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精选2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1

一、复习目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精选20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做好中小衔接准备。

二、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三、复习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上半年的考试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习讲求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习1月11日。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2

一、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做好中小衔接准备。

二、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三、复习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上半年的考试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习讲求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习 1月11日—1月18日

1、分数乘、除法及其四则混合运算

2、简单的统计

3、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4、百分数

5、圆

第二阶段:分层复习,查漏补缺1月19日—1月25日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凉席,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3

一、本班情况分析

六年级二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 22人。结合上学期年级期末成绩,大部分学生能独立的学习,认真地完成作业,还有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优秀生带动中等生,另外,教师要对待优生加强辅导,使中等生转化为优秀生,提高学生的及格率和优秀率。

二、存在问题分析

差生在学习上总的特点是智力一般,学习依赖思想严重,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遇到较难的题便等老师的答案等。具体表现如下:

1、 上课精神不集中。

2、 练习、作业书写不规范,连简单的符号和数字也写不好。

3、 平时不认真审题,读不懂题目的要求。

4、 缴交作业不按时或作业没完成。

5、基础知识不扎实。

6、答题速度缓慢。

三、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四、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

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 --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补差。

5、每周进行简单测评,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五、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4、要讲究教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总之,我不但要在学习上关心后进生,还要在生活上关心每一个后进生的成长,使每个后进生真正感到班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每位同学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能得到全面发展。

六、辅导时间、对象、内容:

省略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4

比的意义和性质及比例尺

比的意义

教学时间:3月19日

教学内容: P47 – 4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求比值。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 列式计算。

⑴、 甲数是50,乙数是35,甲数比乙数多几?乙数比甲数少几?

⑵、 计算机小组有男生5人,女生有4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几分之几?

⑶、 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 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进行数量间的比较,这种比较有时采用减法计算,如(1),有时采用除法计算,如(2)、(3)。采用除法进行两数比较时,我们还用“比”来表示两数间的关系。(揭题)

二、教学新课:

1、 比的意义。

刚才说用除法计算两数量间的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么什么叫做比呢?怎样用比来表两数量之间的关系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讲座这个问题:

⑴、 看书自学:课本第48 – 49页,思考:什么叫做“比”?

⑵、 自学反馈:

①、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比,是几比几?

②、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比,是几比几?

③、 汽车每小时的速度,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比,是几比几?

⑶、 归纳意义;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比的意义)

⑷、 巩固练习:

①、某四间有男工32人。女工18人;

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

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

女工人数是车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

②、练一练 第1题

2、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规定的?比的读法、写法又是怎样的?请继续自学。

5: 4读作 5比4

前项 比号 后项

问: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

1 5 : = 1比值 4

3、 试一试

根据题意写出比,并求出比值。

⑴、 李强植树6棵,张明植树5棵;

A.写出李强和张明植树棵数的比,比值是多少?

B.写出张明和李强植树棵数的比,比值是多少?

⑵、 3支圆珠笔的总价是6元,写出圆珠笔总价和支数的比,比值是多少?这里的比值

表示什么?

反馈小结:

1 前两个比的结果所表示的都是倍数关系:李强植树棵数是张明的1 倍,张明植5 5 树棵数是李强的 ;而一个比的结果是一个新的量,即圆珠笔的单价,想一想,你也6

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

三、练习

读出下面各个比,并求出比值:

1 2 120 :71 :11.6:1.8 55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

一、 作业:

P493~5

教学反思:

“比”的这部分知识虽说是学生第一次遇到,但对其认识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困难,所以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学,老师只是从中提出几个问题,作为反馈调查,或起到加深理解的“画龙点睛”之笔。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学明白这部分内容,但个别学生没有弄懂。

上课之前我对这几个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是有所关注的,把最容易回答的问题留给他们,甚至让他们在课堂上“拾人牙慧”,但还是有两名学生连别人刚说

过的话也复述不出,对她们的学习得采用低难度、多重复的方法。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时间:3月20日

教学内容:P50 –5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 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这一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习:

