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工作计划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门,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础,也是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的重要行业。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将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跨入新世纪,浙江机械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把机械工业培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促进现代化建设,是"十五"期间浙江机械工业的战略任务。

机械工业工作计划

一、浙江机械工业现状

"九五"期间,浙江机械工业持续较快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发展成为全省工业第一大产业

至XX年末,全省机械工业拥有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 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下称"规模以上企业")4673个,职工总数82.92万人;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94.5亿元,工业增加值425.9亿元,销售收入1675.3亿元,利税总额177.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98.8亿元。在全省工业中,机械工业企业数占32%,工业增加值占27%,利税总额占25.9%,利润总额占27.9%。

(二)在全国同行的地位稳步提高

"九五"期间,浙江机械工业发展较快,在全国机械工业的地位不断提高。机械工业系统经济总量在30个省市区中的位置: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由1978年的第15位、1990年的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利税和利润总额由1990年的第7位上升到目前的第3位;工业增加值居第4位;出口交货值居第2位。

(三)涌现了一批特色优势产品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优势产品。其中空分设备、工业汽轮机、电除尘器和气力输灰装置、余热锅炉、真空获得与应用设备、平面磨床等产品处于全国同行的"排头兵"地位,其控制系统均已运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摩托车、船用齿轮箱、工业链条、手动葫芦、电能表、低压电器、中小型轴承、水表、密封件等机械产品,雨刮器、万向节、方向机、制动器、机油冷却器、汽车仪表、起动电机等汽车和摩托车零部件,在经济总量上居全国前茅;发展了车削中心,数控机床、pc控制锻压机床,加工中心等一批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开发了干法脱硫、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等一批具有较大发展前途的新兴产品。

(四)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大

XX年,全省机械工业系统完成出口交货值70亿元,其总量是十年前的20倍。出口交货值占系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4%提高到13.3%。一大批机电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手动葫芦、电动工具、紧固件、柴油机、拖拉机、轴承、汽车配件、电工材料、仪表、低压电器、手工具等产品出口额均超过1000万美元;有61家企业出口交货值达XX万元以上,其中17家企业出口交货值超亿元。

(五)形成了一定特色的区域经济。

区域特色经济是构成浙江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形成了以专业市场和专业化生产协作为依托,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格局,形成了较大的区域经济规模和较明显的竞争优势。较突出的有台州的摩托车、乐清的低压电器、金华和永康的电动工具、慈溪和绍兴等地的中小型轴承、永嘉的泵阀、温岭的中小型水泵、玉环和瑞安等地的汽车摩托车配件等。

二、机械工业跨世纪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五"时期,是建成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时期,也是机械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时期。

(一)机械工业发展的国际经济背景

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投资和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内市场进一步溶入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将从向我推销机械产品为主,转变为资本、技术、分销等全方位的市场进入,进一步采取合资控股直至兴办独资企业的方式,达到左右我国机械产品市场的战略目标。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激烈化的影响,我省机械工业需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更多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分享开放型经济的成果。

产业发展高技术化:世界兴起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大大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随着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新型环保装备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广泛应用,机械产品不断高技术化,高新技术含量成为机械产业竞争取胜的关键。充分吸收和运用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加快我省机械工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势在必行。

生产要素集约化:生产要素越来越向大公司大集团集中,规模经济效应越来越明显。一方面,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使得跨国公司加强了技术垄断和市场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众多的专业零部件厂掌握了先进技术,实现了某个领域的生产专业化和要素集约化。如此形成了大公司大集团与众多专业化中小企业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而浙江机械工业的一大弱点就是专业化程度低、规模不经济,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迫切需要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现状,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和"小型巨人"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

市场需求多样化:随着经济、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国际机械工业由少品种、大批量为主的生产模式向多品种、大规模的生产模式转变。由此带来企业产品开发方式、生产组织形式、企业管理体制、技术装备手段、营销形态等全方位的改变。浙江机械工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用户的要求,大力发展为提高产业国际化水平服务、为提高国民经济装备水平服务、为提高农业现化化水平服务、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的新型、优质机械产品。

