:

时间: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8

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们:

对不起,我深深得知道错了。在此递交检讨书以深刻反省我围观参与打架的错误,此次错误后果是严重的、性质是恶劣的、影响是难以消除的。我的所作所为严重得违背了学校一向对我们的道德素质教育,泯灭了做人处事的根本道德良知,辜负了作为祖国花朵应该肩负起的成长责任。

回顾错误,当天下午年级段发生一起打架事件,我因为跟其中一位打架的同学吴某平常熟识又是邻居玩伴,看他当时打架,自己也跟着凑了过去。周围有人围观打架,我也跟着围观,并未进行劝阻。在打架事件趋于紧张激烈的同时,自己还上去推了一把被打同学,造成被打同学的二次伤害,让被打同学在心灵、身体上遭受严重摧残。

错误发生以后,学校领导老师们对我们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教育,我也慢慢得意识到自己的不对。首先,我作为一名班级的体育委员,身为班干部没有带头给班级同学做好纪律表率,存在失职行为。其次,打架是粗鲁、野蛮、恶劣的肢体冲突,运用暴力手段只能让问题更加复杂严重,无助于解决根本问题,我围观参与打架而不上前劝阻,更突显了我的无知与愚昧。再有,我当时的行为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我就是“邪恶的帮凶”、“罪头的傀儡”,扮演了非常丑陋的角色。

现如今,我经过进一步的深刻反省,已经有了痛彻心扉的领悟,深深得觉得自己对不起被打同学,也对不起学校领导与同学们,我感到了无比的内疚与懊悔。我痛定思痛、悔不当初,真的觉得无脸面对老师与同学们了。总而言之,我的这次错误非常严重,我必须在今后长时间里做好反省与悔改措施,尽己所能得弥补错误所造成的损失。

在向当事同学表达歉意的同时,我也要郑重得向学校领导、老师们、同学们保证:我要从这次错误当中吸取深刻的经验教训,从今往后坚决与邪恶歪行作斗争,平常注意维护校园团结,多做促进同学友谊,构建良好学风校风的事情。并且利用自己身为体育委员的强壮身体,尽己所能得震慑邪恶,在需要伸张正义、拯救危难时候保护瘦弱同学不被欺负。

检讨人:

时间:

猜你感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9

这学期我讲的公开课是二年级的音乐中的第十课,《过新年》,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新年的热烈气氛,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教学手段是先由一副对联引出主题,然后在学习歌曲,最后一步一边剪窗花一边欣赏《窗花舞》体验过年的喜悦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讲课是一门艺术,尤其音乐属于艺术课,抑扬顿挫的语调,热情洋溢的激情都、优美的体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就受到了美得熏陶。这方面我做的还有些欠缺。

二、公开课可以展现平时教学的基本功底,平时由于学生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训练的比较少,在公开课上我才发现,同学们这方面比较差;而平时节奏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学生在这个环节上就表现的比较好。所以说功夫要下在平时,而不能只在公开课上下功夫。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为了更好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因此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这不仅要求我们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去研究与探索的。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做个了小结了,总结了教学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征如下:

三、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会激发学生更大的热情。一朵小红花就是对学生努力学习的认可。

四、打击乐器进课堂。我感觉使用打击乐器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想运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一步步的提高。

总之,这堂公开课后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既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这除旧迎新之际,我希望明年我的教学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10

一、 站在课程实施的角度谈本课的三个基础。

1)扎根音乐本位

本课教学能紧紧围绕目标,以《大风车》这首儿童音乐作品为学习载体,开展了节奏、歌唱、表演三大环节的教与学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能抓住教材的难重点,开展生动有效的,体现音乐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在附点节奏部分,能抓住作品中三个不同的附点节奏,开展循序渐进的学习。节奏一:4/4 __0 __0 __0 ____ | ____ ____ __- |对这条节奏让学生复习休止符,掌握与巩固八分休止的停顿。节奏二:4/4 __ __ __ __ __ __ | __. __ __ - |教师做了以下一个对比,使从简单的____ ____ 过渡到了__ __ __的节奏性,学生了解了该节奏的变化过程,掌握节奏二。