1、 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 5 2 12 :201 :1 : 1.5 :2.5 2123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3 = ( )÷( ) = ( ) :( ) 4 ( ) 34 15÷( ) 3 6 ==== 412( )4( )20÷5

第1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2题:

2、 引入: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新课:

1、 用比较的方法讨论比和除法的关系。

除法

分数

比 被除数 除 号(÷) 除数 商 分 子 前 项 分数线(—) 比 号(:) 分母 后项 分数值 比 值

⑴、 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启发学生填写表中“分数”一栏中各空格,观察此表,

得到比和分数的关系;

⑵、 比、分数、除法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是

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不是同一种概念,所以讲三者

的关系时,只能用“相当于”,不能用“等于”。)

⑶、 板演:把下面各比化成分数形式,并读出来。

( ) ( ) 15 :4 = ( )( ) ( ) ( ) 16 :125 = 7 :1 =( )( )

⑷、 除法的除数、分数的分母都不能为“0”,为什么? 6 :5 =

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为什么?

2、 比的基本性质。

⑴、 回答:求比值:

36 12 :4 =3 =3 6 :2=3 12

⑵、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 这三道题什么地方相同?

②、 第2个比的前项和后项与第1个比的前项和后项比有什么变化?

③、 第3 个比的前项和后项与第1个比的前项和后项比有什么变化?

⑶、 比值有没有变化?后前项又是怎样变化的?

⑷、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比的基本性质”(揭题),请同学们阅读P52红框中字,读

后问:

①、 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在比的基本性质里面哪几个词最重要?为什么?(都、

相同、比值、不变)

②、 “零除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都乘以或除以0?(都乘以或除以0后比

的后项就为0了。)

3、 化简比。

⑴、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整数比。

①、 什么叫整数比?

②、 下面哪些是整数比?哪些整数比最简单?为什么?

6 :10 12 :210.3 :0.4 0.25 :1

1 1 3 :54 :7 3 :4 : 45

教师小结:

像3 :5 、4 :7 、3 :4等这些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这两个数是互质数,,我们称这样的比为“最简整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简称“化简比”。

⑵、 怎样化简比呢?(自学课本P52例1、例2)

小结:

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是先把前、后项同时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三、 巩固练习:

化简下面各个比:

3 3 5 9 0.25 :1.25: 0.25 :1410120.03

四、 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 作业:

P511P522--- 4

教学反思:

教学从复习除法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开始,再让学生明确比、除法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之后,自然过度到比的性质的推断上来。有的学生很快说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并且思维缜密,连限制条件都考虑全面,多数同学都很快理解并记住了比的基本性质,顺利完成了知识迁移。个别同学能理解定义,但语言叙述不完整。

教学采用的猜想、验证的教学方法费时较多,原因是部分同学对自己的猜想缺少验证方法而束手无策,在少数同学用数字来验证时,他们才若有所悟。这种单一的验证方式,与我所设想的用除法商不变性质或分数基本性质来验证相去甚远。这一环节的展开也使后面的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显得仓促,可见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得经过实际操作,在实践中得到。

练习七

教学时间:3月21日

教学内容: P52 – 5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小明3天看书100页,写出小明看书页数和天数的比;

机床上有一个齿轮,21秒转了50转,写出这个齿轮的转数和时间比。

2、 求出下面各个比的比值。

40 :28 36 :54 3

(并说出求比值的方法)

3、 化简下面各比。

3 9 1 1 :1.6 :2.5 2 :5 81022 1 :8.4 2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5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无论是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层次,还是对教师全面提高教学效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为切实抓好总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六年级教学质量,特拟订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的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重点:

⒈整、小、分数四则运算,混合运算和简算,解方程和解比例。

⒉复合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⒊几何形体知识。

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复习难点:

⒈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系统化,并能融会贯通。

⒉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方法。

⒊准确的进行计算。

四、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周

⒈、数和数的运算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⑴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

⑵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⑶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⑷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⑸运算定律和简便算

⑹四则混合运算

⒉代数的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⑴用字母表示数

⑵简易方程

⑶比和比例

⒊应用题

这节重点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⑴简单应用题

⑵复合应用题

⑶列方程解应用题

⑷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⒋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⑴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单位

