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优秀作文与点评语案例

篇一:高中好作文及点评

关于高中优秀作文与点评语案例

1.这也是一种美丽

文人悲愁,因秋日里百花凋零,人鸟声俱寂,因秋日里草木皆衰,日月光暗淡。文人悲秋,成了一种习惯,这悲,悲的凄切,悲的飘渺,悲的沉重。然而,这悲,亦是一种美丽。

悲,亦可理解为悲愁,悲和愁在诗人的眼里就是让人心碎的东西,就是让人流泪的东西。它很残忍,一颗原来好好的、安安稳稳的心,会被它渐渐地啃噬,咬得血淋,啃得模糊,再捧高了狠狠向下摔去。这是我对于悲愁的体会,但正是这份刻骨铭心的悲痛,让你无形中多了一份美,一分韵质。

想那黛玉,她含泪而生,泪尽而亡,她“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从她常含泪水的眼中,我感受到了她的悲愁,她的恬静的、文雅的、不俗的悲,怎能忘却,那双常含着泪的眼睛,那里装着她的悲愁。很难想象,没有了悲和愁,黛玉的形象还会在人们心中如此美丽。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不知黛玉读到李清照《武陵春》中这最后一句时会是什么模样,但我知道,那必定会是美得令人心碎的容颜。说愁,怎能不令人想起李清照。是作为女性独有的多愁善感吗?是那“人比黄花瘦”的身骨吗?是那一段“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孤苦吗?是那一阙“更是离人损”的寒凉吗?李清照一腔愁情地愁并美丽着。女性的悲愁,悲愁得温婉而细腻,像潺潺的溪流,流淌在她们的字里行间,是一种别样的凄美。

而男子之悲愁呢?他们有力的膀子能否撑得住这心灵的悲愁?苏轼不能,“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他一生三任妻子,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他无法留住,她们去了,苏轼却只能空思量。辛弃疾不能,“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纳兰容若不能,爱妻卢氏西去,只因他的冷漠,他的薄情,当他悔悟,却也只能“常忆灯前呵手为伊书”。男子之悲,较之女子更加沉重,美得让人无法经受。

就是这别样的美丽,于悲愁之中凝固了人生的残缺,正如断臂的女神,只因她的残缺成就了美的神话。人生因这份悲愁而有了残缺,纵使它残忍,它令人痛,令人心碎,但这,也是一种美丽,无法抗拒,无法压抑的美丽。

【点评】

文章从文人悲秋入笔,以优美简洁的文字阐释了悲愁的内涵与底蕴。继而以林黛玉、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纳兰容若等人物为载体,用诗意的语言分析了女性的悲愁之美,以及男性的悲愁之重。最后,以人所共知的断臂女神作比,鲜明地提出“悲愁也是一种美丽”的观点。纵观全文,无论是首尾的安排,还是材料的选取,均丝丝入扣,切中主题。

2.宽恕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廊上的风信子叮叮当当作响,风就来了,一直穿过长长空空的回廊。高高扬起手臂,我顺势将它拉在手里,十指相扣着放在我的臂弯,轻轻地紧紧地把风挽在手里。

偏偏我家以前就忝列于那临街密密麻麻楼群中的一处。街窄,房子也密。临窗一瞥,大楼灰色的墙壁偏挡了视线,相隔只数米,房子一年四季照不到阳光,人同这房子一样落寞地潜身这里。一日,终于,起风了!不想这风攀爬着,迂回着来到了这里,玻璃窗跟着那风一颤一颤又一颤,我将手伸入那两幢房子的夹缝中,竟是伸入风的轨道,紧紧地,急急地,一股股地在掌心、指间摩挲,竟然有些感动。那深,那长,那窄,那迂回,挡不住的只有风了。

老房子的四季轮回之中,风穿梭在孤寂的日子里。风微微而过,春来了,北方春天的风难得温顺,常夹着尘沙一起来。而在这里,它偏又改了脾气,穿越一层又一层的屏障,风在窗前过往,细腻地扑在脸上。远远望去,那风中,只望得满眼的绿色,不知你有没有好好闻上一闻,醇醇的,来自春天,来自远方。

老房子的冬,风来时,窗就不能再打开了。风徘徊着,彷徨着,你听得出它忧郁、感伤、抑郁、愤怒的呼喊。它矜持地压低着他表述感情的声音,呻吟着,嗫嚅着,疲惫地、痛苦地呼啸而过。我怀疑它带着一个类似于《呼啸山庄》中的故事,执著于一种悲伤,一种愤怒。可它偏像个老者,细腻不粗犷,甚至有些温情而非粗暴,体贴着我这少年人的心怀!

可巧,搬家过后一个星期,就迎来在这新房子中的第一个冬天,我惊奇地发现,在这房前空阔的院中狂舞着的风这般暴戾而快活,在这房前空阔的院中狂舞着的风原来是个少年。

当风再来时,送来一抹绿和一缕阳光。我看着风一点点钻进积雪中,钻进土壤中,开始春的篇章。我看它在天地间游走,冬去春来,来时来了,去时去了。来了,阳光雨露一并带来了;去了,有如“滟滟随波千万里”,飒飒潇潇。

当风又去,不知对远方的那一丝遐想,能不能给梦一丝斑斓?

【点评】

作者居然能捕捉到风的踪迹,把它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情有义,真是不简单!具体而言,把风信子吹得“叮叮当当作响”,玻璃窗“一颤一颤又一颤”,可谓有声;“远远望去,那风中,只望得满眼的绿色”,可谓有色;风来了,我“紧紧地把风挽在手里”,风“攀爬着,迂回着”,可谓有形;可以闻到风“醇醇的”味儿,可谓有味。细腻的笔墨,将风的形象刻画得极为充实。

押题提醒:本文适用于“岁月如风”“ 带来的遐想”“醉在自然”“走近”等相关话题的作文题目。

3.让生命意气风发

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之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光,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载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低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和谐社会扫清路障。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点评】

本文堪称切题的典范之作。文章从伟人的诗词中引出意气的美丽,接着从意气让人拥有“豁达的胸襟”“挺身而出的壮举”“坚韧不摧的意志”三个角度铺开。结构清晰有致,观点一目了然。李白、杜甫、文天祥、邰丽华等素材,横贯古今,从内涵上紧紧扣住了论点。“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等诗句,不仅让语言充满着磅礴气势,更将意气的魅力展示得美不胜收。

4.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

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点评】

这是一篇首尾圆合的佳作。文章下笔直入主题,让人不由思考,作者为何“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呢?接着,文章围绕“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珊珊可爱”等语句展开思路,在联想与叙述中展示出自己对《项脊轩志》独特的感悟与体味,内容充实。收束时,虽然同样是一个“站”字,但考生的敬仰之情却是跃然纸上。

5.有一种失去叫幸福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子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凄风中发出阵阵悲鸣。那些失去了的永远闪烁在人性的山巅,有了远方的呼唤,那寻觅的幸福方不会在走不出的苦闷中消沉。

远去的风声中挟着时光易失的脚步,不禁使我想起:

“哐当、哐当”听到了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扬,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一代才子,当代英雄,就在这孤僻的角落里打铁。你敢劝他入世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向所有人宣示他对世俗的不屑,就让“竹林七贤”过“邺下放歌”、“饮酒赋诗”的恬淡生活吧!失去了仕途的走运,换来了心灵的升华,失去了外在的享受,换来了内心的激扬。幸福是永远属于他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江东父老,江山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一代霸王也不禁泪湿衣襟,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死亦为鬼雄”?如果你在他身旁,你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说不定历史也会为此改写。然而,最终他选择了死。他认为这样有尊严。当拔山举鼎的传奇已褪色成史册,当小儿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时,幸福的楚霸王在失去中追求了自由,追求了尊严,追求了生命的绝唱。

是否还记得那个持楚国相位于不顾,宁愿“曳尾于涂中”的庄子?独居的清闲,悠然的生活陶冶着情操。他不会为祖国为人民做番大事业,他自认为是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将他拔起,种在污浊的泥土里,它就会片刻枯萎。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童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头的新绿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头,我们便不该有衰草疏离般落魄。即使一片飘零的落叶,也会跳出生命的舞蹈,而那永远留下的足痕会在幸福中老去。失去了蓝天的深邃,我们有白云的飘逸;失去了雄鹰的矫健,我们有小鸟的幽鸣;失去了大海的辽阔,我们才有小溪的婉转。失去绝不是一轮明月坠落后的漆黑,而是满天取而代之的星辉斑斓。