____ ____ ____ ____| __. __ __ - | (附点)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 |

节奏三:4/4__ __ __ ____ __| __ __ __ __ __ |是对以上节奏教学的测评巩固,检验了学生掌握程度,这样的教学能紧紧抓住知识点,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节奏知识。 在第二部分的歌唱教学中,重难点是歌词记忆和音准。教师将学唱进行分段,用动作带歌词,分形式齐唱和领唱,使练习巩固的过程不是那么枯燥,每一遍练习都对歌唱提出要求,使学生的声音不断调整的最佳状态。如5.3 2- |这句老师提醒学生把气顶上去,唱好5这个音。56 53 2- | 12 61 2-|这一句老师用划旋律线的方式一条高,一条低使学生掌握旋律走向。在歌曲的最后一小节歌唱中有一个小小难点。教师用击掌的方式辅助了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使学生不易混淆。在最后表演拓展环节中,教师结合其身势、歌词、舞蹈进一步丰富作品表现,对本课学习内容巩固与提升,立体呈现学习内容。整堂课都突出了音乐本位,是一堂乐基扎实,内容丰满的音乐课。

2)渗透学科德育

卢梭的《大教学论》中提到,不具有德育目的的教学不能称为教育。在课前,教师用一个视频“帮助盲人爷爷听春天的声音”来导出学习主题“大风车”,并创设出了一个学习情境:学唱好《大风车》一歌,参加大风车栏目组去社区慰问老人的演出。于是这又是一堂充满德育思想的音乐课。课前的讨论和课上的实践,都使孩子们深深意识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得到高尚道德情怀的熏陶感染,提高了整堂课的立意。

3)再现生本教育

现在最热的教育关键词是“生本”,那么生本的音乐课又应该是怎样的。通常我们认为生本的最大特点是小组合作,也常用是否有小组合作、学生自学作为评价课堂生本的标尺。在《大风车》一课中体现的生本关键是“分层发展”。每个孩子的音乐素养迥异,课堂上怎样发展好每一个孩子,是生本的核心。课前组织有音乐特长的孩子进行钢琴、声乐表演,展示她们的风采。没有展示的孩子培养她们的聆听和欣赏习惯,激励其学习音乐的兴趣。课中,有孩子领唱、舞蹈表演,并且注重发挥这些小老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讨论、尝试中。课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成功的表演,那些是相对薄弱的孩子,生本允许失败,在或成功或失败中感受与体验,让孩子意识到差距。成功或失败的音乐体验能给他们多一分鼓励和机会,让他们对学习多一点认真和思考。课后,这些孩子还能有新的发展。小组长会带领其他孩子将学习内容排练好,参加社区表演。教育不能为了教而编个谎言请孩子入瓮,上完课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美丽的谎言,那是负教育。将音乐学习的情境延伸到学校生活情境中,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用真实情境来替代教学情境的虚拟,使学习从虚至实,让孩子品尝到音乐学习的意义,用音乐的美好带给自己和他人快乐。

四、站在儿童的角度谈教学中的两大特点

1)情境创设贯彻始终。有效教学因该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开展教学,满足于学生的需求而构建不同的学习活动。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缺乏持续的注意力,所以教师更需要不动启动学习任务,使学生保持住良好的注意力和具备学习动机。所以课以一个完整的情境有效地关注并满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也不断驱使引导着孩子走向更深更难的学习活动中。

2)音乐游戏直观有趣。抽象的音乐概念如何变得生动有趣,让二年级学生所理解。教师需要从儿童思维角度去设计与探索教学的新形式。于是课中孩子们表演节奏谱的游戏让每一个听课老师印象深刻。孩子们通过扮演小音符,高大的孩子是四分音符唱一拍,矮小的孩子是八分音符唱半拍,伸手握拳代表小附点等等。孩子在游戏中不断变化着左右位置,节奏意识也不断增强,节奏越大越准,更关键的是小小的游戏让孩子无需过多的语言变理解了附点节奏时值的变化。课后有老师共同探讨该游戏科学性的问题。笔者认真,游戏教学首先是尊重小学生的本性,也仅适合对一些较简易的知识以游戏形式具化,如果能相对将一些高深知识也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变得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这也该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教育形式。

