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潮汕人的饮食文化礼仪

端午节,潮人有很多风俗活动,除祭祖外,还有插艾花、采草药、浴药汤、食药膳、吃粽子、赛龙舟、贮龙须水等习俗。下面就让本站小编告诉大家端午节潮汕人的饮食文化礼仪吧!

端午节潮汕人的饮食文化礼仪

端午节潮汕人的饮食文化礼仪:插艾蒲

五月夏至,气候温湿,是疫病流行季节,故古人认为除了要施行巫术驱除毒病之外,还要配合使用艾草、菖蒲、雄黄之类药物。由于这些药物具有芳香解毒、驱毒避瘟之功能,后来便在端午节广为使用,并成为民俗。

潮汕插艾挂蒲的历史悠久,明陈天资《东里志》中说到:“(五月五日)仍悬蒲艾于门,以迎祥避恶”。可知早在明代前,潮汕已有插艾蒲的习俗。至清代,这种活动更盛。清顺治《潮州府志》曰:“(五月五日)插艾蒲于门”。

清乾隆《南澳志》云:“端午日,昔人取艾悬户,挂蒲泛酒。今合艾与蒲共悬之,谓蒲似剑也”。清嘉庆《澄海县志》记载更为详细:“(端午节)以艾叶、榴花簪发,童稚用彩绸缝小荷包,裹雄黄末并道符佩身上,谓可避邪”。

端午节潮汕人的饮食文化礼仪:浴药汤

“浴药汤”的风俗,在文献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比插艾挂蒲还早。《大戴礼记o夏小正》中写到:五月,“蓄兰为沐浴也。”可知这种习俗在周代已经普及,所以端午节也别称为“沐兰节”。在潮汕,育儿知识这种浴药汤的习俗也长期存在。

清顺治《潮州府志》和清乾隆《揭阳县志》都有“(端阳)采百草为汤以浴”的记载。这比起古时单用泽兰沐浴,显然减少了驱病避邪的巫术色彩,而增加了卫生保健的作用。

端午节潮汕人的饮食文化礼仪:吃粽子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