【点评】

本文的开篇与结尾,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互照应生辉。从手法看,首尾两段均用排比句展开,句式整散错落,语言丰富多彩。从内容上看,开篇以人为对象,从屈原、普罗米修斯、拉奥孔三人的事例中引出文章主旨,底蕴动人,观点明确;结尾以物为载体,用诗一般的语句重申主旨,给读者留下了回味和想象的余地。

6.让英雄的背影不再孤单

当古典的天真被现在的蛊惑一次次的陷害,我们的时代就难以产生英雄了。有人说英雄的背影被锁定在黄沙漫天的沙漠里,孤单而落寞。那个时势造就英雄,英雄改变时势的年代早已被历史所尘封。那么,我们到底离英雄有多远?或许有人会说,不远,只隔一页历史。

红尘的堆积并没有埋没一次次的悲剧。就如我们和英雄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我们不敢说我们是神,但并不否认我们是王。我们不做现实的奴隶,要做精神上的王者。正如尼采所言,上帝已经死了。萨特也要人们为上帝的缺席做准备。他们都是精神上的王者,都是满怀自信之人,所以他们为历史所铭记。

英雄便是如此,英雄便是狂者。他们的话不是诳语也不是梦呓,他们用行动证明,在世人突起的眼球里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我们是否能成为英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狂。

项羽见秦王出巡,便言“彼可取而代之”。率八千江东子弟,破釜沉舟,坐拥半壁江山。曹操一代枭雄,挟天子而令诸侯,三国鼎立,独霸一方!

李太白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如此奇景,在千古画卷上只有他一人的身影。为官不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才是李白,这才是我们心中的仙!

我喜欢拿破仑的桀骜不驯,只有他才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他的铁骑才能平定法国,横扫欧洲。

这便是英雄,这便是狂者!

英雄之所以高大,是因为我们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我们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要有“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气。像苏轼那样“千骑卷平冈”,像岳飞那样“收拾旧山河”!相信自己,改变自己,就能改变整个世界!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以狂者为榜样,借鉴他们狂的技巧,聆听他们狂的声音,让历史的潮流带我们远走,去寻找狂者的孤岛,让英雄的背影不再孤单!

【点评】

在常人眼中,狂者未必清醒;在作者心里,狂者却是英雄。文章用丰富的事例说明了“他们的话不是诳语也不是梦呓”,而是改变世界的具体行动。这样的内容并不少见,但角度一换,内容便有了不一样的深度。文章开篇发问,以“我们到底离英雄有多远”直击现实;收束时用一句“我们以狂者为榜样”表明态度,照应全文,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7.超越弯道一起飞

弯道中蕴含着超越的机遇,超越中拥有着勇敢的情怀——题记

“超越梦想一起飞,你我需要真心面对。”一首《超越梦想》唱出了无数人敢于超越自我、超越梦想的激情。的确,超越中暗含着危险,超越需要十足的勇气,但是没有超越就没有可能到达一个崭新的高度。

当你面对挑战时,是勇敢向前还是畏惧不前;当你面对机遇时,是果断超越还是左右迟疑;当你面对困难时,是勇于超越还是害怕退缩。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为了让生命去回味这一刻,去铭记这一回,我们应果断选择前者。

抓住弯道,勇于超越。这一点,鲁迅做到了。面对黑暗的旧中国。面对内心早已渐渐麻木的中国人,他毅然弃医从文,要从心灵上去拯救那些已病的中国人,他平静如水,内心却波涛汹涌。他用锋利的笔尖刺穿了统治者的心脏。他已超越了自我,他将自己高大而又严肃的形象树立在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心中。

抓住弯道,勇于超越。这一点,贝多芬做到了。面对自己的双耳失聪,面对自己贫寒的家境,他并没有因畏惧而放弃音乐,而是怒吼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篇二:高考满分作文材料有评语

1、与品读相拥

读书,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读书,是走进先哲,聆听教诲;读书,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我们走在羊肠小路上,俯首细细品读先贤训言,在旁边的百花争妍,蜂围蝶阵中拜访先哲,啊!这是多么欣慰啊!

在信息时代,我们为了追求速成,在“浅阅读”的气息逐渐蔓延时,我们是否思考过。——与品读相拥,使读书成为提升自己灵魂的方法。

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走进陶渊明,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与超然,但是他“好读书,不求甚解”却是不对的,他为了逃避官场的黑暗污浊而归隐田园,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纯洁而回归自然,但是,读书是人的灵魂的沐浴,不求甚解之书与不读有何区别,既然有读书之好,我们就应全身心投入,驰骋于书的天地,岂不乐乎,而不求甚解只能让自己一时满足,对于心灵却益处甚小。

我们所说的品味,是用心读,而非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只有用心灵去靠近书,才能感受到灼灼其华的智慧,才能体会字字千斤的价值。

同样张溥也幼时好学,他的传奇在人们心中永不倒下,“七录宅”的光华熠熠生辉,他为了学习,习书成诵之后又手自笔录,再化为灰烬,总此七次,才成就了他的文学功底。

张溥虽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迹为后人传颂,七录之名是何等雄浑,学习是需要严谨态度,在“七录”背后闪烁的是人的品质与修养。

在当代,当我们捧着《边城》细细品读时,被沈从文的新丽隽永的笔调以及美丽迷人的湘西山水所倾倒,但是如此之高的文学成就竟由一位只读小学的人来写,其困难之大,不言而喻,沈从文也嗜学,他面对命运的风浪,从不畏惧,在平静的心态下认真品读,成就了他的成功。

自学之路漫漫;成才之舟遥遥。沈从文在自己认真地品读中成就了不朽的《边城》,我们不禁感叹——与品读相拥,能克服一切困难。只有在品味中学习,才能汲取精华,就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太多的事例都向我们验证了同一个道理,与品味相拥,才能让读书成为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成就事业的方法。

品读,让我们感受“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品读让我们感受“肠断东风落牡丹”的凄凉;品读让我们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

与品读相拥,让读书使自己灵魂思想升华!

【评析】

与品读相拥,题目新颖,立意不俗。文中列举了陶渊明、张溥、沈从文等古今人物的读书经历,说明与品读相拥,才能让读书成为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成就事业的方法,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用心阅读

每当我们迈入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时,眼前的“书山”不时让我们震惊:在这贯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们怎样阅读,阅读什么?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在我们眼中,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阅读,用心体会! 用心阅读,我们能体验中华五千年的香韵,能品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清幽和旷达,能体验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能体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凛然,更能体验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与悲愤。

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读死书,有的人死读书,有的人品其文化内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浅阅读,有的人深阅读,然而不管怎样阅读,我们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阅读方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在这个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不求甚解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步调。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对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每有会意,便欣然望食”。无论怎样,我们要有用心去面对的信心。

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能体验出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绚丽的生活。许多饱学之士,英雄豪杰都受书的影响,他们有的潇洒大方,有的气宇轩昂,精神饱满,在无数人的脸上,洋溢出的更多是阅读带给他们的自信,国学大师季羡林饱读诗书,成了一代享誉文坛,兼容百家的大师,他用心体验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使他成为光耀文坛的一颗巨星。在当今世界,有很多文坛巨匠和仁人志士,他们用阅读看遍世界,用阅读了解古今。阅读也成了一种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工具和窗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阅读方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样,但无论怎样,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

用心去阅读,博览群书,用心去阅读,潇洒走世界,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验,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在我们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体验阅读,我们的人生终将辉煌!