(二)机械工业发展的国内经济背景

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特别是高技术、新领域的需求不断扩大。"十五"期间,国家继续实施增加投资、扩大需求、促进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以技术创新为特征、以产业升级为目标的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为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创造了需求基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农业机械发展拓宽了路子;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为机械工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发展开放型经济,有利于利用外资发展机械工业,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十五"时期是我省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化的装备,优化机械工业结构、推进机械工业现代化是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结构性过剩成为制约机械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机械工业结构性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一般性产品需求下降,生产能力普遍闲置;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重大装备和关键部件的供给严重不足。结构性过剩使得企业发展空间趋紧,低价竞销的无序竞争局面严重,平均利润率大幅下降,企业亏损增加。我省以量扩张为主、以价格竞争为主的机械工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迫切需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产业升级。

三、"十五"机械工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总体发展要求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扩大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企业产品创新,全面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培育机械主导产业,建设机械工业强省。

(二)主要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把机械工业培育成为浙江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基本实现机械生产大省向机械工业强省转变。

2、总量目标。到XX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00亿元;工业增加值56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保持在 27%以上。

3、规模目标。形成一批大企业集团,其中销售收入超50亿元、利税超5亿元2个,销售收入超25亿元、利税超2.5亿元的10个;形成一批"小型巨人"企业, 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15个。

4、效益目标。到XX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230亿元,占全省工业的25%以上,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的排位保三争二。

5、技术目标。主要产品和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机械工业增加值的25%,重点企业的主导产品水平和主要工艺装备水平达到或接近当代世界水平。

6、质量目标。主导产品的质量明显提高,主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5%,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100%;90%的产品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重点产品的国际标准采标率达60%。

(三)主要发展战略

1、以改革促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机械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基本经验是,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市场、培育市场、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较好形成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较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和增长方式。进入"十五",面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企业基础,进一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接轨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改革创新的先发优势。把改革与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机械工业整体素质。

2、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浙江机械工业的主要薄弱环节就是,多数企业技术、工艺、设备较为落后,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大量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生产能力不足形成尖锐的矛盾。进入"十五",必须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积极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加快机电一体化进程,实现技术升级。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把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生产一代、试制一代、开发一代的产品良性发展机制。

3、组织结构优化战略。优化组织结构是优化机械工业结构的重点。针对企业组织结构小而散、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状况,以优势企业为主体,加大企业兼并和产业重组的力度,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小型巨人"企业为骨干、众多协作配套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企业组织结构体系。以"两头强、中间精"为目标,推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实现由"橄榄型"向"哑铃型"的转变。按照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工业园区为新基地,促进区域生产力集聚,优化区域特色经济。

4、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把握加入wto的新机遇,促进进口替代和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大外资引进、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快运用国际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改造提高机械工业的步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提高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和设备成套率。针对加入wto对机械工业的影响,推进结构调整,提高装备工业的整体水平,在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产业升级。

5、特色优势发展战略。从浙江资源禀赋的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品,形成特色优势,是机械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生产能力的过剩、竞争压力的加大、粗放型增长方式的难以为继,这一特色优势有弱化的趋势。"十五"期间,仍要坚定不移地走具有浙江特色的机械工业发展路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产品发展战略,坚持优化区域特色经济,促进机械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机械工业主要产品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加快发展汽车、摩托车及关键零部件,机电一体化机械成套设备;重点发展环境保护设备,主要是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和水污染处理防治设备;促进发展以水稻作业机械、园艺机械设备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的新型机电产品。

(一)汽车、摩托车及关键零部件产品

依托国内外大集团,积极发展重型汽车和客车底盘,形成特色和提高适应高速公路能力;汽车改装车,主要是开发新型中高档乘用车及其他专用或特种车辆。支持发展高档豪华大客车。重视并积极引导家庭乘用车辆的发展。

