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大学是一个相对纯净的“象牙塔”,可同样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出现问题很正常。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主要表现为:强调别人对自己应该承认、理解、接受和尊重,忽视对等地理解和尊重别人,交往中注重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忽视别人的利益和要求。只从自己的经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和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方式在大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青年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主判断、自主评价的倾向,这就造成青年学生容易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只强调社会应理解自己,喜欢指责他人,抨击社会。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二、自卑

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常是缺乏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气吞声。实际上自卑者并不一定能力低下,而是他们往往凡事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在交往中总希望自己的形象理想完美,惧怕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往往畏首畏脚,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

三、恐惧

惧怕人际交往。除了几个亲近的人之外,他们很难和外界沟通,在人多的地方会觉得不舒服,担心别人注意他们、担心被批评、担心自己格格不入,情况轻微的人还可以正常的生活,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生活上的障碍,无法正常求学或工作。造成社交恐惧的原因通常是有过失败的交往,形成了不愉快或痛苦的体验。或是听说别人有过失败的教训,惧怕这种情绪刺激自己,而使自己产生痛苦的体验,这种体验是通过预测得来的间接体验。社交恐惧的人常表现为对人际交往敏感、害怕因交往而使自己受伤害、久而久之,拉大了与周围人的距离,妨碍了与他人的交流沟通。

四、嫉妒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是对与自己有联系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嫉妒往往表现为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嫉恨心理。它的特点是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系的人;往往是指向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行为表现较为隐秘。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

五 、猜疑

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猜疑的人很容易偏激,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人际关系常陷入僵局。猜疑产生的心理原因是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利害得失,和自私心理联系紧密。其思维定势就是怕别人损害自己。

六、自负

自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态度。与熟识的人相处,常过高地估计彼此的亲密程度,使对方出于心理防卫而与之疏远。

七、羞怯

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支支吾吾,行动上手足失措。长此以往会不利于与他人正常交往。害羞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脸色绯红,说话音量低而小,严重者怯于交往,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也无法与人沟通,造成交往双方的不理解或误解,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八、自私

在人际交往中自私经常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人际交往中自私者往往以"我"为圆心,以"我的利益"为半径,"以我的一切"为准则。这种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别人利益的心理即自私。自私的人纯粹以功利和实用看待人际关系。凡是对他有利的则不顾一切往前冲,他不利的又不顾一切往回缩或推诿,"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典型的自私哲学。有自私心理的人,与人交往的动机往往是贪图金钱财物,攀附名利。

九、自我封闭

这种心理状态的表现是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欲望掩盖起来。严重者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隔断了与他人的交往。大多数学生都承认在人际关系中,和同学保持融洽关系还比较容易,但与他人交知心朋友很难或比较难。自我封闭心理的原因一是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不愿意把心扉向别入敞开,有什么事喜欢闷在心里,很少自我暴露自己真实的一面。二是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增多,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个人意识强,偏向自我。三是社会竞争和人才竞争激烈,来自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促使大学生整日埋头苦读,彼此间思想沟通和交流不够,使人际关系疏远,缺少知心朋友。自我封闭人为地在自己与社会、集体、同学和家庭之间筑起了一道心理屏障,影响学习和工作,妨碍自己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危机管理

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主要是指作为在校大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自闭、逃避、自恋、自负,以及难以调和与他人关系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造成大学生交往危机的原因很多,但大学生在交往中存在的一些人格缺陷和不良个性特征,是引发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的主要原因。

引发交往危机的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自我封闭: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这些学生表现为不愿与他人交往,喜欢独来独去,不合群。

自我否定:这类同学表现得较为自卑。进入大学后,由于在学习、社交、社会工作、经济、家庭乃至相貌等方面感到不如人,有强烈的失落感,缺乏乃至丧失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自我欣赏:这类学生也不宜与他人相处,但自我感觉奇好。喜欢出头露面,招摇过市,在各种场合都希望自己是中心,对别人的反感缺乏敏感。

盛气凌人:这些学生往往有较好的成长阅历。由于一直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宠儿,走进大学后仍然被关注,造成这些学生在心理上的优越感,肯定自己,否定他人。

交往危机的心理及行为表现

不善交往:由于不善和不主动与他人交往,这类学生感到孤立,自我心理压力较大,生活态度不乐观,遇事从坏处着想,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或过于自负。对同学和老师的话过于敏感,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交往不善:这类学生不是不会交往,而是在交往的方式、态度和度上把握不好,故对他人的伤害要大于自己。因为较为关注自己,对别人的感受不在意,甚至以伤害别人抬高自己为乐趣。缺乏基本的道德修养,不尊重别人,霸气较大,自我定位偏高,易引起他人反感。

防范、指导和管理

首先,要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适应性。作为人际交往的主体之一学生本人,在进行人际交往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第一,交往是双向的,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的接近他人。第二,交往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即不能觉得低人一头,也不能高高在上。在交往中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别人要有诚心,平等互利的交往,才可能持久。第三,交往是有选择性的。交往的双向性,决定了交往的互动性和选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你,要选择能够与你产生共鸣的人做为交往对象,一厢情愿会造成两败俱伤。第四,对交往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层次的交往中可以避免因感情投入过多而回报较少造成的心理失落感。

其次,做为学校的管理者,一方面,应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系统。另一方面,要强化系统综合的防范措施,对大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人际交往危机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监测,并进行有效的预防管理,把危机的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尽量减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第一,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建立一套有效的危机预警系统,对防范危机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方法包括:

建立校园内信息反馈系统:首先是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的教育和建设,通过学生骨干及时把握易产生危机的学生情况。其次是建立师生间的信任与沟通,尊重学生,赢得信任,有效沟通。实践证明师生间的信息与沟通是化解危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建立学校与家庭信息合作系统:对有危机征兆的学生,学校应与其家庭加强沟通,双方应采取合作的方法帮助学生度过危机期。

第二,强化系统综合的防范措施,实现有效的预防管理。

当前加强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人生德为先,先立德后从事,既先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做事。这对大学生中存在的有道德认知无道德行为的现象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具体到人际交往上,即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欣赏他人,共同提高。对不善交往的学生,要创造沟通的机会,培养交往能力。

校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对于不善交往的学生,这种形式却不很有效。针对这些学生最好是利用课堂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在班级中开展一些协调性的活动,为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感受到自己在集体的位置,提高自信心。

目前,各高校均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对大学生因各种原因引发的不良心理反映起到了疏导作用。但咨询中心的作用因受学生认知和人员水平所限,还不能充分发挥。固提高咨询人员的综合水平也是当务之急。

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基地,应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为社会提供富有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人才。所以教育和教会大学生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