【评析】

这位考生不拘泥于深阅读和浅阅读的争执,提出了用心阅读的观点,可谓独出机杼,自成一说。

文章用五柳先生的读书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担纲主要论据,古今融合并赋予新意,提出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寻求书中的真理。无疑,这是阅读的本质,也是作文的主旨。

3、“小议”浅阅读

浅阅读,即一种当下流行的网上快速读书方式。由此我想到一个词“深阅读”,即传统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种读书方式。我认为只有将这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我们才能成为新的读书e族。

社会在高速发展,读书文化受到冲击无可非议,所以要完全摈除网络对读书的影响是不可能的,所以与其厌之,不如乐意受之,并完美用之。

所以我要说的是:浅阅读,我们要乐意受之,完美用之。

于午后捧一杯香茗,微风拂过,翻起页页泛黄的扉角,感受书的香蕴,这是何等惬意!是这传人经典,授人美德的书教会我们孔子的谦虚为德——“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这传人傲骨,给人热血的书呐喊出树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热血沸腾的革命情结,激励着多少热血青年,鼓励着多少澎湃的心;是这豪放与婉约的孪生姐妹,教我们吟唱出易安的种种凄迷:“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也教我们审度了东坡的傲岸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的,这人类的精神食粮,母语的精髓浑厚,我们不能遗弃,他是我们沸腾的热血,是我们不能丢的根,所以那些斜倚在书店一角,默默地读书,不知天黑的日子不能丢,如果你丢了,虔诚地捡拾那些日子。

但是,与在图书馆默默沉浸截然不同的“浅阅读”我们也不能丢,而且丢不了。

浅阅读以快速获取信息为目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浅阅读不失为一种准确、快速获取信息的好方法。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没有浅阅读,只知徜徉于古典读书方式的你,很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抛弃,为了开阔眼界,为了获取信息,为了成为时尚的现代人,为了高效率地学习、工作,浅阅读不可丢,不能丢。

若心灵需要一剂温热的良药,那么请选择我所说的深阅读,于午后,捧一杯香茗,聆听书中的多愁与善感,给迷失的心灵一份滋养;若你苦恼于桌前大堆的工作,不妨打开网页,开始“摆渡”一下……

让深阅读与浅阅读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地步入我们现代人的心扉,作个张弛有度,亦“深”亦“浅”的现代人。深浅结合,相得益彰。

【评析】

深浅结合,相得益彰,题目本身就充满辩证的精神,较好把握了作文材料的主旨。 文章在分析了深浅阅读的不同状态和作用后,明确指出:让深阅读与浅阅读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地步入我们现代人的心扉,做个张弛有度,亦‘深’亦‘浅’的现代人。这个观点比较深刻,体现了考生思维的开阔、敏捷和不俗的见解,也是本文的一个突出亮点。犹忆书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淡淡的树影,隔着轻帘,若隐若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花杂衣香”,江南水乡,采莲歌女,绕过长桥,浅笑顾盼;“被酒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袭长袍,一树萧秋,残阳余晖,孑然一人!

4、慢尝书香

慢尝书香,品味其中的一点一滴。 ——题记

秋日的午后,手捧一杯香茗,伴着悠悠的茶香四溢,静下心来,慢慢品尝,并随带几本书将香茶和书香一同带进“黄金屋”。

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往往忽略了深层次的阅读和深层次的品味。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多一些深阅读,它能让我们的生活馨香四溢,让我们的人生旅途“风景这边独好”。

也许有人会说,浅阅读不也很好吗!它既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又能让我们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我觉得,浅阅读能让我们满足一时的需求,就长远而言,深阅读更适合我们的口味,能使人一生受益。

走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主人公保尔的坚强毅力。走进《简爱》,我被简爱那种真挚、顽强不屈所激励。走进《名人传》,我们会被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那苦难和坎坷的一生所叹息,为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所折服。

领略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深深感到尊严二字的伟大。深深品读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被李白的精神所影响,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自信面对,乐观挑战。深深品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领悟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真正含义和价值,促使我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活得更有价值。深层次的阅读影响了我们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篇三:20XX年最具影响力的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1.处在悬崖边上的文化

谈到文化,都会联想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那些深刻的思想如一幅幅壮丽的景象,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近观这些年来,让人惊叹的是,祖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被众多不肖子孙们遗弃,深深地被现代化给湮没。

走进祖先的世界,翻开历史的画卷,蜿蜒坚固的长城正舞弄身姿,富丽堂皇的故宫正在向我们招手。微笑,孩子般的纯情依旧让人向往,无论是汉魏唐宋,还是元明清的文人骚客们,书写怀才不遇的作品让人感慨,盛唐时代的歌韵至今还让人沉醉其中,百姓辛勤劳作,与远亲近邻和睦相处是何等幸福?每年过着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个家族的人一起做饭菜,围桌而坐,就算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也其乐融融。

那些美好的画面是曾出现过,但是对我们来说,似乎那只是一种回忆,一种让人觉得很虚渺的幻想。因为,现代的人早巳被现代文明所俘虏,渐渐淡忘了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穿梭在现代社会的城市里,散发出一种令人可怕的气息,城市化建设是我们的追求,搞好经济是我们的追求,人民富裕是我们的追求,难道继承传统文化就不是我们的追求了吗?

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付出代价的是一片片良田被毁,一道道名胜被摧。推倒的是一座座传承建筑,损失的是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至今令人叹惋,难道也要让后人为我们叹惋吗?保护好中华精髓的文化,不应发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恶性循环。这些已经够严重了,让人担忧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西方化。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各种节日蕴含了特殊的含义,比如五月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的壮志,春节是为了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分享一年的收成,诉说来年的打算。辛辛苦苦地劳作了一年,组织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或节目,让大家欢欢乐乐过大年,那是一种不一样的韵味。可是,似乎现在过年的节目都被一台“春晚”所包容,没有了更多的期待。难怪很多人都觉得过年已经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要让我们在某一天羞于再提及这句话。纵观眼前,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正站在了悬崖边上,作为中国人,保护它,传承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名师点评:考生从材料中的“老规矩”这相对比较小的问题切入,放开思维,联想到了中华几千年古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使这篇作文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立意的着眼高远,气势宏大。从主题思想的表达方面来说,作者先肯定中华古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辉煌,但这不是目的,只是为下文蓄势,目的是为下文批判现代人忽视古文化的行为做法作铺垫,有了前一内容,后面的批判就显得既有依据又有必要了。本文的语言也很有力度,巧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又如“作为中国人,保护它,传承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等语言有演讲稿般的气势,能让人感到其中的慷慨激昂之激情。

2.穿越的姿态由你定

你会不会在某个瞬间觉得眼前的这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你会不会感到有一只名叫“青春”的小兽在内心日益膨胀,在夜晚肆意狂奔?

反正,我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并且当一张张习题卷纷至沓来的时候,当夜晚梦见考试时各种光怪陆离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这种念头格外强烈。

我听见那只小兽在咆哮——我要逃离!我要自由!

苏轼曾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可是我们的年华到底是奉献给了梦想,还是葬送给了应试?我们每日戴着厚厚的镜片,手上的老茧被笔磨出了一层又一层,各种要奋斗的训诫不绝于耳。每每需要呐喊的时候,却被什么钳制住了咽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痛斥这如同八股取士的教育,痛斥应试教育这片似乎荒无人烟的沙漠让多少学子不堪重负、疲意不已。

可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没有高考这座“压力山大”的独木桥,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到达自己的远方。郑渊洁说过:那些拼命抱怨应试教育毁了一生的人,即使没有应试教育,他们也会一无所成。拼命想逃出某个牢笼到最后很有可能发现,自己进人了更大的牢笼。

事实是,你必须要去穿越这片沙漠,这或许不是抵达梦想的唯一出路,可它是必经之路,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刹,必定失声痛哭,或喜极而泣,或庆幸解放了自己——为自己,也为这段穿越的年华。

可是,当真正迎来这一刻的时候,总会有人感到自己的生命被风干成一张张薄薄的纸,有些人可能会开始无限制地沉迷于学习之外的娱乐与无为。

这时我们渴望的自由已经到来,但一些人此时即使真正地将青春推下断崖,连叹息都不会复有,终有一天,那些追求到所谓“自由”的人会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被禁锢,自由,终究拋弃了他,而有种种羁绊与限制。这时,他会猛然醒悟,回忆起那些叫嚣着要逃离的日子,那,才是在不自由中最自由的拼搏。