加快发展依托区域特色经济的关键汽车零部件。按照"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发展,形成一批"小型巨人"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和配套维修市场,实行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重点发展为整车配套尤其是为轿车配套、有较好出口前景的产品。

进一步形成摩托车及配件的生产优势。强化技术支撑,增强自主开发能力,着力开发低排放发动机及新颖的特色车型;通过协作联合或收购兼并等低成本扩张的形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重点发展摩托车用新型汽油机和塑料覆盖件,把浙江建成国内重要的摩托车及配件生产基地。

(二)机械成套类产品

1、环境保护成套设备

重点开发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等环保成套机械设备。积极研制采用微电子技术,提高环保机械的控制水平。

(1)大气污染防治成套设备

努力提高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提高大型火电站除尘设备的成套能力和控制水平;以300mw、600mw机组配套为主,开发正压、浓相等气力输灰设备系列产品;在单机成套的基础上,尽快形成除尘、脱硫和输灰一条龙的大成套能力,积极拓展气力输灰技术的应用领域。加快发展为冶金、建材等行业配套的袋式除尘器,开发燃煤电站用的大型袋式除尘器,提高清灰脉冲阀的可靠性。开发推广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及使用天然气和液化气的转换装置和储气充气设备。

(2)水污染防治成套设备

重点开发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大型工业废水处理成套设备。争取尽快建立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应用示范点。不断提高各种水过滤设备的水平和成套装置的控制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

研制以高浓度有机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为处理对象的处理设备;研究厌氧生物处理模块化技术,开发新型工业、城市污水和废水回用处理设备;开发污泥浓缩脱水和污水厂沼气净化成套设备;开发优质饮用水净化成套设备、受污染水源净化成套设备等关键成套设备。

(3)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

重点研制生物质低热值等燃烧设备,开发城市用生活垃圾焚烧成套设备,进而发展城市垃圾处理成套技术与设备、垃圾综合利用配套技术与设备、垃圾前处理系统成套设备、及其它废油、废溶剂、废塑料等特殊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等处理设备、综合利用成套设备。

2、空分成套设备

重点开发节能型空分设备、第六代新型大型空分设备;开发生产4万m3/h等级以上的大型空分成套设备,乙烯冷箱等利用深冷技术发展低温液体设备,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成套空分设备的控制系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大型空分设备;实现小型空分设备的更新换代,开发小型液氧液氮设备和快装式空分设备;扩大深冷技术在石化、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3、输变电成套设备

以10kv和35kv等级的输变电设备为重点,围绕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积极发展 110kv以下包括开关、变压器和线缆在内的成套设备,提高档次,配套成龙。积极开发110kv和220kv电压等级的输变电成套设备。

一是在完善220kvsf6封闭式组合电器(gis)和110kvsf6瓷柱式断路器的基础上,开发110kvsf6封闭式组合电器(gis)、110kvsf6充气式开关柜、110kv预装式变电站等高压开关成套设备,推进220kv、500kv电压等级的高压开关成套设备开发。

二是努力提高10kv和35kv电压等级城网和农网改造用的开关设备的技术水平,瞄准国际先进水准,增加品种,完善系列。重点发展大容量、低过电压、小型化的户内型和户外型真空断路器;真空式、sf6 的负荷开关;全工况、全绝缘、充气式的开关设备;机电一体化的移动变压站及箱式变电站;柱上重合器和分段器;开发具有通讯功能的无人值班的变电站。

三是提高变压器的可靠性和短路能力,降低损耗;发展城市电网与农村电网改造用高阻抗、低噪声变压器,单相变压器,农用变压器,干式变压器;加快开发非晶合金变压器;支持引进mora(德国)技术,开发安全环保型敞开式干式变压器;积极研制220kv等级及以上的电力变压器。

