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清明节的散文(通用5篇)

描写清明节的散文 篇1

清明的雨失去了竹子的清明,总觉得缺少太多的韵味。但,在遗憾中突如其来的雨,却又让我对清明有了重新的体会。

描写清明节的散文(通用5篇)

那年的清明,我在外地友人那里寄居。或许是觉得我有些落寞吧,便邀上我一起去扫墓。那日的天空,一片阴沉,雷声隐隐,或许,是要下雨了吧。萧瑟的野草,低矮的坟墓,坟头的压钱,坟后的黄纸,墓碑前的祭品,蜡烛与纸钱,还有那白色的幡,一切对我来说都太过熟悉,熟悉地有些冷漠了。走过童年之后,我再不怕坟墓了,也曾深夜里在山里行走,也曾在陌生的坟墓边上小憩,这一切早已司空见惯了。是啊,清明不过是一种形式罢了。“祭之丰不如养之薄”,生前对待自己的亲人好一点才更重要,死去之后,再多的形式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友人却突然泪水纵横。埋在坟墓里的是他的父亲!山风突然吹起,几声隐隐的闷雷之后,黑色的天空里撕开了一个口子。雨线便从天空中连绵而至,刹那间整个世界成了雨声的世界。如泣如诉的声音,在这样的日子里翩然而至,墓碑、树木、行人以及眼睛里都满是斑斑的泪痕。

友人的眼眶里布满了血丝,在风雨中哭得有点凄然。几个亲人将他从墓前扶起,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那块湿漉漉的墓碑,上边刻着他父亲的名字。突然间,我也哭了。风雨中,我突然想起了远方的父亲,想起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想起了远方荒草里低矮的坟墓。雨在山头就这样下着,倾泻着所有的哀伤。或长或短,或高或低,一段段的往事在雨缝里浮现。我突然非常想家,真的非常想,非常想!夜里,躺在床上,在昏黄的灯光下,听着外边大雨敲打窗棂的声音,听着芭蕉叶子在雨中颤抖的声音,手边的书本一页一页翻开。

不知怎的,有一句话直到今天我始终忘不了,说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时突然泪落如雨,暗夜里爬了起来,对着窗外的大雨轻轻地吟咏着《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那一年的清明,我似乎长大了非常多,也开始懂得了苦涩的滋味。

描写清明节的散文 篇2

动荡岁月中的战争连绵成一曲激荡人心的军歌,这令人激昂的旋律中,跳跃着一个个赤色的音符,他们——便是我们的英雄。在那艰苦不堪的岁月,人民整日受着压迫与剥削,不仅有来自统治阶级的压迫,还有那些用枪炮和野蛮行径压制中国的帝国主义的压迫,我们的英雄就在这时奋起,他们可以忍受自身所受的一切苦难,却无法接受他们所爱的人民受到身心折磨。为了解放中国,解放人民让人民都生活在和平自由的环境中,他们选择了庄严而伟大的事业革命,经过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才有了今天。

看吧,英雄们的光芒辉映着云彩,暮鸦的回归演奏着怀念的哀歌,风牵着晚霞撒向角角落落,告诉每一个人:他们不是传说!

陈列馆中的一幅幅威严的肖像会让你感到和蔼可亲。他们眼神里蕴藏着含蓄的威严和一种坚不可摧的革命斗志。他们是中国革命夺取胜利的精英,他们是中国人民的父辈,他们是现代中国人无与伦比的楷模。因为在整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几十年的革命战争中,战胜艰难险阻,为中国革命能夺取胜利,为救广大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顾自己和家人的安危,他们不是为了当将军而战斗,他们不是为了报酬而升官。他们是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