因为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注定是要受时代背景制约与做出选择的,可你不得不承认:选择权归根结底还是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你要去浪迹天涯,你就该学会扬帆掌舵;你要飞翔于天际,你就要丰满羽翅;你要主宰自己的人生,就要有自己的方向。

哪怕你必须去学奔跑,也不能忘却飞翔。穿越,是必然的,以怎样的姿态穿越,即是你的自由。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优秀佳作。可以说,逆向思维、辩证说理、立意深刻、语言老到是本文取胜而被评为一类卷的最大亮点。该考生以一只“青春”的小兽的口吻,讲述因学习苦累而发出“我要逃离!我要自由”的呐喊作为引子,从反面论述了假如没有了这样的学习与生活,看似自由了,实则正是陷入了不自由的深渊而无所作为,视角新巧,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本文引用了苏轼与郑渊洁的话作为道理论据,不仅增强了说服力和论证性,同时也增添了语言的表现力。此外,文中多处提炼了富有哲理的语句,如“可是我们的年华到底是奉献给了梦想,还是葬送给了应试”,以及文末的排比句、点题句等,无不是文章的采分点,这也是值得其他考生借鉴的长处和优点。文章跳开一般常用的套路,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宕开一笔,由现实生活说起,自然而然地引出材料所要阐释的观点和论题,采取正反论证,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记,说理独到、精辟,使中心论点水到渠成。

3.用心记录生活

好的照片在于情感的深度,而非景深。——彼得亚当斯——题记

“头靠近一点!”快门一按,画面便永远定格,每个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一刻,他们不仅是用照片,更是用心去记录了这精彩的瞬间。

在黑白胶片的年代,拍照可谓是一种奢侈。许多人究其一生恐怕也只有一两张但是却值得一世珍藏的照片,可能是亲人照,也可能是结婚照。而有的人什么也没留下,就轻轻地走了。正因如此,每一张老照片背后都有它不为人知的往事,或许是一次精彩的瞬间,又或许是一段曲折离奇的历史。然而每次翻开,总能唤起许多用心记录的记忆。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拍照走进了寻常百姓生活中,人们迎来了“数码时代”。各类数码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虽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却使他们能够随时记录生活的点滴。人们喜欢“分享”,拍下来还不够,一定得上传晒给大家看,汇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手机也自然成为了最方便的拍照工具。

但是胶片留不住变迁时代,像素不能重塑当时的温馨。曾经定格在照片中的古建筑群,如今大多已遭拆迁,它们往日的雄姿只能借助相片来想象。人生的瞬间虽能被拍下,但当时的温馨真能重温吗?

也不知从何时起,手机似乎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帮助人们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美国演员查勒妮曾拍摄一部关于手机的短片,片中记录了女主角没带手机的一天,也因此她才得以看到人们对拍照甚至是手机的病态迷恋。朋友聚会期间,没说两句,其他人就开始拿起手机拍照并上传,完全忽视她的存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的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

这是许多人的心声,也反映了社会的一种世态炎e:科技拉近了人们,也疏远了人们,拉近的是距离,但疏远的却是感情。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用其记录生活,人的惰性也恶性蔓延,越来越懒于思考。路经一处美景,还没顾得及欣赏便草草用手机拍了下来并发到朋友圈,等后来翻看却连自己是否拍过也不记得了。更有甚者,一次拍个几十上百张也不在话下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黑白照片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瞬间,彩照的出现虽然让瞬间更完美,但让许多的美好被我们忽略了。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时代,我们彼此却遗失了那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不仅仅只是用照片印刻,更要学会用心去体验生活,去记录生活。 重新重视生活中的美吧,用心记录,并让美好的记忆永存心中。

名师点评:文章开头以彼得亚当斯的名言为题记,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作者对于好照片的理解,起了提纲挈领之功效。之后,再以黑白肢片时代和数码时代的照片不同做对比,诠释了关键在于“用心”。最后再次点明“用心记录,并让美好的记忆永存心中”,顺理成章,有佘音绕梁之感。文章善于利用多样素材来提升文章品质,比如美国演员查勒妮的故事,“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的新解,一步一步,都让人愈发信服作者的观点。标题点明主旨,为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句“但是胶片留不住变迁时代,像素不能重塑当时的温馨”尤其令人眼前一亮,“像素”和“温馨”的对比,仿佛是科技与人文的分野与鸿沟横亘在眼前一般,令人印象深刻。

4.啊!我不要

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不可以,不可以。

我不想知道智慧芯片的来龙去脉,我也不想知道现在这个处处都是所谓智慧的世界是怎么形成的。

既然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事都了如指掌,这还怎么发展?高科技的世界虽然是我们所向往的,但人类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创造,事情到这个地步,我们的精神生活却被科技所替代。不要,不要,我不要!

人的意识来自于人的本性,哪怕是当一个人在濒临死亡时,也只能依自己的顽强意志去为活着而努力。如果一切只依靠科技,那只能是帮助人身体生理上的新陈代谢,支持一段时间而已。可现在,每个人连说一句话都要经过程序,而不是人自己的意识,这不全都成了机器人了吗?

不可否认,高科技的确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那永远只能是辅助功能,人类不能把自己主动变成科技的奴隶,一切还得让自己来掌控。可现在,人类的意识全都要被科技替代,我反对!我需要保持我的人性!

意识的力量我们都见过,一个爸爸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可以举起几吨重的卡车,当儿子被救出来以后,记者叫他再举卡车时,他觉得那卡车重如泰山。也许,被植人芯片的智慧人,也可能爆发出那么大的力量,但是,他的力量中,能包含着无与伦比的亲情吗?

机械的运动、机械的反应真的好吗?机器地说出口的一句话,没有情感,没有意识,而且每个人都一样,每个人都像被复制了千千万万的复读机,我们走到哪儿,听到的都是同样的声音,同样的内容,会有舒服的感觉吗?

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诗的韵味怎么可能从一个不懂诗的卖冰棍的老太太口中吟诵而出?怎么可能用机械的话语来表达?诗中的感情,必须来自于诗人和热爱诗歌的读者心灵上流出,而且每个人对这种韵味的感觉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可现在却变成硬邦邦的几句话录人芯片,这样的诗歌,还有什么诗的意味呢?我真的无法忍受啦。

人的情感表达,怎么可以复制?人的智慧怎么可以相同?“智慧”这个词,只有相对于“愚蠢”时才可以存在,每个人的智慧都一样了,那就不能叫智慧了,那还拿什么芯片来炫耀其智慧呢?

我们常常期待与人交流中,能听到对方的真心话,能感觉真心话中的真情实意。可是,现在,人人都说一样的话,还有什么真心话存在了呢?就拿谈恋爱来说吧,每个男人都有一样的“智慧”,都说同样的“甜言蜜语”,女孩还会有选择的必要吗?没有选择,那恋爱还有什么让人感到幸福美好的呢?不要,不要,我真的不想要!

总之,人的行动,人的意识,人的思维,不可以机械化。我们不能丧失人类原有的本性,不要,我不要,我真的不要!

名师点评:芯片是高科技的产品,对于生活在现代科技生活的人们来说,期待智慧机器人代替一切劳动,而人自己只管享受生活是长久的期待,智慧芯片听上去觉得这种期待即将变为现实。可是,考生直接在标题上就鲜明地对智慧芯片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不要”。然后,在正文中,从多个角度表明自己对智慧芯。

篇四:高考必读的优秀作文及点评

高考作文的质量高低,首先取决于思想含量的高低,没有深湛的思想,没有深邃的思辨,即使文字如何漂亮,也只能是“花拳绣腿”,营养不良。高考作文发展到今天,专家们已经认识到了其中的弊端,因此特别强调“生命质感”,也就是文章中必须注意抒写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的生活感受。这15篇文章都是具有“生命质感”的佳篇美什,在挖掘自我生命体验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其次语言表达的优劣和审美能力的高低,也是决定文章质量高下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可能设想,文章的思想含量很高,但是文字表达却很糟糕,审美能力也很低下。我想这样的文章也没有人喜欢,正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当然了,高考临近,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练就高超的语言表达,形成颇具个性的审美能力,是不现实的;但是明白了这一点,在仅剩的时间里做点儿努力,不是没有指望的。那种在高考作文备考方面不作为的做法应当坚决予以摒弃!