五、站在教学无完美的角度谈待改进的两个细节

1)背唱为什么就那么难。从一堂40分钟课的目标来谈,最根本的教学成效应该是大多数的学生能背唱歌曲。作为一堂展示课因该给予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个别孩子不能背唱,尽可能全部达到要求。而本课教学对该难点也作了设计,策略之一是用动作辅助带动歌词记忆,策略二是重点记忆第二段,音乐第一段由学生领唱。笔者发现,孩子做动唱的时候歌词是记住了,可是声音受到了影响。而请学生不做动作专注声音时,歌词却背不出了。所以动作的目的是记忆歌词,在动作设计时一定要精简,甚至只是几个关键词上设计简易的动作辅助记忆,这样孩子专注歌唱时不会被动作所牵绊,动作是歌词的脚手架,歌唱才是根本,多形式的背唱巩固练习才是关键,不能主次颠倒,影响了教学的最根本的。

2)表演为什么就放不开。课的最后孩子要面向所有老师,以演员的角色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这一次感觉并不理想没有前面几次面对黑板表演来的好,很多孩子紧张的唱不出了,通俗的话是表演时放不开,不能大胆自信。要改变这一情况,老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什么孩子一开始没有唱好是因为老师在台前放音乐,乐曲前奏较短,开始歌唱时老师没有到位指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音乐播放定时或是请个小小音响师放音乐即可,老师大可不必忙的上窜下跑的,越关键的时候越要不慌不乱,引导好学生的状态。还有表演的空间也是一个客观问题。教室空间小,听课老师就坐在孩子后面,转过去表演时就是面对着听课老师,而且是零距离。这样的距离使孩子产生紧张,不敢唱,忘记唱也是正常。所以如何组织表演时的位置需要老师做调整,使表演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距离中。

一堂课好课凝聚着很多好的教学理念,也体现着执教老师对教材和课程的独到解读。同样,一堂课有亮点的同时也有着一些细节的不足。回顾、总结、思考,使教学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突破。希望一堂好课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发展,也带给执教老师和听课老师对教育的再一次深度思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11

由于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 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 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 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12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令自己感到比较欣慰。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 “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展开想象,描写“奇石”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留给自己一些反思:如果能找到其它的怪石让学生看图想象,给奇石起名字,会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掀一个高潮。

总之,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13

教学反思:

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对大人来说“厘米”和“米”非常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体多出示一些长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体,进行多次感知。并且让他们多动手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课桌的长、宽、高,门窗的高度等,对学生日后填单位很有好处。

2、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

3、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也应该教会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连加、连减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总结。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波、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注重语言表达。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在谈听故事之后的感想以及如何向大家介绍“我是角”,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高潮,讲完故事之后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高潮,但效果不是很好。

对学生备的不够。

比如:在做角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只是说,我发现我做的角象鸭子的嘴,象海鸥在飞┈就是不说大小。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点应该进一步改进之处:

1、引课的活动,能够把学生学过的2、3、4、5的乘法口诀进行有效复习,但如果把“一一得一”这句口诀加上并加以应用就更完整了。

2、学生合作学习研究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理念,但应考虑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把合作学习的要求分几步进行,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内容。

3、在记口诀一环节中,有太多的死记硬背,应让学生理解的记忆,应多发挥学生的个性,避免领学生齐读口诀,死记口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口诀这样更能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

8的乘法口

教学反思:

8的乘法口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推导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刚开始我创设了蓝猫进课堂的情境,通过学生喜欢的蓝猫跳一跳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的兴趣;再后来探索新知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在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中,寻找口诀规律,深化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我有意让学生看图提出数学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和问题意识,在交流和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并引导他们联系到了现实中的螃蟹(八条腿),由此来编一首儿歌,在儿歌中使课堂更有情趣,把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到生活中,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14

这一课写的是大家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表达了全国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学生年龄小,祖国在他们心中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人民为祖国妈妈过生日时的激动、快乐,培养孩子的爱国热情呢?这时我想到孩子们都过过生日,过生日时要送礼物、吃蛋糕、唱《生日歌》,非常热闹,孩子也特别高兴。可不可以把给祖国妈妈过生日与孩子们的生日联系起来呢?因此产生了以下的故事。

师:孩子们,祖国妈妈要过生日了,你们高兴吗?