⑵名数的改写

⒌几何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

⑵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⑶立体图形的认识

⑷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⒍简单的统计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⑴平均数

⑵统计表

⑶统计图

第二周:专题复习训练

⒈四则混合运算、简算、解方程、解比例的强化训练。

⒉几何形体公式的实际综合应用。

⒊各类应用题的训练。

⒋填空题和判断题的强化。

第三周:

综合复习、测试

综合练习和评讲,及时查漏补缺。

五、总复习复习措施:

1、在复习分块章节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的背诵;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理顺关系。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

⑴在四则混合运算方面,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

⑵在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内型的衍射性指导学生学习。

⑶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的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导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要做到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努力提高中等生。

4、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学习系统化的归纳整理,对于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审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在复习时,教师应切实加强学生认真读题,审题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读题时读清、读透。

6、在复习当中,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要及时做到心中有数,认真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以达到预期的复习目标。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5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1、方程。

2、长方体和正方体。

3、分数乘法。

4、分数除法。

5、认识比。

6、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7、解决问题的策略。

8、可能性。

9、认识百分数。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能正确理解形如ax±b=c、ax÷b=c、ax±bx=c的方程,能正确分析和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点

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复习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

2、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七、复习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6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期末参加考试人数10人,本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是让学生:

1.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量的值估计另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方格纸等按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提取统计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能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体会数据产生误导。

6.经历从生活中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3、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5、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 ,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习。

三、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教与学的效益。

3、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5、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6、 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四、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本班情况灵活: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

2.圆锥………………………………………………………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

3.比例的应用………………………………………………5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

2.空间与图形………………………………………………9课时

3.统计与概率………………………………………………4课时

4.综合应用…………………………………………………4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7

本班学生上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同时,本班同学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数学困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比较应付。全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3)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6)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7)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4.教学方法:

(1)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

(2)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5.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有关系列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8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期末参加考试人数10人,本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是让学生:

1.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量的值估计另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方格纸等按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提取统计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能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体会数据产生误导。

6.经历从生活中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3、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5、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 ,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习。

三、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教与学的效益。

3、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5、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6、 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四、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本班情况灵活: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

2.圆锥………………………………………………………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

3.比例的应用………………………………………………5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

2.空间与图形………………………………………………9课时

3.统计与概率………………………………………………4课时

4.综合应用…………………………………………………4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 65 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采取“一帮一”、“小老师”等方法,以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1、学习情况分析:

从上期单项测查和期末综合测查情况看出,在数与代数方面,分数的的乘除法掌握较好;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平时长期坚持练习,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都比较好;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能正确画出指定圆,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知道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学生参与了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内化,因此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比较低;个别学生计算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看错、算错,导致计算错误;审题不够细致,思维不严谨,不能灵活解决一些变化的问题。

2、学生情况分析:

(1)踏实努力,积极上进:

这类孩子上进心很强,热爱数学学习,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书写工整,发言积极,作业正确率高,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老师请教,不让问题蔓延发展。

(2)自以为是,耍小聪明:

这类孩子比较聪明,但对自己要求不高,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上课要么和同学说话,要么自己玩自己的,作业马虎,因此,孩子身上的优势明显减弱。

(3)心浮气躁,贪玩好耍:

这类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浮躁,心静不下来,学习责任感差,耍心重,因此完成作业表现得极不专注,注意力容易分散,作业质量不高。

(4)学习懒惰,不会倾听:

这类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懒”,懒得听、懒得写,遇到一点困难就逃避,学习欠账越来越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三、教材分析

(一)全册书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共5个单元,其内容包括:百分数、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和总复习。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个领域。

本册书共有6个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4个领域。全册教材内容如下:

知识领域 单元小节

数与代数

1、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解决问题

2、正比例和反比例 比例

正比例

反比例

整理与复习

空间与图形

3、圆柱和圆锥 圆柱

圆锥

整理与复习

统计与概率

4、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实践与综合应用

5、总复习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战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4、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考虑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笼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丈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从课前的预习、听课、作业等数学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每项要求必须落实,形成一定的规范和习惯。