目前最要紧的有三条:

一、每次模拟考练的写作要紧紧抓住“立意高远”不放,写出不凡的立意,写出深邃的思辨,争取能够以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矛盾的、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二、争取在行文中少用或不用第二人称——你、你们,多用第一人称。——“我”“我们”质感。

三、千万注意语言表达和文章结构的和谐统一。广义的表达包括“文章结构”在内,因此在安排好文章结构的同时,要把语言表达跟文章结构和谐的统一起来,以达到“文从字顺”、结构完整匀称的效果。

另外对文章的点评,一般以篇末总评为主,有些文章的点评,对局部段落和语言表达也做了赏析。高考作文如何写作,指导和点拨就隐含在篇末总评里,不单列出来,每篇文章的字数也都做了统计,附于文后括号里,以便掌握篇幅。

所有文章的精美词句都加线指明,以期能更好地给备考带来切实的收获!

1、河 流

河流是一条最动人的线条,它流畅、贯通、空灵,它智慧、伟大,它造就了文明。它源源不断,滚滚不止,亦是文人墨客倾爱之物。在我看来,思想便如同这河流流淌在人间,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古老文化。

思想如同这河流般流畅,是河流孕育了智慧,它是文明的发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圣人的光芒普照大地,圣人的光辉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股思想之潮便在此处流转。这是智慧的发源,文明的新的开始,儒家经典学说便流淌在中华大地。

思想又如这河流般贯通。他,公元前251年任蜀郡守,一直苦于四川的旱涝。于是他总结出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心得,这永远水气淋漓的学问。都江堰这一伟大水利工程造福了直至今日的人们,而正是他——李冰,让这股股河水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踊跃着飞奔的力量。当水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一分为二,得以治流。后人把李冰的雕像立在河中来纪念他。他大智又大巧,死于两千多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他以老农的思想,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思考学。都江堰,为民众送出了汩汩清流,永远地滋润着中华民族。

思想如这河流一样源源不断、滚滚不止。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多少文人墨客对着这滔滔不绝的流水抒写自己的情怀。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无奈;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激昂;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苦;又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矛盾。河流,是他们所思所感之物,他们借流水道出了多少悲壮愁苦,水也因此流入了人们的心田。没有斗升之米、爵禄王侯的浑浊,流水给急躁以清冽,流淌在人间的只有如水般灵动的思想,它流淌在大江南北。

思想如这河流般激越。鲁迅在《生命的路》中写到:“自然赋予人们不可调和的还很多,绝不因此回头。 ”他为了肩起“黑暗的闸门”而拥有一颗赤诚的心,他是中国近代最痛苦的灵魂,再没有别的人心中的情感比他激越。仿佛有一条气势宏大的河流奔腾在他心中,它悲愤地流着、一往无前地流着。

历史的长河贯穿了几千年的思想和文化,没有地理的限制,没有时间的束缚,成就了那么多智慧的杰作。这动人的线条还将蔓延下去,直到永远。

【鉴赏】 “河流”具有丰富的外形和深邃的品质内涵,河流悠长、激荡的外形特征和永恒、奔流不息的品质都可以作为选材立意的切入点。作者展开联想,以求新求异的创新思维将“思想”与“河流”相连,找到它们的共通处:从源头上看,河流有源头,而人类的思想是文明的源头;从发展上看,都有连绵不绝、贯通始终、延续传承的特点。作者深入细致的分析、阐释,让思想的河流尽情挥洒出别样的情调,体现了作者较强的思辨能力;再加上诗文的恰当引用,这篇文章在格调上便显得深邃而雅致。

2、萌 动

告别了昔日的青涩,我懵懵懂懂地踏进了高中的校园。

周末,在网上百无聊赖地浏览一些新闻资讯,准备找人聊聊天什么的,突然的,一个灰色头像一反常态,变成了彩色,鲜活地跳跃起来。他怎么会上来?我一时不觉惊讶。

“嘟、嘟、嘟”随着一阵清脆的节奏,一条信息传了过来。“你是陈诗慧吗”?我一时意外极了。

“是我呀,你现在在哪所学校啊?”

我回道。“不是很好啦!”

他又发来还回了一个笑脸。正当我犹豫着该如何继续话题时,他马上又道:“你知道吗,我已经是班级团支部书记了!是同班同学投票的,过了半数。”听得出来他的得意,想不到他在新学校过得不错,甚至连打字也利索多了。

我打趣说:“许毛,你混得真不赖嘛!”之后的交谈随之轻松多了。想当初我们同学时,他在班上默默无闻,成绩也不是很好,可现在从他的谈话中却时时流露出从未有过的自信和开朗,我真由衷地为他高兴。

“这次去东方绿舟军训我还被评为荣誉室长了呢!”

“哦?是嘛!”他好像看见了我将信将疑的样子,竟然把奖状摄下来传给了我。没错!我睁大了眼睛看了个真切,奖状上面真的是他的名字。

“你知道吗,我们班的男生共两个寝室,25个床铺都是我一个人整理的。他们就只知道吃和玩,臭袜子还到处乱丢……”听得出来,他嘴上这么说着,实际上却为自己的工作引以为豪着呢,我深深为他高兴,毕竟我曾经的同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建立了自信,挖掘并发挥出了个人的价值!更重要的,我看到了一颗金子般的心正在萌动。

“许毛,你有做家庭妇男的潜质哦。”我打趣着。

“哪里,真正的还没有爆发出来呢”……我相信了,万物的生命力是巨大的,是无法估量的,尤其是幼芽萌发时,在萌动之前它酝酿了巨大的爆发力,能够冲破一切,破茧而出,厚积而薄发,一旦时机成熟,会迸发出令人震撼的光芒!

“娇,你最近过的怎么样?”我关心起另一位好友。娇是一位心思细腻的女孩,不时会有些小迷茫,小忧郁。

“不太好,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一位知心朋友,很孤单啊!”

我想等会儿肯定又是这样的信息会传过来吧。正当我等待时,“叮铃铃”电话想了起来,我接了起来,“是慧吗,你知道吗?今天我们班在为校运动会开幕式排练舞蹈,没想到平时大家嘻嘻哈哈,做起事来倒有模有样的。同学处久了,都能做好朋友了,而且发现了每个人蕴含的能量了!”

“是嘛,那太好了! ”我打心里替她高兴。

“所以,慧,你不用担心我啦!对了,你呢,换了新的环境有什么感想吗? ”拿着电话我竟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了……

春暖花开的校园,我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走在幽深的长廊上,第一次感到孤单的感觉涌上心头,迷茫之中抬起头仰望那蔚蓝的天空,在浏览之余忽然眼角瞟到告示栏:羽毛球社招聘活动……有意者请到学生处报名……我蓦然间明白了,于是调转了自行车车头。

【鉴赏】告别了昔日的青涩,“许毛”和“娇”的高中生活令“我”意外。没有了迷茫忧郁,没有了独处旁观,他们流露出的本该属于青春年少的自信和开朗,让“我”惊讶和意外。似春暖花开的高中校园,不该有孤单和自怜,昔日同学对新生活的融入和参与,表现出花季少年蕴含的能量和别样的人生体验。“我”的人生态度随之改变,责任意识随之萌发。文章文笔朴实清新,格调健康向上,情感明朗阳光,文浅而境高,表现出属于这一代人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追求。文章本身就是一曲明朗悠扬的青春之歌。

篇五:高考满分优秀议论文及点评

高考满分优秀议论文及点评

1、话题作文珍“惜拥有和懂得舍弃”:拥有的方式

自幼就听说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气的小猴摘了苞谷丢了桃子,丢了苞谷去摘西瓜,结果却一无所获,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奔忙于晨夕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却身心疲惫,不敢放弃。静心去想,其实我们并不快乐。

(用简洁的故事切入话题,引出文章的观点。)

如果说"拥有"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它埋没于凡庸,就会分文不值。

花开绚烂,只因有爱花的蜂蝶才倍加美丽;漠视它,只会在花败英残后哀叹感伤。日出灿烂,只因有热爱阳光的人才倍加温暖;藐视它,只会在黑夜里孤寒后悔。

(用对举的语言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证"拥有"和"珍惜"的关系和表现。)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只因他们真正体会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劳。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娱,无得失而自乐,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却虚幻。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务幻望虚之子。

(使用古诗,便于说理。)

也有哲人说,人如负筐采石者,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屑庸俗,成败使人堕为钩心斗角,拥有,竟成了累赘。或许,让昨天随风而逝,让明天姗姗而至,失去些拥有,我们会更轻松。

(用名人名言证明观点,有说服力。)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间,呼唤、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血流殷红,浸润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后来他得救了,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超凡于名利之上,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名垂千古。 壁虎能断尾,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蜗牛不舍壳,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

(连续用事例证明,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舍弃,不是浪费。当前进的步伐因行囊而蹒跚,舍掉偌重的负荷,脚步才会更坚实。甚至舍弃比拥有需要更多的勇气,拥有是我们曾经辛苦的汗水、心爱的珍品,弃之,几许依依之情丝痛心呵!