四是发展220kv及以下的各种铝合金导线,500kv的防腐型裸导线和大跨距导线,幅照交联电力电缆。

五是开发新一代输变电成套设备。主要是气体绝缘变压器和开关设备,智能化的断路器和开关柜,自能灭弧断路器,柱上式和地上式全自保配电装置,干式并联电容器,高压超高压的有机复合绝缘子和避雷器等产品。

(三)机械基础和通用基础类产品

轴承、工业链条、农用水泵、低压电器、电能表、水表、电动工具、微型电机等主要机械基础件,发展重点是完善系列、扩大品种、提高档次、增加可靠性,同时扩大单个企业的生产规模。积极采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低压电器、电能表、水表、自动化仪表等产品,发展组合化、智能化、通讯化的新产品。

液压件、密封件、阀门、标准紧固件、自动化仪表、粉末冶金、蓄电池等机械基础件产品,在继续保持特色的基础上,提高可靠性,扩大市场占有率。

1、轴承的发展重点是提高精度、可靠性和使用期,提高生产集中度;利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高新技术轴承,开发精密轴承、汽车和机床等专用特种轴承。

2、工业链条发展重点是输送链、驱动链及其它特种链,提高产品可靠性。

3、液压、气动件发展重点是高压、节能、机电一体化、集成化、小型高性能、高可靠的产品。主要是为工程机械等配套的通轴高压柱塞泵、中高压齿轮泵、节能型多路阀,机床工业用的高压油低控制功率比例阀和电液控制多路阀,为大型主机和重大装备配套的高压液压元件和关键辅件、液压电磁电控元件。在不断提高元件水平的基础上,开发液压系统总成。

4、密封件重点是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发展耐高压、高速、高温、低温的新产品,满足主机配套的需要。橡胶密封件重点是积极采用改性橡胶、工程塑料和热塑型弹性体材料,开发组合、复合密封和回流油封、流体动力油封等产品,开发大轴耐腐蚀、耐磨损、高参数的机械密封件;发展高性能密封件产品,扩大橡塑材料的应用领域,开发非接触式可控膜密封技术和新的柔性石墨密封材料的产品;陶瓷等非金属和机械密封件增加品种,扩大规模。

5、阀门重点是发展高温高压、特种衬料、耐腐蚀阀门和低温阀、节能疏水阀等特种阀门;发展为大型火电机组配套的高温高压调节阀、排污阀和化肥、铝化工、合成氨等化工专用的各种各衬里阀门。

6、电能表在保持电磁式电能表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电子式电能表、自动抄表器及系统、分散型电能计量控制系等智能型仪表,开发计算机控制的电能表校验设备。

7、自动化仪表主要是提高自动化主控系统水平,发展 dcs和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提高工程配套能力;水表在继续保持国内领先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大口径干式水表、饮用水专用水表和自动显示抄表系统;液位仪表不断扩大品种,提高水平,发展液位控制成套系统;电磁阀等执行类的自动化仪表主要是开发智能控制型的执行机构;在线微机分析系统扩大服务领域;提高关键仪表材料、元器件的技术档次和质量水平。

8、光学镜片、镜头、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产品着力提高质量档次,扩大出口。从光学和机械技术结合的传统光学产品,逐步向以光学机械电子技术结合的现代光学产品发展。

9、低压电器进一步完善产品系列和实现产品更新换代,积极开发智能化电器和模块化、组合式具有通讯功能的电器元件;开发智能化低压配电装置及元件,包括带人工界面控制的智能马达控制装置、智能型电机保护器、配永磁机构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大容量无飞弧框架断路器、高分断短飞弧塑壳断路器和模块化开关。

10、机床等基础机械重点是提高数控化水平。发展各种专用机床和出口机床及研究开发加工中心,主要是"高、大、精、专"磨床、数控车床、车削中心、数控与数显机械压力机、油压机、锻打机床、大型锻压设备和高速冲床等。加快开发柔性制造加工设备,包括轴类盘类零件车削fmc、箱类零件加工多工位镗铣类fmc、板材加工fmc。