2、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效推动新知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弄清知识间的脉络联系,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有效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约分、通分、折线统计图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准备,利用原有知识帮助学生主动掌握新知。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4、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分层要求,因材施教

班上学生个性各不相同,学习能力有强有弱,因此,不能对学生一刀切。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分层次设计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期将把分层次设计作业作为研究重点)

五、辅差措施:

1、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习态度。

2、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3、多一份关心、协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褒扬他们,使其体验胜利、努力学习。

4、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5、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和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6、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7、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8、加强家校联系,一起教育。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及学生总体分析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数学两个班共有学生88人,在知识的接受上,学生呈现两极严重分化的现象。差生的比例不小,属于无法挽救的有顾佳玲,徐艳娟,属于基础知识差,反应迟钝的就有李静,汪洋.黄佳,杨燕,张宁,杜丽,顾顺,姚丽婷,鹿苑,余婷,邓志文,张洁,刘秀秀等,班中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较死板,缺乏灵活性。学习成绩优秀的有张静,张莎,张超,吴佳丽,王文丽,姚嘉兴,朱翔,王津,尹娜,陈瑞,冯乐天,中间生比例比较多,抓时困难较大,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差,不会灵活变通

二、复习内容

1、方程。

2、长方体和正方体。

3、分数乘法。

4、分数除法。

5、认识比。

6、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7、解决问题的策略。

8、可能性。

9、认识百分数。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能正确理解形如ax±b=c、ax÷b=c、ax±bx=c的方程,能正确分析和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点

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复习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

2、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七、复习方法

(一)、贯彻课标、分类整理。课标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要领会课标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依据数学教材特点,将教材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四大部分,根据几部分的特点,分类复习,作为第一轮复习。

(二)、专题训练,强化内功。我认为要想向练习要质量,就必须对练习进行专项设计。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比如我设计的专项知识为计算(包括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方程),填空,判断选择,解决问题,实践操作,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定位在高角度上,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

(三)、精挑细选,编排试卷。为及时检查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和应变能力,我认为在复习时应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每年的复习时我总是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几份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学生感到每一题都是有价值而舍不得放下的试卷。检测后,我重在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一次检测中有所侧重,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能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来。

(四)、分层导学,确定目标。十个指头伸出来都有长短,更不要说是学生了。我们每个班都有几个困难户,我所带的六年级两个班更是不例外。分析学生,优生共有15个左右,我为优生确立的目标是: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细心检查,努力提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15个左右,我为他们确立的目标则是:掌握好基础知识,和简单的解决问题。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五)、巧用表扬 让复习升温。在复习时,适时适度的表扬,不但不会使学生“翘尾巴”,还能使学生不断获得进取的力量和信心。我所运用的方法是:表扬优胜者,发优秀奖状,激发进取心。让他们横向比,即跟同伴比,每人寻找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让比赛的双方“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吃”,并且在比赛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只有努力,才能前进,成功。纵向比,表扬进步者特别是个别的后进生让他们自己跟自己比,比自己通过不断学习,取得的进步。为了激发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我以一次难度适中的考试为基准,如果谁超过自己5分,也可以得一张进步奖状。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保证,学生有了自信心,才会发挥自己的能力,并调动潜能,千方百计地把事情做好。

八、奋斗目标

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合格率达到100%,平均分达到85分,名次在中心小学前三名。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想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复习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比的实际问题。

4、复习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各种简便运算,用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并能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单的能够口算)。

三、复习重难点:

1、重点

(1)分数四则运算。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比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比的实际问题。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圆面积计算的推导。

四、复习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复习措施:

1、口算练习常抓不懈,继续坚持每节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2、本册内容共分四个内容,每个内容一点带面进行复习,突出重点,讲练结合。

3、利用两天的时间进行综合训练,强化各部分知识的练习。

4、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利用下午活动时间和晚自习重点有针对性地辅导学困生。

六、课时安排:

1、圆的有关知识 2课时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课时

3、比的认识等 2课时

4、图形的变换 1课时

4、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课时

5、综合练习 2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12

一、知识梳理

教材分析:

总复习的安排要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系统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认识。把计算、概念、应用题和几何知识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分数乘除的意义、法则和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

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可以将分数四则运算加以系统整理,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其他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四则混合运算和解答用题的能力,全面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复习步骤:

第一部分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算;

计算题要求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要求学生有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简便算法的能力。

第二部分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掌握关键式: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数量。会解答求分率、单位“1”的量、对应的数量这三种类型的题目。复习时,可以先分开练习这三种类型题目的题组,如:求分率的题组、单位“1”的量是已知(用乘法)的题组、单位“1”的量是未知(用方程或除法)的题组。之后再把几种题型混合,仍采用题组的练习方式,做好对比。如:苹果有120千克,梨有多少千克?

(1)梨比苹果多1/4

(2)苹果比梨少1/4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多数没有注明用算术解法还是方程解答,有的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部分复习圆和轴对称图形。

复习圆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圆的有关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的问题。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分数四则运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难点: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

课时安排: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2课时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13课时

圆和轴对称图形8课时

综合训练7课时

二、学情分析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计算的错误主要出现在几个方面:

(1)数字抄写错误;

(2)运算符号抄写错误;

(3)约分后的结果抄写错误;

(4)计算粗心造成错误;

(5)计算结果没有化成最简分数;

(6)能够简算的没有进行简算。

2、学生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还应进一步强化

(1)找单位“1”的量易错的类型

如:这个月节约电费7%

由于题目中省略了单位“1”的量,学生容易出错。

(2)根据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准确确定解题方法,排除负迁移的影响

如:一个工厂由于采用了新工艺,原来每件产品的成本是74.1元,比现在成本高了14%,现在每件产品的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由于以前学生做的题目通常是“现在比原来怎样”,“原来的”是单位“1”的量。而这道题是“原来比现在怎样”,“现在的”是单位“1”的量。不少学生因为没有仔细分析,按照惯性思维就会找错单位“1”的量,误认为“原来的”是单位“1”的量,误列式为:74.1×(1+14%)。

3、学生对有关圆的计算公式的正确运用应继续强化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关圆的计算公式,但在具

体使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很容易出错。因此,还应不断巩固练习。

(1)如:一个圆的直径是7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是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是有的学生会因为读题不仔细把7厘米当作是半径来做。

(2)学生易忽略单位换算。

如:一个圆的半径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因为题目本身很简单,学生放松了警惕性,极易忽略单位不相同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具体方法:

1、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时,让学生弄清计算法则间的联系和区别。如分数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计算法则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要抓好基本训练。

2、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便算法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在动手做题之前,先要全面审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后,再计算。做完以后,还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互相交流经验,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3、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重点仍要放在使学生分析和弄清题目的数量关系上。

可以先复习一些简单的文字题。如结合练习三十五第10、15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已学的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的认识,分清用分数表示的量和分数的区别。如1/3米和1/3,1/3米是一个不变的数量,而1/3则是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所以要明确哪两个数相比。即把谁看作单位“1”。

对于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要通过题组的对比练习,使学生明确解答这些应用题,首先必须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其次是弄清题目中的基本关系。如:苹果有120千克,梨有多少千克?

(5)梨比苹果多1/4

(6)苹果比梨少1/4

可以在学生完成之后,进行分类。达到明确当单位“1”的量是已知量时,求对应量用乘法,当单位“1”的量是未知量时,用方程或除法。

还要特别强调借助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确定算法,正确地列式解答。如:在做上面这个题组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画图分析后,再解答。

4、复习圆、轴对称图形时,应注意多利用实物、图形,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图形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得来的;不要死背计算公式,要根据题目中的不同条件和问题灵活运用公式解答。

复习策略:

1、认真钻研教材,力争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2、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3、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思路开放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4、加强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5、注意加强学生的补差工作。采用教师集中补差和学生互助等形式进行。注意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6、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应注意抓住"单位1"进行复习。练习时应避免机械重复,以防学生思维僵化。

7、在复习中要结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8、复习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9、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10、在复习整理时,对学得较好的学生可以多让他们回答一些稍难的问题,多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对程度稍差的学生,要多帮助,可以让他们多回答一些稍容易的问题,多做一些基本题,把主要内容掌握好,使这些学生都能达到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13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使同学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同学笼统概括能力。