生(不约而同):高兴!

师:那你们想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不约而同):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我以为孩子们祝福完就停止了,没想到……)

生:祝您生日快乐…….(唱起了生日歌)

生(全班):祝您生日快乐……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生(全班):唱英语《生日歌》。

生(全体起立):黄小二(4)班全体小朋友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面向国旗齐敬队礼)

师:你们想送给祖国妈妈什么生日礼物呢?

生:我给祖国妈妈画张画。

生:我给祖国妈妈栽花草,把祖国妈妈打扮得更漂亮一些,让祖国妈妈天更蓝,水更绿,草更青,花更红。

生:我为祖国妈妈唱首歌,愿祖国妈妈永远年轻。

真没想到教师只是轻轻地一点拨,学生马上联想到自己过生日的情景:祝福、唱歌、送礼物,把对祖国妈妈的爱融入到了一声声的祝福中、一份份礼物中。在送祝福、送礼物的过程中,他们对祖国的爱得到了升华,教师也在孩子们充满童真的祝福声中升华了自己的爱国热情,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赋予小学教育的历史使命。然而这一代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问题,不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不知道我国地大物博,丰富的物产,众多的英雄。缺乏“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这种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因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其爱国热情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同样也非常困难,因为爱祖国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抽象,因此教师不能空洞地和学生大谈、特谈爱国教育,而是要把其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给祖国妈妈过生日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体会不到当时热闹、激动的场面,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做,可是生日学生都经历过,吃蛋糕、唱生日歌,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因而教师只是简单地一点拨,孩子们马上想到了过生日的情景,祝福、唱生日歌、送礼物,孩子们都想到了,并且把它变成了实际行动送给祖国妈妈。我想:孩子们在祝福、唱歌、送礼物时,心里一定充满着对祖国妈妈的爱,否则他们的情不会那么真,意不会那么浓。这不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15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让我慢慢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并不难,难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课,很多问题并不能仅仅靠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是要靠平时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细节之处慢慢灌输你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住他们学习音乐的正确的方向,并且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你,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我带的是二年级的音乐课,针对学生性格特点,每次开始上课,我都会在黑板上贴五颗星星,作为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孩子,这一招,总会特别奏效。孩子们也特别喜欢上我的音乐课。我觉得这也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励。 记得有一节音乐课学习的内容是:《认识七个唱名》。我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哪位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呢?孩子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我。其中一个胆子特别大的孩子对我说“老师,那不就是我们数学上学的1、2、3、4、5、6、7嘛!话听到这,我不禁大声笑起来。说实在,我刚接触到音乐时,也何尝不是将这七个音乐符号认成数学符号呢?我忍住笑,换用不着游戏的方式让她们来认识七个唱名。

首先,我带着学生以《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了”do、re、mi、fa、sol、la、si“的七个唱名。

然后,又带他们模仿我做手势。但是我发现他们在跟我做手势时,兴趣不是很高。我想了又想:为什么我不能让他们自己来为音乐王国里的七个小朋友都编上动作,以此让他们自己来熟悉音的高低呢?于是我就又开始行动了起来,等我话一说出来,就有好几个小朋友举手说:”林老师,林老师,能让我来试一试吗?“还有几个小朋友甚至离开座位来扯着我的衣角,要我叫他表演。于是,我请了一个小朋友让他做”do、do、do“的动作,这时,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都举起了小手,来跟着他表演。看着孩子们的表演,孩子们掌握的很快。于是我又叫了好几个小朋友同样为re、mi、fa、sol、la、si这六个音编动作,看着,孩子们编的动作再加上我及时的引导,他们对这些音很快就全掌握了。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这一时期,学生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和学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成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让我慢慢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并不难,难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课,很多问题并不能仅仅靠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是要靠平时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细节之处慢慢灌输你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住他们学习音乐的正确的方向,并且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你,这才是最难最难的。我带的是二年级的音乐课,针对学生性格特点,每次开始上课,我都会在黑板上贴五颗星星,作为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孩子,这一招,总会特别奏效。孩子们也特别喜欢上我的音乐课。我觉得这也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励。