站在这些伟大的,放弃了生而坚定的选择了死的烈士们面前,你们是否在与他们的鲜明对比下觉得自己微不足道甚至羞愧难当?或者因为他们那伟大的选择而激昂振奋;又或者为失去如此多优秀的战士而伏案恸哭?无论你怎样感受,都应当意识到:我们需要反省,需要学习。看看现在的自己吧,我们在跟父母顶了嘴之后,除了感到片刻的快意,是否想到了父母此刻的感受?我们在成绩下滑之后,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为何显得漠不关心?醒醒吧,朋友,我们需要多想想咱们的英雄,想想他们如何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艰难的攻下一个又一个阵地,想想他们如何在敌人威逼利诱时显得那样镇定坚决。他们顽强不屈、坚持不懈、视死如归、尽忠报国。他们将英烈千秋,这都是我们该学的,拥有了这些大无畏的爱国精神。我们何愁找不回方向和意志?有了这些艰苦奋斗的英雄品质,我们何愁国家不能富强,民族不能兴旺?

烈士们走了,带着他们来时带的一切,在历史车轮的碾动下似乎淡隐了。不!我们分明看见,在烈士的墓碑上,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英雄们的灵魂连同精神正熠熠生辉,先烈们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为真理而流血,为祖国解放事业而献身的民族精神,激励着子孙后代去开拓更加美好的未来。你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的颜色,你们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万里长城,请你,请你们相信你们的后代一定会继承你们的遗志,把新中国建设的更加强大而努力!

清明节里祭忠魂,先烈豪气耀昆仑。但使前辈英灵在,化作细雨润钟雨。热血抛洒,终换得江山如画;我辈矢志,再铸光辉中华

无数革命先烈,他们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捍卫祖国的尊严,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没有烈士们的英勇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时光?苍天在上,英魂永存。我们不会忘记先烈,忘记历史!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读书!振兴祖国!

描写清明节的散文 篇3

清明节,一屡淡淡的忧伤

清明时节雨纷纷。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细雨纷飞,扰人心。

时时期盼着在清明节里,能回去为母亲扫坟,但是这天,一股强大的力量,一下子打消的回家的念头。可能是孩儿的不孝,但还没想起发生过的事,泪水就会和着心雨,伴着这些年来的酸楚一齐飘满了我的天空!

观景而思,叹流年如水。

驻足在人生大学阶段,凝视着这样一种快乐而完美的风景,忧叹着失去与残缺,静思着拥有与梦想,蓦然回首,慨叹之余,竟又欣逢着自己的童年时光。而一旦转移视线,却今非昔比。

当沐浴着那些飘来的淡淡雨滴,心好痛好痛,那清冷的雨啊,能冲刷掉我心中的苦涩的泪水吗?

二零零年里,那年,那月,母亲悄悄地走了,就这样走了,时光匆匆,离别如梦。我告别的乡土,背起了人生的行囊,于异乡求学,当汽车开动的瞬间,我潸然泪下,那时我十四岁。

渐渐地,梦想中的童年,唠叨、可亲、可敬的记忆,已是渐去渐远了。

八年了,妈,你明白我多想你吗?你明白我这一路上受了多少伤,流了多少血吗?你明白,我一路走来,没有人能真正明白我的感受吗?

繁琐的心事,无人问起,无人关心,也无人诉说;我一路上,迎着风、冒着雨,遍体磷伤,却只能自己悄悄地收藏,静静地疗伤!

如果您在我的身旁,我就不会如此的孤单、无助,不是吗?您就会细细地品读着我的心事,就会静静地倾听我的故事,和我一同分忧解闷,不是吗?如果您在的话……

我想了好多好多的如果,却永远也无法实现,仔细想想,我还是多么的天真、幼稚啊……

以前,也天真地想过,小时候,母亲为我挡风遮雨,长大了,我也要为母亲撑起一片蓝天,只可惜,眼前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了。

妈,我心中默默地祝福你,虽然这个清明节没能回去看你,但我相信,你能明白孩儿的感受,我不想流泪,是因为我长大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不能不想你,不能不悲哀。