3、使同学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同学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局部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同学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同学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同学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和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

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让同学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同学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让同学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板书:80:2=200:5)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4.5:2.7=10:6提问: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同学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同学齐读一遍。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需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假如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假如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 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 ,35: 42= ,所以 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同学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4)巩固练习。

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同学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②做P33“做一做”。

让同学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身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同学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④P36练习六的第1~2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同学写成分数形式。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局部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局部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同学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局部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同学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一起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假如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同学回答后,教师强调:假如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3.巩固练习。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 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2)P34“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4:2 和 7:10

(3) 0.5:0 .2和 :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 、3 、4和6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6~37第3~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判断。

(1)假如3a=5b,那么5:a=3:b。

(2) : 和 : 中,能与 : 组成比例的是 :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

2、用 、8、 、12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

3、请你用20以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的比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1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学生状况分析

小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但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总复习更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材情况

教材总复习的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教材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44个课时进行整理复习。根据教材编排,大体上可将44个课时的内容分成6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复习数的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意义和性质及其相关知识点,还包括数的整除知识。

第二部分重点复习数的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方程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

第三部分重点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包括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例意义及其判定等。

第四部分重点复习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包括质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等的单位及其进率,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化聚等。

第五部分重点复习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包括线与角的概念、判断、度量、操作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

第六部分重点复习各类应用题。包括基本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两、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方程和比例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

教材的整个编排内容丰富、详细,系统性强,力图通过全面整理复习,促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概念,熟练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力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引导学生力求达到:

1、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的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力求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一定的速度。会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经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各种单位之间的化聚和名数的换算。

3、牢固地掌握所学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表象,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所学集合形体的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图形实际问题。4、掌握所学统计初步知识,能正确地绘制(一般是半独立性)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正确理解统计表(图)并能根据图表信息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正确地解答有关平均数问题。

5、牢固掌握所学常见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答相关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结合总复习,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习阶段共计44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12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2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4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6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6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3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1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15

一、 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针,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蓝本,依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使毕业班数学复习工作有条不紊、有序高效地进行,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与和谐地发展。

二、总体目标

总复习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进行,前三部分先回忆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整理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再通过适量的练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必要的技能。第四部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通过总复习,使学生的"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并进行拓展与运用,使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为第三学段的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措施

1、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活学习潜能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学生的学习气氛往往和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学生常常会因为尊敬喜欢教师而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学习责任心,愿意学习他们喜爱的教师的学科。对于我们毕业班的学生,他们个个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个体,并且承载着教师家长的期盼,面对的也是第一次如此重要的考试,难免会紧张、焦虑。我们更要对他们少一点"师道尊严",多一点学生心理,少一点疾风骤雨,多一点阳光明媚,少一点呵斥,多一点呵护。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我们最后的复习阶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珍爱学生,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做。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才能启思,深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学习天地。

2、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凸显课堂魅力

构建"学程导航,互动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武器与重要途径,我们要认真备好复习课的教案,上好每一节复习课,特别是向40分钟要质量,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为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课堂上要加强训练力度。在复习课中,首先目标要简明,不能面面俱到。其次,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上好复习课,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把已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加以回忆,并进行系统的整理,不是讲授新知识。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共同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在回忆和整理时,要多让学生发言,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络。这样易于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印象深刻,同时使学生感到通过整理和复习确实有所提高,从而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3、确保练习的精致合理,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中,练习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但是如果不厌其烦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练习--再练习"的重复的作业堆里徘徊,大量耗费了本属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这就有悖于我们预期想要的结果了,所以,练习设计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上,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练习,体现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优化作业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地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位教师加入到练习资源的开发工作中来,对数学书、一课一练、补充习题、《复习指导用书》等资料中的练习题进行重组与整合,精选或设计出具有代表性、时代性、新颖性与一定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用极短的练习时间,既梳理了旧知,形成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大幅度地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还实行:每复习一个单元,认真严格考核,各班要协调一致。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要及时批改、评讲、补救,实行单元过关。