记得有一节音乐课学习的内容是:《认识七个唱名》。我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哪位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呢?孩子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我。其中一个胆子特别大的孩子对我说

老师,那不就是我们数学上学的1、2、3、4、5、6、7嘛!话听到这,我不禁大声笑起来。说实在,我刚接触到音乐时,也何尝不是将这七个音乐符号认成数学符号呢?我忍住笑,换用不着游戏的方式让她们来认识七个唱名。首先,我带着学生以《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了”do、re、mi、fa、sol、la、si“的七个唱名。然后,又带他们模仿我做手势。但是我发现他们在跟我做手势时,兴趣不是很高。我想了又想:为什么我不能让他们自己来为音乐王国里的七个小朋友都编上动作,以此让他们自己来熟悉音的高低呢?于是我就又开始行动了起来,等我话一说出来,就有好几个小朋友举手说:”林老师,林老师,能让我来试一试吗?“还有几个小朋友甚至离开座位来扯着我的衣角,要我叫他表演。于是,我请了一个小朋友让他做”do、do、do“的动作,这时,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都举起了小手,来跟着他表演。看着孩子们的表演,孩子们掌握的很快。于是我又叫了好几个小朋友同样为re、mi、fa、sol、la、si这六个音编动作,看着,孩子们编的动作再加上我及时的引导,他们对这些音很快就全掌握了。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这一时期,学生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和学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成学生听得懂的话,多多以轻松快乐的游戏来让她们吸收要学的知识,寓教于乐,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

学生听得懂的话,多多以轻松快乐的游戏来让她们吸收要学的知识,寓教于乐,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后反思 篇16

进行课改一月有余,我们课改组10名教师经过认真学习,多轮课堂教学打磨,包括了一轮亮相课,要求每位课改组的教师都要跟上,进行互听互评,共同进步;接着进行一轮过关课,现在过关课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大家的积极性达到了空前的高涨。已经有3人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比较成型了。

在今天的听课中,我觉得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进步很大。表现在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明显,自学深入、交流有效、汇报与补充深刻。

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找准落实教学目标的切入点。在学生能够进行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从课文的内容入手,从指导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从主要问题的设计等方面入手。要求我们老师能够定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学法。

2、关于加强朗读指导的教学。语文教学少了朗读,总让人觉得有缺憾,也没法实现语文教学各学段中对有感情的朗读等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最缺少的就是指导朗读,很多老师也都提出了不知何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我想是否可以单独加一个朗读展示的环节?或者放到小组展示中汇报到重点语段时,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有感情的读一读?是否可以在小组展示后其他小组补充时进行展示?

理解课文内容是一项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而朗读是理解的开始,也是快速有效地检验学生是否理解透彻了课文内容的手段和方法,当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到情感后,自然能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确非常重要,在我们所进行的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中,将有感情的朗读加入进去有非常多的困难。但是无论有多么困难,我们都不能够缺少了朗读指导,让我们共同实践,找到最合适的指导朗读的时机与方法。

3、关于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在上周召开的教研员培训会议上,对导课、结课、抓住课堂生成等方面,领导为我们指明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一是我们要精心准备导课,导语或导入新课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引起学生探究和学习的欲望。二是关于结课,我们要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当学生讨论或者交流的时间很长,还有很短的时间就要下课了,这时我们一定要及时进行总结、引导,引向当堂检测环节,然后按时下课,在我们的展示课上绝对不能拖堂,这是常规的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关于课堂生成的问题,我们要抓住生成点,也就是学生能力的增长点了。这些稍纵即逝的时机需要我们有很敏锐的能够发现并抓住的眼光和能力,更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应变水平。积累经验,产生敏锐的观察力。这些应该都是在我们非常熟悉教学内容,心中有清晰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的。

任重道远,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