(对所列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证明自己的论点。)

许多的选择与行为都令人难以左右,处于昨日与明朝,总会有几多惆怅几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车,于一站站的聚合离别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选择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拥有,学会割舍自己的拥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感悟赏评】文章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出观点,然后用对举的方式用事理、事例证明,结构完整。作文前,注重了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反思,激发了写作的灵感,在选材上下了一番功夫,材料正反对比,有事例有分析,所以文章显得很有生活性,有说服力。

2、莫把情云遮慧眼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蹿无法看到青天。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一起踏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里糊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杀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有次品卖不出去,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反正是亲不见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够体谅,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铡了自己的亲侄儿。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杀熟",都不再会成为人们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

【点评】多角度扣击主旨

围绕"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控制感情纠葛"这个主题,文章先写了感情之客观存在与重要,接着第三自然段举出了与《智子疑邻》材料主旨一致的大量事例。行文至此,作者的思维没有满足于对话题材料主旨的简单图解,而是深入进去,指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杀熟"现象,这是因为利益驱使,使得感情变为被利用的工具"由于从多个角度扣击主旨,阐释话题,至此收束全文就水到渠成。没有对话题的;住确把握,没有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关注,没有多角度思考的认识能力,文章就不会写得立意如此深刻,主旨如此鲜明。

3、公则生明

朱熔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公则生明"并非易事。

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韩非子》中一则寓言日:宋国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墙淋坏了,他儿子认为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家老人也如此认为,是夜,果然富人被窃。富人于是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家老人为窃贼。可见,富人对被窃一事,完全受感情亲疏所左右,自己的儿子、偏私地认为聪明,邻翁却是怀疑对象,这样不客观,很难认识到真相,或许,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理智客观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他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铡刀上斩昏君,下斩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闪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于是,才在青史上永远携刻着他的名字。

我们要向岳飞学习,他训练的岳家军,行军迅猛,杀敌勇武,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儿子岳云,犯军规违纪按军法处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偏颇,于是全军上下,无人不服,元人不赞,因此,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胆,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之中,我们要坚决拒绝让感情主宰理智。

"公则生明"这句话犹在耳边回荡,让我们掘除感情的干扰,理智公正地在世为人吧!

【点评】立意准确 材料丰富

这篇江西考生的满分作文一出炉,就引来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此文水平一般,缺乏创新意识。尽管基础不错,但发展等级分给得过高。那么,这篇文章能否获得满分呢获得满分的依据是什么呢首先,这篇文章立意十分准确,为文"意"为先,"意"为帅,这是毫无疑问的。考场作文首先考的就是你的审题立意能力,本文这一点做得很好,准确把握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应该说是本文成功的基础。其次,本文论证精当。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该考生议论文的功底扎实,论点明晰,论据充足,论证过呈尤其值得称道,文章由现实入手,引朱总理的话立题,出手不凡,然后简析"公则生明"的内涵,主体段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卜,一目了然。文末再联系现实,照应主题,整个论证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再者,此文材料丰富,文章不过800字,利用的材料就有四廿,有正有反,有理论论据有事实论据,有现实材料有历史材料。各种材料搭配使用,论证的效果很好。

篇六:优秀作文及点评

优秀作文及点评

作文编号:1

作文成绩:58.5分

国之安需法家拂士

材料中将“守望者”诠释为负责为一国或一人指出过错,以使国家永昌之人,让我联想到古文中的一个同义词——“法家拂士”。诚然,谋求国家安定与发展,必然需要“法家拂士”这一群正义者。(评:主题句万岁!)

国之安需法家拂士。因为若无,也许意味着一个朝代的完结,或一个国家的覆灭。历朝统治者多以夏桀、商纣为戒。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此二者独断专制、残暴有加,不虚心受谏,反而虐杀“法家拂士”。于是他们的统治是短命的,历史的车轮无情地轧过他们的那页。试想,当“法家拂士”被屠尽,又有谁能为一国之兴尽己智谋、献其忠心呢?朝代更迭、国家覆灭是没有“法家拂士”的苦果。

国之安需法家拂士。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不难发现那一群法家拂士们高大的身影,是他们,将名利生死置之度外,作出种种努力只为国家的再繁荣或民族的昌兴。

那些闪耀的身影中有卫鞅、有王安石、有张居正,为国家的强盛作出了艰难的改革后却反遭噩运,这是他们个人的不幸,但对于国家的安定昌盛却是一大幸事。

而放眼近代,我们更不会忽视那些豪情,那些凛然正气,那些义不容辞与前赴后继。“拼将十万头颅血,须将乾坤力挽回。”戊戌六君子为唤醒国人而甘愿伏在刀口寒光下,鲁迅先生日日笔耕不辍书写思想,孙文先生奔走呼号“自由、平等”在国家的大厦将倾的时候,他们看到了凶兆却没有逃之夭夭,而是毕其精力以一肩相扛,从不考虑自身而只愿国家早日安定,山河早日风光霁月。历史证明,如若没有这一群正义的“守望者”,国将何安?家又安在?——国之安多么需要这样一群法家拂士,痛斥现状之黑恶,开出一剂复兴的强心针。(评:举例得当,例证有一定说服力。)

纵观古今,没有法家拂士,国运难昌。历朝开国后一段时期往往较为繁治,是因为统治者愿采纳谏言而不只听媚辞。中华民族在大劫难之后,复兴重建之时,更不可忽视对“法家拂士”的培养、保护与鼓励。

保护与鼓励“法家拂士”,培植社会正义的中坚力量,就需要国家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不禁锢人们的某些思想自由。而作为我们,国家的公民,更当以史为鉴,学习前人置利益于度外、敢于维护国家安定的勇气与精神,全面提升自我以成为“法家拂士”的一名。 当全社会,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意识到了“国之安需法家拂士”并为此积极行动的时候,我相信中华国运必昌,金龙之腾飞指日可待矣。(评:号召式结尾,有一定感染力。)

【评语】本文确实有独到之处。

关于立意。作者通过对材料的解读,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对材料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国之安需法家拂士。从历史谈起,这一论点的提出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作者人小志气大,表现了当代学生的时代意识,关于谋篇布局。

作者扣住了考场作文的得分的关键——点题、扣题。作者深谙材料作文得分之道,开篇提到材料,并提取材料的关键词守望者。在阐述材料的过程中带出自己与关键词紧扣的观点——国之安需法家拂士;其次,中间主体部分紧扣中心论点,反、正对比论证。正面论证有详有略;接着,论证的过程中法家拂士守望者交替使用,题目与材料均扣住,文章浑然一体;最后两段还结合生活谈如何培养这样重要的正义之士,作者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关于选材。作者对已学知识能正确把握,引用《寡人之于国也》的观点,并且运用戊戌六君子、鲁迅、孙文等例子来论证,贯穿古今,诠释了法家拂士的重要性。

关于语言。论证的过程中,语言简洁有力,反问句式铿锵有力,能直击阅卷者的心坎。词语生动形象:刀口寒光、笔耕不辍、奔走呼号、风光霁月等,能突出人物的特点,彰显人物的光辉。