4、注重学生的提优补偿,促进个性发展

在复习时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独立作业,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根据错误的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继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习成绩较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他们做《走进数学王国》中的习题或其他补充的提高题,提高他们复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要着重帮助他们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以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16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5名,其中女生 17人。从上学期末检测成绩及平时表现分析,10个不及格,后进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寻找根源,发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学生自身原因。

1、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

2、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成天无精打采。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缺日益严重,成绩每况愈下。上课有自卑心理,不敢举手发言,课上不敢正视教师的目光。久而久之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3、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较随便,上课不听讲,练习不完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作业,拖拉作业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

4.基本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大多缺乏辅导机会,长年在外,孩子在家无人管束总之,家庭的文化氛围差,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干扰,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二、具体工作目标

1、通过"补差"活动,力争使班级所有的学生都能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高计算能力和整体成绩。

2、辅导对象:张世健、丁坤、丁珅、俞伟、孙超群、阮梦茹、薛晶晶、姚凡平、钱辉

三、转化措施

针对我班的具体情况,我在对待后进生的辅导方面打算采取以下方法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3、利用课余时间,“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 具体方法如下:

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长补短,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

2、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3、 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教育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知识特点,帮助他们掌握控制自己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普通认知策略、解决本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反省认知策略和学习努力程度调控策略等,对学习困难学生改进学习肯定是有益的。

5、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

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为学习困难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并有适当的难度,引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

6、加强个别辅导, 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7、 提倡积极鼓励评价

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通常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而是在多年批评声中、训斥声的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少被人表扬和赞许,逐渐产生悲观、失望、缺乏自信等消极情绪。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存在,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及时肯定和表扬,进步大的还要奖励。 我相信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只要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17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的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知道比例尺的具体意思,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

学习任务:

任务一: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任务二:求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课前练习

(1)1km =( )m =( )cm

(2)50km =( )m =( )cm

(3)300km =( )cm

(4)100000000cm =( )m =( )km

(5)2000000cm =( )km

交流:上面的单位换算,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

2、引入课题:

一只蜗牛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两分钟,为什么?(在地图上爬)

在绘制地图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就用到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比例尺。

3、明确目标:

关于比例尺,你都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意义、表示、计算、应用等。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 任务呈现:

自学课本53页,尝试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 什么是比例尺?

比例尺实质就是一个 ,前项是 ,后项是 。

2、比例尺的形式有 比例尺和 比例尺两种。

1:100000000是 比例尺,也可以写成 ,表示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 km 的距离,还可以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3、 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 km.你能把它改成数值比例尺吗?(写过程)

4、一幅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2:1,它表示 ,这是一个 (填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尺。

2、自主学习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1)从比例关系看,当比例尺一定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 关系。

(2)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1cm:50km →写比

= 1cm:5000000cm →统一单位

= 1:5000000 →最简比

(3)比例尺2:1表示图上长度2cm相当于实际长度1cm,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是放大的比例尺。前面的比例尺前项都是1,是缩小的比例尺。

为了计算简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形式。

任务二:求比例尺

1、 任务呈现:

(1)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幅地图上量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cpu零件的长为25毫米,画在纸上的长为10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自主学习

两题任选一题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方法。

3、展示交流:

交流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4cm:120km 或 120km = 12000000cm

= 2.4cm:12000000cm 2.4:12000000 = 1:5000000

= 1:5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在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

(2)在比例尺是200:1的图纸上,图上长度是实际长度的( )。

(3)用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 5:200 B. C. 5:20000 D.1:4000厘米

(4)长4厘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是40毫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 1:10 B. 10:1 C. 1:1 D. 1

(5)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结果反馈;

出示答案,反馈评价。

3、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如何得到的?有关比例尺你觉得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无论从学生学习新知的状态,还是参与程度,都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在互动交流和展示分享环节,由于任务呈现具体明确,自主学习所有学生都能进入状态,展示小组展示时完全当成了小老师,台下同学质疑、补充、更正、争辩,如围绕比例尺的单位全班同学就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厘米,有的说是米,有的说不定,可以用任何长度单位,有的说视情况而定,最后宋林涛提出异议:比例尺实质就是一个比,没有单位,最后全班同学予以认可,老师此时趁热打铁加以引导,得出结论:比例尺就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如1:5000000,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5000000厘米,图上1米相当于实际5000000米,但比例尺最终表示的是二者的比的关系,所以是没有单位,解决了课前有同学提出比例尺的单位的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18