这个清明节里,雨好凄凉,风好冰寒……

描写清明节的散文 篇4

又是一年清明节,想起陌野荒冢那些凌乱的芭茅草,那些冥纸燃起的袅袅烟雾,那些在雨中摇曳的坟头白纸,每次濒临清明这个悲怆而多愁的日子,我多想借一场清明雨来澄清灵魂,洗掉一些欲望和贪恋,一些尘埃和杂念,然后静静地望着一堆让人断肠的黄土,触痛记忆,寄托心境…小时候,我总是盼望着清明节快点到来,那个心情就像盼望着过年一样。我依稀的记得清明时节是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进山扫荡的日子,我们常常跑到学校对面的那片坟茔,去守候住在我们那里的几家汉姓人来挂清,那个时代我们苗族很少有人为祖先扫墓,即使挂清也舍不得买糖果来祭祀,最多也是烧香焚纸,然后买5毛钱的一小串白纸挂上就是清明节了。70年代末,在我们那个乡下,基本上都是苗族聚居,但也夹杂着十几家汉姓人居住,我记得他们住在街上,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汉语,我们都叫他们做“果匝”,他们叫我们“果雄”。他们的习惯和我们苗族人不同。他们在镇上开商铺,卖油,卖盐,卖糖果等。清明时他们会拿一些糖果来祭祀祖先,还会用很漂亮的红纸做小灯笼挂在坟头。那个时候,“果匝”祭祀祖先的贡品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我们迫不及特等活人拜祭完走人,然后像伏兵一样从一些草垛啊,大石头背后冒出来争抢死人的贡品,有时为抢一个糖果还在那里干仗,然后就坐在坟墓旁边吃边比谁抢到的东西多,吃完觉得那些灯笼和彩纸很漂亮,我们还把那些灯笼取下来,用麻告皮串联起来带回家,直到父母发现,狠狠揍一顿,还骗我们说,我们拿了果匝的东西,要把我们卖给果匝,吓得我们连忙把那些灯笼重新挂到坟茔上。上小学后,我对清明节只是有一些懵懵懂懂的了解,即使在课堂里跟老师把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背的滚瓜乱熟,但确却的来说,也不知道清明节到底是怎样一个什么鬼东西,在心里隐约的知道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因为爷爷在我出生那一年过世了,但是每年给爷爷扫墓都是父亲一个人。好像一直没有我们小孩的事。我记得每次父亲去扫墓,奶奶总是给他准备一把割草的砍柴刀,一把添土用的铁锹,然后拿少许的纸香就去挂清了。到了我9岁那年,一提到清明节我就恐怖不安,那年大我两岁的哥哥因突发性脑膜炎死了,那时在80年代初,重男轻女的现象颇为严重,特别是在乡下,家里如果没有男孩是被人家歧视的。本来我家孩子又少,哥哥是的男孩,哥哥被无情的病魔带走了,当时父母痛不欲生,特别是父亲,哥哥好像是他的全部,哥哥的走,父亲悲痛欲绝,几乎神志不清。从此,父亲垮了,沉默寡言,常常阴森着一张瘦弱的脸,家里每天都像结一层薄薄的冰。哥哥走后,每到清明节父亲再也不去挂清了,而是傻呆呆地坐在家里燃香焚纸,泪水像决堤的河流泛滥不止,我不知道他是祭祀爷爷还是祭祀我未满11岁的哥哥,家里烟雾缭绕,阴阴森森,好像有鬼怪出没,偶尔母亲和奶奶也在小声的低泣…我和姐姐怯怯地躲在厢房阁楼里不敢作声,也不敢出去玩,那一晚,母亲没有心思去做饭烧菜,我们一家人都是饿着,圈里的两只猪更是饿地嗷嗷乱叫,我和姐姐实在饿的厉害,就悄悄地吃白天我们从坡上采回的毛毛针,一想到那个悲悲戚戚,斩断寸肠的场景,我特别特别地憎恨清明节。后来我慢慢地长大了,也离开了家乡,父亲的哀愁好像也慢慢地减少了。每次到县城给我送伙食费,总是一脸慈祥,摸着我的头问寒问暖,久久不舍离去,当时我觉得有一段时间不是很适应。觉得生活不是那么真实。后来我听母亲说,自从我考起县一中,父亲觉得我像个男孩子一样能干,或许在面子上很荣光,因为当时从乡下考上县第一中学只有三个人,我是其中的女孩子。那段时间我是最幸福的,我感到又回到了哥哥在时的那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家里又有笑声了,即使到了清明节,父亲的痛苦也放下了很多,他带着我和姐姐一起给爷爷扫墓,他再也不提哥哥的事,他只是给我们讲爷爷生前的故事…可是,好景总是不长,在我18岁花季那年,我正在教室里上课,堂哥风风火火送来一个消息,说父亲不行了。