关于不足之处。文章个别地方语句不通顺。如何培养法家拂士这部分,作者只是点到即止,要是能有一些具体的建议就更好,更能显出思想的深度。

作文编号:2

作文成绩:56.5

让守望者永存

萨义德在其《知识分子论》一书中,明确指出:“真正的知识分子受到形而上热情的感召,斥责暴力,批判不公,监督权威,保护弱小。”这是一群真正的守望者,特定的历史条件、时代环境需要他们步出人群,勇敢坚强地扛起道义的大旗。这样卓尔不群之士,理应永存。(评:提出中心论点。)

在这些守望者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一种对人类普遍真理的坚守。这些人没有因为享有更高等的知识而洋洋得意,对大众漠不关心,“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他们在用自身的学识感召时代、引领社会。当胡塞尔在为欧洲文化危机而四处演讲时,当罗素也在为人类幸福反对制造原子弹时,人们很容易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博大的悲悯意识。他们为时代寻找方向,为人类谋求出路,绝不辜负知识赋予他们的责任。

“绝不把团结置于批评之上。”美国作家萨义德如是说。高度自觉的批判意识,不从众合流的独立精神让时代的守望者早已舍弃了小我。无论是尼采在德意志民族热情最高涨时忧虑地提出战争的隐患还是梁漱溟因为文革问题与毛主席在大会上的据理力争,都让世人真切地体会到这些守望者身上的无畏与担当。他的笔受上帝指挥。“他的笔受上帝指挥”苏联主席这样评价索尔仁尼琴。坚守、独立、批判、非守望者为之,谁为之?(评:一句反问引起读者共鸣,让读者不禁拍案叫好。)

反观当下,如巴赫金所说:“这是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形形色色的言论,亦正亦邪的倡导,多元之下,无疑需要守望者挺身而出,喊出时代最强音。然而越来越多饱学之士却在尽力逃避守望者的身份,说违心话,办违心事。笔杆子上那股“形而上的热情”又到何处去了?是消弥于生活中琐碎的平庸还是社会上隐蔽的设定?抑或那浩然之气已妥协于更多对现实的考虑?功利诚可贵,理想价更高。若一个时代的心灵蒙尘,眼光呆滞,民族的文化内核,国家的精神脊梁又靠何人去塑造、去担当呢?莫忘守望。(评:与前文遥相呼应,逻辑缜密。) 马丁·路德·金说:“历史终将记住的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中国青年报》的主编也在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典礼上激昂地提出:“这个社会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妥协,而是北大人的坚守。”作为拥有更高学识,拥有成为守望者禀赋的人,理应呐喊,必须振臂,让世人看到人类道义的大旗在舞动,在飘摇,无论风雨。

让守望者长存,(评:既是结论也深化了主旨,这样的谋篇布局,可谓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不使寂静笼罩于时代的每一个角落,使高尚的情操永驻伟大的内心。

【评语】本文是考场上不可多得的高分作文。

一、关于立意。作者能从材料中提炼出:守望者的内涵,能准确把握好守望者的界定。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什么是真正的守望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时代环境中,勇敢坚毅地扛起道义大旗之士,批判不公,监督权威,保护弱小,这样的守望者,理应永存。

二、关于选材。作者能在素材储备库中迅速地搜索到自己读过的关于萨义德《知识分子论》一书,并捕捉到文中闪光的句子作为论据来论述如何做守望者。文中引用萨义德认为的知识分子是特立独行,甘于寂寞,秉持独立判断及道德良知,不攀权附势,不热衷名利,勇于表达一已之见,充当弱势者的喉舌。与材料中守望者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护卫某种思想价值观,以及守望者不夸饰、不吹捧、敢于直言力排众论、甘于寂寞刚好不谋而合,作者很好地诠释了守望者的内涵。

文中还列举胡塞尔、罗素、梁漱溟等的事例,论述守望者在喧嚣的时代如何做到坚守、独立、批判的,与此同时作者用反观当下过渡,用巴赫金的言论,呼吁在这个心灵蒙尘的时代莫忘守望,文章结尾作才引用马丁·路德·金和《中国青年报》主编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话来作结论:守望者永存。

三、关于语言。本文语言凝炼、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多引用名人的言论作为论据,文中的铁肓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功利诚可贵,理想价更高等可谓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四、文章值得改进之处:文章第三段所引用的萨义德的绝不把团结置于批评之上的理论是有争议的,不建议引用;再者这句话并没有透彻地证明守望者舍弃小我。如果文章第2、3段集中笔墨选举一个事例道出守望者推动社会变革创新,可能会收到更好的论述效果。

作文编号:3

作文成绩:56分

肩起吉言的闸门,勇敢守望

当“幸福”出现在电视上每一个受访者的口中,你怀疑过吗?当GDP一路飞涨时,你怀疑过吗?当社会传颂一切安好时,你怀疑过吗?当学术界一派繁荣时,你怀疑过吗?我怀疑过。 (开篇以排比设问的方式质疑了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安定现象,开篇引人深思,巧妙地引出下文。从最近央视对百姓幸福的采访,到为政界一路高歌的学术界,从百姓生活、经济动态、社会秩序到文学艺术,言虽简,意不浅,涉猎面广,引人深思。)

许知远也曾在书中引言:“这是一个大寂静时代不是守望者失职了,就是守望者死光了。”(评:引用他人言语,更具说服力。)诚然,所有人都对一个充满吉言,一切安好的社会无比向往,但真实社会中出现这样“一切安好”的现象却极大可能地隐埋了社会的缺漏,弊端。人民永远停留在“安定”却又无知的环境中,社会又怎么可能进步?唐皇以人为镜,在这个大寂静社会中,我们要以守望者为镜,每个人更应勇敢地肩起吉言的闸门,见见那些凶言。(评:道理事例论证,以唐皇为例,正面说明社会需要守望者。这段话在整个行文中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承接上面所言,一切安好的社会暗含危机,呼吁时代的守望者,引出下文。)

倘若没有守望者,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二战时的德国不就没有守望者吗?希特勒一个号令便将民众卷入“快乐”的罪恶中,以致战争的伤疤遍及世界;明清时期的思想不就缺少守望者吗?文字狱的洗礼中,多少文章是裹携着陈旧拙劣的思想,以致中华文明的文化发展受阻,思想滞后。因为缺少守望者,人们被一个充满吉言的社会,时代蒙骗,致使停滞、落后、伤痛。难道守望者还不重要吗?

(如果没有守望者,社会将陷入盲目、停滞、落后,甚至带来历史性的伤痛——二战时候的德国、明清时期的中国。反面论证守望者很重要。)

看着与德国相反的美国,因其社会自由,言论无阻,人人敢当社会的守望者,所以美国才可变得如今这样民主、进步;看着与明清相反的近代俄国,索尔仁尼琴等思想家不畏社会的阻碍勇敢地守望、批判,才使俄国社会掀起了批判、改变的狂潮,才使社会变得更加进步。所以,守望者之于时代、国家都意义非凡,只有当守望者不失职,敢发声,时代、社会才有可能进步。

(反之,一个有守望者的言论自由,民主进步的社会才能进步——俄国、美国。正面论证守望者的重要性。) 回归一切安定的当下中国,难道不一样吗?(评:过渡自然)面对人民个个幸福的社会,央视记者深入东北、陕西,向中国社会宣布有许多人还在挨饿的状况,勇敢地肩起了守望者对人们警告的作用;面对平静的社会,刘瑜、柴静用自己的经历向社会宣告人民道德滑破严重的可怕现状,拆除了埋在社会深处的定时炸弹,肩起了守望者的责任;面对美术界的一派繁荣,陈丹青痛陈美术学生的呆板,美院对艺术的忽略,让中国的美术急停在了堕落的边缘,肩起了守望者的责任正因为他们的守望,我们得以不被欺骗。所以,难道我们每个人不该勇敢地肩起守望者的责任,为社会进步添一份力吗?