11、积极发展密封型蓄电池。采用国外先进技术,提高蓄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寿命、使用安全和快速充电性能。

12、提高工模具的开发、设计、制造能力,提升产品档次。

(四)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发展重点是以水稻作业机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和为设施农业、高效农业服务的新型适用农业机械。结合我省农艺特点,以满足适度规模经营要求、实现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为目标,加快开发各生产环节需要的、成系列的农业机械。积极发展园艺设施及设备,发展大棚种植和规模化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机械。开发节水、节能灌溉设备,新型化肥及农药施放机械。主要是喷灌、滴灌和渗灌设备;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提高灌溉设备的可靠性。

(五)发展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的机电产品

研制开发各种家用和保健用、教学用机电设备;发展家用的食品加工设备,新型厨房设备,家用垃圾处理设备等;开发家庭用的装修设备,家庭维修机具等;发展家用变频空调控制器、家用电器专用的电动机和控制器等;开发高层建筑用的高速电梯和居民住宅电梯、高性能的直线电梯、无齿轮电梯和无机房电梯;开发为机场、车站、地铁、码头和大型过街天桥使用的低斜度及中高度自动扶梯,为城市公共设施配套的全天候自动扶梯。

四、促进机械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大机械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支持力度

坚持振兴装备制造工业的战略方针,深入实施省政府《关于培育浙江省机械主导产业的方案》,促进机械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上新台阶。

认真贯彻《浙江省机械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指导意见》。各市、县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确定"十五"机械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对机械工业重点支持发展的5大类22种产品,优先安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优先给予财政贴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压缩过剩落后生产能力。对列入机械工业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的36类产品,原则上不准立项新建;对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必须坚决淘汰。

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结合机构改革,实现政企职责分开,加快实现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进一步为机械工业发展做好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强产业法规规范、产业发展指导和产业信息引导工作。认真实施技术装备政策,积极推广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加强生产许可证管理和特殊产品的许可证管理。探索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支持体系,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产业信息、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

(二)把改革改组紧密结合起来,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进一步发挥机制创新的优势。以改革为动力,以特色优势产品为龙头,以"排头兵"企业为支撑,以产权为纽带,以资本经营为重要方式,推动企业改组和产业重组。

重点支持发展机械工业"五个一批"企业。一方面,着力培育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突出、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集团。充分运用企业购并、参股联合等多种资本经营方式,推进企业改组和产业重组。另一方面,着力培育一大批 "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小型巨人"企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形成配套合作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按照"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要求,优化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区域性的企业集团,组合中小企业群。

深化企业改革,促使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增强机械工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科技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强、制造手段精的"两头强、中间精"的哑铃型组织结构。

(三)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引导企业着眼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研究新需求,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拓展新领域,抢占新市场,促进机械工业升级。

以企业为主体,增强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大企业、大集团的技术中心建设,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促进中小企业实行"产学研"联合,形成长期有效的技术支撑。积极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着力开发以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实现二次创新。将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产品嵌入传统产品,促使传统产品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加速传统产品升级换代。充分发挥cad推广中心的作用,积极抓好cad和cims示范推广工作。抓住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推进技术改造。大力提高技术、工艺、装备水平。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各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

以质量管理为重点,强化企业管理。深入实施质量振兴纲要,坚持"一切满足用户需求"的质量管理基本要求,进一步贯彻is9000-gb/t19000系列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高。进一步重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素质。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努力降低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向管理要效益。

(四)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时机,提高国际竞争力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扶持鼓励机电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企业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保持传统机械产品优势,进一步提高机械成套设备的出口比重 。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扶持出口大户。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特别是鼓励汽车零部件、摩托车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办厂设点,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快与国际经济的融合与接轨。积极扩大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合资合作,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提升机械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针对加入wto对机械工业的新形势,加快结构调整,把握发展机遇,减少冲击影响,实现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