当我赶到父亲的病床前,父亲已经不能说话了,他僵硬躺在病床上,眼睛直木木地睁开,任凭我怎样叫唤,父亲都无法回应我,只是目光慢慢地移向我,仅仅盯住我有一分多钟,脸上露出一丝隐忍的微笑,此时我明白父亲看到的那份欣慰,更明白父亲是在交代我什么,我紧紧抓住父亲骨瘦如柴的手,把脸轻轻地和父亲的脸贴在一起,半靠在父亲的身上,感觉父亲的呼吸越来愈弱了,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我声泪俱下地告诉父亲,我一定会照顾好母亲的,父亲在我的哭声中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眼角滚下了两滴浑浊的泪,那一刹那我大喊,大叫,竭尽全力的咆哮不知什么时候晕了过去,一切,所有的一切父亲都听不见了。父亲走时只有54岁,从此,我知道,属于我的清明节来了。父亲走后,我成了半个孤儿,在我的生命里,我把清明节当作一个重要的节日,什么节可以不过,唯独清明节不能不过,清明时节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春光明媚,不管我身在哪里或者是怎样的忙,我都会马不停蹄地赶到父亲的坟前,拨净一些乱草,摆上一些白酒,烧三柱香,磕三个响头,然后慢慢地告诉他母亲的生活状况,讲我的生活经历,不管父亲是否听的见,我都在絮絮叨叨着…22年了,今天我又来到父亲的坟前,大雨下个不停,山岚云雾缭绕,父亲的坟地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烟雨里。老公和姐夫也赶来了,我跪在父亲的坟墓前,一种愁绪自然而然地渲染,心痛如绞的感觉撞击我心里最柔软的角落,平时在怎么坚强的我都无法控制自己,其实每过一个清明节我的心就痛一次,那种针扎似的感觉常常让我悲情悠悠,哀思渺渺。老公看着此时的我痛苦不堪便安慰我说,22年了,父亲的木屋和身体已经变成黄土,父亲的灵魂吸天地精华升天了,这堆黄土长出的小草小花在装饰父亲的家…我听着听着,我总感觉父亲一直是头顶着山脉,脚踏着山梁,在故乡土地上睡去的,就如我每年清明时节这些走累了的文字,低过花香,低过四月的青草,尘归尘,土归土时忘不了的故乡。清明的雨还在下着,有谁能够阻止这些悲情的流淌和着我的泪,清清冷冷粘在睫毛上,就像一丛一丛失语的花朵,一段一段灵魂的记忆,清明雨上,滴雨成殇,我一次次,深深地,深深地呼唤我的父亲……

描写清明节的散文 篇5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它主要的传统文化活动有:上坟、踏青、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即扫墓)之俗,是很古老的。清明节,它作为传统文化,是个布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在这个日子里,路上的行人都在思念去世的人们,表达对他们的尊重与哀思!

过清明节,在海南的许多本地人中称其为“做清明”。中年人对清明节十分看重,即使不是作为法定假日,他们也会抽空回老家“做清明”。这说明清明节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成为了一种后人对已故之亲人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

清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可及尊重。清明是古人传统习俗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奠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非凡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而且越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人受自身文化的影响,使清明成为了国人追思先祖的节日。在清明人们纷纷回乡祭拜祖先,这已是一种文化,一种习惯。

踏青去,踏青去。

这就是中国悠久的清明传统文化。