一、复习目标:

1.牢固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概念、法则、公式,能用来指导计算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能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3.能正确地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4.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

二、复习重点、难点: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复习的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性强,演算过程复杂,是分数四则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重点在通过对照、比较,弄清基本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明确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三、复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好地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提高思维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能用比的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进一步沟通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提高灵活解题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能在横轴、纵轴图里画出统计图的折线,表示出数据;能正确对统计图的数据作简单分析。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学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加深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及其计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条件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联系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19

一、 班级基本情况

搬进新学校后,接任本班将近两年,经过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班学生在学习上,纪律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喜欢上了我,同时也喜欢上我的数学,他们对上数学课的积极性很高,这对于我的复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有一些学生贪玩,不认真,以致成绩落在后面。从整体上看,还是不错的。比较薄弱的地方还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及计算的准确性,这也是我复习时的主攻的重点。

二、复习内容

1、数和数的运算:复习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

2、代数初步知识: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

3、应用题:复习简单应用题,稍复杂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分数应用题,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等。

4、量的计量:复习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复习了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复习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6、简单统计:复习求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

三、复习要求

1、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并能简单的估计或应用。

3、牢固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正确的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绘图、测量等技能。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平均数,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

5、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策略,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习。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1、贯彻中区教研室的命题意见,(5月22日王成君老师在复习研讨会上的发言)。重视复习的针对性。命题意见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认真研究命题意见,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计划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习;再将知识归类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2、梳理拓展,强化复习的系统性。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3、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创新。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5、教师事先对复习内容有全盘的把握。精心备好复习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习和综合练习。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复习课上提倡学生主动复习的复习模式。复习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益。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习:

(1)自行复习、自我质疑;

(2)教师引导,将知识网络化;

(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

(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

(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7、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制订课时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安排课堂练习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差生的辅导,除了关心辅导以外,还借助同学之间的友谊、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的捷径、孩子爱助人的热情、在学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学生辅导学生。

8、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复习课没有初步获得知识的新鲜感,所以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如让学生树立一段时间的目标,不断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9、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应试是一种能力,应试的分数是素质的直观表现。小学毕业考试是小学生平生第一次经历,所以平时就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让学生能有一个沉着、冷静、宽松、从容的心态走进考场,发挥其最佳水平。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篇20

转眼间,再有两周,学生就要毕业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再学习需要的是查漏补缺,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但长时间的复习使得学生感觉到枯燥,甚至个别学生开始浮躁起来。为了让学生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系统地掌握学习内容,我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系统地整理知识,全面巩固所学知识。复习的本身其实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我与学生将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等四块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查漏补缺。结合实际,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再学习,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3、提高学生的计算、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

二、复习内容

(一)数与代数方面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包括“分数、小数、比例”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和综合计算能力。

(二)图形与几何

1、强化“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加强对公式的应用,准确进行相关计算,能熟练运用周长、面积、体积的巧算速算方法。

3、整体感知、重点进行对称轴、平移、旋转等实际应用题。

(三)应用题

注重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如:单位“1”问题,折扣、成数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解正、反比例问题,以及综合运用等。

(四)统计与概率

1、强调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与步骤,以及找出一组数的中位数,众数的方法。

2、加深对三类统计图特点和作用的认识,知道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解决相关问题。

3、能对统计图、统计表进行分析、根据图表回答一些问题,并能提出相关数学问题。

4、数学广角。针对三至六年级各册课本上的数学广角,进行整体规划,让他们对每一种类型的题目都要明确方法。如:排列组合、统筹问题、烙饼问题、鸡兔同笼、植树问题、找次品、数与形、抽屉原理等。

三、具体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要对比记忆,理顺关系。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总结,订正落实到位。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导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