(本段以排比举例的方式,守望者之于一个国家、时代的重要性。说服力强,呼应开篇中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安定现象,乐观地看到我们社会中一些敢于发声的守望者,结尾以反问的方式强调社会守望者的职责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到的。)

今天,你肩起吉言的闸门,勇敢守望了吗?(评:以问句结尾引人深思,呼应题目。)

【评语】看似平实的言语流露出缜密的行文思路,文章说理充分,正反对比论证,古今中外理据结合,语言流畅,环环相扣。

篇七:20XX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20XX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题目解读】

从题目形式来看,材料作文更能激发考生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有多角度的选择。

从题目内容来看,今年山东高考作文与20XX、20XX年山东作文题目相比,延续了高考语文作文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特点;今年山东作文题目引用莫言的材料,其材料本身较20XX年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与社会生活关联更显密切。 从写作的难度来说,山东近三年的作文都不难立意,显然都没有在审题立意上故意为难考生,但要写出真正优秀的文章却不容易。如果没有不错的语文素养,没有较深切的对生活、对人生的体会,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技巧,是写不出高分作文的。

由此可见,考生要想作文分数有所突破,学习中还要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与人生感悟的表达,以及写作技巧的训练上;力求抓住生活中零星的感悟,及时表达,积少成多,努力做到词能达意、词能悉意。当然,在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一些具有深厚生活积淀的文学作品和高考优秀范文的品读,对于考生生活和人生感悟的积累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山东作文题目明显地有以《咬文嚼字》专栏为代表的读者和以铁凝、莫言为代表的作家两个角度。从这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题目比较适合写议论文。从读者的角度可以写求真,写勇于质疑;从作家的角度可以写谦虚,写坦诚,写风度。

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都不难,但要出彩,就一定要有亮点。比如读者的角度,可以写《做一只无畏的啄木鸟》。题目中运用比喻修辞,比咬文嚼字纠错诸如此类词语更具有文学色彩;啄木鸟前加上无畏,更容易表达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而且好的题目有了,作文的开头就更容易入题。

从作家的角度立意,考生一定要表达出自己对材料中以铁凝、莫言为代表的作家行为的准确理解:比如敢于承认错误的坦诚与担当,比如面对读者纠错的谦虚与大度,比如那种不浮夸、不炫耀、不推却待人待己的天然本真。一定要注意,文章不能空泛地谈,要用恰当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的结构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要符合逻辑;文章结尾的升华,要结合社会生活,力争体现立意的人文价值、现实意义。

【满分作文】

1、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

面对《咬文嚼字》的挑错,著名作家积极以感谢和理解回应,令人为之动容。我总以为,唯有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挑错,人生境界才能不断升华,生命才能日益趋向不朽和伟大。

挑错的必要性,来自于主观世界的狭隘与片面。我们常常沉醉于自己超于常人的流光溢彩,而忘了在骄傲的同时保留一份面对不足的谦卑。

所以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智者如曹禺,也深谙这一哲理。当美国剧作家蒙特来华拜见这位剧作大师时,交流正酣,曹禺拿出黄永玉对他的批评信:我不喜欢你后来的戏,一部也不喜欢,你丢失了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如此辛辣,一针见血,指出曹禺重政治,轻创作的错误,曹禺硬是让翻译一字一句译给蒙特听……可见曹禺的伟大,除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还体现在了对挑错的理性面对和坦然接受。

然而,若一味妄自尊大,对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李经纬,在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健力宝公司,创造了可与百事可乐比肩的商业传奇。可是,面对前无古人的成功,李经纬却对别人的挑错一概拒绝,面对公司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的批评与阻挡,他不管不问,集巨资在广州建造健力宝大厦,最终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

面对业界好友对他不考虑商业规律,一味拉广告招商的挑错,他拒绝诚恳吸收,最终让健力宝暗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自己也身陷囹圄。

那么,如何善待批评以追求完美自我呢?

首先,面对别人尖锐的挑错,要保持一份淡定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不躲不藏;如季羡林所说的那样:别人说的话是鼓励是批评是鞭策,都是对我好。其次,要学会甄别有价值的挑错与一味为了挑错而挑错,也就是说,在面对别人挑错时,不是固定的屈从,而是要保持一份起码的信任。如演员于是之一辈子都在接受观众的挑错与批评,但必须经过审视——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把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演到了人们心中……

人生逆旅,每个人都会犯错,迷失甚至被异化,而往往一份善待别人挑错的胸襟,能够带领你欣赏更旖旎的风景。

【名师点评】阅卷组专家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首先题目拟得好——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把善待错误上升到人生境界的高度,这就远远高出了那些只知就事论事的考生,这说明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激活全篇。当然,在选择论据上也费了一番心思,曹禺一例是正面的例子,论述了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李经纬一例则是反例,从反面论述了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文章最后指出了对待批评和挑错的正确做法。可谓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2、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

在《咬文嚼字》杂志开辟专栏,专门为名作家著作挑错之后,这些作家纷纷表示感谢,诚恳承认错误,可见,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

胡适一生名满天下,也谤满天下,赞扬和批评他的人都表现到了极致。他有一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从不以激烈的言辞攻击自己的反对者,而是正视别人的批评。这不是懦弱卑下的表现,恰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他年老时身居台湾,大陆人民不认可他,他坦言:我这一辈子做了百分之六十的事对国家有益,剩下百分之四十我是不怕骂的。并说:允许别人说话是形成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人之老矣,仍保持一份平和谦卑的心态,正视别人的指责,他的谦和君子之风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与此相对的,是其好友陈独秀。两人初为同道,后因政见不同而成为政治上的死敌,然而私人的友谊仍在。陈独秀主张激进革命,拒绝接受渐进改良派的任何批评建议,最终因自大而决策失误,致使无数共产党人被杀害,其本人也被开除党籍。然而在其穷困潦倒之时,发动北大全体教授营救他的却正是胡适。

接受别人的指责,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成功路上必备的态度。文化大革命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正视群众的指责,及时修正错误,做出正确决策,迎来了开放口岸的汽笛声声、交易所的铃声阵阵……

在当今中国,青年们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他们敢于对混乱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我想说,青年人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好声音,首先要练就一副好嗓子,选择那些有可能对现实造成危害并要继续危害下去的事,以慷慨激昂之音为促进社会的调整和改变发声。而我们的国家,只有正视来自各方的指责,才会让这个几千年来以智慧、谦和而著称的国家,不失应有的谦谦君子之风。

正视批评,让我们一起做出努力,成就谦谦君子之风,消除谬 误和浮躁之气。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意蕴深厚、条理清晰、比较规范的考场议论文。文章直接截取材料,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这样入题迅速,点题明确,又能避免偏题,使文章干净利落。结构严谨、清晰,由材料起,引出话题和中心,再到选取胡适、陈独秀一正一反的例证,相互对照,同时例证之间又相互关联,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深化了主题。最后一部风,表达对国家之关怀,结尾处从青年人的角度发出号召,有气度,有担当,情深意切。首尾相扣,一气呵成。对人物素材的娴熟运用,对文化名人的中肯评价,将话题演绎得机警而成功,使文章立意深刻,思想卓然不群,意蕴丰富,具有不可抗拒的思想力量。

3、腹有雅量气自华

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

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的杂质一一沉淀,白云苍狗之间,仍清澈见底。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坝后,它就继续温顺地滋润农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花开的彼岸,亦可安然走过黑夜里的山路。

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

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骆宾王将她骂得狗血喷头的《讨武檄文》后,莞尔一笑,大赞此人才华。臣子们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这一人才。

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评和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她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从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她深知,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

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日月当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而雅量,却如同那幽谷芝兰,香飘千年,至今仍在。

坚净斋里,他挥毫泼墨,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诗思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有着博大精深、无所不容的学问,也有着隽秀洒脱、卓尔不群的书法。可即使如此,他仍常常虚心请教于人,每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时,他便欣然如一个得到礼物的孩童。

这便是雅量。对待不足敢于直视,胸怀如天地广。

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

雅量让铁凝与莫言真挚感谢为他们挑错的人,让他们的作品更上一层楼。于人如此,于国家,未尝不是如此。

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我泱泱大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面对。

于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以年华为桨,涉万里河疆。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帜飘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井冈山的杜鹃开出血与火的颜色,南海边的渔村也地覆天翻,北京奥运火炬点亮中华……

雅量,让一个民族屹立东方!

而我当代青年,更要直视错误,虚心改正,不计过往,意气风发,铿锵前行,因为——腹有雅量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